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被腰斩,为何无一人救他,网友:他玩不过赵高

李斯被腰斩,为何无一人救他,网友:他玩不过赵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烨青衣 访问量:2415 更新时间:2024/2/12 6:35:18

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大诗人苏轼这句话是对李斯过错的综合描述,作为大秦的丞相,李斯也有他短见和自私的一面。

近期大型历史《大秦赋》正在热播,剧中的李斯让人印象深刻,从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子到秦王政跟前的大红人,这得让多少天下士子羡慕。不过李斯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他是秦始皇能统一天下的主要功臣之一。

李斯对秦王政的影响颇大,首先就是让秦王废除了逐客令,让六国的人才得以在秦国效力,其次,提出了灭国方略,李斯建议首先灭韩国,为秦王政采纳。在文化政治方面,李斯建议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废除分封制度等。不仅为华夏文化进步提供了基础,更是为后来王朝制度提供了参考。

历史对历史的功绩不小,同时又是秦王朝的丞相,然而为什么在秦二世时期,他落得个腰斩的下场?当时贵为秦国丞相的他,为何在秦国朝堂上,没有一个人敢为李斯求情。网友们:他自己把自己害了,玩不过赵高。

李斯下场惨淡收场

众所周知李斯的下场是被腰斩,腰斩之刑在秦国是酷刑,是对待十恶不赦之人使用的。李斯作为一个文人,同时又是大秦的丞相,按理来说即使犯了错,也不应该对他施腰斩之刑。更为不解的是,李斯被腰斩,且被灭三族,昔日同朝为官的百官们,竟然没有一个敢为他求情?

史记《李斯传》写道: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与一件事情脱不了干系,这件事情也影响了秦国的命运。沙丘政变是李斯走的一步臭棋,在中车府令赵高的建议下,李斯与胡亥,赵高三人密谋修改了秦始皇的诏书,废掉了太子扶苏,立公子胡亥为帝。

起初李斯并不同意立胡亥为帝,但赵高非常厉害,他直击李斯的内心深处,看穿了李斯对于权力的渴望。赵高知道李斯舍不得相位,对他各种相劝,举例了如果太子扶苏继位之后对他的种种不利,重用蒙家等等,李斯草根出生,对权力贪婪迷恋,掉进了赵高设计好的陷阱里。

胡亥继位后,赵高因为是胡亥的老师,又因为自己的帝位是赵高一手策划才能坐上去的,因此胡亥对赵高百般信任。赵高利用这个机会,劝说胡亥杀兄弟姐妹,秦国宗亲和朝廷不服从赵高的大臣,胡亥都一一照办了。

赵高虽然官职比如李斯,但他有一个优势就是与皇帝走得近,受到胡亥的绝对信任。任何大臣想见胡亥必须通过赵高的允许,包括李斯本人也一样。久而久之,李斯虽然对当时参与沙丘政变感到后悔,但也无可奈何,自己无法改变局势,此时的李斯上书胡亥,指出赵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

但李斯不明白的是,胡亥对赵高是无条件信任的,很快就把李斯批赵高的“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告诉了他本人 。赵高决心除掉李斯,解决自己的心腹大患,彻底控制朝廷局势,为此赵高诬陷李斯儿子李由勾结叛军谋反,李斯被连坐,一番拷打之下被屈打成招了,以谋反罪处死了李斯以及他三族。

李斯被治罪,为何无一人求情

李斯作为沙丘政变的主谋之一,从他参与进去那一刻起,他就失去了所有人的支持了。赵高李斯合力杀扶苏,蒙家兄弟等一批忠诚的时候,李斯失去了天下士人的支持,李斯参与了赵高胡亥杀秦宗亲的时候,他也失去了秦宗亲们的支持。在世人眼里,那时候的李斯与赵高是一伙人,是祸国殃民的人。

李斯虽然在秦王政继位期间名声良好,为士人争取了在秦国效力伸展的机会,然而在与赵高勾结之后,秦人都知道李斯已经失节了。在古人眼里,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古人对一个人的人品是极为看重的,所以不管是朝廷大臣还是秦国宗亲甚至是百姓,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李斯求情,被赵高诬陷谋反后,李斯的死成了注定了。

不过即使有人想为李斯求情,那也不敢得罪赵高,赵高握有生杀大权,任何人与当时的赵高对着干,下场恐怕是下一个李斯了。因此人都想保住自己的性命,犯不上为已经尘埃落定的事情再去努。

结语

李斯是士人人才的一个典型,他如范睢张仪有着相似之处。李斯的确在有才,不过他也有明显的缺点贪权。自古士子凭借自己努力坐上高位之后,都有与李斯一样的通病,抱着权力不肯放手,而他这个弱点正好被赵高利用,可见赵高了解李斯心思,利用李斯这个弱点将其击败,从某方面来讲,李斯玩不过赵高。

标签: 李斯赵高秦二世秦国丞相扶苏

更多文章

  • 出生于河南驻马店的平民李斯,如何靠“老鼠哲学”成为大秦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诗经女孩标签:李斯,秦王,嬴政,秦国,吕不韦,丞相

