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没被评为“威震华夏”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没被评为“威震华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粤姐说奇闻 访问量:4186 更新时间:2024/2/18 13:47:29

夏侯渊的地位不亚于于禁。为什么杀死夏侯渊的黄忠没有被评为“威震中国”?但也正是这些角色的精彩表演,让三国的整体故事更加精彩。在《三国演义》,我们珍惜以刘关璋为代表的蜀汉集团。尤其是对关羽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关羽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关羽在三国的成就也相当丰富。作为五虎将,关羽在三国有着极高的军事地位。

在蜀汉中,他是武将之首,在三国武将中,他的地位也非常高。但黄忠作为五将中的元老,名气却不如关羽。不过,与曹魏同为将军,夏侯渊并不逊于于禁。为什么杀死夏侯渊的黄忠没有被评为“威震中国”?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夏侯渊与于禁的比较

夏侯渊与于禁的比较,虽然都是曹魏中具有战斗力的将军,但在不同的意义上,他们有着不同的差距。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历的战争,面对的环境不同。早年,夏侯渊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最终在汉中之战中被黄忠偷袭杀死。失去的只是汉中大地。这对曹魏影响不大。

但是于禁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疼痛。曹仁驻扎的襄樊城,是许昌的前沿阵地。对于曹魏来说,这是一个不能丢失的地盘。一旦被关羽吞没,曹魏的首都许昌将彻底暴露在关羽的脚下。这对曹魏的整体战略防御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年,关羽泛滥襄樊,打败于禁联军的时候,曹魏一直处于慌乱之中。曹操甚至有迁都的念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的威名响彻三国上空。夏侯渊和于禁这两位大将的地位差不多。而且,这两个人,就曹魏的地位而言,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为了曹魏的成就而努力。不过,就两人所参加的两场战争的影响而言,却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次,为什么杀死夏侯渊的黄忠没有被评为“威震中国”

其实,黄忠和关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本质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成名早晚的问题。自从关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以来,尤其是在刘备的创业过程中,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关羽在世人面前所展现的能力,也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关羽忠诚的名声,关羽的威望在整个三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细看关羽的名战,虽然关羽之前的名战不在少数,但仅仅一次淹没七军的军事行动就已经震惊了世界。关羽的军事才能,在外人看来也是不可阻挡的。同时,关羽作为刘备身边的亲近之人,论功名,自然会有人帮忙宣传。

但是黄忠不一样。黄忠成名很晚。关羽征战长沙时,因魏延斩杀长沙太守韩玄,黄忠和魏延年投靠了他。在此之前,黄忠其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军。至于他的战斗力如何,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但汉中之战来看,虽然黄忠斩杀了夏侯渊,但对曹魏的影响也只是少了一个大将而已。但对于汉中的失守,则是因为曹操的误判,而在两军交锋的过程中,也需要充足的粮草供应。但曹操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最终导致汉中失守。

所以说关羽和黄忠是很不一样的。无论是地位还是战绩,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黄忠至今仍称得上是老将。砍掉一个夏侯渊,对曹魏和蜀汉的影响微乎其微。

结论:

黄忠斩首夏侯渊,关羽生擒于禁。虽然两人都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关羽的所作所为却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毕竟同一个战阵来看,谁的影响力最大,就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谁的名气更大。然而,夏侯渊和于禁说的不过是对方成名的嫁衣。一个死了,一个被俘,也算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于禁投降关羽有何隐情?境界或超虎将庞德,曹操曹丕错看他!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关羽,庞德,曹操,于禁,张郃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先后围困了襄阳和樊城。在樊城外,水淹七军,尽管是关羽的巅峰杰作,成就威震华夏的美名;还是于禁的谷底拙作,背负折戟沉沙的骂名。于禁统率七军到樊城救援。七军,通指七支军队。《三国志·魏书二三·和常杨赵裴传》记载:太祖征荆

