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廷玉立下了不少功劳,为何晚年名声却不好呢?

张廷玉立下了不少功劳,为何晚年名声却不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10 更新时间:2024/1/6 8:09:32

在最近风评很高的宫廷剧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张廷玉,张廷玉是一个非常聪明,又是三朝元老,还一直侍奉着三代帝。特别是康熙雍正都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也是为了他,给了很多褒奖。在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在皇殿的时候经常提到一个人,那就是70岁的张廷玉,乾隆总是说他倚老卖老,风烛残年,老态龙钟,总是对他乱发脾气,对他做的每件事情都很不满意,大发雷霆。但其实在大家的印象中。张廷玉是一个精明能干,做事十分有自己的思想,并不会社入党争,并且还是一个懂得如何独善其身的人,并且还是当时的三朝元老。

根据载,张廷玉在康熙年间考取的进士,因为自己的文笔特别的厉害,所以留有重用。于是康熙将他调到南书房上职,后来还被提拔到刑部当左侍郎,可谓真的是深受康熙皇帝重爱。每次外番使臣前来进奉上贡品的时候,康熙都会奖励一份给张廷玉。再后来康熙死后,张廷玉又被雍正皇帝给看中提拔。

雍正皇帝当时正在筹建军机处,由于看中了张廷玉的才华和能力,就将他直接安排到了军机处首辅的位置,可以说是身负重用。张廷玉之所以能受到皇帝重用,其实也说明了他很聪明,懂得如何处理党争关系。他知道在皇室里面这些当皇帝的,这些皇子的夺嫡,还有权利的争夺都对他的影响十分重大,甚至可能一命呜呼,株连九族。

毕竟不管以后是哪个皇子当皇帝,做新君他都是要效忠于这些新帝,毕竟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在他们手中,渺如稻草。直到雍正登基的时候,他才晓得自己应该选择效力于新君,他知道只有现在的皇帝才是最值得他要用全身心去效忠的,鞠躬尽瘁的。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被康熙和雍正看中的原因。

在那个朝代,张廷玉是一个无法代替的人物。也因为张廷玉十分善于揣测这些帝皇的心思,又进一步的取得了皇帝们的信任,也深受器重,所以他在当时的朝政的势力越来越稳固,当时张家总共已经有了19个子弟在朝中任职,雍正皇帝还答应承诺张廷玉在他去世之后,他的牌位可以进入太庙,这在清朝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个。但是到后来雍正皇帝在位的后任期间,张廷玉和满族官员首领鄂尔泰发生争执和内斗,虽然面对于这种情况,雍正皇帝心里都明白,只是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处理这个问题。

不久,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去世,然而新继位的皇帝是年轻的乾隆,乾隆皇帝继位的初期,面对旧朝代剩下的一些内斗局面和复杂的局势关系,并没有莽撞行事,而是冷静分析,调衡他们之间的矛盾,从而均衡他们的权力关系。但之后,鄂尔泰突然的去世了,这给了乾隆一个非常大的好机会,于是他借此机会迅速削弱两大势力,把朝权势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雍正皇帝去世的时候有留下遗嘱,将张廷玉任命为顾命大臣,从而辅佐年轻的康熙皇帝,起初康熙皇帝对他还是十分重用,也知道他有一定的才华,知识渊博,又是元老,每次朝廷要事都会找他来商议整理政务。

可后来,皇帝也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慢慢的知道权力对于皇族的重要程度,不能被他人掌控。其实张廷玉自己也知道雍正皇帝愿意承诺给他死后配太庙,看起来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枷锁。毕竟在那个朝代是满人治天下,对汉人是十分排斥的,更何况他现在是三朝元老拥有的势力比新帝乾隆的更大,更是会被皇帝忌惮。

张廷玉也知道自己不受皇帝的待见,也为了自己的之后的打算。便两次主动提出辞官回乡,并在信中强调自己死后可以配享太庙的事情。正是因为这点得到乾隆皇帝的反感,觉得他越来越倚老卖老,一气之下撤削他所有的职权和配享太庙的权利。最后张廷玉被赶回老家,闭门谢客,足不出户,郁闷而终,只是后来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死后原来还是配享了太庙。

张廷玉一生辅佐了这么多位帝王,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只是后来晚年由于郁闷,被声名所累,才会有这种下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朝皇帝都有一特殊癖好,是遗传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野史秘闻

