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和胡亥,秦始皇更倾向于谁?到底谁才是秦始皇认可的继承人?

扶苏和胡亥,秦始皇更倾向于谁?到底谁才是秦始皇认可的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紫陌阁 访问量:627 更新时间:2023/12/19 10:46:15

秦始皇在位时,始终没有立太子,即便大限已到时,秦始皇也只是写了一道诏书赐给长子扶苏,书中也并未写明立扶苏为太子,而秦始皇又很宠爱少子胡亥,那么谁才是秦始皇心中的继承人呢?

可能秦始皇更加喜欢小儿子胡亥,但秦始皇知道长子扶苏才是继承帝位的合适人选。

诸位公子中,秦始皇最为重视长子扶苏和幼子胡亥
《史记》记载:“始皇有二十余子。”

根据史料中记载,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确切数字为二十四人。其中留有名字记载的只有四人,分别是我们熟知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秦始皇幼子秦二世胡亥,还有公子将闾公子高二人。

不过史料中对于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的记载最多,公子将闾和公子高只是在被胡亥交给赵高法办后有一些记载,因此留下了名字记载,而秦始皇的其他儿子和女儿仅一笔带过。

《史记》记载:“公子十二人僇死于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

“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胡亥大悦,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胡亥在沙丘政变后继承称帝,自知帝位来得不顺,担心诸位皇子会和他争夺帝位,便采用了赵高的建议,对兄弟姐妹和先帝所封的大臣展开了清洗,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赵高。

之后十二位公子被斩首于咸阳街头;十位公主和六位公子在杜县被处死(现今陕西省西安市境内),公子将闾兄弟三人在秦宫内被逼自杀,以及蒙恬蒙毅等大臣也都遭囚禁遇害。

最后诸位公子中只剩下一个公子高,他本想外出逃命,但六国已灭,天下哪里还有他的安身之处,加上公子高又怕被连累家族,于是上书秦二世,请命为先帝殉葬,因此保全了家族。

加上被赐死的长子扶苏和秦二世胡亥,秦始皇一共有二十四个儿子和十个女儿。不过秦始皇的这些子女遇害时,大多都刚成年不久,(古代行加冠礼后表示成年,一般为20岁,即弱冠之年),甚至其中还有一些未及弱冠之年,他们还没有来不及为秦朝做贡献,就遭了秦二世的毒手。

在秦始皇在位时,史料中仅有对长子扶苏和少子胡亥的一些记载,至于秦始皇的其他子女连一点零星记载都没有。可见诸位公子中,只有长子扶苏和幼子胡亥最受秦始皇的重视,那么秦始皇更想让二人中谁来做继承人呢?

对于扶苏和胡亥两位公子,秦始皇更想让谁来做继承人呢?

可能秦始皇对于少子胡亥的喜爱,要比长子扶苏更多一些,因为胡亥没有像扶苏那般直言劝谏父亲,惹父亲不高兴,加上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为此,胡亥更受秦始皇的宠爱,但秦始皇最终还是决定让长子扶苏来做继承人。

《史记》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时,公子胡亥非常羡慕,便请求随父亲一起巡游,因为秦始皇很宠爱这个小儿子,便同意了胡亥了要求。而诸位公子中,仅有胡亥一人同行,可见秦始皇对胡亥有多么宠爱。

《史记》记载:“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

而长子扶苏早在两年前(秦始皇三十五年),便受父亲之命前往上郡做北方大军的监军,至于原因,了解历史的朋友也大概知道,因为扶苏直言劝谏,反对“坑儒”一事(坑杀四百六十余人犯禁者)。

《史记》记载:“三十五年,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扶苏劝谏内容的大意是说,天下刚平定不久,远方的百姓(秦朝称百姓为黔首)还没有安定,儒生只是歌颂和效法孔子,用严酷的刑罚惩治他们,可能会使天下百姓心中不安,希望皇帝能觉察。因此使秦始皇很生气,便将扶苏派往上郡做蒙恬的监军。

照此来看,秦始皇派遣扶苏去上郡属于惩罚,不过从深层次来看,秦始皇此举并不完全是惩罚之意。

秦始皇是一位雄主,同样也是扶苏的父亲,如何能看不出儿子是为秦朝着想,扶苏只是不想父亲因为惩治犯禁者,导致天下的百姓不安,扶苏其实并不没有做错,反而是有政治远见的表现。百官不敢劝谏,可能是因为害怕秦始皇,但扶苏作为人子,儿子,自然要为父亲考虑,为来之不易的秦朝着想。

