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子婴为何敢于当面诅咒胡亥,却又躲过清洗,因为他是秦始皇弟弟?

子婴为何敢于当面诅咒胡亥,却又躲过清洗,因为他是秦始皇弟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直证大史官 访问量:1955 更新时间:2024/2/14 11:02:21

赵高的策划之下,胡亥顺利成为皇帝之后,因害怕“诸公子必与我争”,于是就在赵高的建议之下,立即开始对兄弟姐妹来了一场清洗,综合一些史书记载,可以看到秦始皇的33个子女全部被杀。

将六公子戮死于杜。将十二公子戮死于咸阳。公子将闾(有说是宗室子弟,非秦始皇儿子)等3公子拔剑自刎。十公主戮死于杜。

然而,为什么胡亥放过了子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赵高谋杀胡亥之后,“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从东汉至今一直认为公子婴就是公子扶苏的儿子。但既然胡亥连姐妹都杀了,为什么唯独放过“更正统”、“更能名正言顺与胡亥争位”的扶苏之子?

而且,从公子婴的行为来看,还有过一次“劣迹”。胡亥登基之后,准备除掉蒙恬蒙毅兄弟二人。这时,从《史记·蒙恬列传》可以看到,唯独子婴进谏胡亥。

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违背)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臣窃以为不可。

以赵王、燕王、齐王杀害忠诚义士,而“失其国而殃及其身”,来劝告胡亥不要杀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子婴的语气虽然含蓄,但意思却犹如诅咒:你一旦杀了蒙恬、蒙毅,很可能也是“失其国而殃及其身”。

公子婴敢能出面劝告,说明了他的影响力比较大,不是一般的人。对于这种影响力巨大、还曾诅咒过他的扶苏之子,为了稳固帝位,胡亥不想办法除掉他,好像说不过去。

其实,公子婴可能不是公子扶苏之子,而是秦始皇的弟弟。关于这一结论,最大的一个证据来自《史记·李斯列传》。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赵高想要谋夺皇位,但自己知道时机不到,加上群臣也不答应,所以就“召始皇弟,授之玺”,让公子婴做了秦王(当时六国复起,所以子婴不是皇帝,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秦朝是二世而亡的原因)。显然,子婴不是扶苏之子,而是秦始皇的弟弟。

但司马迁的《史记》中,出现子婴身世多种说法的矛盾,也说明“始皇弟”的说法未必靠谱。不过,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条间接证据,也说明了公子婴不可能是扶苏之子,反而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更大。

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因为秦始皇50岁去世,如果子婴是扶苏之子,那么扶苏35岁左右,子婴大概20岁左右,他两个儿子大概才5岁左右。既然如此,又如何“子婴与其子二人谋”?因此,由此推断子婴儿子应该在20岁以上,子婴在40岁左右,就非常可能是秦始皇弟弟了。

而且,从子婴诛杀赵高的过程来看,恰如他预料的这般,显然他的心智和手段非常人能及,因此有学者指出:子婴的遭遇、才干及影响力,也绝非秦二世或同辈所能及。

关于子婴身世之谜,还有两种说法,即:(1)胡亥兄长,证据是《六国年表》中的“高立二世兄子婴” ,但胡亥清洗了兄弟姐妹,为何放过他?(2)秦始皇弟弟成蟜(jiao)的儿子,胡亥的堂兄,但成蟜约比秦始皇小三岁,由此推算子婴大约公元前240年出生,他儿子前225年出生,在诛杀赵高时(前207年),最多才18岁,所以专家不认为“子婴与其子二人谋”。

综合看来,子婴最大的可能,就是秦始皇的弟弟。如果这一推论正确,就能解释很多事情了,比如有学者认为:胡亥不杀他,就是因为他对胡亥没有丝毫威胁;因为身份特殊,所以敢于劝谏甚至诅咒胡亥;赵高诛杀了胡亥之后,就找了秦始皇的弟弟做秦王,也比较能服众。

当然,子婴身世之谜,如今没有彻底解开,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不过,子婴的陵墓或许已经找到了,在秦始皇陵的西侧不远处,一旦挖掘出来,可能就是子婴身世真相大白之日。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女儿的墓穴重见天日,秦二世胡亥远比你想象的要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扶苏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开启封建社会的君主,他结束了战国纷争,统一天下,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了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建立了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秦始皇统一天下是用了很大的力气的,但经历过万难才获得的胜利果实却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在高中历史书上,大量篇幅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

