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古代史中的皇帝更是有着493个,王爷更是不计其数。“高庙”如果不是因为提前查阅资料,我至今也不会相信这座庙还有这另外一个名称叫做“越王赵佗墓”,也正是因为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才让我对它产生了好奇,随后便有了本次的行程。
越王赵佗墓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平原镇张固城村,当然关于赵佗的墓到底在哪里至今也有着各种的说法,更多的人则相信在广东境内,然而这座位于河南境内的墓冢是真是假,我也做不下定论,只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坐落在村庄中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雨的天气让秋天多了一丝的寒冷,到达张固城村时除了集市上零散的几个摊位以外再也没有见到他人,也许这样的天气真的更适合窝在沙发上看手机吧。当然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天气虽然拍不出精彩夺目的照片,却可以不受别人打扰的欣赏每一个角落。
现在看到的两层山门是最近几年修建,原本则是一个普通的单层红砖结构建筑,并且名字也由之前的“高庙游乐园”变更为简单的“高庙”二字,已经掉漆的红色墙体让为这座现代建筑增加了年代感,圆形的窗户则更有一丝古代园林的气息。从地面到山门前共计有20台阶,每一层均是青石铺设,两旁还分别种植有一棵柏树。
因为今年特殊的原因现在高庙依然没有开放,在墙体上还贴着一张已经残破的“双暂停”通知,只是何时开放成为了一个谜。在山门上悬挂有两副对联,其中在门上的是“地法天、天法道、道法无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有性。”另外一副对联则是“讲史记保文物古庙生辉,论忠孝千秋传中华根恒。”
从院墙外看院内最高的建筑则是文昌阁,文昌阁二层则是魁星楼。根据记载文昌阁就是修建在赵佗墓冢之上,同时还有祖师殿等。赵佗是河北正定县人,在公元前219年,奉命开拓南疆,经过六年苦战,统一了岭南百越之地。公元前204年,赵佗趁着楚汉争霸之机,发兵创建了南越国,自称为“南越王”。
在文昌阁中有一块儿清光绪五年的石碑,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赵佗死于斯葬于斯。\"另外明嘉庆八年碑记上则记录有:”冢上有越王殿。“不过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赵佗和河南没有任何的瓜葛,至于埋葬在封土之下的尸骨到底是谁现在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有人说有可能是末代南越王赵建德的首级。
在庙宇前有两只石狮,和以往看到不同的是石狮头部是以平面呈现,更像是以石狮为造型的蜡台。不知何人还为石狮描绘了色彩,让这座本身凶猛的狮子多了一丝的可爱。石狮并非是历史遗存,据了解是在进行庙宇修建时重新添置,主要是为了增加其配套的观赏性。
在高庙外侧墙壁前同样竖立了不少石碑,这些石碑多数是居民捐款所刻。图中的这块儿石碑就是捐款一万五千元所刻,时间是2015年2月,上方有“功德长存”四字。如果您也对汉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恰逢是居住在附近不妨前去一探究竟。
#一个人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