但扶苏直言劝谏,就是公然顶撞了秦始皇,为了保持威严,秦始皇只好做个样子,以示惩戒。虽然派扶苏前往上郡看起来像是流放,但实际上秦始皇是将北方三十万大军的兵权交给了扶苏,让蒙恬辅佐他,同时让扶苏历练一番。看似惩罚,实际上秦始皇对扶苏比之前更加信任。

要知道蒙恬、蒙毅兄弟二人是秦始皇最为宠信的大臣,因为家世的原因,在嬴政继位秦王后,蒙氏兄弟便一直跟随在秦始皇身边,之后又为秦立下大功,因此秦始皇非常尊宠蒙氏,兄弟二人不仅官拜上卿,连秦始皇出行时,都和秦始皇同乘一车,可以说满朝文武,无人敢与蒙氏兄弟争锋。

秦始皇让扶苏去上郡做监军,不仅是将三十万大军的兵权交给了扶苏,也是蒙氏兄弟辅佐扶苏。虽然秦始皇没有立扶苏为太子,但已经开始培养扶苏,将他作为将来的继承人看待。有蒙氏兄弟辅佐,还有北方三十万大军的支持,只要没有秦始皇的诏命,可以说满朝文武之中没人能撼动扶苏的地位。

《史记》记载:“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赵高对扶苏的评价)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陈胜对扶苏的评价)

虽然在史料中秦始皇并未对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有过评价,但赵高对扶苏的评价却是相当高,陈胜在起义前秦二世不当立,当立者是公子扶苏,百姓也多闻公子扶苏贤明,可见不仅群臣认为扶苏贤明,就连民间的普通百姓也多有听闻,秦始皇作为父亲,又如何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呢!

反观胡亥,赵高之所以帮助胡亥继位,是因为胡亥昏庸无知,继位后容易控制。胡亥从小在秦宫中长大,作为父亲的秦始皇,又如何不知道胡亥的才能几何!虽然秦始皇很宠爱胡亥,但也明白胡亥不如长子扶苏贤明,扶苏要比扶苏更适合做秦朝的继承人。

《史记》记载:“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于是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重时,写了一封盖有御玺的书信赐给公子扶苏,将身后之事交给扶苏办理,让他赶来护送灵柩回咸阳下葬。虽然没有明说立扶苏为太子,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如果秦始皇的留有遗诏让公子胡亥继位,那么赵高也没有必要联合丞相李斯发动沙丘政变。

而且秦始皇并未给其他公子留下遗诏,可见秦始皇已经确认扶苏继承人的身份。

结语:

秦始皇的理想是将自己建立起来的基业永远地传承下去,一直到万世,不过秦朝初建,天下刚平定不久,虽然秦始皇用武力平定了中原大地,但远方的百姓并没有安定,而秦始皇又不能长生不老,一直统治下去,只有选一位贤明的公子做继承人,才能将秦王朝更好的延续下去。

在诸位公子中,虽然小儿子胡亥很受秦始皇的宠爱,但他并不适合做帝王,而公子扶苏不仅贤明,还具有政治远见,于是秦始皇在病逝前,只给长子扶苏留下一份诏书,虽然诏书中没有写明立扶苏为太子,但实际上秦始皇已经确认了扶苏继承者的身份。

只不过赵高这个佞臣为了个人地位,私下扣押了秦始皇留给公子扶苏的遗诏,并发动沙丘政变,拥立胡亥继位称帝。由于秦二世昏庸无知,赵高掌握朝政大权,在残暴的苛政之下,最终激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致使秦王朝在胡亥仅继位了三年便迅速灭亡。

你认为秦始皇更想让谁来做秦朝的继承人?欢迎下方留言探讨。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秦二世嬴政苏和扶苏赵高

更多文章

  • 秦二世胡亥:我虽然一生无所事事,但并非生性残暴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赵高,嬴政,皇帝,皇位,李斯,秦二世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在这一年诞生了,取名嬴胡亥。作为秦始皇众多子女当中的一员,胡亥的诞生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也正是这位平平无奇的皇族子孙,葬送了他父亲一手创造的大秦帝国。作为皇室后代,理所当然接受了良好的优质教育,但是这位小皇子表现的却是油盐不进,硬是没有吸收到优质教育的精髓,他生

  • 秦二世胡亥,生前有多可恨死后就要多可怜,居然以百姓规格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秦二世,嬴政,赵高,项羽,陵墓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而嬴政更是影响深远的始皇帝,可如此有能力的皇帝,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后代会如此的窝囊,仅让秦朝经历了两位皇帝就灭亡了,而秦二世更是窝囊的只能当个傀儡皇帝,完全让高进掌握了掌权。要说这胡亥原本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孩子,按说这继承皇位的事,跟他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一是能

