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兄弟阋墙也有遗传?袁绍长子袁谭:宁赠江山于外人,也不予家贼!

兄弟阋墙也有遗传?袁绍长子袁谭:宁赠江山于外人,也不予家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得丑活得久PLUS 访问量:4073 更新时间:2024/1/25 14:13:14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权谋家曹操(47)

主笔:江湖闲乐生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一代霸主袁绍因病去世。

死就死吧,糟糕的是,他死的很纠结。按照法统,袁绍本应让嫡长子袁谭继承祖业,但袁绍更喜欢更帅的三儿子袁尚,认为老帅哥的继承人也该是小帅哥才对,可这又于礼法不合,所以他临死也未能确立继承人,最后给河北留下了一个混乱的烂摊子,真是死了还要给大家添麻烦的烂人。

果然,袁绍一死,他的手下们便分成了两派,展开内讧。一派是颍川派,以监军郭图、谋士辛评为首,支持袁谭;另一派是亲信派,以别驾审配、护军逢纪为首,拥护袁尚。而刚好袁谭此时尚在青州(袁谭为青州刺史),审配、逢纪便趁机伪造袁绍遗嘱,抢先拥立袁尚继位。袁谭急急忙忙从青州赶回邺城奔丧,却发现没自己啥事儿了,还被新领导袁尚打发去镇守黎阳抵御曹操。

然而袁尚还是不信任袁谭,竟又派重臣逢纪去黎阳当监军,明显是来监视的。袁谭心想你不多派点军队来前线帮我,派个糟老头子来管我作甚,就请求袁谭给他增兵,审配鼓动袁尚不答应,袁尚也怕增强大哥实力于己不利,于是断然拒绝。袁谭一怒之下,竟把逢纪给杀了,于是双方矛盾公开化并白热化。

说起来,其实逢纪挺傻的。想当初官渡之战,审配二子为曹操所俘,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二人遂结成同盟,共辅袁尚上位。结果呢?审配为了自己,最后还是把逢纪卖给了袁谭,岂不悲哉?

——想当初,你们爹袁绍和你们叔袁术就不和,袁术骂你爹家奴,你爹让我帮他打袁术,打的袁术吐血而死!这才不到三年,你们俩兄弟竟也闹的要死要活,难道这也有遗传的?

曹操决定,替老大哥袁绍,好好教训这俩大侄子一下。

于是,建安七年九月,曹操渡过黄河,攻打黎阳,袁谭兵少,装备又差,只得再向袁尚求救;所谓唇亡齿寒,袁尚再笨,也知道哪里是敌我矛盾,哪里是内部矛盾,所以面对曹军兵临城下,他决定亲自率兵支援大哥。

袁尚之所以亲自死来,不是出于对敌情的重视,而是怕派别人来镇不住大哥,让袁谭趁机把他部队给夺去了!袁尚便让别驾审配留守邺城,而自领精兵救援。为牵制曹操兵力,袁谭又派使者西入关中去说动马腾韩遂等关中豪雄反抗曹操,同时令并州刺史高干联合匈奴呼厨泉单于一同攻打河东郡重镇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开辟西面战场,使其东西难顾。

这时郭图又给袁谭出了个狠招,派魏郡太守高蕃绕道抢占黄河渡口,断其水运粮道,让曹操也尝尝后方崩溃的滋味。

同时,在后方战场,负责后勤的程昱和李典渡河偷袭,将高蕃击败,恢复了船运。

不久,西面战场的结果也出来了。关中军阀于摇摆之中最终还是选择了曹操。马腾派出自己的得力儿子马超率一万多兵马,与钟繇联合攻打高干手下大将郭援,趁其半渡汾水而击,大破之,马超手下先锋庞德阵斩郭援,匈奴单于见势不妙,干脆也倒向了曹军一边。

