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爽执掌大权时,此人效仿司马懿称病,最终成为西晋大臣!

曹爽执掌大权时,此人效仿司马懿称病,最终成为西晋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队友是羊 访问量:1963 更新时间:2024/1/16 13:21:25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不久之后,曹爽上表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对于曹爽来说,将司马懿晋升为地位极高的太傅,其实是方便架空这位老臣,从而夺走司马懿原先掌握的兵权。

正始八年(247年)四月,曹爽采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间曹爽兄弟执掌大权。同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朝政。众所周知,司马懿称病,不是他真的病了,主要是为了让曹爽放松警惕,好让自己发动高平陵之变。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懿称病的时候,还有一位曹魏大臣,也效仿司马懿的这一做法。在此背景下,此人支持司马懿篡夺大权,并最终成为了西晋大臣。

首先,此人就是何曾。何曾(199年—279年1月12日),原名何谏,字颍考,陈国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一带)人。西晋开国大臣,太仆卿何夔的儿子。

何曾的父亲何夔,在曹魏官至太仆,封阳武亭侯。何曾少年袭封阳武亭侯爵位,好学博闻,与同郡人袁侃齐名。魏明帝曹叡登基之前,就让何曾担任文学掾,从而辅佐自己。黄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后,何曾多次升迁为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曾向曹叡上疏请求整顿官吏,以安百姓。不久,迁为散骑常侍。

嘉平年间(249年—254年),何曾担任司隶校尉。当时,大将军曹爽执掌大权,司马懿称病,以此不再过分朝政。对此,何曾也称病引退。对此,在笔者看来,何曾对于大将军曹爽,自然也是十分不满的。所以,他效仿司马懿称病,显然是要和大将军曹爽划清界限。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诛杀曹爽之后,何曾才决定重新履行官职。对于此时的何曾,已经投靠到司马懿家族这一边了。在司马懿去世后,何曾辅佐司马师,参与了废黜皇帝曹芳的谋划。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起兵造反,结果并败被杀,在此基础上,他的儿子毌丘甸、妻子荀氏应株连处死。荀氏的族兄荀顗、族父荀虞都与司马师有姻亲关系,一起向曹髦上表,乞求饶荀氏性命。

对此,皇帝曹髦下诏让荀氏离婚。荀氏于是写信向何曾求情,何曾哀怜他们母女,上递状辞请求复议,朝廷议论都以为何曾的意见正确,于是修改了律令条文。在高平陵之变后,何曾在司隶校尉这一官职上任职多年后,后来晋升为尚书。

正元年间(254—256年),何曾出任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兵马、假节。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受到了司马懿家族的信任,何曾不仅在朝廷担任官职,更被册封为执掌一方兵马的武将。

何曾将要赴任时,大将军司马昭让儿子司马炎(晋武帝)、司马攸送数十里。何曾为宾客准备了有太牢的丰盛宴席,侍从吏卒无不吃饱喝醉。司马炎从何曾那里出去,又去拜访何曾的儿子何劭。

对此,何曾事先训诫儿子说:“客人一定会拜访你,你事先要做好周密准备。”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司马炎留在他住处很久,何曾严加训斥。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何曾就是这样受到司马氏的器重。后来,何曾从镇北将军迁为征北将军,晋封颍昌乡侯。在曹魏,四征将军的地位,要在四镇将军之上,所以,何曾先担任镇北将军,后晋升为征北将军。

咸熙元年(264)三月,何曾受命担任司徒,进封朗陵侯,与太尉王祥、司空荀顗同列三公。在汉末三国时期,司徒和太尉、司空位列三公,这几乎是位极人臣了,比如司马懿之前就担任太尉这一官职。

按照礼数,三公并无拜见相国之礼。但何曾入见晋王、相国司马昭时下拜,以此表示自己对司马昭的敬意;后来,荀顗入见时效仿他,唯独王祥仅作揖罢了。对此,(《晋书·何曾传》称何曾与高柔、郑冲同为三公而拜晋王司马昭,惟何曾下拜;按司马昭咸熙元年封晋王,而高柔卒于景元四年,即前一年,无法与何曾、郑冲同拜司马昭,且郑冲当时亦非三公之一,故据《三国志》及《晋书·王祥传》校订。

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如此谨慎的态度,促使何曾不仅在曹魏时期位极人臣,更在西晋建立后受到司马炎的器重。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炎继承晋王位后,以何曾为晋国丞相,加侍中。在司马昭去世后,何曾与裴秀、王沈等劝司马炎称帝代魏。在此背景下,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司马炎受禅即帝位后,拜何曾为太尉,晋爵为朗陵公,食邑一千八百户。从这一角度来看,何曾等人,自然可以称之为西晋的开国功臣。

最后,泰始三年(267年)九月,司马炎下诏,任命何曾为太保。过了很久,又让何曾以太保之职兼任司徒。何曾坚决辞让,司马炎不许,派遣散骑常侍以圣旨告谕,何曾才就职。后又进位太傅。

据记载,殷商太甲时,伊尹就担任太保。西周成王时,成王年少,由周公与召公辅佐,以召公担任太保,太保之名由此而始。而就太傅来说,和太保一样,都是古代历史上的荣誉官职。一般来说,只要资历深厚,功劳赫赫的老臣,才有机会获得太保、太傅这样的官职。比如在明朝时期,于谦立下大功,最后被加封少保,而少保的地位实际上要略微低于太保。

