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事实的一个认识,那就是三国演义之中孟达一气之下杀掉了魏国的大将徐晃是发生在三国演义里面的,而不是正规历史之中。在正规的历史之中徐晃并没有在战场上死于孟达之手,而是因为年纪大,身体功能衰退,最终寿终正寝。徐晃也是三国历史之中和赵云为数不多一样正常死亡。
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之所以安排孟达斩杀掉徐晃,应该是这个人实在太过于悲催,出于对他的同情才这样去写。至于孟达这个人的结局自然是没有好下场,今天来说的就是在三国时期没有什么背景,运气又差到极点的孟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胸怀天下大事的孟达
在东汉初年的时候,整个天下都发生了十分严酷的饥荒,孟达和自己的好友法正为了躲避饥荒的迫害,便来到了巴蜀之地想要投靠一个名主以求保全自己。他们最先找到的主公是益州之主刘璋。
刘章这个人就是属于典型的没有抱负没有志向,对于眼前的局面感到十分满足。所以在刘璋的手下,孟达其实并没有得到他的重用,所以孟达对于这种自己不受重用,自己抱负无法施展感到十分难受。
孟达认为天下大乱即将到来,像刘璋这种没有进取心和拓展能力的人根本就不适合在乱世之中生存,也不配拥有益州这千里肥沃之地,所以很多像孟达这样的人都在暗中之中商量应该换一个新人或者有能力的枭雄来保护四川。最后他们经过层层筛选,选中了刚刚在荆州之战初步夺取胜利结果的刘备刘玄德。
刘备对于孟达的安排和选择
孟达和法正是刘备得到益州最重要的两个人,在这两个人身上,他们分别兼具益州本地才士的文武职能。在孟达和法正身上,刘备最后选中了法正,让法正成为了自己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对于孟达来说,刘备却将他给忽略掉了,只是让他保留原有职务去驻守在江陵。
这个时候的孟达心情其实十分低落,在原来老主公刘璋手下不受到重用也就算了,如今他安排刘备得到了益州却依旧是这般结果。明明自己和法正是同样的功劳,可是受到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当时对于刘备政权不满的心理,就已经在孟达心中扎上了一根刺。但孟达心中依旧十分看好刘备,希望刘备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对自己唯一重任。
一次次的期盼却换来的是一次次失望,等益州地区完全平定之后,文官出身的法正被刘备任命成了蜀郡太守,赏赐黄金500斤,白银上千斤,光是铜钱就高达5,000万。这种待遇和最早跟随刘备的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是一模一样的,可以说是令人称羡不已。
这个时候的法正在自己身上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一跃而进入龙门之中,从一介贫苦读书人变成了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反过来再看法正当年的难兄难弟孟达。两个人是同一起点一同迎接刘备,却发生了如今形势的逆转。偏居一隅的孟达只能看着自己的好兄弟法正在成都平原风光,心里根本就不是滋味。后面孟达的这种情绪被地方官员报上去,刘备也还算仁义,没有忘记孟达的功劳,也让他做了一个偏远地区宜都的郡守。
被剥夺军政大权的孟达
到建安24年的时候,刘备刚刚打赢汉中之战,意气风发。为了扩大战果,他命令孟达从驻守地区向北进攻配合关羽的北伐战略。 在孟达的猛攻之下,房陵地区很快就被他们拿下,但是孟达对于自己手下士兵缺乏管束,使得他的手下士兵杀掉了房陵太守蒯祺。也就是诸葛亮的姐夫,后面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件事情导致了孟达的军政大权被架空。
在诸葛亮姐夫被孟达失手杀掉之后,刘备就派出了自己的义子刘封配合孟达继续进攻上庸地区,上庸地区也被他们攻下,可是在拿下上庸城之后,刘封却宣布了刘备的旨意。原来刘备早就对孟达忌惮不已,他宣布让自己的义子刘封来取代孟达的军政大权,做了孟达的上司。
这件事情更是成为了孟达以后谋反投靠曹魏的最主要原因,自己辛辛苦苦打掉了两个城池,却被刘备空降下来的一个义子抢夺了功劳,这就算是普通人都要发牢骚,更何况孟达这种血气刚猛的勇士呢?所以到后面关羽北伐战争失败之后,败走麦城的时候,派遣士兵向上庸地区的孟达和刘封求救,孟达就直接选择了视而不见,这分明就是公报私仇。
一方面是刘封的独立割据,他想要割据这块地区自封为诸侯,一方面是孟达的公报私仇导致了关羽的身死。后面刘备在得知关羽死掉的消息之后便开始搞清查,就算这个时候只剩下他和刘封没有路可走。关羽死后糜芳,傅士仁这些都投降了东吴,他为了自保就选择了投靠曹魏。
孟达悲惨的结局
孟达带着房陵和上庸两个郡的地盘投靠曹丕。这让曹丕十分开心,因为这使得他不仅能够收复在操作手中失去的地盘,还能够给全天下人做一个表率,连刘备手下的大将都主动投降我了,那我一定是正统所归。
史书之中对于孟达的描写,他的名声和口碑还是很好的说,他有古代名将乐毅的风度。投降曹丕之后的孟达被唯以重任,任命为新城太守,负责镇守曹魏的西南地区,也就是负责汉中地区与蜀汉的对峙。这个时候应该是孟达人生之中的高光时刻,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但是时间没有过多久,孟达却因为曹魏朝堂之中的变局又过上了倒霉日子。
曹魏政堂之中分为很多阵营,其中在曹丕夏侯尚这些人死后,孟达突然转头一看,曾经重视这些的人都已经去世了。朝廷之中没有了投靠力量的孟达,在地方上本就是一个被人随意拿捏生死的地方小将。再加上诸葛亮北伐之中散播谣言说魏明帝曹睿要开始清算他了。这使得孟达又开始对自己担心起来,他害怕受到曹魏的亲算,又看见诸葛亮第1次北伐气势汹汹,便决定重新投靠蜀汉。
只不过孟达的这一消息却被手下人泄露给了司马懿,司马懿在得知消息之后,率领大军前来征讨孟达,很快就到达了战场。而这个时候的孟达还沉醉在自己如果投靠蜀汉之中会被封为什么大官的美梦之中?他根本没有想到司马懿会来的如此之迅速。他手下的两个郡十数万大军就这样被司马懿夺取,主要将领和亲信都被杀死,也结束了自己倒霉的一生。
总结
再以三国演义这种绝大多数的章回文学小说之中,把孟达都看作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对他进行指责,认为他背叛的汉室正统。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站在蜀汉或者曹魏的角度来看,很少有人真正站到孟达这个自身的角度去分析。
如果我们试着把角色带入到孟达自身之中,就会发现他简直太倒霉了。明明从刘备进入益州开始,孟达既有苦劳又有功劳,从龙之功一点都不少,可是却不受到重用,反而还要被猜忌,被剥夺军政大权。
在今天现代社会之中,其实有很多人也和孟达的境遇相似,认真干活,认真学习,最后却得不到应有的功劳和结果。那如果你是当年的孟达,你会怎么去破开这个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