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灭吕安刘,周勃功业顶峰时埋下祸患,晚年在恐惧中度过

灭吕安刘,周勃功业顶峰时埋下祸患,晚年在恐惧中度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吴前例 访问量:3999 更新时间:2024/1/23 8:56:19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刘邦果然有识人之能。在诸吕作乱的关键时刻,周勃主导了剪除吕氏的行动。他首先夺取了上将军吕禄掌控的北军军权,又派朱虚侯刘章入宫,由其斩杀了相国吕产。吕氏家族对政权的把控至此结束,周勃随后尽灭诸吕,迎请代王刘恒进京称帝。

周勃是铲除诸吕的领导者

平乱之功、迎立之功,其功莫大。但周勃的晚年却过得战战兢兢: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史记》

周勃在自己的封地养老,却总害怕朝廷降罪于己。身为一方侯爵,每听闻有官员到了自己的封地,就披挂铠甲,严阵以待。可以推想,若是皇帝明旨要他的命,他自然只有乖乖受死,那么,他如此防备的,必然就是不便明杀却又有理由要除掉他的刺杀了。周勃究竟在怕些什么?

一、灭吕行动

吕后时期,除了吕氏家族,还有汉朝宗室、功臣集团两大势力。吕后曾试图以刘、吕联姻巩固与刘家的联系,但事与愿违,吕家女出嫁,反而害死了几个刘邦庶子。因而,吕氏与宗室关系紧张。功臣集团虽然大部分仍高官厚禄,但逐渐失去实权后,对被吕氏边缘化的结果也心怀不满。

吕后不放心的就是这些功臣,因而临死前,将长安军权交给侄子,告诫他们,高祖与大臣有白马之约,"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要用心提防。

吕后对身后事做了安排

吕后一死,皇室与功臣集团果然蠢蠢欲动。宗室中最强大的齐王刘襄首先举事,理由是吕氏要篡权:"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此说并无实据,不过齐王要争皇位却难逃嫌疑。

外面强藩起兵,内部大臣蠢蠢欲动。吕产、吕禄皆为碌碌之辈,在久经战阵的周勃、智计百出的陈平面前,一败涂地。周勃掌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

"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史记·吕太后本纪》

二、私心作祟

吕氏灭族,在当时的年代,也还说得过去。吕氏既灭,周勃的权力一时无双,他的选择决定了汉朝的走向。

1、杀死刘邦的嫡孙

汉惠帝刘盈16岁即位,23岁去世。刚当皇帝不久,他就遇到了吕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事件,大受刺激,从而不理朝政:

"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而崩。"《汉书·高祖吕皇后传》

刘邦嫡系一支被灭

汉惠帝正值青春,在位7年,留下6个儿子应该是合理的,只不过几个儿子都是低阶美人、宫女所生,而当时的吕后出于私心,想让自己的外甥女儿皇后诞下"嫡长子",因而没有对外昭告他们的出生信息。现在,这个漏洞,却成为了致命的绞索。

怎么对待刘盈的后代(包括皇宫里的少帝),群臣密谋出了一个共识:

"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史记·吕太后本纪》

毕竟惠帝是吕后的血脉,为免将来可能招致报复,参加灭吕行动的臣僚一致决定:斩草除根。作为其中的首脑,周勃对此结果必然责无旁贷!刘盈的诸子被杀,也必是经由周勃许可的命令,只不知下令时,他是否想到过刘邦。

2、拥立代王

选择新皇帝的时候,周勃为首的大臣们仍然充满着私心算计。灭吕的首功是齐王刘襄及其弟朱虚侯刘章,但刘襄的齐国实力强大,其人年轻干练,拥有自己的团队,难以驾驭。因而,以其母族势力强大,不想再出个吕后为借口,将其排除在了皇位之外。

汉文帝能力出乎意料

代王刘恒很宽厚,母亲薄氏人很温良,最重要的是他们背后无权无势,只有倚靠拥立者,才能坐稳江山。这正是功臣们需要的啊!

