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曾提到:曹魏“五子良将”之首是张辽。不过有些人对此表示质疑:“五子良将(张乐于张徐)”中权力最大的将领明明是于禁。
根据史书记载,于禁人生高峰的权力在“五子良将”中位居第一,是曹操麾下唯一“假节钺”的非曹姓和夏侯姓的将领,被称为“古之名将”。那么既然于禁的权力比张辽大,为什么“五子良将”之首不是于禁呢?
“五子良将”出自《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编撰者陈寿在该传记的最后评价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位名将是“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五子良将”也是按照《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排序的。
《三国志》人物合传的排序不是简单看一时的权力或者官位高低,而是根据人物一生的历史总体评价排序的,属于盖棺论定。比如关羽生前的官位比张飞、马超都低,但在列传《关张马黄赵》中却是第一。
于禁虽然一度是“假节钺”的外姓将领。权力大于张辽。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战败的于禁投降了关羽,曹操得知后都哀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大意失荆州”后,于禁被带到了东吴,后来又被孙权送回了曹魏。但由于樊城下的惨败和晚节不保的投降,于禁在曹魏的权势地位一落千丈。曹丕更当面羞辱于禁,最终导致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羞愤而死。
于禁死后,曹丕追谥于禁为“厉侯”,这是一个很不好听的谥号,也反映了曹魏对于禁的官方评价。正因如此,于禁的历史总体评价不如张辽,甚至不如乐进,在“五子良将”中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