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江东对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江东对谁更胜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拓跋腾 访问量:2745 更新时间:2024/3/14 22:23:43

诸葛亮的隆中对广为人知,其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奠定了三国的基础,早在隆中对提出的七年前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塌上策也被称之为江中对,隆中对的核心是跨有荆、益二州,两路大军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鲁肃的塌上策是在稳固扬州的基础上,夺取荆州,跨有荆、扬尽长江之所极,和曹操分庭抗衡建立江东的霸业,隆中对和江东对的核心都是夺取荆州,可以说荆州关乎两种策略的成败,此后吕蒙夺取荆州,可以说完成了鲁肃的江中对,陆逊夷陵一场大火彻底使得蜀汉放弃了对荆州的争夺,宣告了隆中对的失败。

鲁肃提出榻上策的时候是在公元200年提出的,

当时的曹操正在和袁绍激战官渡,北方未定,关中还有马腾韩遂对曹操虎视眈眈,张鲁占据汉中,刘璋据益州,刘表据荆州,鲁肃谋划天下的步骤,第一步在江东建立稳定的根据地,第二步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跨有长江流域的益州、荆州、扬州。

实则是趁着北方未定,抓紧时间把南方拿到手里。第三步就和曹操二分天下,建立霸业北伐统一天下。

鲁肃的江东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更胜一筹。

首先胜在江东的根基比刘备稳太多了,江东到了孙权的时候已经传了三代,孙权打仗不行,但是有领导才能,知人善用,还能平衡张昭等人和鲁肃的关系,作为外来人的孙家,逐渐用江东豪族世家,陆逊就是其中的代表,而刘备在荆州客居七年,刘表把他放在了荆州的北大门新野上,

荆州的治所在襄阳,一旦新野有变,刘表可及时作出判断,对抗曹操最先消耗的也是刘备的势力,在曹操南下攻打荆州的时候,刘备在新野积极备战,结果没想到后方已经降了,差点被刘琮坑死。

第二就是天时,榻上策提出的时候曹操当时和袁绍激战于北方,曹操虽然在官渡之战击败了袁绍,但也是惨胜,袁绍虽败依然拥有冀、青、并、幽四州的地盘,拥有三十万人马的动员能力,需要趁着袁绍人心大乱的时候,北上平定,马腾、韩遂占据关中之地,虽然暂时归附朝廷,但曹操北上收复袁绍残余势力的时候,依然有可能背刺自己。

曹操为此花了七年时间才基本平定了北方,而鲁肃提出的榻上策在公元200年,正是江东向西发展的时机,为此孙权三征黄祖取得了荆州的江夏郡南部扩展了江东政权的生存空间。

对诸葛亮来说缺乏的就是时间,207年末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此时曹操已经平定北方,在208年南下荆州,刘备根本没有时间夺取刘表的荆州,只能逃往江夏郡北部和刘琦合兵一处对付曹操,

江东政权在和黄祖的斗争中提高了水战的实力,诸葛亮提出的结好孙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孙刘联盟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撮合下成立,

如果没有东吴的加盟,刘备是无法单独战胜曹操的,赤壁之战后,东吴继续实行夺取尽长江之所及的战略,

向西夺取了长江中游最重要的据点江陵,夺取了南郡,南郡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向西可进取益州,向南可北上襄樊进入南阳盆地,从南阳盆地向西可沿着丹水流域进入关中,向东可沿着方城夏道进入中原,

周瑜的战略意图和鲁肃的塌上策不谋而合,周瑜意在把刘备束缚在江东,西入四川夺取巴蜀,再北上夺取汉中,和马超等关中军阀联手对付曹操,可惜周瑜死后,东吴缺乏一位威望最高的方面军统帅进出川蜀的计划暂时搁浅了。