虽然事后看,汉文帝对国家发展贡献良多,且很快摆脱了朝臣的控制,这个结果出乎了他们的预料。但当时,这的确是周勃等人私心遴选的结果。

3、代王后疑云

代王进京成了汉文帝,代王后却没有随同进京成为皇后。她在代王动身前往长安之前,突然暴毙了。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后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史记·外戚世家》

"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史记·孝景本纪》

前代后的儿子有三个还是四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王要成为皇帝之前,代王后死了,成为皇帝之后,代王后的几个儿子也很快死去。

曾经有个代王后

事情很蹊跷。合理的怀疑就是:代王后为吕氏女,周勃等必欲除之,否则,刘恒也得不到皇位。

三、晚年疑虑

汉文帝不是个能任人摆布的皇帝。周勃两度被罢相,回到封地养老。

不再是太尉,没有了千军万马可以指挥;没再担相位,不用因答不出问题而尴尬。赋闲在家的周勃却时时感到不安,在朝时,皇帝视其为权臣,加以提防,交出权力后,周勃时常觉得恐惧,以致要身穿盔甲接待皇帝的使者。回想以往的作为,他总觉得汉文帝要向他下手:

1、汉惠帝之子死得冤枉。虽然文帝因此即位,是受益者,但事件安定后,汉文帝会否有物伤其类之感,况且,编造个理由就敢弑君,这种人能留么?

2、功高震主。周勃既有镇逆之劳,又有拥立之功。在朝廷、军中的影响力无人能及,但有不满,响应者众多。

3、代王后及四个儿子的死不明不白。即便这是帝位的交换条件,骨肉至亲,汉文帝心中能无怨恨?

周勃心中有鬼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周勃寝食难安。果然怕什么来什么,有人控告周勃谋反。被下狱后,他靠贿赂狱吏、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终于得以幸免于难。

结语:

周勃历来被视作汉朝的功臣。若非他带头诛灭诸吕,刘姓皇族还不知要经历怎样的血雨腥风。

因为自己的私心,周勃晚年过得相当不踏实,可谓是寝食难安!

他本可以辅佐汉少帝,但担心吕氏血脉对己不利,因而尽灭刘邦嫡传一脉。

选择新帝时,他想找个容易控制的,却遇上雄才大略的汉文帝。也幸亏是汉文帝,在敲打他的同时,放他一马,成就了周勃千古名臣的美名。

更多文章

  • 汉文帝要斩周勃,薄太后将头巾扔到他脸上:你杀一个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周勃,刘恒,薄太后,刘邦,吕雉,丞相

    封建社会中的皇帝,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轻而易举之间,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是,有时候,皇帝的行为,也会受到多方的限制。即使是皇帝,也要孝顺父母。因此,皇帝的某些行为,也会受到太后的限制。汉文帝当政期间,曾经想要斩杀周勃。但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得知消息之后,立马赶来阻止,不允许他杀周勃。周勃是

  • 汉文帝让61岁周勃出糗,周勃辞职,但仅2月,汉文帝求着周勃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周勃,刘恒,刘邦,丞相,右丞相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让61岁的周勃出糗,周勃便辞去丞相之位。但仅仅2个月后,周勃又被汉文帝召回。不料,10个月后,汉文帝找借口,再一次把周勃从丞相之位拉了下来。周勃是西汉初年的四朝元老,刘邦刚起兵反秦时,周勃就义无反顾跟着刘邦。刘邦死后,这么评价周勃:“周勃为人敦厚稳重,质朴平实,能帮助刘氏安定天

  • 痛别!湖北大学著名学者周勃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周勃,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武大

    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通讯员 吴珊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大学获悉,该校著名学者、当代文艺思潮的见证人、行管系退休教授周勃,于11月7日12时38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逝,享年93岁。当代文艺思潮的见证人湖北大学官网介绍,周勃于1932年出生于湖南湘阴,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早年参加革命,1956年毕业于武大中