    他出生在河南驻马店上蔡的一个小县城,前20多年过得非常平淡。后来无意间碰到了两只老鼠,却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怀揣着位极人臣的初心,以果决冷酷的手段不断上升,最终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今天诗经女孩给你讲讲李斯的故事。01 李斯的出生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史记·李斯列传》从《史记》的这句话可以看

  • 李斯是一只令秦帝国大厦轰然倒塌的仓鼠?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二世,嬴政,蒙恬

    作者:许云辉公元前210年7月的沙丘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赤日炎炎,空气中游荡着若有若无的尸臭味。宦官赵高撺掇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发动沙丘政变后,自告奋勇去拉丞相李斯下水。赵高先绕弯子:“皇上驾崩前,曾令臣给长子扶苏写信,令其将兵权移交蒙恬,速回咸阳办理后事再继位为帝。此事李丞相必定知晓!”李斯

  • 努力重要还是平台重要?李斯的人生奋斗史,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进击的阿木君呦标签:李斯,赵高,嬴政,秦二世,扶苏,秦国

    站在人臣的巅峰,李斯回顾过去的奋斗史,他更加坚信自己的政治哲学是正确的:要想保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聪明才智或许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平台。李斯的奋斗史,很励志,也很心酸。早年的李斯是一个下蔡小吏,工作大约与仓库有关。因为他经常看到仓库的老鼠,无忧无虑的嬉戏、繁殖、进食,长得肥肥胖胖的。偶然的一天,

  • 李斯坚信仓鼠理论,但该理论,又让他获得了黄犬东门之叹

    历史解密编辑:酒城森哥S标签:李斯,赵高,秦国,仓鼠,黄犬,吕不韦,宠物鼠,书法家,秦始皇嬴政

    秦国著名丞相李斯,曾偶然受到仓鼠的启发,让自己有幸成为了一国名臣,但也因为仓鼠理论,导致自己最后不得不为后世留下“黄门之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仓鼠理论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

  • 李斯:千古一相,最后为何会被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求知所标签:李斯,秦国,荀子,赵高,秦朝,吕不韦,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战国各路枭雄横扫千秋,诸子百家争鸣,战国是历史的交汇时期,文化,制度,人文,在战国时期百花齐放。后人往往把战国时期认为是动荡残酷的,但历史的另一面,客观地发掘出来了战国时期诞生出杰出乃至影响后世的人们。李斯,在人海中脱颖而出,造就了时代传奇。他的人生神秘甚至诡谲,对统一六国的秦朝做出了巨大贡献,放眼

  • 李斯作为大秦丞相,可谓是位极人臣,为何遗言里怀念的却是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斯,嬴政,赵高,丞相,秦二世,韩信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是李斯在临刑前,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在被杀的行列之中,一时心酸所说的话。简单来说,就是李斯想要再次和儿子一起,牵着黄狗,一起出上蔡城东门打猎,可惜再也没机会了。这一遗言很简单,但是读起来却让人感到有些伤心。人生匆匆数十年,李斯从一个穷光蛋,靠自己的学问,成

  • 吕不韦与李斯二人谁更厉害?让历史告诉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背阴里的李子标签:吕不韦,李斯,秦国,嬴政,赵高

    吕不韦与李斯,都是与大秦王朝的建立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二人,一个是促使秦始皇登上秦国国君宝座的关键人物;另一个则全力辅佐秦始皇,为大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治国理政方案。要问这两个人谁更厉害?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的出身以及表现吧。01吕不韦——最具魄力和胆识的战国第一商人吕不韦祖上姓姜,

  • 李斯作为秦国一代名相,为何下场如此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秦国,秦王,赵高,秦二世,吕不韦

    李斯是楚国人,年少时就在楚国担任一个小吏。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在办公附近厕所里吃脏东西的老鼠,一旦有人或狗接近就会被惊扰逃跑。而粮仓里面吃粮食的老鼠,他们居住在大仓库里,不会被人或狗惊扰。看到如此情景,李斯感慨说,“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就和这些老鼠一样,都是环境决定的。”1、潜龙勿用,拜师荀子于是,李

  • 揭秘:秦国千古一相大功臣李斯,为何最终下场如此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斯,嬴政,赵高,皇帝,丞相,秦国,秦朝,秦二世,书法家,艺术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有助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功,为什么丞相李斯最终会迎来惨烈的结局?李斯本算是历史上的聪明人,他师从荀子,法家学派之人才。同样,他也是秦开国功臣之首——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声名才学显赫而权倾朝野的人最后却被处以最残酷的刑罚而死,还灭了三族。李斯的悲剧究竟是如何酿成的呢?对于秦朝的灭亡,很多了解秦朝的

  • 李斯的一念之差:成就了大秦霸业,也将秦国送入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不胖的胖子呦呦标签:李斯,秦国,秦王,赵高,始皇,吕不韦,汉高祖刘邦

    “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王权政治自古都和权臣、重臣脱不了关系。往往兴盛的朝代总伴随着忠臣勇将,而衰落、走向灭亡的朝代总伴随着奸臣佞臣。许多历史的转折点究其到根本,其实就在那些关键人物的一念之间。“一念生,则百缘起;一念灭,则千缘尽。”一个念头下去之后,世事瞬间变化,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