  • 为何关羽、张辽投降,无损他们的光辉,但于禁投降却饱受批评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关羽,张辽,于禁,曹操,刘备,曹仁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东吴将领中,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猛将,就是降将出身。至于傅士仁、麋芳这两位关羽的部下,也在襄樊之战后归降了东吴。当然,同样是降将,他们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 于禁战败投降关羽,可惜关羽对他处置失当,失去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笑春风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孙权,庞德,徐晃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曹操派于禁、庞德率军救援襄樊。谁知道关羽利用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自然条件,水淹七军,全歼了于禁、庞德的援军。在战后,于禁投降关羽,庞德被杀。但是,此后直到关羽败亡也再也没有见到于禁的身影。那么,于禁究竟去了哪里?一、被拘禁在江陵的于禁。在关羽水淹七军后,回到关东的曹操为了自己

  • 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七军究竟有多少人?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关羽,于禁,曹仁,曹操,大军,庞德,七军,汉朝,三国

    公元219年,关羽在和曹仁的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包围襄阳和樊城。尤其是曹仁驻守的樊城,是关羽的重点照顾对象,被围得水泄不通。曹仁不得不向曹操求援,曹操派出于禁带领七军驰援。于禁的七军兵强马壮,是曹操的精锐部队,给关羽造成的压力非同一般。如果没有汉水暴涨,曹仁和于禁,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里外夹击

  • 于禁变节为什么不被曹魏原谅?于禁变节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于禁,曹魏,曹操,关羽,曹仁,庞德

    建安24年,蜀汉前将军关羽率蜀军北伐征讨被曹魏占领的襄阳、樊城二城。关羽所率军对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同年,关羽遣重兵围困襄、樊二城,征南将军曹仁因无力拒敌,遂向曹操求援,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副将庞德携七军共三万人马星夜赶往襄、樊二城,驰援曹仁。01于禁率军赶往襄、樊二城城外,怎奈天公不作美、恰逢天灾

  • 《三国志11》最不起眼的组合,于禁:我堂堂五子良将就这属性?

    历史解密编辑:点树之旅标签:于禁,三国志11,张辽,徐晃,关羽,魏国

    在浩瀚的三国历史中国,每股势力都出了一个知名的豪将组合,比如最出名的就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了,骁勇善战的五人各自都善于运用不同的兵种,在他们的带领下蜀国成功奠定了地盘基础;另一边魏国的五子良将虽然很少合作,但也有相当多亮眼的战绩,像是张辽八百敌十万、于禁下邳城大破吕布等。但是到了经典三国题材策略游戏《三

  • 于禁为何投降关羽?不是于禁贪生怕死,残酷真相你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关羽,于禁,曹操,刘备,袁绍,孙权

    三国时期,群英荟萃,豪杰猛将大放光彩。论魏蜀吴三国猛将,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后人也常将关羽为首的五虎上将与于禁为首的五子良将做比较。论武力,关羽张飞等人完胜于禁乐进等人。论谋略能力,五子良将无疑更胜一筹。有人会奇怪,作为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武力比不了徐晃张辽等人,他为何能位列五子良将之首

  • 同为五虎上将,为啥关羽败于禁威震华夏,而黄忠斩夏侯渊就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关羽,黄忠,夏侯渊,于禁,刘备

    事实上,之所以关羽击败于禁,可以被评为“威震华夏”,而黄忠斩夏侯渊却没被评为威震华夏,并非因为于禁的地位要高于夏侯渊!正史中夏侯渊作为曹氏宗亲,官拜征西将军,他的地位是要高于于禁的,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关羽击败于禁关羽击败于禁,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襄

  • 于禁为何是五子良将之首?三个原因:治军、战功、关键时刻靠得住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于禁,曹操,张辽,张郃,徐晃,乐进

    五子良将的说法来自《三国志》,陈寿把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五人合为一传,并且在最后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来人们把他们五人成为曹魏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关于谁是五子良将之首,历来争论不休。这个标题可能会引起许多三国迷的不适,我也做好了挨喷的准备,但是现在是一个言论自由的

  • 于禁一生征战沙场战功无数,一场败战将所有毁于一旦,晚年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说书人柳白标签:于禁,孙权,关羽,庞德,曹丕,魏国,刘备,曹操手下

    219年,关羽北伐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带兵支援,时逢暴雨,关羽乘势水淹七军,于禁与庞德登高望水,无所回避,关老爷乘着大船写下人生中最后一页辉煌的战功,于禁率三万部众投降,邻近盗贼乱军纷纷归顺,关羽大名威震华夏,虽说如此,此役实际上有不少运气成份。然而,当洪水退去,于禁不但找不到裤子,往后再也找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