    我们一直以来都以汉唐作为骄傲,因为汉唐是非常强大的两个朝代,对于这两个朝代,我们只想留存一些美好的印象,所以很多事情都难以启齿。唐朝的历代帝王,基本上都有父子相残、兄弟相残的情况。比如说唐太宗就是杀了兄弟,逼父亲退位才得到的皇位;武则天则是杀了一大片李世民的儿子,才坐稳了江山;唐玄宗更是诛杀了自己的

  • 樊伉:樊哙嫡出的儿子,在诸吕之乱后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樊伉,西汉大将军、左丞相樊哙与其妻吕媭生的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惠帝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他的儿子樊伉袭爵舞阳侯。而樊伉的母吕媭也被封为临光侯。高后时用事专权,大臣尽畏之。伉代侯九岁,高后崩,汉臣在诛杀诸吕行动中,也将樊伉诛杀了。舞阳侯中绝数月。汉文帝继位后

  • 在唐敬宗在位时期,发生了什么非常滑稽的造反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浩瀚,无奇不有。唐敬宗在位时,发生了一起非常滑稽的造反事件。说它滑稽,是因为领头者不是文臣武将,不是皇亲国戚,不是军阀诸侯,不是像陈胜、黄巢、李自成、洪秀全那样生猛刚硬的农民起义领袖,而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染坊工人。这个工人名叫张韶,因受到算命先生苏玄明的鼓惑,突发奇想,激情造反,带领百十来个无业游

  • 为什么说清军入关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意外?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军入关,清朝,战史风云

    明朝晚期历史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总有人觉得他不至于灭亡,至少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延迟灭亡的步伐。大明王朝,其实拥有当时绝无仅有的中兴条件,拥有一大批的能臣猛将,拥有一个看起来勤奋努力的疑似圣君。从外部来说,一直到1638年,关外的满清和历朝历代那些搞游击和骚扰的胡人都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他

  • 良渚文化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任何古文献中?它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历史解密

    我们大多数人的历史观,来自西汉时期司马迁编撰的《史记》。2千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史的长度约有5000年,其开端是华夏部落联盟的黄帝和炎帝。但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进步,浙江良渚文化逐渐被全社会认识和重视,成为国内外考古界关注的一大热点。在这次,中国考古界改变了封闭和保守的态度,以开放性的姿态,广

  • 古代嫔妃侍寝 揭秘古代宫中帝王生活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野史秘闻

    在古时候,皇上的后宫佳丽上千,能得到皇上的宠幸是何等大好运气。在古代,嫔妃陪皇上睡觉叫侍寝,嫔妃为了邀宠争幸,就发生了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想象的传说。骰子是一种赌具,然而在唐开元年间,却曾被宫中称作“媒人”。原来,皇帝不耐烦为择妃侍寝而费神,就让嫔

  • 三国时期钟会决定谋反时,有哪些支持他?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钟会,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在对蜀国的灭国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公元263年,钟会和邓艾伐蜀,刘禅投降,蜀汉灭亡,钟会先后扳倒了诸葛绪和邓艾,并兼并了诸葛绪和邓艾的部队,加上姜维投降,带了蜀汉的数万人马,还有钟会自己所率的十余万人,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

  • 张柬之到底是什么来头?两鬓斑白还可以做成这么大的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神龙政变中女皇武则天是怎么被赶下台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神龙元年,一个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地现象发生了,说出来你都难以置信,皇帝与当朝宰相竟然都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二老当国,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算是旷古奇闻,其几率比中彩票还要小,他们是81岁的武则天和80岁的张柬之这两个活宝

  • 公孙述两次刺杀汉军大将,为何汉军不撤反而更加勇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公孙述,战史风云

    建武十一年(35),光武帝派岑彭与部将吴汉水水陆并进,从东边入蜀,而派来歙和大将盖延从北边入蜀,公孙述的巴蜀政权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了。公孙述当然不甘心,于是派出刺客暗杀汉军将领。一天夜里,汉军北路主将来歙在睡梦中忽然被一阵剧痛所惊醒。来歙挣扎着爬起来,连忙叫来卫兵。在烛光下,人们发现来歙的后背上插

  • 蒙恬手握30万大军,他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蒙恬,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驾崩后,蒙恬手握30万大军,为何宁愿被胡亥赐死也不造反?听完他死前说的这句话你就知道了,确实令人叹服!蒙恬出生于名将世家,是秦国秦始皇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公元前221年,蒙恬被秦始皇封为将军,攻破齐国后,凭军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深得秦始皇的恩宠。秦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