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句句在理,竟还是输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句句在理,竟还是输给了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338 更新时间:2024/1/21 12:19:28

诸葛亮的众多事迹当中,武乡侯骂死王朗,成为了津津乐道的一处事迹,这自然是罗贯中所虚构的故事,其中的台词,却也颇为有趣,但是如果让我们来好好分析这一段话语,却并不难以发现,其实王朗没有说错什么。

在《三国演义》当中,劝降的画面并不在少数,而且大多获得了成功,比如李肃劝说吕布李恢劝降马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唯独王司徒在诸葛亮这里碰了一个铁钉子。

王司徒是如何说的呢?“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至于曹魏从曹操开始,“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王朗还认为“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如今诸葛亮发动北伐,如同以卵击石,自投罗网。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公元228年,此时距离蜀国夷陵惨败已经有五年时间,虽然国力得到恢复,显然不及巅峰期间,诸葛亮发动了北伐,兵力大约在8万人左右,这也是数次北伐当中兵力最大的一次。

而曹魏因为曹丕篡汉,政权不稳,以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依然处于守备的状态,但是其纸面实力,却依然高过蜀汉不少,从领土上来看,魏国包括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凉州十个州郡,尽收华夏长江以北的土地,至于蜀国只占据了一个州益州,虽然益州的土地相当大,包括了陕西南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广西部分,但是这些地区,不少还没有完全开发,而且交通困难。

在人数上,蜀国一共28万户,94万人,而魏国达到了66万户,将近443万人,相当于5倍蜀国的实力。必须要说明的是,蜀汉内部集团派系划分,也导致了行政体系的臃肿,在蜀汉94万人当中,士兵占据10万,官吏占据4万,反观吴国230万人,官吏不过3.2万,这也说明了蜀国因为长时间的军事征讨,有着很大的负担。

既然如此,诸葛亮强行出兵,的确很难有太多的胜算。

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相信这点王朗不可能不明白,因此他更多地打算,估计是以劝降为名,动摇蜀军的士气,为何王朗会输呢?说白了还是在论点上。

此次对骂主要是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当时他确实是进行侵略的那个人,想来也是没有理的,所以王朗在和他对骂之时,便说他“性无名之师犯我疆界”,这本是无可反驳的事实,但是却被诸葛亮回怼道——我是奉着天子的诏命来征讨贼人,本就是合理的,不存在侵略一说。

随后,王朗便不开心了,诸葛亮称自己所奉之主为天子,那他王朗所奉之主又放于何位?随后两人便就着天下之主的政权到底归谁所有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王朗

在王朗的观点当中,这天下政权本就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并不是一直存在于谁的手中。最后能够获得政权之人必定是德才兼备者。随后王朗又分析了一番天下的局势,在他的主要观点当中,曹操和曹丕父子掌握天下大权乃是众望所归,加上他们的军队实力等都相当之强,所以理应由他们来掌握这天下大权。

随后王朗还对诸葛亮一方的实力贬低了一番,甚至还说出让诸葛亮低头投降的话。不得不说王朗这番话自然是有道理,当时诸葛亮一方的实力确实不如他们,和他们硬打只是损耗兵力罢了,所以还不如投降来得好,至少不会枉死那么多人。最为重要的是,在王朗的观点当中,将曹操父子在政绩上的表现都一一细说了一番,也很有道理的说明了曹魏的政权是自己靠实力争取而来。

诸葛亮

诸葛亮也不是示弱的人,面对王朗这番言语,他自然是不会轻易低头。

诸葛亮啊直接将王朗本身的漏洞和弱点都一一找了出来,并没有从正面去回答王朗所说之事,而是避重就轻,甚至还提出这王冉曾经本就是汉朝的臣子,后来才投奔到曹魏党的阵营,从这方面来说,王冉根本就没有资格对曹操等人进行评判。这无疑是对王朗最大的打击,随后,诸葛亮又抛出了一系列的话语,使得王朗无话可言。

为此,最后王朗实在是没有话可反驳,于是便气血攻心,吐血而亡。

在这一场圆唇枪舌战之中,诸葛亮一直都保持着冷静,且没有像王朗那般只是单纯的讲理,而是揪住了对方的弱点对症下药,使得对方无话可反驳。所以说这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吵架更是一门艺术啊!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的王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王朗,曹操,孙策,曹丕,三国,诸葛亮,司马昭,天文学家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很多人对于诸葛亮骂王朗这段剧情,应该都有很深刻的印象。诸葛亮与王朗在阵前,诸葛亮用一大段话把王朗批得体无完肤。而王朗却对此并无招架之力,只是不断重复着‘诸葛村夫’这四个字。最终,王朗被诸葛亮的这番话,活活气死于阵前,沦为笑柄。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其实并没有被诸葛亮骂死

