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450 更新时间:2024/1/16 11:11:42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深受喜爱,三国时代短短几十年,却成了被中国人最熟知的历史,三国演义的功劳最大。

三国演义最大的优点,就是提炼和升华了人物性格,让每个历史人物,都突出地表现他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而且通过对历史的细微调整,做到了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正是通过这种巧妙的组合,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形象。

许多精彩的桥段,在历史上可能并不是这样,但是因为写得实在是太精彩的,同时有符合作者给人物的人物,所以读起来就会特别的酣畅淋漓。

比如说诸葛亮,作者给他安排的形象是,智慧超群能言善辩,在东吴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完全可以成为辩论赛的范本。

而骂死王朗,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有种诸葛亮发飙的感觉,很多人觉得,这个王朗说得似乎也对呀,为什么会被诸葛亮骂死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诸葛亮和王朗对骂的时候,到底说的都是什么。

首先要说明一下,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段,完全是虚构的,而且这完全就是市井之骂,一个丞相根本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而且王朗更不是被骂死的,下面的分析,我们都是按照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来的。

诸葛亮和王朗两人,是在两军对垒的时候,阵前对话,相当于是给自己鼓舞士气,王朗首先发难,责问诸葛亮为什么无故兴兵,意思就是你的进攻是不合道义的,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

诸葛亮比较直接,来了一句,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孔明抓住了重点,他是奉诏讨贼,直接把自己的皇帝摆在了正义的一方,王朗接下来的对话,虽然说得对,但是却落了下风。

诸葛亮说我是奉诏讨贼,那意思是,诸葛亮代表的是,汉室正统,来讨伐曹贼,没想到王朗顺着诸葛亮的话说了。

王朗开始夸耀,曹操曹丕的功劳,讲了一大堆什么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大道理,意思就是,大汉已经不行了,曹魏政权才是顺天应命的新政权,自己代表正义的一方。

这话真好着了诸葛亮的道,诸葛亮打的正是光复汉室的旗号,你现在居然跟我说曹魏篡汉的正确性,那诸葛亮可就有话说了。

王朗说的从大历史观上看是对的,但诸葛亮很聪明,对人不对事,上来就点出了关键,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这下王朗可糗大了,要知道这时曹丕篡汉没多久,王朗可是当年汉室重臣,现在替曹魏说话,直接接按住了王朗的命门。

诸葛亮意思很明确,王朗说汉朝已经烂得不行了,所以曹魏接替了汉朝,是顺应天命,而诸葛亮却说,汉朝的确是快不行了,各种糟心的事情,但是依然有刘备这样的人物,一心想着要为汉室朝廷续命,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

但诸葛亮的优势在于,此时曹魏代汉时间并不长,很多人原来都是汉朝的官员,忠于汉朝,在道义上有正当性,接下来我们看诸葛亮骂的实在是太精彩了:

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叫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诸葛亮一句,你死后有何面目,去见汉朝各位先帝,说的王朗是无地之容,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王朗实在是被诸葛亮骂得羞愧了。

诸葛亮在这里,其实就是抓住了王朗敏感的身份,他原本是汉朝的大儒,是个非常讲仁义道德,要脸面的人物,而儒家又是最讲忠孝仁义的。

你要是换个人,比如说司马懿,他那厚脸皮,诸葛亮再骂都没事,这样骂王朗,是完全针对王朗大儒的身份,换成其他人,都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效果。

王朗的说辞也没毛病,跟孙权称帝的诏书是一个套路,意思就是汉朝就是不行了,亡了就是亡了,取代汉朝也是顺应天命。

诸葛亮紧紧抓住王朗是汉朝旧臣的身份,对他的不忠不义大加批判,最终效果极佳,真的就把王朗给骂死了。

标签: 诸葛亮王朗曹魏三国演义曹操

更多文章

  •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句句在理,为何还会被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诸葛亮,王朗,蜀汉,曹魏,汉献帝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算是其中的名场面之一。并且,古往今来,很多人在津津乐道此事的时候,还会赞叹诸葛亮能言善辩,能靠一张伶牙俐齿将王朗置于死地,并在客观上提高了蜀汉将士的士气。不过,如果转过头仔细想想,似乎王朗说的很有道理。反倒是诸葛亮有些强词夺理。那么,为什么王朗明明占理,但还是会被气死

