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恬:一代战神胸怀大志,深得秦始皇信任,却枉死在小人之手

蒙恬:一代战神胸怀大志,深得秦始皇信任,却枉死在小人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636 更新时间:2024/2/12 20:43:21

在历史大剧《大秦赋》中,秦王嬴政终于统一六国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大业,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一路走来,他的身边始终有一个人,忠心耿耿,鞍前马后,护在他左右。在秦始皇出兵征讨天下的过程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人就是被誉为“秦国第一战神”的蒙恬

蒙恬身出名家将门之后。他的老家是齐国蒙山,祖辈人都是齐国人。战国的时期,他的祖父蒙骜离开齐国投靠了秦昭王,率兵攻打了韩国和赵国,立下战功,从而当上了秦昭王的上卿。他的父亲蒙武,也是秦国的名领,曾经担任秦国的内史,与秦国大将王翦联手灭掉了楚国。

蒙恬

蒙恬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胸怀大志,从小立志沙场杀敌,报效国家。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熟读兵书,具有极高的军事天赋。

人凭借自己在出色表现,成了秦朝初期出色的军事将领,深得秦始皇的尊重和信任。他的弟弟蒙毅也深得秦始皇的器重,被封蒙毅为上卿,出入都与秦始皇同坐一辆车,蒙毅在宫内辅佐秦王谋政,被称之为忠信。

蒙毅

那么,蒙恬到底有哪些具体的作为,能让秦始皇对他刮目相看,委以重任呢?

蒙恬出色的军事素养和治军的铁腕手段,无人能比,他整治后秦军,战斗力达到了顶峰。

公元前221年,在秦国统一大业当中,只剩下了最强大的齐国还没有被消灭。出兵齐国已刻不容缓。秦始皇封蒙恬为将军,出兵攻打齐国。蒙恬这一战大获全胜,一战成名,秦始皇视他为自己的御用大将军。因破齐有功,被蒙恬被封为内史,成为当时京城最高的行政长官。

北边匈奴频繁骚扰秦朝边境,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秦国精锐部队与匈奴开战。蒙恬的大军,势不可挡,收复河南,一路向北乘胜追击,很快拿下河套地区。不可一世的匈奴被打得,连连溃败,退回到自己的大漠之地。西汉贾谊曾这样说“不敢南下而牧马”,形象当时匈奴对蒙恬大将军的恐惧。

秦北击匈奴

在当时,蒙恬完全可以乘胜追击,但是数十万大军却止步在长城之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抗击匈奴一个很重要的大战略。当时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秦国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百废待兴。加之,秦军大部分是农民出身,并不擅长骑马打仗,如果此时继续与匈奴交战,秦国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生产力和时间,势必将秦军拖入一个持久战。而匈奴是有名的马背上的民族,骑马打仗是他们强项,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并不会消耗他们太多的人力物力。

所以,蒙恬的大队人马不再追击匈奴,开始筑修长城。蒙恬在原燕国,赵国,秦国三国原有的长城上,继续修筑城墙,连接起了三国的长城,长达五千多公里,西到临洮一直向东到辽东,这座城万里长城开始出现在了东方。

修筑长城

万里长城构建起了永久的防御系统,将流动不定的战场变成了固定战场,一道长城,将匈奴隔离在外,匈奴如若要再进犯,势必先将攻破这道防线。长城的出现巧妙地转换了秦国与匈奴攻与防的攻略。当然,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也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这是一个让世界都叹服的工程。

蒙恬戍守九边关郡十余年,使得匈奴不敢再越雷池一步。这位有名的武将,为何又有人说蒙恬是也能文之人呢?

相传,蒙恬带兵出征打仗,经常要向秦始皇写战报汇报战况,当时的笔很硬,书写起来很不方便。一次很巧合的机缘,他现兔子毛经过水泡过之后,再蘸水写字特别顺畅,就把兔子毛粘在了笔上,果然改进之后的笔以前好用了许多,写出来的字很好看,而且书写起来更方便。于是,蒙恬将这种推广了起来。所以,后人就将蒙恬称之为“笔圣”。

蒙恬的才能,还凸显在他对地方的经济治理上。他把沿黄河的河套地区设置了44个县,都属于九原郡,同时,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

