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甄宓曾经那么被曹丕宠爱,后来为什么争不过郭女王?

甄宓曾经那么被曹丕宠爱,后来为什么争不过郭女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3493 更新时间:2024/1/4 18:19:21

曹丕甄宓一见钟情,专宠多年。可是曹丕称帝的第二年,突然毫无征兆地赐死了甄宓,还在结发妻子口中塞满侮辱之物。随后,郭女王抢占了皇后的位置,她为何能胜出呢?一、甄宓和郭女王,谁更强?两个女人,年龄相当,甄宓略长郭女王两岁。而其他方面,甄宓都明显胜过郭女王。

论美貌:郭女王虽然也是美女,可是比起甄宓来还远远不如,甄宓的绝世风姿很少有人能及。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曹丕率先进入袁府,看到躲在帷帐后哭泣的女子,虽然满脸泥污却不掩秀色。待女子洗去脸上的泥污后,曹丕被她的美貌惊呆了,一见钟情。曹丕立刻带着她去见曹操,请求曹操为他们赐婚。那一年,甄宓22岁,曹丕17岁。见惯了美女的曹丕都被甄宓的美貌吸引住了,不顾她大了五岁,已经结了婚,坚决要娶她为妻。可见甄宓的风姿是多么得令人惊艳!如果只是曹丕一人为她的风姿所倾倒,还可以说是审美偏差。

可是,只要见过甄宓的人,无不赞叹她的风采。才高八斗的曹植曾经写过一篇《洛神赋》。其中描写了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就是甄宓。就算甄宓后来已经年老色衰,可是她与郭女王仅仅相差两岁,容貌上依然胜过郭女王。论家世背景:甄宓出身于名门世家,外祖父曾任汉平帝刘衎的老师,父亲甄邯官拜大司马,执掌天下兵权。郭女王的父亲官至南郡太守,只是郡县的官吏。郭女王很小的时候,父母和兄弟都被战乱无情地夺去生命,从此家园被毁,颠沛流离。为了生存,她在恶劣的环境中摸爬滚打,最后沦落到铜鞮侯家中做婢女。大概在郭女王29岁的时候,她被作为巴结曹丕的礼物,送入曹丕府中。从家世背景上来看,甄宓出身权贵之家,而郭女王却是以婢女身份进入宫中。两人的身份背景相差巨大,甄宓完胜。

论才华:甄宓从小就得到过良好的教育,从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可是郭女王从小为了生存竭尽全力,父母去世后,她以婢女的身份讨生活,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琴棋书画。郭女王唯一擅长的技艺是舞蹈。这也是铜鞮侯为了提升她取悦权贵的能力而培养的,并非阳春白雪的高雅才能。论与曹丕的情分:甄宓与曹丕相识相爱十年后,郭女王才被送入曹丕府内。在这十多年间,曹丕与甄宓育有一子一女。甄宓不仅获得了曹丕的专宠,还得到了曹家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喜爱和称赞。甄宓对待婆婆卞夫人非常孝顺。有一次,卞夫人在外地生病,甄宓不能前去照顾她,急得整天以泪洗面。当她再次看到婆婆时,哭着跑过去,一把抱住婆婆,泪流不止。卞夫人感动于甄宓的真情,与她相处得一直很融洽。

公公曹操也非常喜爱甄宓。有一次,曹丕和下属一起喝酒,让甄宓出来敬酒。甄宓倒酒的时候,人人都低头不敢看甄宓,只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平视甄宓。男下属抬头平视上司夫人,是非常无礼的行为。曹操听说后大怒,将刘桢打发去服苦役。对曹丕的其他妃嫔,甄宓不仅不妒忌,反而还鼓励曹丕和她们多生孩子。对于曹丕不喜爱的妃子,甄宓也多加安慰,从不捧高踩低。可见,甄宓在家中很有地位,获得了各方的喜爱。她的方方面面都是皇家贵族女子的典范,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称赞。无论是从相貌、才华、家世背景、品行、情分等方面来看,甄宓堪称一个完美的女人。郭女王虽然也是个出色的女人,比起甄宓来,还是大有不如。更何况甄宓还给曹丕生了一儿一女,郭女王与曹丕生活多年,却无所出。

可是,对这样一个无可挑剔的女人,曹丕竟然不顾十多年的情分,将她赐死后,还命人解散甄宓的头发,盖在她的脸上,同时在甄宓嘴里塞上米糠。甄宓死后第二年,曹丕想要改立郭女王为皇后。群臣们以“郭女王出身低微,妾不能升为妻”为由,极力反对。可是,曹丕却坚持己见,最终将郭女王立为皇后。那么,郭女王到底有什么地方胜过甄宓呢?二、郭女王的最大优势甄宓从小到大都是被宠爱着长大的。她从没有为生活发过愁,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也没有吃过什么苦。因为她显赫的身世、出众的美丽和知书达理,周围的人对她都是连连称赞。她成年后,大将军袁绍为其次子袁熙求娶甄宓为妻,袁绍一家也是将她捧在手心中。甄宓所遭遇的最大的挫折发生在曹丕攻破邺城的那一天,袁熙不在身边,敌军破城后的前途未卜让甄宓相当恐慌。可是曹丕一见到她,就为她倾倒不已,立即提出娶她为妻,所有的恐慌都烟消云散。

