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发现山西一座古墓,仅存头颅,内含韩信遗迹,守护已逾2000年

发现山西一座古墓,仅存头颅,内含韩信遗迹,守护已逾200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米虫侃娱乐 访问量:2398 更新时间:2024/1/15 18:30:53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人才,汉朝开国功臣。

虽然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和敬仰,但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韩信的死讯。被他的“亲师傅”害死了,悲惨至极。

大家都知道,韩信是被吕后砍头和尸体分开安葬的。

韩信的墓地,成为了2000多年来大家一直好奇的一个谜。直到山西省一处神秘之地,韩信人头下落才出现线索。

01为什么韩信的头和身体是分开的?

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刘邦的第一任妻子吕后所杀。吕后也砍下了他的头颅,献给了刘邦。这个脑袋安了刘邦的心,却永远隔了韩信的身。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成为世界上最有威望和权力的两个人。起初,刘邦并不是项羽的对手。他开始四处招贤纳士,为他谋求天下。

当时刘邦手下最有才华的人是萧何,后来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韩信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韩信不仅多次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的军队,还帮助他打败了赵国,灭了齐国。有了韩信,刘邦可以说是一路开挂。

西汉建立后,韩信作为主要开国功臣,被刘邦封为楚王。

这是当时刘邦亲口对韩信表示的赞扬。在长达近五年的楚汉冲突中,韩信可以说是孤身一人,身价百万大军。

然而,朝廷稳定了,刘邦的权力也稳定了,于是他发现韩信似乎越来越不需要了,甚至开始质疑韩信谋反的意图。

“韩信明显有谋反迹象,皇上要防——”

慢慢地,朝中那些嫉妒韩信才能的人开始弹劾韩信,诬陷韩信造反。所以,这番话击中了刘邦的心,也让此时对韩信心存疑虑的刘邦决定对付韩信。

因为害怕韩信接替他的权力,听信谗言的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因宫中机缘,将韩信召至宫中斩首。

从此,一代军神英雄就这样被斩首,更让人唏嘘的是,刘邦回来了竟然不觉得难过。

面对这个曾经帮助他征战天下,生死攸关的忠义之人的死,他只是庆幸,做这件事的人是他的妻子,而不是他自己。

02韩信脑袋竟埋在山西神秘古墓?

韩信死后,遗体安葬在陕西省,但头颅却不知所踪。

众所周知,韩信的遗体安葬在我国陕西省西安市灞

桥区新乡村一个叫新竹镇的村子里。这里有一座专门为韩信设立的韩信墓,但由于韩信的头颅一直没有被发现与尸体融为一体,所以他的头颅并不在这里。

山西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晋国的都城。古时又称龙城。路过韩信遗体墓地的位置。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那就是韩信的头在山西省灵石县。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

灵石县南岩乡高壁村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子。因为离灵石县城有点远,高壁村基本上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不与世俗有纷争。

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附近有一座山叫高壁岭。传闻韩信的头埋在这里。从此,高壁村家喻户晓。

相传吕后杀死韩信时,派人将韩信的头颅送给远征的刘邦。他在高必岭旅行时,碰巧遇到了得意洋洋的刘邦。

于是刘邦决定“就地解决”,将韩信的头颅埋在高壁岭,并命令手下士兵每人执一把土,于是修建了韩信墓。

后来很多人被这个名字吸引过来,甚至开始“实地考察”,果然有所发现。

通往高壁岭的路只是一条普通的碎石路,路两边长着无人照料的杂草。这一幕,让来访的考古人员眼眶湿润。名将韩信震是否葬于此?

从高壁岭外围望去,这座古墓位于一座小山丘上。墓室整体轮廓尽收眼底,十分清晰。圈高约30米,高10米。陵墓很大,虽然上面长了很多杂草,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威严。

在村民的引导下,可以看到墓前有一排排列整齐的房子,而且这房子好像是现代人住的,和墓地没有任何关系。这一幕顿时让所有人都惊呆了。还有更多,还是很好奇。

“这房子为什么建在墓地旁边?”

“这是守墓人住的房子。”

“守墓人?”村民的话音一落,在场的考古人员都傻眼了。

自古以来,非贵族皇室将领的墓地是没有守墓人的。而且,这些守墓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至今仍是世代相传的守墓人。这简直闻所未闻。

真的是韩信墓吗?考古学家们慢慢开始相信这个墓葬的来历确实是严肃的。

继续往墓地里走,看到里面有一堵很矮的墙。看着这堵墙,考古学家竟然开始产生了疑问:如果这真的是皇室乃至韩信的陵墓,墙不可能这么低,甚至可以一步跨过。后来有人拆了吗?意图何在?

