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年水镜先生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而不是自己的侄儿司马懿!

当年水镜先生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而不是自己的侄儿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匆匆的娱乐 访问量:4776 更新时间:2024/2/8 19:54:13

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的学识和能力获得司马徽的认可,认为他具备协助刘备创立基业的能力。至于没有推荐司马懿那是他们极有可能不认识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以及诸葛亮这三人之间的纠葛吧。

一、水镜先生其人其事

水镜先生的原名叫司马徽,字德操,是豫州颍川郡阳翟人,精通经学和奇门之学。从司马徽的名号就可以看出,司马徽的学术中,奇门之学非常独特,善于识人看人,能够纵观天下,具有战略意识。

司马徽原本世居颍川,可是豫州这个地方是中原四战之地,诸侯们在这个地方打来打去,家园被毁,许多人流离失所,奔向比较安定的地方,比如荆州。

刘表占据荆州之后,除了稳定人心,让大家安居乐业外,还采取了许多举措来安抚读书人,其中一项就是大力兴建学校。

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来投奔,一方面是荆州的文化氛围较好,另外一个方面是荆州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可以安心读书研究学问。

公元198年,司马徽带着家属来到荆州定居。

司马徽博学多识,擅长经学和奇门学,和荆州本地以及寄寓荆州的有识之士交往,比如擅长经学的宋忠,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声望很高的司马徽很快被刘表注意到,可是司马徽认为刘表为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因此屡次婉言谢绝了刘表的好意,而刘表认为司马徽只是徒有虚表,从而断绝了继续挽留的意愿。

司马徽除了和荆州名士庞德公来往之外,还和寄寓荆州的人士如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均有密切交往。

名士庞德公将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司马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而刘备在见到司马徽的时候,司马徽就将诸葛亮以及庞统推荐给刘备,告诉刘备说,有些普通的读书人见识浅薄,哪里知道天下大势呢?只有英才俊杰才能够理解的,而卧龙和凤雏才是真正的英才俊杰。

此后诸葛亮和庞统才先后获得了刘备的重用,为刘备创立,发展乃至建立蜀汉立下不朽的功勋。

在曹操南征之后,司马徽被曹操所得,可是司马徽不愿意出仕,最后病死了。

司马徽去世后葬在故乡颍川,其墓冢至今依然挺立。

而司马徽寓居于襄阳的水镜庄则经历多次毁损,重修后重现了昔日司马徽讲学,会客的模样,成为襄阳境内唯一纪念司马徽的建筑。

二、水镜先生和司马懿之间有什么关系?

司马徽原本没有水镜先生这个称号,是在和庞德公的交往过程中获得认可后取的名号,寓意他善于识人看人,善于辨识天下大势。

司马徽不仅在荆州非常出名,即使在他世居的颍川也非常出名。

当年庞统听说司马徽居住在颍川阳翟后,不远千里跑去拜见他,可是碰到司马徽刚好在采桑叶,于是和他交谈起来。通过交往之后,司马徽感叹庞统的学识,称他为南荆州之首,从而让庞统的名声传开了。

名声在外的司马徽和少年司马懿之间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渊源,原因是司马徽世居颍川郡阳翟,而司马懿则世居河内郡,两地相隔百里,虽然同是司马姓氏,也并不意味他们有一定的渊源。

毕竟司马姓氏的来源很多,又不是来自同一个祖先。

司马懿的先祖是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国而被封为殷王,封地在河内郡,后来项羽兵败,而司马卬也投降刘邦,此后司马卬的后裔就定居河内郡温县,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至于定居河内温县的司马氏有没有支族迁往颍川郡阳翟,那就难以考察得知了。

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末年历经将近四百年,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毕竟中间经历了从西汉到东汉的过渡,因此这就是一笔糊涂账也有可能。

可见,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都是姓司马,可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很难界定,至于说他们是叔侄关系,那就有些扯了吧。

如果不是一个堂号或者一个宗派的,怎么去确定辈分呢?

如果只是单从年纪上划分,司马徽叫司马懿一个侄子也不为过,毕竟司马懿此时才不过29岁,司马徽的年纪不小,应该是大得多吧。

三、水镜先生为何没有推荐司马懿?

公元207年,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事情发生于荆州,而此时距离司马徽离开颍川郡已经将近十年之久。

在司马徽离开阳翟的时候,司马懿仅仅十九岁,这就存在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就是司马徽认识司马懿了吗?