此后的十几年,生活几乎一帆风顺。甄宓只需要做个贤妻良母就可以岁月静好,于是她在舒适圈中满足而又平静地生活下去,完全不需要理会阴谋诡计、世态炎凉。用一个词来形容甄宓,就是“傻白甜”。郭女王却完全不同,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了生存而奋斗。她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也见识了上层社会的尔虞我诈。这些颠沛流离的经历使郭女王见多识广,洞悉人性,拥有了参与政治斗争的智谋。再美的容颜看久了也会熟视无睹,再精湛的才艺也只是闲暇时的消遣而已。而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帮助自己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才是处于人生动荡期的曹丕最需要的。郭女王被当作礼物献给曹丕时,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战愈演愈烈,稍有不慎就可能命悬一线。郭女王有谋士之才,时时向曹丕献纳良策,帮助曹丕在夺嫡之战站稳了位置。曹丕坐稳魏王世子的位置,郭女王功不可没。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成为魏王。

初登高位掌控大权的曹丕,不免心中激荡。父亲将一个国家交给了他,他今后人生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复兴国力、平定天下。这样拥有雄心壮志的男人,怎会一直迷失在风花雪月中?他需要的不是可以欣赏和把玩的花瓶,而是一个能够跟他并肩作战,一起挥斥方遒的强人。接下来一系列的篡位登基,都如同行走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每一步都要谋划周全,一个完全可信任的伙伴,一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军师,该让曹丕多么安心和依赖!郭女王与曹丕共同分析利弊,在千头万缕中寻找最合适的策略和方案。曹操因此得以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稳定政权局势。

两相比较,对甄宓外貌和才情的新鲜感过后,郭女王显然更能帮助曹丕完成称霸天下的雄心。共同的目标,让曹丕和郭女王在精神上互相支持。甄宓一直跟随在曹丕身后,而郭女王则陪伴在曹丕身旁,成为曹丕不可或缺的谋士和伙伴。在曹丕面对内忧外患,四处征战时,他带着的是“有用”的郭女王,共同谋划天下。“无用”的甄宓就被留在家中,抛诸脑后。此时的甄宓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曹丕的眼中已经没有价值,反而像个怨妇一样对曹丕的冷落表示不满。她写了一首《塘上行》,其中写道:“......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诗里充满对往昔恩爱的追忆和对薄情夫君的指责与不满。正在前线搏杀的曹丕,见到这些抱怨之词后大怒。他本来就是个睚眦必报的小心眼,恼怒之下遣使者送去了一份诏书,将结发妻子甄氏赐死。

甄宓死后,曹丕心中有些后悔,也有些害怕,毕竟甄宓没有犯下什么大逆不道的罪过,他的处置方式实在太过心狠手辣。于是,他将死去的甄宓“以发遮面,以糠塞口”。这样甄宓到了阴间后,面不能示人,口不能言,再也无法伸冤。曹丕也没有后顾之忧了。甄宓心中所要的是男欢女爱,温馨家庭。而郭女王所要的却是帮助自己的男人掌控天下,实现他的梦想。格局的不同,让两个女人的关注点完全不同。能够与男人并驾齐驱的那个女人,才能够获得男人的尊重和爱。这大概就是郭女王能够最后胜出的原因。

三、结束语甄宓这样的女人,如果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爱的男人和理想的生活。如果不幸选择了曹丕这样可怕的男人,爱的时候疯狂无比,不爱的时候弃之如履。甄宓也可以潇洒地离开这个男人,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以她出色的方方面面,一定还会找到将她捧在心尖上的男人。可惜生不逢时,连死都无法得到安宁,可悲可叹!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甄宓曹丕郭女王曹操曹植

更多文章

  • 【全国艺术名家推荐】油画名家——孙登涛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名家数据库标签:孙登涛,油画,油画作品,艺术,水彩画,名家

    兼具内在意义的油画艺术表现——记著名油画艺术家孙登涛作为一名极具艺术造诣的新时代油画名家,孙登涛先生对油画的创作意识可谓一直都是保持着极高的个性感悟和内在表现!并且其每一幅油画作品的绘成,也都是有力避于对客观形态的单一复制,而是更加趋向于对所绘物象的本质描绘和精神呈现!因为他深知,没人会在意你的画面

