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黄权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黄权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1288 更新时间:2024/1/15 18:31:09

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张辽曾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曾是袁绍的手下,两人最终归降了曹操,并位列曹魏五子良将。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傅士仁、麋芳等人则投降孙权,以降将身份来到了东吴。当然,同样是降将,大家最后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也即有的的降将遭到了人们的评价,而有些降将却没有比较差的评价。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于禁黄权,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就于禁这位名将来说,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公元219年,于禁参加了襄樊之战。结果,在这场战役中,于禁归降了关羽,也因此留下了比较差的风评。与此相对应的是,黄权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麾下,在汉末三国时期,黄权先是归降刘备,后来又投靠了曹魏。但是,黄权最终的评价,却没有这么差。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降将,为何于禁的评价比较差,黄权却没有这么差的评价?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别驾张松建议刘璋迎接左将军刘备入蜀,协助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但是,黄权则意识到刘备这个人的野心,所以劝谏益州牧刘璋不要邀请刘备入蜀。但是,刘璋不听黄权的逆耳忠言。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反目,举兵进攻益州,派诸将分别攻下益州郡县。各郡县大都望风归顺,只有黄权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投降后,才向刘备归顺,刘备封黄权为偏将军。由此,对于黄权来说,事前为刘璋提出了正确意见,事后则是等到刘璋放弃抵抗之后,这才归降了刘备。

在此基础上,黄权的行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这也让黄权获得了刘备的欣赏,从而得到了重用。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准备征讨吴王孙权,黄权劝谏刘备应当坐镇后方,不应该冒险冲锋陷阵。章武二年(222年),吴国大都督陆逊顺长江流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汉江南前线部队大败,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对此,在笔者看来,黄权归降魏国,同样是迫于无奈的选择了。

对于黄权来说,因为退路被东吴大军切断,所以无法回到益州了。在此基础上,黄权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归降东吴,要么归降曹魏。考虑到东吴和蜀汉的激烈对抗状态,黄权自然不能归降东吴。所以,他当时率军投靠了魏国。虽然魏国也是蜀汉的敌人,不过,在夷陵之战时,东吴才是蜀汉的头号大敌。另一方面,就于禁这位名将,其归降关羽的行为则直接增加了对方的实力。也即当时关羽正在攻打襄樊,镇守襄樊的曹仁,已经是难以抵挡了。所以,于禁率领3万大军归降关羽,不仅让曹魏一方损失惨重,也直接增强了正在攻城的关羽,促使其拥有更多的兵力来对付曹魏。

而就黄权来说,则并没有将兵力带给了当时正跟蜀汉作战的东吴。并且,在襄樊之战中,于禁作为跟随曹操多年的老将,选择归降了关羽,而就跟随曹操不久的庞德,则拒绝投降,选择了宁死不屈。在此背景下,庞德的宁死不降,无疑和于禁的行为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对比,从而让曹操都忍不住叹息。换而言之,对于曹魏来说,如果不对于禁进行批评,显然对不起忠义的庞德,也起不到鼓励文臣武将忠于曹魏的效果。

最后,另一方面,就黄权来说,其归降曹魏的行为,获得了刘备的原谅。而就于禁来说,则遭到了曹丕的羞辱。公元221年,于禁终于回到了魏国。彼时,曹操已经去世了,曹丕篡汉自立,正式建立了曹魏王朝。就于禁归降关羽的行为,曹丕表面上不放在心上,实际上则在羞辱于禁,这让于禁最终羞愧去世。而黄权归降魏国后,蜀汉官吏准备抓捕黄权留在益州的家人。结果,刘备阻止了这一行为,并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黄初四年(223年),刘备病逝,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

虽然黄权不能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是,对于有恩于自己的刘备,黄权尽管改换门庭,却依然保持了足够的尊重。后来,黄权在曹魏领益州刺史,迁进河南,也即在官职上可谓平步青云。景初三年(239年),黄权被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地位上已经来到曹魏武将的巅峰了。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在曹魏去世,谥号“景”,其中黄邕袭封爵位。值得注意的是,黄权留在蜀中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蜀汉灭亡时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于绵竹,也即为了曹魏付出了性命。对此,在笔者看来,黄权之子在蜀汉灭亡之际的表现,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黄权在历史上的评价。对此,你怎么看呢?