周围的一些围墙已经开始倒塌,周围杂草丛生。可见,这已经是久经岁月的洗礼了。

向前走到陵园门口,就能看到官陵。第一座叫明楼,但不可避免的是,周围的草还是杂草丛生,甚至已经长到了一个人的腰间。

再往里走,陵墓里面有好几个开口,每个开口都像一扇门,里面放着一些祭祀的东西。整个内部虽然冰冷,但却干净,有一种庄严之感,让人肃然起敬。

在内部正中,隐约可以看到神社的位置。可能是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前面有一张桌子。可见过去常有人前来朝拜。

古陵前的明楼,也是用来祭祀的。这里虽然有一些基本的祭祀用具,但是掩饰不住的是这座陵墓的荒凉之感。

几千年来,也许这里早已被盗贼洗劫一空,现在剩下的就是我们子孙后代唯一的信仰。

“韩信墓早就在陕西出土了,现在还在吗?”

“这是韩信的脑袋墓,他的脑袋就埋在这里。”

随着守墓人的出现,考古人员询问情况后发现,这个墓葬里埋的竟然是韩信被斩首的头颅!

03守墓人世世代代守墓,只为心中的信仰

“我们早就把这里改成了韩信灵,就是为了纪念韩信!”

陵墓入口处挂着一块灰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间最大的三个字是“韩信玲”,最下面是“灵石县人民政府”,于1994年7月2日宣布”。

从守墓人那里得到的信息加上这个烙印,可以肯定这就是韩信,那么这些守墓人是怎么回事呢?他们是韩信的后代?韩信的追随者?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坟墓。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首先要选择保护陵墓。”

顾名思义,守墓人就是墓地的守护者。以前,只有权贵的墓地才有守墓人,据守墓人说,他们世世代代守护在这里的韩信墓地。“这个国家的朝代很多年更替了,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和战争。我们的祖先把守墓的工作慢慢传承下来,我会一直传承下去,韩信玲的历史更两千多年。》

守墓人听上去不像是“达官贵人”,但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从古至今,守墓人这个职业都格外受人尊敬。没有他们对世间的坚守,何等的落寞陵墓里的主角是,历史是多么苍白啊!

听说他们在药明岭屹立了2200年,大家纷纷表示惊讶,他们是世代相传的后人,从这里继承而来,并且以后还会继续这样做,逢年过节都会来拜拜。”

“你们一直待在这里,能坚持得住吗?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一代代做的这么好?”

“最重要的是信仰!一个人没有信仰怎么活,哈哈。”

和老卫士聊起自己的秘密时,他们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表达,只是说这规矩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万一子孙以后不想这样怎么办?因为现在世界这么大,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孩子们也会向往外面的世界。“

”不是这样的。向往外面的世界,和你保护祖先留下的东西,并不冲突。这就是传承精神,无论怎样,都必须永远传承下去。》

房子一应俱全,就像我们平时居住的环境一样,坏了就装修,总之就是想住在这里,哭的歌很多,但是韩信这样的英雄,不是不可或缺的传奇吗,他一生为之献身的君主,终究会置他于死地。

不过,埋在地下千年之后,还有后人坚守着他.一种孤独的勇敢,世人以另一种方式认识他作为“兵仙”和“明神”,他是汉代杰出的军事家,无论他的守墓人未来能守多久,甚至守墓人的后代是否真的能传承下去,这并不影响韩信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司马迁曾说过:“韩信虽然是个平民,但他的志向却和别人不一样。”

苏轼曾说:“以志吞六合,以怒压诸夫。”“

这些是历史上对韩信的评价,还有很多很多,没有例外的是,他们对韩信充满了崇敬。“多多益善”、“国学无双”、“妇人之仁”等成语均出自韩信。

相对于遗忘,历史会帮助我们更频繁地记住更多的人,刘邦项羽是,韩信也是。

对于韩信来说,也许当他跪在吕后面前时,他后悔自己不识人,但他绝不会后悔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因为他要对得起自己,而不仅仅是对得起自己刘邦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天的我们才能永远爱韩信,怀念韩信,让我们代替历史,还他久违的公道。

更多文章

  • 萧何为何出计杀韩信?他不出手帮助吕后清理韩信,他自己就要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萧何,韩信,吕雉,刘邦,丞相,楚王,吕后,秦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公元前197年,汉高祖十年,“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被家臣告发谋反,当时,汉高祖刘邦在外征战,无法回来亲自处理,于是,坐镇长安的吕后和丞相萧何合谋,将韩信骗至长乐宫擒拿后诛杀,并夷韩信三族,《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配合吕后铲除韩信的萧何,其实算是朝

