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进行了频繁的北伐,亲自上阵一共有五次,规模频率和过程都比较可观。等到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的北伐事业似乎进入了一个低迷的阶段。在诸葛亮去世后,又经历了蒋琬、费祎两个人,最后到姜维。是蜀汉名义上的二把手。直到费祎被刺,姜维摆脱掣肘,又得到尚书令陈祗的支持,蜀汉的北伐事业重新振起。费祎是一个反战派,他执政时期蜀汉北伐事业自然受到压制;而蒋琬没有大规模的北伐的动作则恰恰相反,他是因为太过于激进,反而被蜀汉压制住。
蒋琬时期的北伐活动
蒋琬时期肯定是存在北伐活动的,连费祎时期也没有彻底断绝姜维的北伐,刺杀费祎的郭循就是姜维北伐获得的俘虏,就是规模小了一些。蒋琬也进了过一些北伐,但是首先蒋琬没有像诸葛亮亲自出征过,都是其他的蜀汉将领;其次蒋琬时期的北伐规模都不算太大,唯一一次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的、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东征计划,因为太激进而被蜀汉枪毙掉。这个后面会详细提到。
蒋琬时期的北伐,可以考证的有三次。一次在蜀汉建兴十三年、曹魏青龙三年(即公元235年),蜀汉将领马岱进行北伐,被司马懿的部将牛金击败。动辄''斩俘万计''的《晋书·宣帝纪》描述此战结果是''斩千余级'',这次战役的规模应当不会太大。
另外在蜀汉延熙元年、曹魏景初二年(即公元238年)还有一次北伐,蜀汉方面的主将就是常常被人们视为没有什么才能的廖化。但是事实上这次北伐廖化表现得十分出色,利用郭淮军事部署的漏洞,分别击败了曹魏广魏太守王赟和南安太守游奕,完成了双杀。可惜这次战役在廖化的小传中并无记载,导致他的历史形象非常单薄。
最后在蜀汉延熙三年、曹魏正始元年(即公元240年),姜维率军兵出陇右,受到郭淮的军事压力而撤军。关于这次战役胜负有争议,有人根据蒋琬后面上表中''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的内容判断为姜维获胜,不过这句话也有可能是说诸葛亮时期的''阳溪之战''。
除了这三次可以从《汉晋春秋》、《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以及《晋书·宣帝纪》当中求证的北伐以外,还有一些难以考证的北伐。比如《姜维传》中记载姜维''数率偏军西入''。不过除延熙三年那一次,其他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战果等等信息完全找不到,可以想象到这些战斗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
蒋琬激进的东征计划
蒋琬是热衷于北伐的,刘禅也支持他北伐,在延熙元年刘禅下诏令蒋琬进入汉中准备北伐,因为当时曹魏刚刚与辽东燕王公孙渊爆发战争,对蜀汉来说是一个进行战争的好时候。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蒋琬的激进程度,他制定一个有别于诸葛亮或者后面姜维时期的北伐计划,小编称之为东征计划。
在这个时期,蜀汉虽然有了武都、阴平两郡,但是汉中仍然是一个北伐的重要军事基地,直到蜀汉后期,汉中也承担着一定的进攻职能。不过汉中有一个问题,它是介于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间的一个盆地,敌人越过山脉进攻汉中很困难,从汉中打出去也很困难,后勤补给都受到严重的负担。
于是蒋琬就想到另外一种计划,用汉水作为交通纽带,沿水路向东进攻魏兴、上庸等地,然后攻克襄阳。这样一来就可以为蜀汉北伐事业打开新的道路。
这个计划可以说是高风险高收益。收益就是蜀汉接下来的北伐可以从襄阳着手,配合汉中继续履行诸葛亮最开始提出的《隆中对》,从襄阳进行北伐在后勤的负担上也能够减轻一些,而且还可以与东吴的北伐配合得更紧密。
但是风险也非常高。从汉中顺流直下便于进攻,那么一旦攻势受挫呢?这个时候与东汉末年被豪强势力把控的''东三郡''已经完全不同,它已经成为曹魏这个强大又稳定(这个时候还没有爆发''正始之变'')的政权的领土。如果曹魏及时支援,蜀汉军队撤军时需要逆流而上,十分不方便,很有可能在撤军的时候遭遇曹魏的追击而大幅度减员,可以参考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
蜀汉军队出现大量伤亡,汉中就会有危险;汉中如果丢失,那么别提北伐了,能不能保住蜀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个风险是蜀汉政权难以接受的。蒋琬的东征计划并不是说说而已,事实上已经开始做筹备工作,比如制造战船。不过最后还是被蜀汉群臣叫停,费祎、姜维、马忠等人接连到汉中宣达政令阻止蒋琬,加上蒋琬身体原因,这次东征计划就胎死腹中了。
东征计划之后,是蜀汉北伐事业的消沉
蒋琬的东征计划失败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蜀汉北伐事业的消沉。因为在这件事之后,蒋琬将自己的大本营从汉中南迁到涪县。我们看《后主传》的记载:蜀汉延熙五年(即公元242年),数次北伐的姜维率军转移到涪县;延熙六年(即公元243年)大司马录尚书事蒋琬随后转移涪县,王平成为汉中都督;而尚书令费祎升迁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虽然名位低于蒋琬,但是二者均有录尚书事的权力。
姜维、蒋琬等人从汉中转移到涪县;反战派的头号人物费祎上位,这些信息可以说明此时的蜀汉正在一个北伐曹魏和保境安民的交替的过渡时期。蒋琬驻军涪县,他表示的理由是涪县水路交通发达,可以应对各个方向的情况。
然而对于一个北伐派来说,汉中的价值明显要远高于涪县。蒋琬的东征计划刺激到蜀汉政权,他退而求其次,也是避免再刺激到蜀汉高层的神经。毕竟有这样一个激进北伐派在汉中,还是手握军政大权的蜀汉二号人物,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不怎么放心的。
我们再来看蜀汉这个阶段的北伐事业。蒋琬的上表中提出让姜维西入羌中吸收愿意归附蜀汉的羌胡人,表姜维为凉州刺史,作为北伐的先锋部队。《姜维传》中也确实记载姜维在延熙六年迁为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然而后续的北伐则一点记载也没有找到。
《姜维传》中从延熙六年一竿子支到延熙九年(即公元246年),这个时候蒋琬已经病逝;《后主传》、《三少帝纪》中记载唯一一次蜀汉和曹魏的战争,是曹爽主动伐蜀的''兴势之战''。
蒋琬执政时期,曹魏雍州、凉州都督分别是司马懿、赵俨、夏侯玄。除《晋书·宣帝纪》中记载的早期马岱北伐以外,《赵俨传》、《夏侯玄传》都没有对抗蜀汉北伐的记载。可以证明在蒋琬执政的后期阶段,蜀汉北伐事业几乎陷入了沉寂,甚至不如费祎时期。而这种主战和反战的转折,小编以为就来源于蒋琬这次因太过冒险被紧急叫停的东征计划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