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鳌拜在康熙朝究竟有没有叛变?

揭秘:鳌拜在康熙朝究竟有没有叛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84 更新时间:2023/12/30 17:13:06

有人说,鳌拜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在位的时候,都忠心耿耿。可是到康熙当皇帝的时候,鳌拜却叛变了。那么,鳌拜在康熙朝究竟有没有叛变呢?

按照我们对皇权政治的理解,鳌拜确实是叛变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是以皇帝为绝对核心的政治。整个朝廷的政治规则,都是以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而设定的。皇权政治从秦始皇汉高祖开始起步,最早的时候,皇帝还并不是有绝对的权威,相权可以有效地限制皇权。可是到了明清时期,当朱元璋废除宰相,取消相权的时候,皇权就成了绝对核心。整个朝廷中的所有大臣,都必须维护这个核心。

按照对皇权政治的这个理解,我们来看看,鳌拜在康熙在位的时候,究竟有没有去维护皇权核心。

在顺治皇帝选定的四个辅政大臣中,排位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鳌拜的排位是最后一位。不过,在整个辅政的过程中,鳌拜逐渐成为了四个辅政大臣中声音最大的那个人。也就是说,实际上的老大索尼并没怎么说话。老二苏克萨哈由于属于敌对阵营变节过来的,也不敢发声。老三遏必隆又依附鳌拜。因此,鳌拜不但成为四个人中声音最大的,而且也成为了真正的“老大”。

既然是辅政大臣中的“老大”,他的态度就十分重要。我们来看看他究竟做了什么。他先是强迫正白旗和他们的镶黄旗换地。当时包括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正白旗的重要官员都不同意。鳌拜把三人判处死刑。

康熙虽然年少,但他却绝对不合适,把四个辅政大臣找来商量,同为镶黄旗的遏必隆附和鳌拜,索尼和苏克萨哈却都不表态。不过康熙发表了他的意见,不同意判死刑,改为把三人各打一百,没收家产。

但是鳌拜根本不顾康熙的改判,依然把三人判处死刑,并强行换地。

后来,索尼在提出归政于康熙后去世。去世后,苏克萨哈知道鳌拜要对付他,所以提前再次向康熙上奏说,要还政给康熙。

由于索尼说要还政,苏克萨哈又说要还政,因此,鳌拜不还政,也不行了。但是他又很不甘心,因此更加严厉地打击苏克萨哈。他给苏克萨哈列出24大罪证。不过这些所谓的罪行,都是描述性质的,比如“久蓄异志、心怀奸诈、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等。要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自然不愿意鳌拜扳倒苏克萨哈,因此又不同意。但是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不管康熙同意不同意,最终还是把苏克萨哈判处绞刑。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鳌拜实在没有要维护皇权“绝对核心”的想法,他两次否定康熙的旨意,这其实已经是在“谋逆”了,完全可以判鳌拜一个死罪。从这个角度来说,鳌拜确实已经叛变了。

不过,这个判断显然又不对。为什么不对呢?

因为当时的清朝,政治体制事实上并不完全是皇权政治,而是处在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向皇权政治转变的过程中。无论在努尔哈赤时期,还是在皇太极时期,以及在多尔衮时期,所施行的,都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是让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九王共同议政。皇太极时期,是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阿敏四王共同议政。多尔衮时期,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王辅政。

虽然顺治亲政后,试图改变这种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改为皇权政治。但是,后来由于他改革失败,情绪低落,最终在去世前,又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大臣共同辅政。虽然这四个大臣已经不是议政王。但是,所实施的,还是议政王的处事方式。

而鳌拜所作所为,其实也算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做法。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能说鳌拜是叛变。

不过,毕竟鳌拜不是议政王,只是个大臣。而且,当时顺治已经进行过政治体制改革的尝试,康熙的态度也表明他将继承这种改革。而鳌拜的思维还停留在旧有的政治中,因此,最终才造成了他的悲剧。