驻守在边关的秦军,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所以,蒙恬就让他们在防守之余,开展了耕田农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在公元前211年,他还发遣了三万多罪犯到这里,在洮河和渝中一带开垦种植,以加强军事的后备力量,这些措施对边防的防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蒙恬还受秦始皇派遣,主持修建了天下之道。从九原郡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全长一千八百里。这项工程,解决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这不但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一点是,打通了军队运送粮草、物资的通道,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当然,方便了秦始皇的出巡。但遗憾的是,在蒙恬的有生之年没有完成。

天下之道

蒙恬在西北大漠之地,黄河河套流域开垦荒田、发展农业、修筑大秦直道,这是历史上西部最早的开发,他应当算是古代在宁夏开发的第一个人。

蒙恬文武兼修,忠心耿耿,为秦始皇安定四方。秦始皇在内制定大略方针,蒙恬在外杀敌扩疆,君臣之间的配合堪称完美无瑕。

就是这么一个军功显赫,侠胆忠义,一生无过的名将,为什么会枉死在一个小人之手呢?

外事有蒙恬,内谋有蒙毅,蒙氏兄弟二人一直都是秦始皇身边的红人。但是,兄弟二人并没有功自傲,一直都很自律。蒙毅更是法治严明,秉公办事,从来不会偏袒任何一个权贵。

有一次内侍赵高,也就是皇子胡亥的老师,犯下了大罪,蒙毅按照国家法律,秉公执法,对赵高革去官职,判处死刑。但是,后来却被秦始皇赦免了他。出狱之后的赵高对蒙氏兄弟怀恨在心,从此结下梁子。

赵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结果途中得了重病,他便派蒙毅去祭祀山祈福。不久,秦始皇还是病逝了。临死时,只有赵高在他的身边,赵高竟然将遗诏扣留,没有外宣。这是为什么呢?

秦始皇传诏公子扶苏为继承人,赵高藏有私心,不希望扶苏继位。如果扶苏继续,必定会继续重用蒙恬,凭威望影响力自己在朝堂上下远不及蒙恬,这样自己就会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于是,赵高威逼利诱丞相李斯与他同流合污,篡改遗诏,将原本继位之人的扶苏改为了胡亥。

而此时的蒙恬和扶苏,正在戍守边关抗击匈奴。胡亥继位称秦二世,他的残暴比秦始有过而无不及,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

公子扶苏愤恨之余,选择了自杀,而蒙恬怀疑其中有诈,不肯领罪自杀。结果蒙恬被抓囚禁于阳周,而他的弟弟蒙毅也随之被囚禁了起来。

秦二世看到公子扶苏已经自杀,便想放了蒙恬。但对蒙恬怀恨在心的赵高,仍然不肯放弃这次杀害蒙氏兄弟的好机会,赵高四处散布谣言,说蒙毅从多次在秦始皇面前诋毁胡亥,秦二世一气之下,杀了囚禁中的蒙毅,接着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蒙恬面对秦二世给自己的无须有的罪名,不禁长叹道:“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国出生入死,当年统领30万大军,我随时都可以起兵叛变,但我并没有这么做。自己一生无过,一心为秦王效劳,却落得如此下场。”感叹之余,吞药自杀。

至此,曾经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蒙氏一家,就这样告别了大秦的历史舞台。蒙恬自杀以后,其麾下30万大军在巨鹿之战中,损失殆尽。大秦帝国也逐渐走向了灭亡。

巨鹿之战

总纵蒙恬的一生,大秦兵权在握,他的威望和影响力,胡亥李斯绝对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蒙田的刚正自然比不过李斯赵高的险恶。一代战神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没有死在多年的征战,枪林弹雨的沙场上,却死在朝廷的黑暗政治斗争中,令人无比的惋惜。

标签: 蒙恬嬴政秦国匈奴齐国赵高周朝先秦秦始皇

更多文章

  • 蒙恬和蒙毅虽死了,但蒙家军还在?为何后面没出来维护秦国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蒙恬,蒙毅,蒙家军,项羽,秦国,章邯,秦朝,春秋战国