  • 为什么胡亥能够稳坐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赵高,李斯,皇帝,扶苏,蒙恬,胡亥,皇位,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为了能够坐稳皇位,胡亥大开杀戒,威慑他人,除掉威胁他的人,让朝野臣服在他的脚下。早在胡亥即位之前,胡亥、赵高、李斯就已经伪造圣旨,派遣使者前往远守大秦疆域的蒙恬、扶苏北上,命蒙恬、扶苏自尽。扶苏只有“君欲臣死,臣不得死”的忠君念头,不知真假自刎。蒙恬不甘心,不甘心不知所以而死,便下狱。秦二世元年(公

  • 因为看出了秦始皇要传位胡亥,所以那位秦灭六国的智囊要决意隐退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嬴政,秦二世,秦王,秦国,尉缭

    秦朝历经二世而亡,世人皆传言秦始皇要传位的是公子扶苏,而非幼子胡亥,正是由于胡亥的不作为,因此导致了大秦江山经二世而亡,传承不过数十年,可悲可叹。然而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秦始皇嬴政真的是要传位于长子扶苏,却被赵高李斯矫诏,改立幼子胡亥吗?非也!秦始皇要传位的的确是胡亥,这一点早被人看出来了,那个人

  • 2009年回归一批竹简,揭开胡亥继位另一种可能,赵高或许背了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夜听欣语标签:秦二世,赵高,嬴政,李斯,扶苏,刘彻

    在中国的史学界里,《史记》是占据着绝对的地位的。太史公司马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撰写史书,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甚至不惜得罪了当朝皇帝——汉武帝,落得个惨遭宫刑的下场。然而在2009年从国外回归的一批竹简中,却记录了跟《史记》中截然相反的观点。从这些散落的竹简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长久以来,

  • 秦始皇传位给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白家酱坛标签:赵高,李斯,扶苏,胡亥,周朝,先秦,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胡亥奉始皇帝旨意,跟着赵高学习法律。阉人赵高生性刁滑,善察言观色,学习能力强,秦朝法律倒背如流,深受秦始皇的喜爱。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去旅游,李斯,赵高,胡亥陪同。没想到秦始皇死在半路上,临死让赵高,李斯传旨由长子扶苏继位。赵高没有传达,劝胡亥上位,胡亥本不愿做不义不孝之人,但最终还是被赵高说服,赵高又

  • 公子扶苏拿不稳权利的法杖,即便胡亥让出皇位,他也改变不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纪史标签:秦二世,公子扶苏,扶苏,嬴政,赵高,李斯

    引言现在人们提到“秦朝只传了二世就快速灭亡了”这一悲剧历史时,很多人都将源头归结于秦始皇。说他在世时不愿立扶苏为继承人,是最错误的决定。真的吗?人们可以试想一下,扶苏能被立为继承人的概率有多高?在秦始皇去世后登上皇位的时候将胡亥改成了扶苏,大秦的历史是否会改写?不论人们从哪一角度去研究这些问题,其实

  • 秦二世胡亥对手足的疯狂杀戮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赵高,扶苏,李斯,胡亥,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影视剧中的胡亥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奉始皇帝敕令,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法律。公元前210十月,始皇外出巡游,也不知道是秦始皇的安排,还是胡亥的执意要求,这次巡游他也参加了,正是这次偶然的或者说是必然的通行,成就了胡亥,让他当上了秦二世。影视剧中的赵高当秦始皇到达平原津时生了病。秦始皇最讨厌说“死”这

  • 子婴为何敢于当面诅咒胡亥,却又躲过清洗,因为他是秦始皇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子婴,赵高,扶苏,秦王,胡亥,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嬴政

    在赵高的策划之下,胡亥顺利成为皇帝之后,因害怕“诸公子必与我争”,于是就在赵高的建议之下,立即开始对兄弟姐妹来了一场清洗,综合一些史书记载,可以看到秦始皇的33个子女全部被杀。将六公子戮死于杜。将十二公子戮死于咸阳。公子将闾(有说是宗室子弟,非秦始皇儿子)等3公子拔剑自刎。十公主戮死于杜。然而,为什

  • 秦始皇女儿的墓穴重见天日,秦二世胡亥远比你想象的要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扶苏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开启封建社会的君主,他结束了战国纷争,统一天下,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建立了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秦始皇统一天下是用了很大的力气的,但经历过万难才获得的胜利果实却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在高中历史书上,大量篇幅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