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荆州之争,是指鲁肃与鲁蒙在荆州问题上的政治纷争。东汉末年,荆州原属刘表管辖。然而,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想占领荆州。
曹操之所以要占领荆州,是因为他想在基本统一北方之后,统一南方和全国。荆州是他的必争之地,否则他统一全国的理想就无法实现。孙权和刘备想占领荆州,因为占领荆州是他们既定的战略。
在孙权上台之初,鲁肃曾告诉孙权:“汉朝不能复兴,曹操不能被杀。”他敦促孙权“攻击刘表,但长江有其极,然后建立一些皇帝来绘制世界地图”。当时,孙权听到鲁肃的话,表面上声称“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帮助汉族人,这是我们力所不及的。”但在我心中,我真的同意鲁肃的想法。否则,鲁肃提出这个建议后,我就不会再信任他了。
在刘备方面,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峙”才正式提出占领荆州。诸葛亮在《龙钟对仗》中说“荆州地处汉绵之北,惠南天下,东连吴回,西连巴蜀。是一个习武之国,其主人无法防御。这对将军们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如果有荆州和彝族,保护其岩石抵抗力,安抚容悦,形成孙权,修炼政治在内部,面貌在变化,那么霸权就可以实现,汉朝就可以繁荣昌盛。”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没有孙权那么多愁善感,直接说:“好!”然后他把诸葛亮从南阳带走,一起去攻占荆州和巴蜀。
然而,刘彪并不是一个可以被别人宰杀的好茬。因此,虽然曹操、刘备和孙权都觊觎荆州,但没有人敢先动手。直到建安十三年,刘表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曹操才终于情不自禁。他首先跳出来,率领军队向南进攻荆州。
曹操认为,如果他想占领荆州,就必须打几场硬仗。没想到,刘彪在三月中旬去世了。结果,荆州出现了分裂。蔡茂和他的长子刘淇(将刘彪赶出)以及刘聪(支持刘彪)接替他成为荆州牧民。后来,他强迫刘聪向曹操投降,使曹操找到了极大的便利,在没有一个士兵的情况下占领了荆州。
在轻松占领荆州之后,曹操不可避免地认为军队已经出征了。既然荆州没有,为什么不带它去东吴呢?也许孙权会像刘聪那样投降?
东吴时期,许多人主张直接向曹操投降,但周瑜、鲁肃反对。孙权本人不愿放弃,轻易向曹操投降。鲁肃趁机建议刚刚被曹操毒打的孙权和刘备联手与曹操作战。孙权同意了。
结果,赤壁之战终于爆发了。结果,周瑜把曹操烧回了北方的高老庄。但当曹操回到北方时,他仍然留下曹仁守卫南县,留下文官守卫江夏。在这种背景下,荆州已成为曹操、孙权和刘备的摔跤场。
赤壁会战后,刘备立即南下,占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贵阳和零陵。孙权派周瑜等人进攻南军,夺取江陵。他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合肥。
这时,周瑜的意见是,孙权应该软禁刘备,占领荆州,然后率领他的军队进攻宜州的刘璋和汉中的张璐。
孙权拒绝了周瑜一半的提议,同意了一半。他拒绝软禁刘备,同意周瑜进攻宜州和汉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瑜在回江陵备战的途中因病去世。鲁肃拿了周瑜的枪。
如前所述,鲁肃最初主张孙权先占领荆州,但被曹操鼓动。鲁肃不得不调整原有战略,主张借荆州给刘备,以争取刘备和孙权结盟反对曹操。
鲁肃向刘备借荆州时,对孙权说:第一,虽然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但他的势力仍然强大,超出了东吴王朝的单方面抵抗。因此,他必须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第二,赤壁战役后,虽然东吴占领了荆州的许多地区,但这种仁慈并没有得到荆州人民的实施,也没有得到荆州人民的支持。与其不能完全控制荆州,不如暂时把荆州借给刘备,让刘备管理荆州。这样,曹操就有了敌人,而吴有了盟友。
鲁蒙从一开始就不同意鲁苏把荆州借给刘备的想法。
鲁肃接手周瑜的工作后,返回禄口卫戍,经过吕蒙防区。吕蒙直言不讳地问鲁肃:“如果你不必担心你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并且与关羽关系密切,你会怎么做?”当鲁肃回答说可以即兴发挥时,鲁蒙反驳道:“虽然现在是一家人了,但关羽真的是一只熊和一只老虎。你能决定安全吗?”然后他给了鲁肃五条对付关羽的对策。
特别是鲁肃死后,鲁蒙明确表示,荆州应该从刘备手中夺回。当他与孙权密谋时,他说:“抓捕并保卫南军,潘章住在白帝家里,江琴将带领数千名士兵在江面上下奔波迎敌。这是国家在襄阳的原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担心行动?为什么要依靠于?而于俊臣凭借其欺骗性的力量和反复的立场,不应受到全心全意的对待。”
吕蒙的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东吴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曹操,而不是联合刘备,更不用说依靠关羽了。其次,刘备的君主和大臣反复无常,与这些人结盟是不可靠的。
最后,鲁蒙对孙权说:“如果你不能东进,你仍然会拥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和光明。如果你不强大,如果你想恢复力量,你可以得到邪恶。”(现在关羽没有马上攻击我们,因为你和我们的将领还活着。但如果我们不利用我们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我们死了,就很难与关羽竞争,展现更大的野心。
总之,尽管鲁肃和鲁蒙在荆州问题上的观点完全相反,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东吴王朝的长远发展。因此,他们的荆州之争可以说是一句公道话,公道是合理的,女人是合理的。很难区分是非。那么,后来的历史学家如何看待鲁肃与鲁蒙之间的荆州之争呢?
我们发现,后世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支持鲁肃,并认为鲁肃将荆州借给刘备是其远见和远见的象征。
例如,李东方说:“在孙权的领导下,刘备懂得政治,知道不联系曹操就无法抵抗曹操,以维护江东的“独立王国”。鲁肃是唯一一个进一步质疑中原的人。”白寿彝还认为,鲁肃始终坚持孙刘联盟,因为他看到联盟的维护和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的远见卓识。蔡东凡还直截了当地指出,后人之所以痛恨吕蒙,忘不了吕苏,是因为吕蒙“爱中国贼,恨中国子孙”。
只有吕思敏反对鲁肃借荆州给刘备,并加入孙刘抵抗曹操。他说:“周瑜和鲁肃也是容易发生混乱的人。他们是两个或三个互相鄙视、冒险、共同发财的人,造成了60年的分裂灾难,这并不令人难过。”
按照吕思敏先生的想法,吕蒙杀死关羽,夺取荆州,从而摧毁孙刘联盟,加速蜀汉吴的毁灭,将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