  • 韩信被杀:自请封王何罪之有?挑动陈豨谋反不可思议!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韩信,陈豨,封王,分封,齐王,秦朝,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196年,楚汉相争的刀光剑影消失才几年,为刘邦坐稳龙廷屡建功勋的大将韩信,却成了刘邦等人的刀下之鬼,甚至被夷三族。对此,历来的史家们虽有异议,但多数人认为,韩信企图谋反,罪有应得。包括司马迁、班固等都持这一看法。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的研究者不断著文,认为当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虽然再无一兵一

  • 韩信墓前刻有2句诗、共10个字,却写尽其一生,网友:真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国标签:韩信,刘邦,萧何,吕雉,皇帝,秦朝,汉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我们都知道典故“飞鸟尽、良弓藏”,表面意思是飞鸟被打完了,好弓箭也就失去作用了。后来多用来指一些开国功臣被皇帝以各种不是理由的理由加害。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有过大杀有功之臣的记录。这些被皇帝们无端加害的功臣,人生往往是喜极而悲的。今天小编要说道的就是汉初的一员大将,"汉初三杰"之一

  • 野史:韩信被杀之前,一个狱卒去请教兵法,韩信却拿起了一根筷子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韩信,刘邦,项羽,萧何,张良,狱卒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与韩信是西汉的三位开国功臣,张良负责给刘邦出谋划策,萧何则负责刘邦的后勤保障,韩信主要是在前线行军打仗,最终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可是,历史上的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奇才,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十分低能的人,张良、萧何都得到了善终,而他却看不清天下大势最终身死道消。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在被杀

  • 俯下身子在羊圈里搞科研——记2020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教授侯生珍

    历史解密编辑:青海新闻网标签:科学,藏羊,侯生珍,青海省,重大贡献奖

    工作中的侯生珍。图片由本人提供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藏羊产业是青海省主要经济产业、民生产业、战略产业。长期以来,青海藏羊肉品牌宣传大多以‘吃冬虫夏草、喝矿泉水,无污染、绿色食品’为口号,缺乏科学标准。要实现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形成‘配好料、养好羊、产好肉、卖好价’的全产业链发展。”一

  • 侯家社区举办“侯生可为·智慧康养”社区邻里节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社区网标签:侯生,邻里节,体验区,便民服务,社区生活

    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的邻里氛围是一座城市温暖的象征,从“陌邻”到“睦邻”,需要一个“社区邻里节”来连接。2022年12月14日上午,由西华街道侯家社区主办,成都市金牛区梦未马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社区医院、爱心商户协办的“侯生可为·智慧康养侯家社区邻里节”在社区广场顺利举办。据悉,本次邻里节以“侯生可为·

  • 桓楚:一度取代东晋王朝,结果只存在半年就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桓玄,桓楚,刘裕,曹操,司马道子

    众所周知,楚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巅峰时期,楚国的疆域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楚国的国号,也被后来的割据势力继续采用。比如西楚、后楚、南楚等。至于笔者今天要说得桓楚,同样以楚作为国号。不过,和历时800多年的周朝楚国比起来,桓楚的存在时间极为短暂,只有半年左右。一首先,桓楚的建立者是桓玄。桓玄(3

  •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桓楚覆灭与刘裕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刘裕,桓玄,司马元显,桓楚,北府

    浙东地区乃是东晋的重要赋税来源,江东外上缴贡赋,内则府库充实,止于荆、扬二州,会稽沿海内多有湖泊,有良畴数十万顷。自从这里发生农民起义后,政府派遣部队进行镇压,进行过大肆的抢掠,还进行过屠杀,将江浙地区的经济搞得非常残破,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扬州的生产遭到了破坏,荆州的势力便超过扬州。当东晋政府财政

  • 原先吕哲以为这是任嚣压制的结果,发现恒战也是待在夷陵没动!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任嚣,夷陵,秦军,秦国,江陵

    江吞荆楚流空闊,山入興洋翠杳冥。歲晚雲煙昏近甸,沙晴鷗鷺滿前汀。杖藜竟日窮心賞,猶自覊愁未肯醒。恐俗蝗颇渍峙绕颇返缘深山宜避暑,門戶映嵐光。夏木蔭溪路,晝雲埋石床。去去西江趁便風,这一消息的吕哲先是一愣,随后表情变得比较纠结。他比较想不通自己算是被屠睢栽培才会来到南疆军团呢,还是被屠睢坑了才来到南疆

  • 广东古墓出土一件玉璧,揭开秦末一谜团:司马迁没有冤枉任嚣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司马迁,任嚣,赵佗,玉璧,嬴政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先后集七国之力发兵80余万,发动秦攻百越之战,这是秦朝统一战争中最艰难最激烈一仗,一共打了10年,直到公元前210年才算基本稳定。因此,秦朝一统中国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21年只是一统六国。秦始皇南征百越,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时五年,秦始皇派屠睢率五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