袁氏兄弟闻信,知道没戏了,只得趁夜遁走,逃回邺城。曹军趁胜直追,四月到达邺城,将城外夏熟的麦子收割一空,然后猛攻城池,但这城太硬了,一时攻不下,诸将便请示曹操从后方多调兵马,趁胜连战,一定拿下邺城。这时郭嘉却道:“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今二子权力相等,各有党羽,如急攻则其合力。不如缓之,则二子争心生也。不如撤军南向荆州,做征刘表状,以待其变。变成后再击,则一举定也。”对敌人性格、心理揣摩的如此精深,不愧是郭嘉,曹操听罢,也体谅到了袁家二子内讧的诚心,决定成全他们,于是下令回军,可又觉得实在不过瘾,就让张辽、乐进顺便将黄河北岸的据点阴安县(今河北清丰北,为审配家乡)收入囊中,徙其民河南,并留大将贾信驻守黎阳,以为攻邺桥头堡。安排已毕,大军凯旋归许。

一切皆如郭嘉所料,曹操这外敌一走,袁家俩兄弟就吵了起来,袁谭再次要求更新装备并增兵以追歼尚未渡河之曹军,至少要拔掉曹操安插在黎阳的贾信这颗钉子,否则太危险了,但袁尚和审配仍然打着自家小算盘不肯给,袁谭大怒,郭图、辛评等谋士又在一旁煽风点火,说当初袁绍迟迟不肯立袁谭为世子,其实就是审配这小子在从中作梗!这下袁谭忍无可忍,从此再无与袁尚和好之可能,到八月份,俩冤家冰炭难容,终于在邺城外大战一场,袁谭兵少装备又差,当即战败,只得率军退往东北至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其别驾王修忙率青州吏民前来援助,袁谭声势稍振。这时刘表也写信来劝说俩贤侄和好,以争取时间拖住曹操南下步伐让自己多过几年安生日子,可惜俩贤侄都杀红了眼,就是不听老人言宁愿吃亏在眼前。袁尚首先发难,亲自率兵北上攻打南皮,袁谭再次大败,只得又向南逃到青州平原县,据城固守。袁尚将城团团围住,日夜猛攻。袁谭眼看要亡党、亡国,气急败坏,心想宁可把天下给外人,也不能给家贼!于是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到曹操那里乞降求救,表示要弃暗投明,大义灭亲,助朝廷歼灭贼党袁尚,为表诚意,还将自己的女儿送来,非要嫁给曹操第二十子曹整,以和亲定盟。

于是,曹操忍痛自降一辈,答应了袁谭的联姻。领大军调头北上,又去攻打邺城。袁尚果然回军,袁谭果然从后击之,曹操见袁谭暂时不会被袁尚吞并,便放心的又回到黄河以南,化急为缓,转移矛盾,留出空间,隔岸观火,让两兄弟继续内斗。

坐山观虎斗的关键,就要耐得住性子,助弱虎而斗强虎,而又不能让任何一虎速胜坐大,等到二虎两败俱伤,才是猎人出手的最好时机。

标签: 袁绍袁谭曹操袁术逢纪郭嘉汉朝

更多文章

  • 袁绍之子袁谭,初期只有平原之地,是如何控制青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袁谭,袁绍,青州,公孙瓒,曹操,刘备

    提到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可能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的标签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袁绍在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病死,袁谭和袁尚不团结一心对抗曹操,保证袁氏在河北的统治地位,反而互相争斗。袁谭无法击败袁尚,更是与曹操联合对付袁尚。结果就是二袁先后被曹操消灭,曹操比较顺利地平定北方。袁谭与袁尚竞争

  • 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42)——袁谭投降·郭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袁谭,郭嘉,曹操,袁绍,孙策,刘备,刘表,乱世群雄,汉朝,三国

    原创(紧接上期)上期聊到曹操在大好形势下却撤兵回去了,是为什么呢?(本期内容不好拆分,篇幅会长一点,请各位读者耐心细看)曹操撤回许县后,于当月下达了一个诏令,看了这个诏令才知道曹操为什么撤军了。史书上将这道诏令称为《军将败抵罪令》,诏令中说:“《司马法》上说‘将军后退者死’,所以赵括母亲请求不受赵括

  • 败袁谭,征乌桓,破马超!被称为三国最强兵种的虎豹骑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青檀子标签:袁谭,马超,乌桓,曹操,骑兵,袁绍,虎豹骑,历史片,驯养动物,三国(电视剧)

    虎豹骑,曹操手中一把精锐无比的利剑!《三国志》中曾记载:“(曹)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由此可见,虎豹骑中的士兵都是由其他军队百人中选一人而来,堪称精锐中的精锐。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虎豹骑成为了曹魏独一无二的王牌军队。虎豹骑的由来?虎豹骑并不特指一支骑兵部队,而是由虎骑和豹骑

