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元208年,孙权不愿投降曹操的原因和2人有关,不是大乔和小乔

公元208年,孙权不愿投降曹操的原因和2人有关,不是大乔和小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贪吃的骆驼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4/2/12 8:48:30

公元208年,荆州的话事人刘表病重,曹操一看有机可乘,当即组织人马征讨荆州。

结果刘表提前挂了,他那个不争气的继承人没敢和曹操硬刚,直接就选择了投降,刘备稍微挣扎了一下,也被打溃了。

连战连捷的曹操当时大喜过望,于是他就打算顺势搞定江东。

此时孙权虽然已经管理江东8年左右,但是因为他们老孙家不属于江东原有的豪门大族,所以很多关系还没协调好,因此面临曹操大军压境时,孙权就只好和麾下的各方势力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除了鲁肃之外,大家基本上希望直接举白旗。

后来举棋不定的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之下,才决定和曹操拼命。

那么孙权当年为何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了和曹操硬刚呢?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孙权当时算是“君”,而东吴的其他人都是臣,臣作为打工人,跟谁干都一样,但是孙权作为“君”,你让曹操怎么安排你,不杀你曹操他能安心?

不过除了这个比较浅显的原因之外,孙权当年之所以没选择投降,其实还有别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和两个人的经历有关。

第一个人是孙坚,也就是孙权的亲爹。

孙坚这个人出现在三国初期,又去世的比较早,所以他的为人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不过孙坚其实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他家最初在江南并不算是大族,孙坚少年时也不过只是基层小吏,后来黄巾军扯旗之后,他才慢慢的崭露头角,不过他一没有刘备的皇族姓氏当噱头,二没有曹操那么渊源的家世,自己又不属于什么当地大族,所以他想在风云际会中闯出一条路,必然只能从尸山血海中硬闯出来。

公元189年,孙坚在武陵太守曹寅的挑唆下,兵临荆州,逼死了时任荆州太守的王睿。

王睿既然能当上一方大员,自然身份非比寻常,王睿出身于琅琊王氏一族,琅琊王氏是当地的大族,家族中有不少人在汉朝为官,后来曹魏取代刘汉之后,王家也有人在曹魏为官,其中最出名的一个,是“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这个王祥是个能和曹魏皇帝并坐的顶级高官;

公元190年,孙坚带兵路过南阳,希望从南阳太守张咨手里要点粮食,结果张咨没给,于是孙坚就来了一出杀猴儆鸡,他先杀了张咨,然后“郡中震栗,无求不获”,孙坚的这次行动,不光得罪了颍川系的张咨,南阳的大户也算和孙坚结下了梁子,而众所周知,颍川系是曹操谋士天团的最初核心;

公元192年,认了袁术当大哥的孙坚,按照大哥的安排去打荆州的刘表,这次孙坚没能得逞,还把自己的命给达到了里面,从此孙家和荆州那边也成了私仇,等到曹操挥师荆州时,这些人都归顺了曹操;

孙坚创业未成,而半道崩殂之后,继承他遗志的人是他的儿子孙策,也就是孙权的哥哥。

孙策虽然有老爹打底,不再是白手起家,但是他老孙家毕竟出身于寒门,所以孙策出山之后,也是先拜了袁术的码头,袁术当时正准备打徐州,他希望从庐江等地筹备点粮饷,结果庐江太守陆康没鸟他,袁术知道孙策和陆康有嫌隙,就让孙策去打陆康。

结果孙策花了大约两年时间拿下了庐江,陆家的也死伤过半,陆家和孙家的关系自然也好不起来,值得一提的是,陆康的后人中有一个叫陆逊的,后来成了东吴的丞相,从这点来看陆家在东吴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公元195年,孙策击溃了扬州刺史刘繇,刘繇去世以后,孙策又把刘繇的后人接到了自己的地盘善待,至于孙策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懂的都懂,至于刘繇的后人心里究竟如何看待孙家,估计也不难猜;