  • 孙登的母亲,为什么可以不为名利所动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孙登,孙权,妃嫔,谢氏

    一天,14岁的孙权实在是太无聊了,就骑着他的小红马到处走走。中午路过河南惠县一户人家时,口渴了,于是下马讨水喝。孙权进门第一眼就上了人家姑娘了,14岁,正是少不更事的年纪,于是就跟人家姑娘有了鱼水之欢,并且还留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孙登。小住几日后,孙权知道自己不能再呆下去了,便对女孩说:“我得

  • 孙登不死会改变东吴的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孙权,曹魏,孙休,周瑜,诸葛恪,史说三国,孙登(东吴)

    孙登是三国时期吴国建立者孙权的长子,在三国历史上并不是名气很大。原因是因为牵扯到孙登的历史,因为孙登早逝并不算多。唯一被三国演义提到的情节,只是曹丕曾经在夷陵之战时,要求孙权送出孙登为人质,仅此而已,除此之外,他就没啥事迹了。但实际上,孙登却是三国时期东吴相当重要的政治人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是

  • 洛宁史话——㉔魏晋隐士孙登和胡昭

    历史解密编辑:洛宁城事标签:胡昭,曹操,隐士,魏晋,司马懿,洛宁县,书法家,洛宁史话,史说三国,孙登(东吴)

    在魏晋名士中,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莫过于“归隐”,所以魏晋遗风的精髓在一个“隐”字。谁要能做到遁迹山林,远离尘世,那就成了神仙。正像晋末名士陶渊明说的那样,“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本人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时,在洛宁涧口东边的女几山下就住有一个隐遁的高士,

  • 东吴集团第一任太子爷——孙登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孙权,曹魏,陆逊,太子爷,东吴集团,史说三国,孙登(东吴)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是十万哥吴大帝孙权的长子,东吴集团的第一任太子爷‘孙登’。孙登在历史上属于比较悲情的角色,在任期间励精图治,为孙权和东吴举荐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但最终没能熬到孙权去世自己便英年早逝,也是因为孙登的离世让东吴后续的继承人之争变得异常混乱。孙登字子高,他是孙权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长子身份特殊

  • 《三国志》吴主孙皓:坏事做尽 竟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墨小墨说故事标签:孙皓,孙休,皇帝,太后,吴国,东吴,三国志

    看了三国志的吴书,觉得上天真是不公平。孙浩什么坏事都干过,结果还好死了。吴国灭亡是肯定的,因为它斗不过强大的晋国。孙皓只是加快了吴国灭亡的速度,但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皇帝,下场还是好的。让人觉得坏人坏人真的可以好好死。这样的皇帝,在国家灭亡之后,还过得舒舒服服的,总算有个好死。孙皓,字元宗,孙权之孙,

  • 自缚双手,抬棺投降的吴主孙皓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孙皓,司马炎,东吴,孔子

    孙皓是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在他的手里,本来富庶一方的东吴亡了国。不仅仅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之故,这与孙皓的残暴统治,强横专厉的为人不无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看不顺眼,无非是不和他交往,或者是远离就行了。可被孙皓看不顺眼的大臣就遭殃倒霉死无藏身之地了。当时有个叫王蕃的大臣,相貌气质不凡,但

  • 孙皓继位后,为何命人刻下了《天发神谶碑》,暗藏着这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坤小妹说标签:孙皓,孙休,孙权,皇帝,隶书,吴国,三国,东吴,天发神谶碑

    三国时期,东吴统治者孙皓为了能够显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特意命人雕刻了一块著名的石碑。此石碑素来被后世金石专家所推崇,并留下了不少版本的碑帖。可奇怪的是,如此一块传奇的石碑,最后居然不知所踪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块著名的石碑究竟是什么?它又会流落何方?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

  • “孙皓式”形象的末代君主,为何会被“昏庸”、“残暴”的标签?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孙皓,孙吴,孙权,军功,三国,东吴,末代君主

    孙吴政权凭借军功立国,军功将领依靠军事、政治等制度优势持续性扩张,逐渐对孙吴政权的官僚系统和地方秩序产生威胁,严重影响到了皇权权威的树立和郡县统治的开展。自孙权始孙吴君主也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军功势力进行控制和打压,暨艳案、吕壹案及两宫斗争就是其代表性事件。由于孙吴的立国始终伴随着外部敌国的严重军事威胁

  • 曹奂封王、刘禅封公、孙皓封侯,同是亡国之君,为何差别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曹奂,孙皓,刘禅,吴国,魏国,司马炎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随着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画上了句号,这便是“三家归晋”。对于三家的亡国之君,司马家给予的封号是不同的。其中魏帝曹奂被封为陈留王、汉帝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吴帝孙皓则只是一个归命侯。同样是亡国之君,江山同样归了晋,为何三人的封号区别这么大呢?众所周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