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王景清逝世。
两天后,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来和王景清告别的人很饿多很多,他们排起了长队。
他的妻子李讷在大厅内,眼睛红肿,喃喃道:“景清啊,你怎么就走了?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啊!”
李讷的悲伤也感染着在场的人,他们默默地擦拭着已经流出眼眶的泪水。他们舍不得王景清的离开,也感动于李讷与王景清之间真挚的感情。
其实李讷和王景清并不是彼此的第一个伴侣,算是半路夫妻,但他们自结婚以来琴瑟和鸣,生活幸福,一起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
如今,爱人的离去,又怎能不令李讷伤心呢?
那李讷作为毛主席宠爱的小女儿,又是怎么和李讷认识的呢?那还要从李讷的第一段婚姻说起……
李讷的第一段婚姻
和姐姐李敏相比,李讷的婚事来得格外迟。
1959年,毛主席为李敏和孔令华举办了婚礼。对于这门婚事,毛主席非常满意。李敏结婚后的前几年就住在中南海,生活也非常幸福,而且很快就生下了儿子孔继宁。
对于姐姐和姐夫的幸福,李讷也非常羡慕和向往,但是她觉得还是得看缘分,缘分迟迟不来,她也没有办法。
那个时候,李讷还在上大学,毛主席认为还是学业重要,就没有太关注小女儿的婚事。
但是李讷大学毕业之后,毛主席就有些着急了。这个时候的李讷,大学毕业,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算是比较优秀的人才,可个人问题就是没有解决。
她不要说结婚打算了,连个男朋友都没有。为此,毛主席多次和小女儿,希望女儿能降低要求,勇敢一点。
李讷却觉得有些委屈,自己不是不想找,而是周围实在是没有合适的。毛主席立即提出批评:“你高高在上的,谁敢靠近你呢?我看啊,你还是得把你的姿态放下来。”
到了1970年,李讷已经30岁了,还是没有结婚,没有男朋友。在那个年代,30岁还没有结婚算是大龄未婚青年了,可想而知,毛主席该有多着急。
后来,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李讷来到了五七干校工作。到了这里,李讷面对不一样的环境,心情放松了不少。
令人想不到的是,李讷在这里遇到了合适的人,有了结婚的打算。
喜欢李讷的那个人叫小徐,是个热情的年轻小伙子。他常常和李讷一起劳动,有时候还和李讷一起吃饭,李讷对他也很有好感。
当时毛远志夫妇也在五七干校工作,李讷通过他们打听过小徐的情况,得知小徐是个普通的农村人,但为人可靠后,就开始与他交往。
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李讷和小徐的感情稳定,就有了要结婚的想法。毛主席得知后,询问了小徐的详细情况,就答应了女儿的结婚请求。
得到毛主席的允许后,李讷和小徐就在当地结婚了。结婚那天,五七干校的领导特意在食堂摆了几桌,庆祝李讷和小徐结婚。
江西的领导也找来了一些家具布置新房,总之婚礼办得简单又热闹,令李讷感动的是,毛主席还特意让人带来了礼物,那是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李讷理解爸爸的心意,她知道这是爸爸的支持,这是爸爸对自己婚姻生活的期盼,因此很长时间,李讷都带着这份礼物。
李讷结婚后,也算是度过一段甜蜜的日子,但是这份甜蜜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可能是学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距,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李讷和小徐的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比如小徐觉得每天能吃上饱饭就算是幸福了,可李讷却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希望能多做一些事情。
就这样,李讷和小徐最后走到了要离婚的地步。
离婚后,李讷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困难。毛主席得知女儿离婚后,非常心疼,觉得李讷的婚事还是草率了。
同时毛主席还和身边人说,希望李讷能快点回家,回到爸爸的身边。
知道爸爸希望自己回家,李讷深为感动。她知道不管经历过什么,爸爸永远是她的依靠。
李讷心里虽然想回家,但还是觉得没有办法越过心里的那道坎,就没有回家。她始终觉得自己离婚了,没有脸面回去见爸爸。
一直看不到爱女回家,毛主席就让身边工作人员前去探望。得知李讷的情况后,毛主席就用自己的稿费接济女儿。
收到钱的李讷,非常感动,也想念爸爸。
1974年,毛主席的病情加重了,身体也不好。调整好心态的李讷,决定带着孩子,回中南海看爸爸。
可是在推开房门,没有走进爸爸的面前,李讷的泪水就模糊了双眼。长时间不见,爸爸真的太瘦了,也添了很多白发。
毛主席握着女儿的手,哽咽:“讷娃,这些年你怎么不来看看爸爸呢?是不是对爸爸有意见?”
李讷连忙解释:“是女儿不好,女儿对爸爸没有意见,是女儿自己觉得离婚了,没有脸面回来见爸爸。”
李讷的解释,让毛主席更加心疼了。毛主席虽然经历过很多生与死的考验,但在女儿的面前,他还是心疼地流下了泪水。
由于视力出现了问题,毛主席看不清女儿的模样,就说,希望能摸摸女儿的脸。
毛主席摸着女儿的脸,李讷也向毛主席承诺自己不会离开爸爸的身边了。毛主席也动情地说:“爸爸再也不让讷娃离开了。”
之后,毛主席又问了李讷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还提到了小外孙。考虑到李讷有一个人带着孩子,毛主席还问:“你的钱够用吗?不够就和爸爸说,爸爸帮你。”
是啊!无论多少年过去,无论是否长大,无论是否结婚生子,儿女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个孩子,担心孩子的生活,担心孩子遇到困难。
在之后的时光里,李讷做到了她所承诺的那样,生活在爸爸的身边。可是令李讷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她待在爸爸的身边的时光,竟然会是那么的短暂……
李讷与王景清的相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李讷永远地失去了爸爸。在失去爸爸的那段时间,李讷沉浸在痛苦中。
本来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就有些难。失去爸爸后,无论是从生活上讲,还是从心理上讲,李讷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就在失去爸爸之后不到一个月,李讷的妈妈又出事了,这更加重了李讷的压力。
这一年,对从小就被悉心照料的李讷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好在她牢记爸爸生前的教诲,要学会坚强,不搞特殊,按照自己的能力去生活。
她带着幼小的儿子,住到北京偏僻的院子里,冬天拉着平板车去买煤球取暖,平时给儿子做饭。
就算手里有了钱,李讷也不敢花,而是攒下来,给儿子买肉,增加营养。
可能李讷自己并不觉得苦,但在从小看着李讷长大的李银桥夫妇看来,李讷还是过得不好。
李银桥夫妇认为李讷一个人带着孩子无依无靠,是非常孤独的,需要一个伴侣。
于是,李银桥夫妇就去和李讷商量找对象的事情,李讷却有些不在意:“我妈妈是江青,谁会找我呢?”
