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他刚毅厚重,战功赫赫,是曹魏众将都为之振服的左将军,不出意外的话,他才应该是五子良将之首。结果败给了老天爷,败给了自己心中最后的求生欲望,没能全节而终。曹操听到于禁投降,庞德却不肯屈节被杀这个消息时,哀叹了好久说我任用于禁30年,没想到他在最后关头变节投降,反而不如庞德,于是后人也都耻笑他没有气节。那你知道为啥于禁前期很猛,后期却很怂?我总结了以下四。现在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第一点,官职大的追求少了
早在黄巾做乱时,于禁投靠的是鲍信。后来曹操统领兖州,于禁就和他的朋友一起投靠曹操,在王朗手下做事。王朗对他非常赏识,就推荐他担任大将军。曹操找他谈话,觉得他不错,任命他为军司马。之后于禁打黄巾,战吕布,伐袁绍都是先锋,勇猛无敌,一路平步青云。曹操每次征伐都是用五子良将来做先锋和后卫。于禁是当时五子中最出彩的一个。他治军严整,赏赐优渥,毫不吝啬,众人也都慑于他的声威。曹操就升任于禁为左将军假节钺,还封了他的一个儿子为列侯。作为一个先锋将军,却已经是顶级的殊荣了。
第二点,年纪大了,胆子小了
公元219年,曹操派于禁支援曹仁,那年秋天,大雨不断,汉水暴涨,平地都积水数丈高,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淹没了。他登高查望水势,发现已经无处可逃。此时关羽又乘着大船前来攻击,于禁就投降了。
第三点,上阵少了杀气弱了
有人说为帅者不察天时地利,输了也不冤枉。其实后期的于禁是以屯田之兵为主,久疏战阵,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也不是不能理解。
第四点可能是前期太顺,花光了所有的运气
后期于禁的运气实在太差,他去支援曹仁,结果曹仁给他安排的地方刚好能被水淹。按理说投降并不丢人,关羽投降过曹操,黄权投降过曹丕,姜维投降过诸葛亮,三国历史上的降将简直数不胜数,凭啥就于禁这么丢人?事实上于静不是因为投降才丢人的,而是因为庞德和他形成鲜明的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对比也就算了。谁曾想关羽迅速败亡,孙权抓住关羽,还俘虏了他的部署,于禁又投降在东吴。曹丕即位称帝后,孙权投降称臣,又把于禁遣返给送回来了。此时于禁面对的不再是胸襟宽广的曹操,而是一个心胸狭窄的曹丕。曹丕召见他,于禁一看到曹丕立刻拜倒大哭。他内心的悲痛、懊悔、心酸和委屈,我们都可想而知,
曹丕见他头发、胡须都白了,脸色也十分憔悴,哭的这么伤心,就假意安慰他说,樊城战败是水灾暴至不是他战争失利,并赦免了他,任他做安远将军,想让他出使东吴。曹丕让他先去探望曹操的陵寝,还是先派人在陵寝的堂屋上,画了关羽战胜、彭德愤怒、于禁投降的图案,等于禁到了一看,不禁羞愧万分发病而死,这个结局真是太让人心痛了……为什么就不能放过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