如果周瑜没有去世,夺取了益州,跨有扬、荆、益三州,二分天下,东吴的国祚可能会延续百年之久,从后面的东晋政权可以看出拥有东吴和蜀汉地盘抗衡北方长达百年,

并且在桓温时期出襄阳北伐关中和中原,江淮为之侧翼一度曾北伐成功,

还有刘裕时期更是先取山东位置屏障,取中原和关中也是差点成功可惜都毁之一旦,可见榻上策二分天下的正确性,后期东吴和蜀汉的北伐实际上都是独自一支北伐,没有策应,独木难支。再从后期人口来看蜀汉94万、东吴230万、曹魏443万,

蜀汉和东吴加起来的人口和曹魏人口大致相当,曹魏兵有四十万,蜀汉最多十万,东吴二十万,南方统一的政权也足以和北方政权抗衡,蜀汉为了防备东吴还在三峡设置了永安大都督,

东吴也防备蜀汉图谋荆州在三峡东端的西陵设置了重兵。

对刘备而言没想到曹操会南下的这么快,荆州七万将士随着刘琮投降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了荆南四郡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地盘,但是荆南四郡在当时是不发达的地方,

精华部分在曹操的南阳郡和孙权和曹操平分的南郡和江夏郡,孙权为了分担自己的压力将南郡借给了刘备,目的是分担自己的压力,刘备得到是一个残破的荆州,

并且北有曹操,东有想从荆州分一杯羹的曹操,为此刘备西进实现益州战略,孙权也想分一杯羹,结果曹操为了报赤壁之仇,进攻东吴,孙权为刘备分散了曹操的压力,刘备夺取了益州,但对孙权来说北上太过于困难,刘备的壮大威胁着东吴的安全,东吴夺取了荆南三郡,刘备为了益州的安全只能割让了荆东两郡,但危急并没有解除,刘备汉中击败曹操,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的时候,却被东吴背刺,

隆中对的核心两路北伐中原,结果成为了一路,外结孙权,盟友会随着利益的转变而变化,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东吴为了西部的安全和荆州是可以背刺盟友的。

第三点在于地缘的原因,益州是太过于封闭的地缘体系,仅仅依靠三峡和荆州相连,很容易被切断联系,而荆州和扬州又大片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本身可以说是一个整体。

赵匡胤统一后蜀的部署中,就是先平南平取得荆州地区,两路大军一路从关中入川蜀,另一路则是从秭归(三峡地区)进入巴蜀,由此可见益州的独立性。

虽然隆中对失败了,但后期诸葛亮的北伐无疑是正确的,先取得陇右高地,从陇右和汉中形成钳形攻势进攻关中,可惜是天时已过,东吴无法有利配合,曹魏也已经把北方整合成一个整体,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度,笼络了世家大族,人心已经向魏不向汉了。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诸葛亮,周瑜,鲁肃,赤壁之战,曹操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转折点,此战曹操惨败,一统天下的步伐受阻,孙刘组成联盟,三足鼎立之势逐渐形成。那么正史上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不是诸葛亮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神化诸葛亮而创作的,正史上根本没有这些事。舌战群儒也是被演义

  • 为什么说袁绍的病逝间接导致鲁肃“吴中对”战略的破产?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鲁肃,袁绍,曹操,孙权,吴中,刘表

    孙权在继位后与鲁肃进行了一次长谈,鲁肃在这次长谈中为孙权制定了被后世称为“吴中对”的战略规划。不过与“中道崩殂”的“隆中对”相比,鲁肃的“吴中对”则是只完成了一步半就宣告破产了。有意思的是,袁绍的病逝间接导致鲁肃“吴中对”战略的破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鲁肃的“吴中对”分为四步:

  • 周瑜临终前,为何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位,而不是吕蒙呢?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周瑜,鲁肃,吕蒙,孙权,刘备,曹操,三国,汉朝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临终前向孙权表示:“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对此,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

  • 三国演义: 诸葛亮草船借箭,鲁肃直接被吓蒙,曹操中计上当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灰娱乐标签:诸葛亮,鲁肃,曹操,周瑜,张辽,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电视剧),古装剧,曹操麾下