《晋书·宣帝传》记载:帝即防之第二子也。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司马懿从小就聪明而博学多才,信仰儒学,这个和司马徽学的经学和奇门之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俩人分属于不同的学术派别,因此俩人是不是认识那就很难说了,毕竟不是一个派别的人。如果同是一个学派,还有切磋的可能,不同的学派,如何切磋呢?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司马徽离开阳翟的时候,司马懿才十九岁。

司马懿虽然聪明博学,可是年纪太小,名声在没有获得南阳太守杨俊和尚书崔琰品评之前,名声也不见得有多高。

在那个时候,如果没有获得名士的品评,也就没有获得大咖的推广,名声只是小范围知道。比如庞统被司马徽品评之后名声就显了起来。

因此,水镜先生司马徽在离开阳翟之前,极有可能不认识远在百里之外的司马懿,既然这样,他怎么可能在荆州向刘备推荐远在千里之外的司马懿呢?

由此可见,司马徽即使认识司马懿也是时过境迁,对于司马懿的事情也模糊了,更何况俩人不一定那么熟呢;另外一方面俩人即便认识,可是距离太远了,远在千里之外,见也见不到,怎么推荐呢?即使推荐了,也见不着呀。

因此,水镜先生司马徽没有推荐司马懿也就正常了吧。

四、水镜先生为何推荐了诸葛亮?

水镜先生来荆州是公元198年,不久之后就和荆州当地以及寄寓荆州的有识之士打成一片,毕竟都是学经学的人,有共同的学识方向,有互相学习的共同点。

庞德公是荆州名士,深受大家的爱戴和看重,寄寓荆州的司马徽也非常敬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因此司马徽尊庞德公为兄长。

庞德公作为荆州名士,在他的周围有一个名士圈子,时常在一起品评人士,交流学问,这些人中就包括庞统和诸葛亮。庞统和诸葛亮和其他文人学士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人以追逐名利为主,和庞德公结交纯粹是为了抬高自身的名气而已。

诸葛亮和庞统则为了追求自身学问学识,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愿意轻易投靠他人,因此博得庞德公的看重。在庞德公看来,这才是英才俊杰应该具有的品质和德行。作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应该胸怀天下,而不仅仅只是为了追逐名利,否则就太过于世俗庸俗。

正是这个情况下,庞德公就向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了庞统和诸葛亮,而经过交往之后,庞统和诸葛亮的学识以及德操,乃至志向又深深的打动了司马徽,从而让司马徽非常看重他们。

当刘备和司马徽进行交往之后,司马徽认识到了刘备的人品以及志向之后,就将庞统和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认为他们非常符合刘备的需求,能够协助刘备创立基业。

可见,司马徽能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那是因为他认可诸葛亮的学识和能力,认为他符合刘备的需求,能够协助刘备创立基业,这就他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原因。

五、总结。

当年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不是因为两人关系好,而是诸葛亮确实得到了司马徽的认可,认为其学识和能力非同一般,具备为刘备创立基业的能力。

至于没有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一个原因是司马徽极有可能不认识司马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距离太远,互相不了解,也就无从推荐了。

要知道,君主选贤才,贤才也有选择君主的权力呀。并不是司马徽推荐了司马懿,而司马懿就一定会来投靠刘备?俩人得有缘分才行,得互相看对眼才行,当然这个推荐的前提是司马徽熟知司马懿,否则不认识,也不了解,何从推荐呢?

至于,说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儿,那就更加没有什么实质的考证了,纯粹是臆想而已。

更多文章

  • 故事:诸葛亮暗中动手脚,水镜先生拍案,司马懿吓哭了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诸葛亮,司马懿,水镜先生,徐庶,庞统

    诸葛亮《出师表》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让襄阳和南阳两个城市,为了谁才是诸葛亮躬耕之地争破了头,吵了几百年也没定论。诸葛亮躬耕地是在襄阳隆中,还是南阳的卧龙岗虽然存在争议,但诸葛亮的老师却没有一点争议,公认是水镜先生司马徽,隐居在襄阳下属的南漳县水镜庄。在民间传说中,司马徽不仅是诸葛亮、徐庶、庞

  • 诸葛亮出山时,为何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徐庶,曹操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司马徽看到后说了10个字,后来字字应验三国时期可以说是风起云涌,而我们很多人也都很熟悉三国时期这一历史阶段,《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和诸多以三国为题材的电视剧贡献很大,导致很多人虽然不能全部精通三国时期的历史,但是若是要让他说上那么几个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或者是历史人物,恐怕绝大多数人