    蒙恬虽然死了,蒙恬手下的军队自然还是在的,只不过已经不能称之为蒙家军了。而且,这支军队后来也被调回国内镇压起义军了,项羽在巨鹿打败的恰恰就是这支军队,可见项羽军队战斗力之强大。一、蒙氏兄弟蒙氏在秦国发迹是从蒙氏兄弟(蒙恬、蒙毅)的祖父蒙骜由齐入秦开始的。当时秦国正是广纳人才之际,蒙骜一生历仕昭襄、孝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蒙恬,曹操,秦国,嬴政,匈奴,秦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一首颂扬将士攻打匈奴时所创作的边塞诗。匈奴是汉朝时期比较猖獗的外敌,大多数人都知道汉武帝把匈奴逼得西迁,名将卫青、霍去病就是其中的功臣,很少有人知道,汉武帝之前,刘邦差点命丧匈奴之手,白登之围不得不让刚刚建立的汉朝与其和亲求得一

  • 他是史上最年轻的大将军,战神秦将蒙恬甚至都无法和他相比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蒙恬,匈奴,霍去病,大将军,卫青,刘彻

    要说到这位大将军,那还是先来说说蒙恬将军的功绩。蒙恬(?-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受命率军30万北击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击退匈奴

  • 秦国七大猛将,名将蒙恬仅排第三,杀神白起不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蒙恬,白起,章邯,王翦,秦国,秦军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和几代君臣的励精图治,守土开疆,一步步发展壮大。等到秦始皇即位后,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六合扫八荒,一统七国。秦国能够灭六国,离不开骁勇善战的秦军,更离不开决胜沙场的秦国猛将。秦军被称作是“虎狼之师”,今天我们就用这篇文章来聊一聊秦国统领虎狼之师的七位猛将,其中章邯垫

  • 长沙左家公山曾出土一座古墓,有件文物很显眼,蒙恬造笔或存疑问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蒙恬,嬴政,蔡伦,匈奴,秦国,左家公

    现如今,笔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品,其种类繁多,令人应接不暇,铅笔、钢笔、蜡笔、粉笔、圆珠笔等等都有着各自的用途。不过如果要说书法所用之笔,自然要数毛笔。而笔本义为手握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软性书写工具,指的便是我们现在人所称的毛笔,在历史沿袭的过程中,毛笔有着无法被取代的重要意义。当我们

  •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段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每次受到委屈必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蒙恬,曹操,赵高,嬴政,秦国,蒙毅

    蒙恬秦朝的四大名将之一,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祖父蒙骜是齐国人,在秦昭王时代投靠了明主。这样来自临沂蒙阴的蒙氏在秦国混的是风生水起,尤其是蒙恬的父亲蒙武,在初期统一的道路上也是有着高光的表现。大小战事节节胜利,攻取大片的城池,得到了秦氏家族的信任。蒙恬一家对秦朝非常忠心,

  • 秦朝名将蒙恬之悲:忠于秦却死于秦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嬴政,秦国,匈奴,齐国,扶苏,秦朝名将,蒙恬之悲,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六国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那么历史上的蒙恬将军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吗?仅仅是一介武夫吗

  • 楚国战神,战国四大名将第一候补,力败蒙恬,并能与王翦形成相持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王翦,蒙恬,楚国,秦军,秦王,李牧

    倚天万里须长剑,才貌双全大将军——千古冤臣蒙恬(3)主笔:江湖闲乐生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发出了统一天下的总攻令。王翦之子王贲,率师十万伐魏;李信、蒙恬两只初生虎,则率军二十万,大举攻楚。坚持要六十万兵力才能灭楚的老将王翦,则告病回到老家频阳,坐看这些年轻人如何表演。于是,李信与蒙恬一路高歌猛进,

  • 中国人都以为蒙恬姓“蒙”,其实,大多数人的理解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蒙恬,秦国,嬴政,周天子,齐国,蒙毅,周公,秦朝,春秋战国

    中国人的礼仪究竟开创于何时?制定这些礼仪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不能简简单单的活着吗?这是当代中国年轻人之中很多的一种呼声,大家都与传统文化之中礼仪的缺失使得大家对于亲戚和文化之间缺失了那种获得感,所以很多人身为中国人却是一点都不懂中国人之间的礼仪,不知道见到长辈的时候应该怎么去称呼,不知道见到晚辈的

  • 建功北疆的蒙恬

    历史解密编辑:琦哥讲运营标签:蒙恬,匈奴,嬴政,赵高,大军,北疆,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人们常说秦始皇修长城,其实主持修长城的是蒙恬 (??公元前210年)。他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将。蒙恬也自幼习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年),他和王贲率兵攻齐,避开齐的西部防线,从北面迂回齐的测后,建一举灭齐之功。秦统一中国后,他奉命率 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被匈奴所占原赵国的河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