咸宁四年十二月丁未日(279年1月12日),何曾去世,终年八十岁。对于何曾来说,80岁的年龄,甚至超过了司马懿,这在魏晋时期,自然是比较长寿的情况。在何曾去世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在朝堂穿孝服哀悼,赐给棺材一副,朝服一具,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一百匹。将葬时,司马炎让礼官议论何曾的谥号,博士秦秀提议谥为“缪丑”,司马炎不采纳,下策命赐谥为“孝”。而这,自然体现出司马炎对于何曾这位老臣的敬重。

此外,对于何曾这位大臣,也并非完美无缺的人物。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何曾的生活过于奢侈,在西晋时已受到批评。对此,西晋大臣刘毅就批评道:“何曾侈忲无度。”

更多文章

  • 他原是曹操军中一小兵,投靠刘备后,灭掉曹爽1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刘备,曹爽,大军,蜀汉,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他原来不过是曹操军中的一个小兵,投降了刘备后,一举灭掉了曹爽的10万大军,他到底是谁呢?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其中又以曹操的魏国势力最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精兵猛将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才都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一个人在曹操军中只能充当一小兵,后来投靠了刘备后,锋芒毕露,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甚至在

  • 曹爽在高平陵事变时到底有没有翻盘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曹爽,司马懿,高平,事变

    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有,不但有而且很大。高平陵事变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呢?简单来说就是司马懿作为一个退休的干部利用手中的局部优势发动朝廷内部的事变来篡夺权力,而他同时获得了一批对现实不满的老干部的支持,这才是司马懿能够成功的底盘,只有某一小撮人所说的什么“曹爽倒行逆施导致无人支持”,这话其实有

  • 司马懿仅凭三千勇士就一举拿下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司马懿,曹爽,曹操,诸葛亮,曹丕,袁绍

    司马懿是辅佐了曹魏四代人,早年就被曹操视为隐患,但是有两次被曹家人临终托孤,他用几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是个忠臣,那是最后,他又造成了反,一举歼灭了曹家人并且灭了三族,司马懿可称得上是一位乱世枭雄。司马懿影视形象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和曹操,曹丕两父子之后,他自己也已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了,他对于曹爽来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依然握有兵权,他为何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司马懿,曹爽,曹操,曹魏,曹丕,曹叡,三国,汉朝,曹操麾下

    司马懿出身河东名门望族,父亲司马防做过司隶校尉,任期内推荐曹操入仕。曹操掌权后投桃报李,提拔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入仕。曹操听说司马懿的能力高于司马朗,特意招募司马懿到丞相府任职,但司马懿不想帮曹操做事,故意装病拒绝。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赢袁绍成为了天下最强的诸侯,班师回朝后再次征辟司马懿,司马懿不敢得罪曹

  • 司马懿两次装病:一次骗了曹爽,另一次却被曹操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司马懿,曹爽,曹操,诸葛亮,曹丕,汉朝,东汉,曹操麾下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当然,对于大将军曹爽来说,非常忌惮司马懿这位老臣,虽然司马懿之前称病,逐渐不理朝政,可是曹爽担心司马懿在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

  • 司马懿兵变之时,曹爽手里有多少实力?为何他最后要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曹爽,魏国,曹叡,曹魏,汉朝,司马懿,魏明帝,史说三国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临终前,以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从而共同辅佐太子,也即之后的皇帝曹芳。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曹爽和司马懿这两位托孤大臣之间互相配合,相处融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曹爽和司马懿之间走向对立,最终于公元249年爆发了高平陵之变。而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本人可谓不知所措,

  • 高平陵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司马懿还有胜算吗?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司马懿,曹爽,魏国,高平,事变,曹睿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国历经三世,曹睿死前将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封为辅政大臣。而后曹爽专权,意图谋害司马懿。司马懿为求自保,找准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事变”。司马懿趁曹爽带兵出去打猎之际,带着三千死侍控制了朝局。尽管占领了首都洛阳,却仍然无法拿下曹爽,于是使用计谋欺骗曹爽回城。曹爽胆小无能,不敢放手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为何曹魏老臣都没有支持曹家?不止是因为曹爽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曹芳,曹操,老臣,曹家,三国,汉朝

    公元249年正月,曹芳到洛阳城外八十里的高平陵去祭拜自己的父亲曹叡,而曹爽兄弟与其亲信也一同前往。在这些人出城之后,司马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放出了被软禁的郭太后,并以郭太后的名义关闭了各个城门,同时率领三千死士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等人的退路。与此同时,司马懿让司徒高柔

  • 魏蜀兴势之战,草包将军曹爽对阵蜀汉名将王平,曹魏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曹爽,曹魏,蜀汉,费祎,魏蜀,陆军,将官,司马懿,兴势之战,草包将军,中国军衔,王平(1907年)

    曹真和曹爽这一对儿父子做过同一件事,就是统率大军伐蜀,不过两次伐蜀都失败了,曹真是略有损失,无功而返,而曹爽则是惨败而归。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身患重病,他知道自己命数将尽,于是任命曹爽为大将军,让曹爽和司马懿一同辅佐年幼的曹芳。曹爽曹爽的个人能力和威望远远不如司马懿,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还是很尊重

  •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坐拥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司马懿,曹爽,兵权,曹操,曹睿,诸葛亮

    导语:三国的赢家是司马懿,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司马懿的寿命太长了,就算是曹操的孙子都没能死在他后面。自曹操开始,曹家人就不让他掌兵权,然而司马懿即使没有兵权,他也同样可以篡权成功。当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爽手握重兵那又如何,不也乖乖投降了,或许你会说曹爽无能,但历史上的他还是很有本事的,他投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