  • 为何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嬴政,秦二世,苏和,赵高,扶苏

    文|飞鱼说史大家好,我姓王,家住隔壁,所以江湖人送外号:隔壁老王。这只是一个段子,但是就现在而言,“王”和这三个字相组合,其背后所代表的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姓氏了。姓名是一个人的代号,是由姓和名组合而成,而姓在现在又被称为姓氏,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姓氏都是跟随父亲的姓氏,不过也有例外,例外的情况也有很多,

  • 秦始皇临终到底要传位给谁, 胡亥! 扶苏! 赵高到底有没有篡改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海鑫讲体育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扶苏,李斯

    说赵高,李斯和胡亥三人趁秦始皇刚刚驾崩,联手篡改遗诏让胡亥登基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将扶苏赐死,一个是将秦始皇所有的皇子皇孙包括公主一律处死,这实际上就是心虚的表现。但有人说胡亥是正常登基,但赐死扶苏和处死秦始皇子女是三人为了确保政权稳定采取的措施。可以说,种种迹象表明,在秦始皇临终前和胡亥登基的时候

  • 是司马迁撒了谎?海外回归汉简披露:秦始皇认可胡亥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司马迁,嬴政,秦二世,史记,李斯

    关于秦始皇在临终前,设立继承人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沿袭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那就是胡亥因赵高、李斯篡改诏书而成功上位。但就在2009年,北京大学从海外收购回一批西汉竹简,其中有一批竹简的名字叫做《赵正书》,这本书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秦始皇原本就打算传位于胡亥。消息一出,史学界一片哗然,难道

  • 身为秦始皇心腹的李斯,为什么要背叛秦始皇,扶持胡亥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嬴政,李斯,秦二世,皇帝,秦始皇,胡亥,周朝,书法家

    李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在秦始皇攻灭六国的计划当中,李斯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秦始皇亲自掌权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明白他所处的时代就是历代秦王所希望看到的时代。此时秦国所占有的领土已经比山东六国加起来还要多,攻灭六国势在必行,但是先灭哪个国家成为了当时秦始皇最为头疼的问题。一旦灭了山东六国中的一个国家

  • 秦始皇女儿墓出土,墓中场景杂乱不堪,专家:胡亥太狠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蒙恬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政,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1976年10月,考古专家在秦陵东侧上焦村附近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共17座,在考古专家的挖掘下,共有8座墓穴被挖开。这8座墓穴中,有一座没有尸骨,只有一把宝剑,其余七座各有一具尸骨,五男两女,

  • 胡亥篡位是假,扶苏根本不是选定继承人?古籍出土颠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秦二世,扶苏,嬴政,昌平君

    秦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大统一王朝,自秦朝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到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朝国祚仅仅十四年。许多人在阅读秦朝的历史时,都不由地会想像,假如赵高李斯少一点私心,没有发动沙丘政变,假如扶苏没有被假诏命逼死,假如扶苏登上了帝位而不是胡亥......那么秦朝是不是可以国祚绵长呢?

  • 秦二世胡亥:屠杀兄弟姐妹,亡了大秦,为何还有人说他冤?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秦二世,赵高,秦王,秦国,李斯

    实用历史·楚汉争霸篇·19引子:胡亥,在成为秦二世之后,最大的人生理想便是玩,他认为皇帝的权威,就在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了稳坐王位,他将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皇子们在咸阳街头处死,公主们则被五马分尸。对待人民,他比秦始皇时期更加残暴。结果,玩了仅仅3年,秦国就没了,胡亥也被赵高所杀,死后葬在了

  • 李斯那么聪明,最后为什么不帮英明的扶苏,而选择纨绔子弟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

    古往今来,皇权之下无父子,皇权的更替也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血染玄武门,尸寒沙丘宫,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欲望与人性的交锋。同样的,秦朝奋六世余猎,一统天下,成就始皇帝祖龙威名,然而,晚年却意外猝死于迅游途中。李斯赵高狼狈为奸,计杀公子扶苏,让小儿胡亥登基为皇,最终间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令人唏嘘不已却有留下

  • 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李斯,秦二世,扶苏,赵高,嬴政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政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也不是拍电视剧,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好人就一定要长命,坏人就一定要受死。政治,是多方利益的博弈,作为老谋深算的李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选择支持胡亥,与赵高一起逼死扶苏,并不是他老糊涂了,而是利益使然。利益最大化,是李斯一生的追求!帝国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