公元196年,孙策出兵会稽,当时时任会稽太守的是王朗,王朗当时不是孙策的对手,结果孙策强占了会稽,孙策曾想收服王朗,但是王朗不愿意,后来他投靠了曹操,因为王朗本人有才,所以他在曹魏混的是风生水起,还一度位列三公;

公元199年,孙策说动庐江太守刘勋进攻上缭,结果刘勋前脚去按照孙策的劝说进攻上缭,孙策趁着人家大本营空虚,就偷袭了人家的大本营,刘勋一看后院起火,自己的实力又斗不过孙策,于是只好前去投靠自己的老朋友曹操,在曹操的提携下,刘勋一开始也混得不错;

公元200年,孙策凭武力一统江东,不过随后就被人刺杀,孙策死后,孙权就成了东吴的当家人;

从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老孙家出身于寒门,他老孙家之所以能成为江东之主,不是因为威望,而是因为孙坚和孙策(主要是孙策)两代人的杀伐,因此老孙家在江东的根基其实是不牢固的,史书中虽然没有细写老孙家的手段有多狠,但从陆康一家的遭遇也能看个大概,因此当孙权上位时,江东大族对于老孙家的上位应该还是有想法的。

这点从曹操大军压境,孙权不敢把所有兵力交给周瑜去抗击曹操,还有留下部分人马守家就能看的一清二楚,而且从孙权征求意见时,大家一致想投降曹操,也能看出很多问题;

第二,当年孙家两代人为了打江山,曾直接或间接的得罪过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还待在江东,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已经加入到了曹操的阵营,他们中的有些人还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东吴内部不得已而归顺孙家的人,和曾经和孙家有过节,且现在在曹操麾下的人,对孙家的真实态度会怎么样,如果孙权选择了投降,那些曾经被他家武力压制的东吴大族,会忘记以前孙家的所作所为吗?那些已经在曹操阵营得志的孙家老对头,会欢迎孙家成为自己的新同志吗?

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如果这两方的人马都不希望孙家好,那么孙权如果投降曹操,他能会有好结果吗?这些人未必能自己成事,但要是只给孙家使绊子,那不过是举手之劳。

所以当年孙权之所以不投降曹操,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原因,另一方面还有他老孙家两代人的经历原因,而且后者更甚。

更多文章

  • 可悲可叹!大乔与小乔,绝世红颜竟薄命至此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大乔,小乔,周瑜,孙策,孙权,二乔,曹操手下

    唐代诗人杜牧《赤壁》诗中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就是三国的一对美女姊妹花。传闻三国时曹操虎视江南,其实也为二乔。曹操曾发誓说,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可见二乔都是绝世佳人,只是命运多舛。大乔和小乔影视剧照大乔,生卒年不详,庐江郡皖

  • 孙策身亡后,孙权对大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郁小姐读历史标签:孙策,孙权,大乔,周瑜,刘备,小乔,东吴,三国,汉朝,五虎上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对诸葛亮舌战群儒,拿大乔、小乔激怒孙权、周瑜,对抗曹操的事印象深刻。不管这段是不是演绎,赤壁之战后,英姿勃发的周瑜却真的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而嫁给孙策的大乔,更是早早地守起了寡。说到这我们不禁要问,这两个生在乱世的绝色美女,丈夫去世后该如何生活呢?01小乔的归宿赤壁之战后,孙刘联

  • 孙策娶了大乔后,26岁死了;周瑜娶了小乔后,36岁死了,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孙策,周瑜,大乔,曹仁,曹操,孙权

    看来,提出这个问题的这位小伙伴,这是话中有话哈。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利刀。孙策和周瑜早逝,全怪大乔、小乔喽。还是看一下孙策和周瑜两人的死亡过程吧。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死磕,孙策准备乘虚袭击曹操的老巢许都,迎取汉献帝。他在丹徒(现在的镇江)集结兵马,因人马尚未聚齐,闲极无事,就率领

