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肃究竟有何能耐当上东吴大都督?这三大特点周瑜都不具备

鲁肃究竟有何能耐当上东吴大都督?这三大特点周瑜都不具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 访问量:2712 更新时间:2024/3/14 22:22:32

三国历史之中,是个英雄辈出的历史年代。武如:关羽张飞赵云……;文如:诸葛亮庞统周瑜……在东吴,武要数周瑜,而文要数鲁肃。但鲁肃是有何才能,在周瑜死后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鲁肃在一般人的认知之中,只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

在三国演义之中,最著名的桥段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借谁的呢?吴国;而推动之人就是鲁子敬。那么,历史中的鲁肃确实如三国之中描写的那样吗?那么,只能说是个有德无才之人了。然而历史上的鲁肃和三国演义之中有出入的,他才有接管全军大都督之才。

鲁肃从下跟随祖母一起生活,但家境富足。地产是相当的丰富。周瑜曾做居巢县令之时,因粮食匮乏,拜访鲁肃请求给一些粮食资助。鲁肃当时家中有两仓的粮食,随即将其中的一仓粮食赠与周瑜。周瑜觉得此人非一般人,于是两人结为好朋友。这也为将来鲁肃投奔吴国和接任大都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天下结乱之时,鲁肃也怀揣一番抱负。鲁肃原先是要投奔郑宝的,是在半路途中遇到了周瑜,经过周瑜的引荐才到吴国效力。这也是后来周瑜死之后,周瑜力荐鲁肃的原因之一。三国志之中,这样描述,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

孙刘抗曹,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条主线。在三国演义中,因为蜀国势小,所以诸葛亮游走吴国劝说吴君结盟抗曹,因为曹操势力庞大。其实然也。历史上,曹操是准备东下灭吴的,对于刘备没有根据地可言之人曹操还没放在眼里。

当时孙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召集大臣谈论如何相对。大部分人的意见就是“投降”,曹操势大,吴国毫无取胜的机会可言。但只有鲁肃没有发表任何的言论。等到朝堂结束之时,孙权问道:“肃有何感想,为何今日只字未说。”鲁肃的建议就是:“联合刘备一同抗击曹操。”

孙权大喜,鲁肃就前往游说刘备。见到刘备之后,鲁肃说道:“吴国的势力和主公的意图。”诸葛亮听后欣然同意。作为三国之中谋略的第一人,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懂的。曹操灭吴之后,其他的势力想必会被曹操一一的消灭。诸葛亮便和鲁肃一起前往江东,表明刘备的立场。这也是后来鲁肃成为大都督的重要原因。三国志之中,这样描述:

惟肃劝权借之,共据曹公。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成为了鲁肃政治生涯的污点,确实如此吗?刘备当时败逃之时,为解救刘备与为难之中,把荆州借与刘备。后来刘备得到益州之后却拒还荆州。就现在来看,失信也是不能忍受的。吴主大怒遂两国开兵交战。但是,鲁肃采取的态度确一直是安抚,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来收复荆州。这是为什么呢?别人都这样欺负你了,你还采取如此怀柔的姿态。

鲁肃借荆州的真实目的就是希望刘备生存下去,这样孙刘才能坚持走抗曹的道路,不采取武力收复荆州,是不想削弱双方的实力。鲁肃就和关羽谈判,想要回荆州。这时有个人说了,土地是有德的人才能拿到,不是说归于哪一方的。鲁肃是大声斥责,关羽也是提刀让那人退下去,最后就是双方以湘水为界。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战场上,鲁肃也得到关羽的足够尊重,关羽作为三国之中如此心高气傲之人,都给与尊重。想必鲁肃确有非同一般的才能,那么又有何不能,成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鲁肃年仅四十六岁就去世,孙权这样评价到:

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可见作为吴国的君主孙权也是如此的看重鲁肃的。试问一下,如此一个眼光深远、审时度势之人,如何不能成为江东的都督呢!其次,吴国自从周瑜死之后,处于一个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加之周瑜的力荐和吴君对周瑜的信任,鲁肃就安然的当上了大都督,当然也没枉费周瑜的一番好意。

你是如何看待鲁肃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标签: 鲁肃周瑜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借东风,借回10万余支箭,鲁肃为什么要帮助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鲁肃,周瑜,东吴,东风,三国,汉朝,诸葛亮,赤壁之战,天文学家

    赤壁之战有一环节最为重要,诸葛亮巧借东风,借回10万余支箭,但是东吴都督周瑜之前并不认同他的计划,后来鲁肃为何要帮助诸葛亮?第一点原因是此次是联合作战,是因为这一战是吴蜀联军与魏国作战,鲁肃为了大局着想,私下里出手相助诸葛亮。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魏国挑起,吴与蜀两国共同抗魏。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肃一心