    十万只箭,莫说3日就是30日,也难以造齐,汝不立军令状还可免去一死,事已至此,还望子敬救我。鲁肃本来是替周瑜来来打探消息的,没想到诸葛亮却向自己求救。事情是诸葛亮自己答应的军令状是诸葛亮自己签下的。鲁肃是真的无能为力,可这件事情也确实是因鲁肃而起,如果不是鲁肃把诸葛亮的话告诉周瑜,周瑜也不会想尽办法

  • 鲁肃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能继任东吴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鲁肃,刘备,孙权,周瑜,东吴,诸葛亮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在周瑜的引荐下投奔孙权。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鲁肃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似乎都是一个才能平庸的老好人的形象。但实际上,这是对鲁肃的严重误解,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其实是一个最顶级的战略家。鲁肃在东吴政权的出场次序,其实非常

  • 多国劝和,普京是否应妥协?服软的下场,鲁肃已跟孙权说得很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亮亮刊娱标签:普京,鲁肃,孙权,东吴,三国,汉朝,俄罗斯,乌克兰

    俄乌战争仍在继续,但是俄罗斯和普京目前的状况并不太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俄罗斯与乌克兰缠斗多时,但依然未分胜负,人员折损已经达到数万之多。在战场上,俄军打得难说好看,甚至多次使用人海战术,被乌克兰的强大火力杀得尸横遍野。在此之前,俄罗斯已经损失了数以千计的坦克以及数十架先进战机,甚至连黑海舰队的旗舰

  • 孙权为什么认为鲁肃劝借荆州是个错误?只因他不具备鲁肃的高超战略眼光。

    历史解密编辑:燃烧的岛群标签:孙权,鲁肃,刘备,曹操,周瑜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添加星标方法: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前文在这里百年东吴系列目录(1-33章)后文待续百年东吴(三十五)借荆州周瑜去世后,随着鲁肃上位成为荆州地区最高负责人,江东对刘备的外交政策开始出现转向,双方之

  • 鲁肃在赤壁一战后,说服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究竟是对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鲁肃,孙权,刘备,荆州,曹操,汉朝,三国,赤壁一战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孙权与刘备因荆州而发生了不少冲突,刘备最终也因荆州而衰落,孙权一方也因为前期没有整合荆州的资源,一直没有一统天下的想法。赤壁一战之后,刘备向孙权暂借荆州,东吴都督周瑜极力反对,想要在曹操无法南下的时候,说服孙权把刘备关起来,独占荆州,然后夺取益州,拿下整个南方再与曹操争天下

  • 襄樊之战时,如果周瑜鲁肃还在,天下大势会如何?比吕蒙强万倍!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周瑜,鲁肃,吕蒙,关羽,刘备,孙权

    公元219年是三国时的关键一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而且每件大事对魏蜀吴三方都有很深远的影响。1,这一年,刘备称王,曹操派满宠为使联合江东孙权攻取刘备。蜀吴联盟面临挑战,而关羽又怒喷孙权抛出的橄榄枝:“虎女焉能嫁与犬子!”2,这一年,关羽奉命北伐襄樊,攻占襄阳后围困樊城。关羽斩庞德,擒于禁,

  • 鲁肃有眼光,周瑜有手腕,刘备有胸襟。孙刘联合但是暗中较劲

    历史解密编辑:追本溯源晓声漫谈标签:鲁肃,周瑜,刘备,孙权,曹操

    赤壁大战(一)鲁肃来访,连接东吴208年9月,刘备遭虎豹骑追击,于当阳大溃。鲁肃此时赶到当阳见到了刘备。鲁肃是东吴集团的重要人物,也是孙权的核心助手。具备全局视野又是卓越的执行者。鲁肃鲁肃听到刘表的死讯,立刻向孙权建议: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太重要了。物产丰饶,士民富庶。地势又处于我们的长江上游位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