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的魏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人才都是从魏国流出呢

战国时期的魏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人才都是从魏国流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80 更新时间:2023/12/30 19:15:21

魏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随即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魏文侯在安邑称王,国祚179年。其领土包括现在的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的雄心让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初时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在整个战国时期,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魏惠王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那么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很多人才都从魏国流失了呢?

一、魏国是一个人才培养基地,但没有人才施展的空间。在战国历史上,要说对各国贡献最大的那些臣子名将里,细数之下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多都是魏国人:张仪、商鞅、范睢,这三人可以说是为秦国扫六合铺下了坚实的基础;吴起孙膑庞涓、李悝等等也都在战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整个魏国在魏惠王后,魏国开始走下坡路。魏惠王曾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鸟都是择良木而栖,当一个有才能的人看到魏国这样的境况后,都能分析出魏国未来的发展轨迹,也就失去了辅佐它的信心。

魏国的君王无能导致了臣子之间互相倾轧,增加内耗。雪藏商鞅,直到濒死之际才举荐商鞅的公叔痤,仇视孙膑、妒忌孙膑的庞涓,迫害范睢、自大狂妄的魏相魏齐……这些种种事迹在任何国家都会发生,但只有魏国这样的事发生最多。这样的风气,这样的环境又怎是一个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呢?

二、魏国改革无疾而终,还不够彻底,依然是贵族政治。相比秦国的商鞅变法,魏国最开始的李悝变法真的是太软弱了。整个改革没能牵扯到魏国的根本,对当时的旧贵族打击力度不是很大,导致了李悝之后,魏国的改革很难再持续下去。同时魏国的国君在对改革的看法上也没有像秦惠文王那样继承父志,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反观当世秦国,旧贵族在商鞅建造的法令体系下受到了残酷的打击,被灭族抄家的不计其数,这让秦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将权力越来越集中在秦王一人手上。

三、魏国地理位置特殊,决定了人才易流失。魏国位于各个国家来往的要道,联通整个东南西北,这里的信息网络相较于其他国家更多更全。这对于人才来说,但凡知道哪个国家的招贤令或者哪个国君招贤纳士,自然会前往投奔。这是个学术活跃的时代,学者们自然可以随意离开去往不同诸侯国。相比其他国家,魏国做得太差了,因此魏国的人才也容易流失。

刘向曾在《战国策》里写道:“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事实上,任何朝代的发展都要重视人才,而君王的作为就十分的关键,得了人才才能得天下。

标签: 战国魏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冷血皇帝”一天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为什么这么做?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唐玄宗,野史秘闻

    我们都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却不是,他一天之内竟然杀了三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史料记载,唐玄宗生了三十个儿子,可惜早夭了七个,不过没关系,反正剩下的也不少,从中找个接班人一点问题也没有。最有资格做皇位继承人的,当然是长子李琮,可惜他小时候打猎不小

  • 靖难六国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难六国公,风云人物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没多久,就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经过四年左右的战争打进了都城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为帝,也就是明成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大事已毕,那么朱棣就要开始论功行赏了。朱能封成国公,丘福封淇国公,李景隆封曹

  • 托塔李天王的原型究竟是谁?与唐朝的李靖将军有关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托塔李天王,唐朝,文史百科

    托塔李天王出自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李天王原名李靖,和唐朝的著名军事家李靖同名。所以有很多小伙伴好奇,托塔李天王的原型究竟是不是唐朝的这位李靖将军?实际上关于托塔李天王的原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以唐朝李靖为原型,而另一种被认为是西域崇拜的“毗沙门天王”为原型。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两人之间的关系,一

  • 晋楚争霸发生于哪一年?简介其结果及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晋楚争霸,春秋,战史风云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在秦国的援助下,62岁的重耳当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赏赐随从他流亡的臣属,功大的封邑,功小的尊爵。晋文公信用功臣,改革内政,实行免债薄赋,救贫济弱,减轻关税,便利交通,促进商业,宽恤农业等发展生产的政策;坚持举用贤能,

  • 八旗军当初能横扫天下 清朝建立后军队战斗力为何断崖式暴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八旗兵,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清代八旗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旗大军当初横扫天下,清代建立之后,八旗军战力断崖式暴跌?八旗制度,是清代最初军事的组织方式,努尔哈赤于万历二十九年,以红蓝黄白四色为基础,编为四旗,也既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过了十几年之后,努尔哈赤觉得只有四旗的话,无法彻底划分

  • 皇帝夹鱼尾给公主吃,公主为何自杀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胜玉公主,春秋,野史秘闻

    阖闾是春秋时代的吴国一个十分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他是一个好战的皇帝,曾经率领大军打败强大的敌人楚国,面对楚国率领的七国联军,阖闾分开诱敌,各个击破,他任命伍子胥为宰相,孙武当将军,一举击破楚国人的主力部队,攻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让其他国家都为之震惊,奠定了春秋吴国的霸业。直到楚国大臣申包胥向秦国求救,

  • 雍正帝最宠爱的儿子是谁?可惜8岁就夭折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福惠,清朝,风云人物

    在康熙年间发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就是九子夺嫡!因为康熙公开立的太子被废,所以当时很多皇子们都对皇位蠢蠢欲动,就发生了九子夺嫡的事情。在之前的太子被废之后,在众位皇子中最有实力的就是四阿哥胤慎与八阿哥胤禩,这两人经过了一番相当激烈的皇储之战,结果四阿哥胤禛胜出,登基做了雍正。也不知道是不是冥冥

  • 陈胜起义时各地楚人云涌响应,可他却做了哪三个错误抉择?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心开始,到原楚国各地叛乱响应陈胜造反,戛然而止。这就像我们对小时候看的很多电影的记忆:斗争的形势风起

  • 秦始皇曾在河南地迎战匈奴,这个地方是今天的河南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蒙恬,战史风云

    河南,简称豫,位于我国中部,和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接壤,河南因为历史上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名---河南地,不太熟悉历史的朋友,乍看到这个地名,一定会和河南联系起来。实际上,历史上的河南地和河南相隔甚远,二者之间除了名字比较相似外,基本上没有什

  • 大唐的王朝悲剧是如何造成的?“盛世”背后的真实面貌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说起大唐,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之自豪和心生向往。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政权,历史自此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唐太宗「贞观之治」显现出「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者」的开明局面,年轻的唐玄宗励精图治,打造出「开元盛世」。然而盛世不长,公元755年爆发的惊天突变——安史之乱,戳破了王朝美梦的幻象,大唐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