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琬提出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为何遭到蜀汉朝廷反对呢?

蒋琬提出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为何遭到蜀汉朝廷反对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3076 更新时间:2023/12/23 11:06:47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众所周知,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作为继承人,得以执掌蜀汉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大臣。

对于诸葛亮来说,之所以选择蒋琬作为继承人,显然是希望他可以继承复兴汉室的遗志,这是刘备和诸葛亮都没能实现的目标。对此,蒋琬一方面治理蜀国,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北伐曹魏。在公元238年之后,蒋琬想到了一条从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并且将该方案上奏给了后主刘禅,不过,蒋琬的计划却遭到了蜀汉朝廷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琬以为昔诸葛亮数闚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

对于蒋琬来说,其在蜀汉的崛起和晋升,离不开诸葛亮的培养和提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蒋琬全盘接受诸葛亮的北伐思路,也即在蒋琬看来,诸葛亮北伐中原,还是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的,究其原因,在于诸葛亮多次出秦川,因为道路崎岖,粮草补给困难,所以无法攻克曹魏。

既然陆路不好走,不如换一条水路来进攻曹魏。因此,在蒋琬看来,不如多制造船只,通过水路来进攻曹魏的魏兴、上庸二郡。对于蒋琬建议中的水路,就是沿着汉水顺流而下。汉水在当时也叫沔水,是一条发源于今天陕西省汉中市的米仓山,流经东三郡、襄阳郡、再到达荆州的江夏郡,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一带汇入长江。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在古代历史上,水路不管是运输兵马,还是粮草,一般要比陆路更加方便和快捷,这也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蒋琬提出的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确实要比诸葛亮北伐更加快捷、方便,甚至因为高效的特点,能达到兵法中常言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不过,蒋琬的建议,却遭到了大部分蜀汉群臣的反对。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於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

在蒋琬的方案提出之后,立即遭到了蜀汉朝廷的反对,为了劝阻蒋琬,后主刘禅还派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来到汉中,以此拦住蒋琬,避免其实施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究其原因,是因为“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也即顺流而下进攻曹魏,确实比较快捷,可是,一旦不能攻克,想要回来就是逆流而上了,因此这不是长久的计策。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诸葛亮北伐中原来说,虽然进攻曹魏比较困难,但是,想要撤退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是因为蜀军熟悉这些崎岖的山路,还可以借助于地形来阻挠对方的追击。比如在公元231年,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追击蜀军,就遭遇了诸葛亮设下的埋伏,结果战死沙场。而就蒋琬来说,汉中处在汉水的上游,确实可以顺利而下,直捣曹魏的魏兴、上庸二郡。

可是,如果不能迅速取得胜利的话,那么这些蜀军想要撤退到汉中,就是逆流而上。在古代历史上,受制于当时的条件,船只想要逆流而上,自然是比较困难,这很可能会让出击的蜀军全军覆没。在夷陵之战后,蜀汉显然经不起这么大的损失。因此,诸葛亮北伐虽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但基本上也没有较大的损失。

最后,在此基础上,费祎、姜维等大臣,都是经常跟随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所以,对于蜀汉的文臣武将,无疑对蒋琬的冒险计划予以反对,也即在蜀汉朝廷看来,诸葛亮都没有冒险采用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蒋琬就更不应该提出这一建议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就蒋琬的水路进攻曹魏计划,实际上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存在异曲同工之妙,这里面的妙处就是出其不意,一旦成功,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战果。可是,一旦失败的话,往往都会带来全军覆没的结果。比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奇袭的是曹魏长安这一重镇,只要没有迅速攻克的话,必然遭到曹魏大军的包围,到时就是进退失据了。

除此之外,在笔者看来,自关羽大意失荆州和黄权率领水师归降曹魏之后,蜀汉不仅没有一支像样的水师,更没有足够规模的船只。特别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几乎没有水师参战的记载。因此,对于蜀汉来说,想要组建一支水师来进攻曹魏,自然是比较困难的,即便建造了足够的船只,也缺乏富有经验的水师将士。综上,蜀汉群臣,甚至后主刘禅都不支持蒋琬的冒险计划,所以派遣费祎、姜维等大臣来到汉中劝阻蒋琬。当然,在蜀汉朝廷的一片反对声音之下,加上自己已经病重,蒋琬只能无奈放弃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

标签: 蒋琬曹魏蜀汉诸葛亮姜维费祎刘禅三国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三大弟子蒋琬、费祎、姜维,为何只有姜维坚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蒋琬,费祎,姜维,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29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祎;后十年是姜维。《三国志·蜀书·卷十四》把蒋琬、费祎、姜维合为一传,蒋琬、费祎、姜维实际上诸葛亮的三大弟子。虽然蒋琬、费祎、姜维先后执掌国政,但为何蒋琬、费祎没有继承诸葛亮北伐的遗志,只有姜维一人坚持北伐呢?一