  • 如何压服司马懿?曹操轻描淡写下藏着大学问,可惜曹叡曹爽没学好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司马懿,曹操,曹爽,曹叡,司马师

    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几朝。为啥在曹操手中时,司马懿老老实实干活,辛辛苦苦卖命。而到了曹叡手里,就开始尾大不掉。而到了曹芳曹爽手里,就能绝地反击,搞掉了曹魏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有人不假思索地说:曹操能力强,曹爽不争气。能力上压不住司马懿。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答案,如果我们这么说,也未尝不可。但

  • 曹爽权倾朝野,弟弟掌管禁军,为何最后输给了没有实权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曹芳

    曹爽权倾朝野不假,他弟弟羲掌管禁军不假,司马懿当时没有实权也不假,但曹爽就是输了,司马懿就是赢了,这其中,虽然固然有很大运气的成分存在。但是司马懿的智谋碾压曹爽,这才是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完胜曹爽的关键。曹爽为非作歹,司马懿韬光养晦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他在入驻中枢之前,资历和威望都非常浅。他的

  • 高平陵政变,曹爽若没有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澳古说历史标签:曹爽,皇帝,曹叡,曹操,曹丕,曹芳,司马懿,史说三国,高平陵政变

    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魏少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借郭太后懿旨携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发动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后曹爽被诱杀,曹魏军政大权悉数落入司马懿之手,史称“高平陵政变”。曹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危,驾崩前将太子曹芳托付于宗室曹爽和大臣司马懿,命二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尚

  • 读《三国志—曹爽传》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三国志—曹爽传,曹爽,司马懿,曹叡,曹操,魏明帝

    读《三国志—曹爽传》——泷溪拾遗匹夫持质能存命,天子相随不敢擎;机敏坚贞桓画策,可怜赔命高平陵;晏平久要真君子,栈豆驽马蠢五丁;不义多行三世报,鹰视狼顾司马兴。注:1,《三国志*曹爽传》载: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行天下,谁敢不应者?”

  • 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与曹爽和司马懿皆有关系,最终为何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司马懿,司马师,夏侯霸,魏明帝,夏侯玄

    魏晋时期,玄学在当时成为了主流思想。而当时有个教夏侯玄的,恰好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夏侯玄,是大将军夏侯尚的儿子,是曹爽的表弟,自己的亲姐姐是司马师的原配夫人,可以看出在当时夏侯玄的地位也不可动摇。夏侯玄在小的时候,就在文学上有独特的见解,还非常出名。甚至出版了很多书籍,由于长得不赖,被当时称之为

  • 高平陵政变曹家江山被夺,不能都怪曹爽,曹丕时期就已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曹爽,曹丕,曹家江山,司马懿,曹操,高平陵

    汉末三国历史,司马懿这位传奇的人物,从曹操和曹丕时代的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最后锋芒毕露,在正始十年(249),一场筹划已久的政变发生了,史称高平陵政变。从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然而,在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时,为什么就没有忠于曹氏的人起兵反抗呢?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城里大多数人支持司

  • 司马懿被曹爽压制了10年之久,毫无实权,最终凭什么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拇指故事汇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司马师,魏明帝,曹芳

    晋朝的建立离不开司马懿早期的铺垫,曹操一辈子南征北战打下的江山,仅46年就被司马家夺取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十年之久,并且手上丝毫没有实权,最终为什么还能翻盘?司马懿有个好儿子司马懿的对手曹爽,还是有点能力的,不然也不可能把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给挤兑走,魏明帝曹叡临死之前将太子曹芳交给曹爽,跟司马懿共同辅

  • 曹爽率十万部队进攻蜀国,蜀国将领王平是怎样应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曹爽,蜀国,曹魏,费祎,古蜀,司马懿,中国军衔,史说三国,王平(1907年)

    就三国时期的故事来说,现在很多的朋友都是比较的熟悉的,毕竟有着演义以及影视剧的成功,那样一个久远的时代很多的故事都是深入人心的,而在这一时期曹爽曾率领着十万部队进攻蜀国,这个时候蜀国的将领王平是怎么样应对的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正史五年(公元244年),曹叡病重期间任命的辅政大将军曹

  • 曹爽执掌大权时,此人效仿司马懿称病,最终成为西晋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曹爽,司马懿,司马炎,司马昭,曹叡,司马师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不久之后,曹爽上表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对于曹爽来说,将司马懿晋升为地位极高的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