  • 古代名人智慧:项梁借助旧王买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项梁,楚怀王,秦国,项羽,怀王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后期,楚、秦两国最为强大。为了称霸中原,它们连年征战不休。由于楚国推行的一系列保民措施,所以楚怀王颇得民心。秦国看到久攻不下,就邀请怀王赴秦结盟。怀王不知是计,一到秦国就被囚禁。秦国采用种种手段,终于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原。秦二世胡亥继承皇位后,恣情享乐,横征暴敛,把百姓推

  • 项羽他叔叔到底有多牛?为啥有人说项梁不死,汉朝就彻底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项羽,项梁,刘邦,秦国,章邯,楚王,项燕,汉朝,秦朝,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在整个秦末汉初的历史上,项梁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尽管在指挥打仗方面,他比不过韩信;在个人武力方面,他比不过他侄子项羽;在识人用人方面,他可能也比不过刘邦。但这样的项梁,如果没被章邯偷袭干掉的话,他其实原本是秦朝末年,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那个人。至少,他的希望,远比刘邦要大得多。项梁的故事,其实可

  • 秦朝最后一位悍将,灭陈胜、杀项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陈胜,项梁,章邯,秦军,项羽,吴广

    公元前209年,陈胜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百姓苦秦久矣,纷纷响应:刘邦在沛县起兵,项梁项羽在会稽起兵,赵歇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陈胜起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麾下的大将周文便抵达戏水(今陕西临潼东),逼近咸阳,叩关叫阵。面对汹汹而来的周文大军,胡亥大惊,赶紧

  • 章邯灭陈胜吴广,杀项梁,水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陈胜,吴广,章邯,项梁,秦军,周文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着戍卒在大泽乡打响了反秦起兵的第一枪,中原掀起了反秦的高潮,在六国贵族的带领下,各地百姓纷纷起兵响应陈胜,杀官吏,夺城池,一时间秦朝大地狼烟四起。各路兵力共几十万出击攻秦,吴广向西北攻击秦朝重地荥阳,以打开关中的大门;宋留向西南进攻秦朝的南阳郡,以通过武关进攻关中;武臣和

  • 项梁项羽如何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白家酱坛标签:项梁,陈胜,吴中,汉朝,秦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项梁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羽为项燕之孙。两人为叔侄关系。项梁因杀害仇人,为躲避官府抓捕,与侄子项羽,隐姓埋名到吴中(今苏州)。项梁在吴中经常见义勇为,会说话,能办事,威信颇高,当地的婚丧嫁娶,修路建桥等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任何事情都能按时按质量的超预期完成。吴中人们都佩服他,愿意听他指挥。项梁利用这

  • 秦末风云:项梁会稽起事,项羽斩杀郡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项梁,项羽,王翦,陈胜,嬴政

    秦末风云:项梁会稽起事,项羽斩杀郡守在那故楚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境内,又出了项家叔侄,戕吏起事,集得子弟八千人,横行吴中。这叔侄姓名,便是项梁、项籍。项梁本下相县人,即楚将项燕之子,项燕为秦将王翦所围,兵败自杀,楚亦随亡。项梁既遭国难,复念父仇,常思起兵报复,只因秦方强盛,自恨手无寸铁,不能如愿。有

  • 王翦之孙王离水平如何,为何打不下巨鹿?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王离,王翦,秦军,巨鹿,赵军,赵王,章邯,四大名将

    秦上将军王离围困赵国巨鹿城,城中兵少粮尽,万分危急。赵王歇令大将军陈馀北上常山郡募兵,又派张耳之子张敖去代郡募兵。王离招降李良,不费一兵一卒,只凭李良的兵马就控制邯郸,又令偏师登上太行山,把赵将张黡的军队赶下山,占据上党郡。不久后陈馀在常山郡募兵三万,立刻南下驰援巨鹿。一年前武臣打下赵国,李良投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