  • 姜维是平襄侯,蒋琬是安阳亭侯,两人的爵位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姜维,蒋琬,蜀汉,诸葛亮,刘禅,魏延,安阳亭侯,三国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对于蒋琬来说,虽然没有成为蜀汉丞相,但是,蒋琬作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实际上行使了丞相的职责,可以说是丞相诸葛亮的继承人。当然,蒋琬对于诸葛亮的继承,主要体现在治国上。至于北伐

  • 诸葛亮为什么推荐蒋琬当丞相,而不是姜维?29年后发现他真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诸葛亮,蒋琬,姜维,蜀汉,刘备

    诸葛亮为何推荐蒋琬接班当丞相,而不是姜维?29年后发现他真聪明!诸葛亮之所以推荐蒋琬在他死后接班,当蜀汉丞相,而不让姜维接班,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不看重姜维!29年后,我们从蜀汉的发展轨迹来看,可以发现诸葛亮当时的选择真的是非常高明!姜维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姜维说起。很多人了解姜维,估计都是通过《三国演

  • 蜀汉重臣蒋琬的姨弟,为何背叛刘备,投奔东吴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蒋琬,刘备,孙权,蜀汉,关羽

    东汉末年,荆州出现了不少人才,在曹操南下时,许多人选择追随刘备。然而在这些人中,有个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蜀汉重臣蒋琬的表弟,最终却投靠了东吴,而且受到了孙权的重用。这个人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只是稍微提及了一下,可是在历史上却非常重要,且很有才能。那么他到底是谁呢?一、荆州重臣此人名叫潘浚,字承明,

  • 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若此人不死,就没蒋琬费祎姜维三人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诸葛亮,费祎,蒋琬,姜维,诸葛瑾,蜀汉

    一个人厉害没啥可怕的,可怕的是他的接班人有本事,至少能够稳住基业,甚至更上一层楼。例如,司马懿,他在年轻的时候,司马家族只是当时一个不错的士族,距离皇权差得十万八千里。经过司马懿的苦心经营,司马家族成为曹魏首屈一指的门阀大族。然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更出色,掌握曹魏朝政大权十几年,玩弄魏

  •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为何不同意蒋琬向东顺江而下攻取洛阳的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姜维,蒋琬,蜀汉,费祎,魏国

    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在魏国的天水郡冀县收服了智勇双全的青年魏将姜维,并将他作为兵法衣钵的传人来重点培养,姜维也深受诸葛亮的人格和智慧熏陶,加上一直跟随孔明老师战场历练,逐渐成为了蜀汉阵营中极具谋略,又十分骁勇的悍将,就连劲敌魏国的诸多名将都对其十分忌惮和敬畏。他追随诸葛亮时年

  • 诸葛亮为啥不指定姜维接班,而是指定蒋琬?先看看姜维做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魔城情感标签:姜维,蒋琬,蜀汉,诸葛亮,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诸葛亮为何不指定姜维为接班人,而是指定蒋琬?先看看姜维做过什么。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卧龙先生”。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提高了蜀汉的国力。然而,由于病情加重,诸葛亮在丞相任上仅仅执政了七年就去世了,他在去世前推荐了蒋琬为继任者,而并没有推荐姜维。这

  • 诸葛亮为何选择蒋琬接班当丞相,而不是姜维?29年后发现他真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蒋琬,姜维,蜀汉,刘备,丞相,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

    诸葛亮之所以推荐蒋琬在他死后接班,当蜀汉丞相,而不让姜维接班,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不看重姜维!29年后,我们从蜀汉的发展轨迹来看,可以发现诸葛亮当时的选择真的是非常高明!姜维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姜维说起。很多人了解姜维,估计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在演义中,姜维不仅战斗力强悍,和赵云打成了平手,在军事谋略

  • 上庸这块没有价值的土地,蒋琬却要攻打它,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笑春风标签:蒋琬,蜀汉,曹魏,诸葛亮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成为他的继承人,执掌蜀汉政局。蒋琬遵循诸葛亮定下的国策,休养生息,多年没有兴兵,蜀国的国力得以逐渐恢复。但是当他晚年时,却突然打造战船,准备攻打上庸。蒋琬为何要这样做,在他夺取上庸后,三国的历史走向会不会有所改变?一、对蜀魏双方没有价值的上庸。上庸位于汉中以东,处于魏蜀吴的交界处。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没选择姜维,而是选择了蒋琬?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姜维,蒋琬,蜀汉,费祎,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临死前,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挑选自己的继承人。在诸葛亮的众多部下中,所有人都觉得,诸葛亮的位置,应该由魏延来接替。不过当时的姜维也得到过诸葛亮肯定,若论兵法军事能力,在整个蜀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是最后诸葛亮谁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蒋琬,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为什么会选择蒋琬?蒋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