  • 刘备落魄的时候,水镜先生为什么让他找卧龙凤雏?而不是找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奕布趣闻标签:刘备,刘表,汉朝,三国,蜀汉,司马懿,诸葛亮,水镜先生,曹操手下

    在三国时期属于一个权贵高度垄断的社会,当时很多的能人巧士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出头机会。这导致当时很多有才能的人都遭受到了埋没,也没有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这也是为什么后代建立了科考的制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从民间开始寻找一些有能耐的人。在三国时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那个时候有顶级的武将和谋士。但是大家

  • 《三国演义》: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水镜先生,竟是著名的好好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飞飞酱故事标签:刘备,诸葛亮,水镜先生,刘表,庞统,曹操

    话说,刘备骑着的卢马从刘表家的“鸿门宴”仓皇出逃,被宽约数丈的檀溪拦住去路。危急之下,的卢马纵身一跃,“妨主”马秒变龙驹,驮着刘备飞跃到西岸,因祸得福,遇见了隐居的水镜先生。初次见面,一向谨慎的刘备有着很强的防备之心,虚虚实实间,却被水镜先生三言两语戳中“人才奇缺”的痛点:水镜问曰:“明公何来?”玄

  • 为何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徐庶,蜀汉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说“孔明得其主而不得其时”,那么这个水镜先生又是谁?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评价?三国里面,水镜先生是看的最透彻的,俨然就是天龙八部里扫地僧般的存在,他认为乱世之中名利皆为虚妄,梦一场空一场,拿得起放得下。相传水镜先生和诸葛亮是师徒关系,水镜先生名为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为人清

  •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仰天大笑说了10个字,暗示孔明的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庞统,司马懿

    司马徽其人在三国中甚为低调,不是三国迷,恐怕并不知道他是谁,但要说起他是水镜先生,是孔明的师傅,许多人应该会立刻明白,并连连赞叹。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能教导出孔明这样的惊世之才,并以此改变三国的格局。他曾在卧龙孔明出山时,说下十字真言,预言竟然灵验了,揭示了孔明的结局。这样一个深藏不露的人,值得我

  • 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仰天大笑说10个字,暗示了孔明的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水镜先生,刘备,曹操,张飞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争先,这是一个大争的战乱年代,也是普通民众得以出头的黄金时代。当我们翻看这段历史时,便能发现,其中有不少人的出身都是很低的,比如说刘备是卖草鞋的,关羽是卖绿豆的,张飞是杀猪的,诸葛亮则是种地的。如果放在和平年代,他们这群人充其量能过上个小康生活就不错了,但是在乱世之

  • 诸葛亮算出身于世家大族吗?如果不是,为何黄承彦会嫁女儿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安十三期标签:诸葛亮,黄承彦,刘备,刘表,东汉末年

    说起诸葛亮,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是蜀汉的丞相,他能力出众,忠心不二,深得众人的喜爱,不过很多人只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后,从隆中请出山的,因此这些人会认为诸葛亮是荆州人,但实际上诸葛亮出生与琅琊郡的一个官吏之家,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

  • 三国中最离奇的一幕,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为何要放走死对头陆逊呢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诸葛亮,黄承彦,陆逊,蜀汉,刘备,孙权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正式称帝,并建立蜀汉政权。同年7月,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率兵攻打动东吴。此战一直僵持到222年8月,最后,蜀汉惨败而归。这就是史上非常著名的“夷陵之战”。然而,在刘备大败仓皇而逃之时,东吴大都督陆逊追逐蜀汉过程中,却误入了诸葛亮摆下的“八阵图”,眼看陆逊小命不保时,诸葛亮的岳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为何放走陆逊?这岂不是在坑自己的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诗停停标签:诸葛亮,黄承彦,陆逊,东吴,蜀汉,军事制度,天文学家,三国,曹操麾下

    说起黄承彦,对三国历史没有那么多了解的朋友们可能都不认识,但是要说起他身边的人,那真是各个都是鼎鼎大名。黄承彦的女儿是黄月英,也就是诸葛亮的妻子,据说黄月英聪明伶俐,还帮助诸葛亮出过不少的奇谋,能够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女儿,可想而知黄承彦是怎样的一位名士。除了女儿黄月英和女婿诸葛亮之外,黄承彦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