  • 袁绍逝世,袁谭袁尚争位相斗,曹操坐收渔翁之利,曹操平定乌恒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袁绍,袁谭,袁尚,乌恒,诗人,汉朝,曹操手下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之战失败后,一直被曹操追着攻打,身体状况益差,袁绍回翼州后,跟众谋士商议,想立继承人,袁绍有三子,袁潭为人性刚好杀,辛评、郭图辅佐。袁熙柔懦。袁尚有英雄之表,礼贤下士,审配、缝纪辅佐。袁绍想立袁尚为后嗣。郭图谏言,袁谭为长子,现在领军在外,主公欲废长立幼,这易祸乱。现在军威受挫,敌兵

  • 袁绍死后,为何袁谭和袁尚不联合抗击曹操?郭嘉9个字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袁绍,曹操,郭嘉,袁谭,袁尚,张郃

    很多人认为,官渡之战决定了袁绍集团的覆灭,认为袁绍自从在官渡遭到大败以后,就没有希望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袁绍集团非常强大,虽然他们在官渡之战中败得很惨,但是他们实力仍在,仍然能够组织起力量和曹操斡旋,只不过袁绍过早离世了,使得袁绍集团失去了主心骨!不过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谭和袁尚还活着,他

  • 从举袁谭、袁涣为茂才,来看刘备的政治手腕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袁谭,袁涣,刘备,袁绍,茂才,蜀汉,三国,政治手腕,曹操手下

    茂才,就是秀才的意思,为了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才改为茂才。两汉实行察举制,只有被举为孝廉或者茂才,才能正式进入官场,比如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意思是说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入朝为郎,之后担任洛阳北部尉。茂才其实比孝廉更难得,因为名额少,光武帝刘秀曾下令:“三公举茂才各一人”,“监

  • 臧霸等泰山诸将归顺曹操前,与袁谭在青徐之间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臧霸,曹操,袁谭,太守,吕布,汉朝,诗人,史说三国

    这场战争,史料没有直接提及,但从字里行间和结合地图,我们仍可以了解到战争的大概过程。(臧霸袁谭青徐之战)联系纽带:琅琊相萧建徐州琅琊国的治所本在开阳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老城)。但臧霸等泰山军势大,琅琊相萧建退守琅琊国北部,将治所改设到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西部)。他自保于此,因中间有泰山军相隔,也不与徐

  • 曹操将袁谭首级挂在城门后下令:哭者斩!王脩却道:不哭就是不义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袁谭,袁绍,孔融,刘备,袁尚

    205年,曹操诛杀了袁谭,还将其脑袋挂在城门上,并下令谁哭斩谁。可王脩竟望着袁谭的头大哭不止,曹操问王脩:“难道你不怕死?”王脩说了一番话,曹操直接将其封为司金中郎将。王脩,字叔治,是北海郡营陵人。191年,孔融担任北海相时,任命王脩为高密县令。当时,高密有个姓孙的大户,为人相当强横,他的亲朋好友犯

  • 曹魏的野望游戏剧情02:用枕头闷死淳于琼,偷袭乌巢还能这么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乌巢,淳于琼,臧霸,曹仁,袁绍,李典

    上回说到,曹仁跪舔伐木工,顺利从对方那里讨得了足够火烧乌巢的柴草。回到大营之后,拿着一路打怪升级攒下的2万大洋雇佣了臧霸。年仅18岁就敢带领数十门客劫狱救父,并杀死太守再逃亡的臧霸可不是等闲之辈。之后此人更是夺占莒县(今山东日照)与吕布对峙,搞得无双飞将都差点翻车。曹仁带着臧霸自信满满地来到袁绍的前

  • 淳于琼:袁绍手下大将,看守乌巢粮草,真的醉酒导致官渡之战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乌巢,曹操,董卓,袁军,汉朝,淳于琼,官渡之战,五虎上将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结果袁军因粮草被烧而溃败。袁将淳于琼负责守卫乌巢粮草,确保前线的粮食供应。那淳于琼真的是因为醉酒而导致粮草被烧吗,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佐军校尉淳于琼是豫州颍川郡人,出身不详,不过从他与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