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严颜领军进攻天荡山,韩浩出战,被黄忠一刀斩下马,张郃、夏侯尚引军来救,严颜在山后放火,夏侯德来救火,被严颜斩于马下,张郃与夏侯尚逃至定军山,投夏侯渊。
刘备与孔明亲率十万大军来取汉中,令黄忠、法正进攻定军山。曹操得此军情,亲引大军来南郑。蜀魏汉中大战,一触即发。
曹操见夏侯渊坚守不出战,差人送信与夏侯渊,劝夏侯渊不要刚勇行事,要有勇有谋行军作战,让他立功。夏侯渊立功心切,欲出战黄忠,张郃劝他不要轻敌,坚守安全。夏侯渊不听劝告,与夏侯尚对蜀军作战,蜀将陈式被擒,法正献步步为营计谋,逼夏侯渊来战,张郃又劝渊,这是反客为主之计,不可出战,夏侯渊不听,令夏侯尚出战,被黄忠所擒。双方交换俘将后,夏侯渊坚守不出,法正让黄忠攻打定军山西面的高山,此山可观敌军虚实。黄忠侵占此山,法正让黄忠领军守在半山,法正在山顶,举白旗时,蜀军勿动,举红旗,蜀军可攻,以逸待劳。张郃又劝渊不要轻举妄动,以免中计。渊不动,引军欲战黄忠,黄忠不出战,曹军辱骂,黄忠不战,法正见曹军疲惫,红旗一招,黄忠一马当先,冲下曹营,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斩于马下。张郃与杜袭引败军至汉水扎营,向曹操报告。
夏侯渊为何兵败?
- 夏侯渊刚勇不屈,作战不灵活。夏侯渊为人刚直,作战悍勇,不畏生死。曹操怕他为人太刚,作战不灵活,一味勇猛,书信一封,劝他作战刚柔并济,勿逞强好胜。
- 夏侯渊不听张郃劝言。张郃跟蜀将张飞、黄忠交战多次,败多胜少,知道蜀军将领厉害不可轻敌,张郃屡次劝夏侯渊,不要轻敌,宁可坚守,不要出战,以防中计。夏侯渊不听谏言,独断专行。
- 夏侯渊立功心切。曹操表面来劝夏侯渊行军作战不要一味刚猛,要刚柔并济,实则叫渊不要一昧坚守,要应用军事谋略,攻袭敌军,立军功,扬曹魏军威。夏侯渊立功心切,只想打败敌军,不听张郃数次劝告,只想立功。
- 法正熟知兵法韬略。法正熟读兵书,通晓军事谋略,黄忠与法正,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在诛杀夏侯渊战役中,正是法正的军事谋略,起重要作用。
曹操为报夏侯渊之仇,亲引大军对阵刘备。孔明令黄忠劫曹军粮草,赵云领军策应,见黄忠被围,危在旦夕,连杀数位曹将,救出黄忠与张著。曹操令大军攻击蜀军大营,赵云一马挡关,立于兵寨门外,曹军冲至,赵云令弓弩手齐射,曹操疑中计,拨马先走,赵云、黄忠各引一支军队追袭曹军,曹军大败,死伤甚多,刘封、孟达各率二支军队放火烧了曹军北山粮草,蜀军大捷。
曹操兵败原因。
- 曹操为报仇,失去理智。曹操本姓夏侯,曹操的父亲曹嵩,被东汉末期大宦官曹腾收为养子,曹操跟父亲姓曹。夏侯渊是曹操同族亲人,曹操一听到夏侯渊阵亡,放声大哭。曹操深恨黄忠,亲率大军,来定军山寻黄忠报仇。
- 赵云有勇有谋。赵云在当阳长坂坡单枪匹马救阿斗,一战成名。此次策应黄忠焚烧敌军的粮草战事中,听到黄忠身陷重围,奋不顾身,引军前来救黄忠,连杀数位敌将,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张郃、徐晃自知不是其对手,不敢迎敌。赵云救出黄忠,回到蜀营,令军士坚闭寨门,做好防御,弓弩手尽数寨外壕中埋伏,营内旗枪藏起,金鼓不鸣。引诱曹军来攻。
- 黄忠与赵云合作无间。曹操令大军攻击蜀营时,被蜀军弓弩手万箭齐发,死伤惨重,曹操回马逃走,赵云、黄忠引军追袭,两位大将配合无间。
蜀军与魏军对峙汉水,曹操令徐晃、王平为先锋前来决战,徐晃引军渡汉水,背水一战,欲置将士死地,激将士勇气对敌。王平劝阻,徐晃不听,赵云、黄忠趁曹军疲劳时,左右夹击,徐晃大败,逃回曹营,骂王平见死不救,王平言,我若救,此营寨必不保,徐晃欲杀王平,王平当夜放火,渡汉水投降刘备,刘备以礼相待,命王平为偏将军。
徐晃不听王平劝告,独断专行,不根据战场具体形势,直接套用昔日韩信背水结阵,用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来激励将士的士气来决战敌军,只是赵云、黄忠不出战,只是等曹军疲惫欲退,分两路夹击曹军,令徐晃大败。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