韩桂馨就劝李讷不要多想,还说:“你的爸爸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就在这时,李银桥的老战友王景清来北京了,李银桥对这位战友也算是了解,就有了把他介绍给李讷的想法。
对于自己和李讷的相识,王景清是这么回忆的
当年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同志去世,我在去北京八宝山吊唁的路上,遇到了曾在中央警备团一起工作过的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同志,李银桥便提起了从小看着长大的李讷……
王景清于1927年生于陕西榆林。
1940年,也就是李讷出生的那年,王景清走进了军队,从一个小战士做起,慢慢地做出了成绩。
在李银桥的介绍下,王景清与李讷认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讷觉得王景清为人可靠善良,是一个值得托付余生的人。
1984年,李讷决定和王景清结婚。但在结婚前,李讷觉得还是需要和妈妈江青商量一下的。
于是,李讷就来到监狱看望江青,并告诉了她自己要和王景清结婚的事情。
江青问:“他知道你的身份吗?”
李讷回答:“他在军队工作,他知道的家庭背景。”江青则继续说:“你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女儿,但也是江青的女儿。”
对于女儿再次结婚,江青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李讷当年和小徐结婚的时候,江青就不赞成,她希望女儿能嫁给一个能帮助她上进的人,同时不要依赖于这个男人。可江青对李讷的期望,绝不是李讷自己所能承受的。
虽然江青不满意,但毛主席同意了,她也不能对女儿的这门婚事说啥。
对于女儿的第二次婚姻,江青则表现出了她少有的宽容。与女儿谈过后,她非常兴奋地说:“你下次把他带来,我们要在一起吃饭。”
之后,李讷再去监狱看江青,王景清总会陪着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江青对王景清越来越满意,常常与他讨论书法。
后来,李讷和王景清就结婚了。结婚当天,他们秉承毛主席生前节俭的习惯,只在家里简简单单地准备了一桌饭,请了比较好的朋友和长辈过来,就算是完成结婚仪式了。
结婚后,王景清就陪着李讷在北京生活,李讷唯一的儿子也改了名字,叫王效芝。
结婚没多久,李讷就和王景清去了一趟韶山。
低调的李讷在人员接待的名单上只写了王景清一个人的名字,因此刚开始,韶山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毛主席的女儿来了韶山。
在爷爷奶奶的墓前,李讷非常悲痛,对从未谋面的他们表示最为深沉的悼念。在毛主席曾经住过的房子里,李讷想起了过去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在毛主席曾经劳动过的地方,李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爸爸的思念,失去爸爸的痛苦喷涌而出。
她的放声大哭,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最后,王景清只得向大家解释,告诉大家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
工作人员深感震惊。很快,韶山的乡亲们都知道毛主席的女儿来韶山了,他们纷纷走出家门,来看望李讷,和李讷握手。
李讷也被乡亲们的热情所感染……
幸福的晚年生活
结婚后,王景清对李讷非常好,就连李讷和前夫所生的孩子,他也是视为自己亲生。
考虑到李讷的身体不好,王景清就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不让李讷动手。在空余时间,王景清还会和李讷讨论书法和文学。
李讷身体不好,常常需要去医院,王景清就陪着李讷一起去。李讷去参加纪念毛主席的活动,王景清也是陪伴在身边。
李讷始终记得毛主席的教诲,要做一个靠着自己能力生存的普通人,王景清也跟随着李讷的脚步,低调而平凡。
李讷和王景清常常结伴在街头散步,买菜会砍价,总之李讷享受到了普通夫妻的快乐。他们如此低调,如果不是认识的人,谁又会知道这竟然是毛主席的女儿和女婿呢。
婚后没多久,李讷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的身体好了很多,人也变得开朗了,逢人便说她能嫁给老王,可享福了。
有一次,李银桥的夫人韩桂馨到李讷家里做客,李讷留韩桂馨吃饭,还真心地对她说:“小韩阿姨,很感谢你们把老王介绍给我。”
王光美知道这件事后,也说李银桥夫妇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从以上方面可见,李讷与王景清这段婚姻的幸福。就这样,他们彼此携手,经历30多年的风雨,从未分开。
晚年的王景清开始做红色文化宣传工作,李讷非常支持王景清的工作。
王景清逝世后,李讷在他遗体告别会上真情流露更是令人感动。她始终不愿意相信王景清已经离开的事实。
综上所述,李讷是毛主席所有孩子中唯一在毛主席身边度过完整童年的孩子,有着幸福的童年生活。
虽然遭遇过婚姻的失败,毛主席逝世等打击,但也在中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低谷时期,李讷默默坚守着初心,不忘毛主席的教诲,选择了坚强,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她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