  •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江东对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拓跋腾标签:鲁肃,刘备,蜀汉,孙权,三国,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的隆中对广为人知,其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奠定了三国的基础,早在隆中对提出的七年前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塌上策也被称之为江中对,隆中对的核心是跨有荆、益二州,两路大军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鲁肃的塌上策是在稳固扬州的基础上,夺取荆州,跨有荆、扬尽长江之所极,和曹操分庭抗衡建立江东的霸业,隆中对和江

  • 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诸葛亮,周瑜,鲁肃,赤壁之战,曹操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转折点,此战曹操惨败,一统天下的步伐受阻,孙刘组成联盟,三足鼎立之势逐渐形成。那么正史上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是谁?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而是鲁肃。不是诸葛亮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神化诸葛亮而创作的,正史上根本没有这些事。舌战群儒也是被演义

  • 为什么说袁绍的病逝间接导致鲁肃“吴中对”战略的破产?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鲁肃,袁绍,曹操,孙权,吴中,刘表

    孙权在继位后与鲁肃进行了一次长谈,鲁肃在这次长谈中为孙权制定了被后世称为“吴中对”的战略规划。不过与“中道崩殂”的“隆中对”相比,鲁肃的“吴中对”则是只完成了一步半就宣告破产了。有意思的是,袁绍的病逝间接导致鲁肃“吴中对”战略的破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鲁肃的“吴中对”分为四步:

  • 周瑜临终前,为何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位,而不是吕蒙呢?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周瑜,鲁肃,吕蒙,孙权,刘备,曹操,三国,汉朝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临终前向孙权表示:“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对此,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

  • 三国演义: 诸葛亮草船借箭,鲁肃直接被吓蒙,曹操中计上当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灰娱乐标签:诸葛亮,鲁肃,曹操,周瑜,张辽,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电视剧),古装剧,曹操麾下

    十万只箭,莫说3日就是30日,也难以造齐,汝不立军令状还可免去一死,事已至此,还望子敬救我。鲁肃本来是替周瑜来来打探消息的,没想到诸葛亮却向自己求救。事情是诸葛亮自己答应的军令状是诸葛亮自己签下的。鲁肃是真的无能为力,可这件事情也确实是因鲁肃而起,如果不是鲁肃把诸葛亮的话告诉周瑜,周瑜也不会想尽办法

  • 鲁肃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能继任东吴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鲁肃,刘备,孙权,周瑜,东吴,诸葛亮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在周瑜的引荐下投奔孙权。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鲁肃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似乎都是一个才能平庸的老好人的形象。但实际上,这是对鲁肃的严重误解,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其实是一个最顶级的战略家。鲁肃在东吴政权的出场次序,其实非常

  • 多国劝和,普京是否应妥协?服软的下场,鲁肃已跟孙权说得很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亮亮刊娱标签:普京,鲁肃,孙权,东吴,三国,汉朝,俄罗斯,乌克兰

    俄乌战争仍在继续,但是俄罗斯和普京目前的状况并不太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俄罗斯与乌克兰缠斗多时,但依然未分胜负,人员折损已经达到数万之多。在战场上,俄军打得难说好看,甚至多次使用人海战术,被乌克兰的强大火力杀得尸横遍野。在此之前,俄罗斯已经损失了数以千计的坦克以及数十架先进战机,甚至连黑海舰队的旗舰

  • 孙权为什么认为鲁肃劝借荆州是个错误?只因他不具备鲁肃的高超战略眼光。

    历史解密编辑:燃烧的岛群标签:孙权,鲁肃,刘备,曹操,周瑜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添加星标方法: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前文在这里百年东吴系列目录(1-33章)后文待续百年东吴(三十五)借荆州周瑜去世后,随着鲁肃上位成为荆州地区最高负责人,江东对刘备的外交政策开始出现转向,双方之

  • 鲁肃在赤壁一战后,说服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究竟是对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鲁肃,孙权,刘备,荆州,曹操,汉朝,三国,赤壁一战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孙权与刘备因荆州而发生了不少冲突,刘备最终也因荆州而衰落,孙权一方也因为前期没有整合荆州的资源,一直没有一统天下的想法。赤壁一战之后,刘备向孙权暂借荆州,东吴都督周瑜极力反对,想要在曹操无法南下的时候,说服孙权把刘备关起来,独占荆州,然后夺取益州,拿下整个南方再与曹操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