  •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诸葛亮,王朗,曹魏,三国演义,曹操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深受喜爱,三国时代短短几十年,却成了被中国人最熟知的历史,三国演义的功劳最大。三国演义最大的优点,就是提炼和升华了人物性格,让每个历史人物,都突出地表现他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而且通过对历史的细微调整,做到了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正是通过这种巧妙的组合,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

  •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句句在理,为何还会被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诸葛亮,王朗,蜀汉,曹魏,汉献帝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算是其中的名场面之一。并且,古往今来,很多人在津津乐道此事的时候,还会赞叹诸葛亮能言善辩,能靠一张伶牙俐齿将王朗置于死地,并在客观上提高了蜀汉将士的士气。不过,如果转过头仔细想想,似乎王朗说的很有道理。反倒是诸葛亮有些强词夺理。那么,为什么王朗明明占理,但还是会被气死

  • 如何压服司马懿?曹操轻描淡写下藏着大学问,可惜曹叡曹爽没学好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司马懿,曹操,曹爽,曹叡,司马师

    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几朝。为啥在曹操手中时,司马懿老老实实干活,辛辛苦苦卖命。而到了曹叡手里,就开始尾大不掉。而到了曹芳曹爽手里,就能绝地反击,搞掉了曹魏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有人不假思索地说:曹操能力强,曹爽不争气。能力上压不住司马懿。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答案,如果我们这么说,也未尝不可。但

  • 曹爽权倾朝野,弟弟掌管禁军,为何最后输给了没有实权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爽,司马懿,魏明帝,曹芳

    曹爽权倾朝野不假,他弟弟羲掌管禁军不假,司马懿当时没有实权也不假,但曹爽就是输了,司马懿就是赢了,这其中,虽然固然有很大运气的成分存在。但是司马懿的智谋碾压曹爽,这才是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完胜曹爽的关键。曹爽为非作歹,司马懿韬光养晦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他在入驻中枢之前,资历和威望都非常浅。他的

  • 高平陵政变,曹爽若没有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澳古说历史标签:曹爽,皇帝,曹叡,曹操,曹丕,曹芳,司马懿,史说三国,高平陵政变

    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魏少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借郭太后懿旨携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发动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后曹爽被诱杀,曹魏军政大权悉数落入司马懿之手,史称“高平陵政变”。曹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危,驾崩前将太子曹芳托付于宗室曹爽和大臣司马懿,命二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尚

  • 读《三国志—曹爽传》

    历史解密编辑:宁静思标签:三国志—曹爽传,曹爽,司马懿,曹叡,曹操,魏明帝

    读《三国志—曹爽传》——泷溪拾遗匹夫持质能存命,天子相随不敢擎;机敏坚贞桓画策,可怜赔命高平陵;晏平久要真君子,栈豆驽马蠢五丁;不义多行三世报,鹰视狼顾司马兴。注:1,《三国志*曹爽传》载: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行天下,谁敢不应者?”

  • 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与曹爽和司马懿皆有关系,最终为何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爽,司马懿,司马师,夏侯霸,魏明帝,夏侯玄

    魏晋时期,玄学在当时成为了主流思想。而当时有个教夏侯玄的,恰好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夏侯玄,是大将军夏侯尚的儿子,是曹爽的表弟,自己的亲姐姐是司马师的原配夫人,可以看出在当时夏侯玄的地位也不可动摇。夏侯玄在小的时候,就在文学上有独特的见解,还非常出名。甚至出版了很多书籍,由于长得不赖,被当时称之为

  • 高平陵政变曹家江山被夺,不能都怪曹爽,曹丕时期就已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曹爽,曹丕,曹家江山,司马懿,曹操,高平陵

    汉末三国历史,司马懿这位传奇的人物,从曹操和曹丕时代的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最后锋芒毕露,在正始十年(249),一场筹划已久的政变发生了,史称高平陵政变。从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然而,在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时,为什么就没有忠于曹氏的人起兵反抗呢?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城里大多数人支持司

  • 司马懿被曹爽压制了10年之久,毫无实权,最终凭什么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拇指故事汇标签:司马懿,曹爽,曹魏,司马师,魏明帝,曹芳

    晋朝的建立离不开司马懿早期的铺垫,曹操一辈子南征北战打下的江山,仅46年就被司马家夺取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十年之久,并且手上丝毫没有实权,最终为什么还能翻盘?司马懿有个好儿子司马懿的对手曹爽,还是有点能力的,不然也不可能把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给挤兑走,魏明帝曹叡临死之前将太子曹芳交给曹爽,跟司马懿共同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