标签: 鳌拜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朝命运最坎坷的宫女,被送到到塞外去和亲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昭君,汉朝,野史秘闻

    说起汉朝命运最坎坷宫女来,那就不得不说一位名叫王昭君的宫女了,因为她的出身非常贫苦,而且她还被送到了宫中做宫女,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王昭君因为出身贫苦,就被送入宫中做宫女来说,也就足以证明作为宫女的她,命运到底是有多么的坎坷了。试问,如果王昭君出身在富足家庭的话,那么她还会被送入宫中做宫女吗

  • 周瑜如果不死,三国的历史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周瑜,汉朝,风云人物

    《三国演义》这本书,对后世人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它所演义的部分,误导了很多年轻人。现在大多年轻人只是看过电视剧版的《三国》,所熟知的是当年诸葛亮三气周公瑾的故事,甚至周瑜的死和诸葛亮扯上关系。其实这都是罗贯中所杜撰出来的,他书中的核心是蜀汉,所以进行了过度的美化。诸葛亮在26岁出山,而周瑜20岁左右就

  • 作为六畜之一的猪,究竟是为何不能成为古人的主流食物?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礼记·王制》有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按照这个排名来看,牛羊肉还要排在猪肉之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作为六畜之一的猪,究竟是为何不能成为古人的主流食物?首先,无论是在哪个朝代,由上至下的每个古人都是不能无故杀牛吃肉的,因为牛在农耕时代是非常重要

  • 渭南之战为什么会爆发?战前双方都做了哪些准备?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

    渭南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战争背景:渭河之战是三国时期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渭河之战的参战人数接近20万人,战争的过程一波三折,结果以凉州军阀的失败而告终。在赤壁之战爆发前,曹操和凉州军阀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韩遂和马腾都曾经帮助曹操攻打过袁绍的外甥高干,马腾也接受曹操的邀请入朝

  • 战国时期的魏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人才都是从魏国流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魏国,历史解密

    魏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随即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魏文侯在安邑称王,国祚179年。其领土包括现在的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

  • “史上最冷血皇帝”一天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为什么这么做?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唐玄宗,野史秘闻

    我们都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却不是,他一天之内竟然杀了三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史料记载,唐玄宗生了三十个儿子,可惜早夭了七个,不过没关系,反正剩下的也不少,从中找个接班人一点问题也没有。最有资格做皇位继承人的,当然是长子李琮,可惜他小时候打猎不小

  • 靖难六国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难六国公,风云人物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没多久,就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经过四年左右的战争打进了都城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为帝,也就是明成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事已毕,那么朱棣就要开始论功行赏了。朱能封成国公,丘福封淇国公,李景隆封曹

  • 托塔李天王的原型究竟是谁?与唐朝的李靖将军有关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托塔李天王,唐朝,文史百科

    托塔李天王出自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李天王原名李靖,和唐朝的著名军事家李靖同名。所以有很多小伙伴好奇,托塔李天王的原型究竟是不是唐朝的这位李靖将军?实际上关于托塔李天王的原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以唐朝李靖为原型,而另一种被认为是西域崇拜的“毗沙门天王”为原型。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两人之间的关系,一

  • 晋楚争霸发生于哪一年?简介其结果及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晋楚争霸,春秋,战史风云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在秦国的援助下,62岁的重耳当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赏赐随从他流亡的臣属,功大的封邑,功小的尊爵。晋文公信用功臣,改革内政,实行免债薄赋,救贫济弱,减轻关税,便利交通,促进商业,宽恤农业等发展生产的政策;坚持举用贤能,

  • 八旗军当初能横扫天下 清朝建立后军队战斗力为何断崖式暴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八旗兵,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清代八旗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旗大军当初横扫天下,清代建立之后,八旗军战力断崖式暴跌?八旗制度,是清代最初军事的组织方式,努尔哈赤于万历二十九年,以红蓝黄白四色为基础,编为四旗,也既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过了十几年之后,努尔哈赤觉得只有四旗的话,无法彻底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