  • 甄宓是曹丕的正牌皇后,为什么却赢不了郭女王?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甄宓,曹丕,郭女王,皇后,曹操,文昭甄皇后,三国,艺术家

    众所周知甄宓长的极美,她原本应该是袁绍第二个儿子的妻子,后来曹丕把她给抢回自己的家中,成为了自己的正牌皇后,但是貌美的她为什么赢不了郭女王呢?赐死甄宓的就是曹丕甄宓这个女子,她是一个美貌双全的人,甚至她的行为举止都是落落大方。曹丕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被她深深吸引住了。不顾一切的,就想要娶她回家。当甄

  • 甄宓作为曹丕的皇后,为何斗不过郭女王?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甄宓,曹丕,郭女王,皇后,曹操

    在三国时期,历史上又有非常多的美女,其中就是一名女子叫做甄宓。她原本应该是袁绍第二个儿子的妻子,但是就在曹操攻打冀州以后,曹丕就把她给抢回自己的家中。等到曹丕当上皇帝后,甄宓就被立为皇后。但是她的命运也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好,不久之后她就被,曹丕身边的郭女王给赐死了,她的皇后位置也被郭女王所替代。而原

  • 甄宓曾经那么被曹丕宠爱,后来为什么争不过郭女王?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甄宓,曹丕,郭女王,曹操,曹植

    曹丕对甄宓一见钟情,专宠多年。可是曹丕称帝的第二年,突然毫无征兆地赐死了甄宓,还在结发妻子口中塞满侮辱之物。随后,郭女王抢占了皇后的位置,她为何能胜出呢?一、甄宓和郭女王,谁更强?两个女人,年龄相当,甄宓略长郭女王两岁。而其他方面,甄宓都明显胜过郭女王。论美貌:郭女王虽然也是美女,可是比起甄宓来还远

  • 【全国艺术名家推荐】油画名家——孙登涛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名家数据库标签:孙登涛,油画,油画作品,艺术,水彩画,名家

    兼具内在意义的油画艺术表现——记著名油画艺术家孙登涛作为一名极具艺术造诣的新时代油画名家,孙登涛先生对油画的创作意识可谓一直都是保持着极高的个性感悟和内在表现!并且其每一幅油画作品的绘成,也都是有力避于对客观形态的单一复制,而是更加趋向于对所绘物象的本质描绘和精神呈现!因为他深知,没人会在意你的画面

  • 孙登的母亲,为什么可以不为名利所动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孙登,孙权,妃嫔,谢氏

    一天,14岁的孙权实在是太无聊了,就骑着他的小红马到处走走。中午路过河南惠县一户人家时,口渴了,于是下马讨水喝。孙权进门第一眼就上了人家姑娘了,14岁,正是少不更事的年纪,于是就跟人家姑娘有了鱼水之欢,并且还留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孙登。小住几日后,孙权知道自己不能再呆下去了,便对女孩说:“我得

  • 孙登不死会改变东吴的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孙权,曹魏,孙休,周瑜,诸葛恪,史说三国,孙登(东吴)

    孙登是三国时期吴国建立者孙权的长子,在三国历史上并不是名气很大。原因是因为牵扯到孙登的历史,因为孙登早逝并不算多。唯一被三国演义提到的情节,只是曹丕曾经在夷陵之战时,要求孙权送出孙登为人质,仅此而已,除此之外,他就没啥事迹了。但实际上,孙登却是三国时期东吴相当重要的政治人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是

  • 洛宁史话——㉔魏晋隐士孙登和胡昭

    历史解密编辑:洛宁城事标签:胡昭,曹操,隐士,魏晋,司马懿,洛宁县,书法家,洛宁史话,史说三国,孙登(东吴)

    在魏晋名士中,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莫过于“归隐”,所以魏晋遗风的精髓在一个“隐”字。谁要能做到遁迹山林,远离尘世,那就成了神仙。正像晋末名士陶渊明说的那样,“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本人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时,在洛宁涧口东边的女几山下就住有一个隐遁的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