更多文章

  • 于禁认怂的四个原因,尤其第四个,看完你就知道于禁到底多倒霉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于禁,曹操,关羽,曹仁,曹丕,庞德,孙权,曹操麾下

    他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他刚毅厚重,战功赫赫,是曹魏众将都为之振服的左将军,不出意外的话,他才应该是五子良将之首。结果败给了老天爷,败给了自己心中最后的求生欲望,没能全节而终。曹操听到于禁投降,庞德却不肯屈节被杀这个消息时,哀叹了好久说我任用于禁30年,没想到他在最后关头变节投降,反而不如庞德

  • 秋水暴涨于禁全军覆没,风雪中关羽父子被擒,襄樊战役打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关羽,于禁,刘备,诸葛亮,曹操,赵子龙

    无论是《三国演义》原著还是经典版电视剧,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秋水暴涨于禁全军覆没,风雪中关羽父子被擒,襄樊战役打了多久?细看《三国演义》的时间轴,我们就会发现襄樊战役至少打了四个月:水淹七军是建安二十四年八月,而关羽被擒遇害是在同年十二月,这期间关羽还抽空进行了一次刮骨疗毒。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既

  • 曹操的五子良将中,为何于禁排第一?其他人为何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操,于禁,张辽,张郃,徐晃,关羽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因为在襄樊之战中投降关羽,所以,这导致其在个人印象上严重受损。换而言之,很多人提到于禁这位武将,往往会给出负面和消极的评价。但是,综合于禁的一生来说,确实当得起名将的

  • 此人多次反叛曹操,仍被官复原职,最后被同乡于禁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曹操,于禁,臧霸,袁绍,吕布,刘备

    泰山诸将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东汉末年,兖州泰山郡以及青、徐二州的山海地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以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为首的所谓“泰山诸将”在这里据险自守,既反抗官府,又劫掠州郡,并参与曹操、吕布、袁绍之间的混战,成为这个特殊地区的特殊势力。曹操与吕布交战时,臧霸等人一直依附吕布

  • 曹魏降将众多,唯独于禁横披骂名,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于禁,曹操,张辽,关羽,庞德,张郃,曹丕,曹魏,曹操麾下

    曹操手下的大将,除了宗族武将之外,很多外族的武将,都是从别人阵营里投降过来的,但是都受到了曹操的栽培和重用,由此可见曹操在用人方面的不拘一格了。以举世闻名的五子良将为例,其中张辽是从吕布阵营中投降过来的,张郃是从袁绍阵营中投降过来了,徐晃是从骑都尉杨奉阵营里投降过来了,于禁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

  • 于禁的滑铁卢之战,曹操为何不派别人领兵?要么没空要么没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曹操,于禁,张辽,孙权,关羽,曹仁

    于禁此人绝对是曹操时期外姓大将第一人,襄樊之战前于禁风光无限,位居左将军而且还拥有战时生杀予夺的假节钺特权,当时除了曹操自己和夏侯惇之外军中无人地位可以高过他,就连曹仁也不如他。可是一场堪称于禁滑铁卢之战的襄樊之战后一切都变了:于禁战败投降,关羽没空理他在孙权擒杀关羽后于禁到了东吴,孙权对他倒是很不

  • 许昌城外,如果许褚徐晃于禁李典群殴关羽,多少回合能斩了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李典,关羽,许褚,于禁,徐晃

    关羽归顺曹操前,便有言在先,将来哪一天一旦得知大哥刘备的下落,便会立刻离开,前去和刘备相见,曹操不得阻拦。曹操在张辽的忽悠下,同意了关羽如此“不近人情”的条件,收留了关羽。曹操为了彻底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还送给关羽金银珠宝,美女,宝马赤兔,希望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关羽,使其真正归顺。但是关

  • 三国时的五位“安远将军”:除了于禁,另外四人分别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于禁,安远,孙权,曹操,刘备,关羽,东吴,三国,安远将军,三国(电视剧),古装剧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由于重号将军的名额相对较少,所以自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

  • 马超对战许褚、曹仁和于禁,能不能赢?情况不同,结果也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马超,许褚,曹仁,于禁,曹洪,汉朝,三国

    因为题目没有明确马超是被许褚、曹仁,以及于禁三人围攻,还是马超和许褚三人单对单。所以,便有了两种情况。首先,先来分析一下单对单的情况。马超战许褚许褚,是自典韦之后,曹操身边最为倚重的护卫队长,有虎痴之称。许褚的实力和典韦不相上下,和徐晃交战五十余合而不分胜负。除此之外,许褚还和蜀汉的五虎上将之四交过

  • 于禁投降关羽究竟是多大的罪过?西汉名将李陵知道投降的严重性!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关羽,李陵,于禁,曹操,曹丕,庞德

    公元219年7月,关羽命糜芳与傅士仁镇守后方后,他认定安排妥当,于是集齐荆州大军围攻襄阳与樊城。当时关羽意在樊城,于是大军不断对樊城进行施压。镇守樊城的将领曹仁抵挡不住,于是向曹操求援。曹操得知情况后,当即命于禁率领七路大军赶来支援樊城。由于于禁将营地设在低洼处,当时荆襄地区又正直秋雨连绵时,关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