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最后结果是什么?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最后结果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17 更新时间:2024/1/23 1:50:55

此战中的随军精锐,京都八旗兵几近被团灭,清军18名将领中的14名将领阵亡,彻底打破京都八旗兵“破万不可敌”的神话,是清军19世纪以前最大、最耻辱的一次败仗。

此次战役,是清帝国与准噶尔帝国战争中的,一次规模不大不小的战役,清军参战人数一万人左右,准噶尔大军参战人数三万余人,清军战损比达到了百分之七十,虽然单看战损人数并不多。

但战损比远超当时清朝对外征战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并且这一万多人都是清朝的王牌部队,特别是其中的京都八旗兵,在入关之时,曾声称创造过一万人追着明朝八十万军队打的战绩。

所以京都八旗兵也号称“破万不可敌”,但在这一次战役中,参战的六千名左右京都八旗兵被彻底打残,也就有了北京八旗家家戴孝的说法。

准噶尔帝国

准噶尔帝国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在清朝时蒙古共分为三个部分:漠南蒙古(内蒙古)、漠北蒙古(外蒙古)和漠西蒙古(准噶尔帝国)。

而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在清朝建国前后,就被彻底征服了,主要是以牧民为主,早已失去了蒙古骑兵所向披靡的战斗力。

但准噶尔帝国,却继承了蒙古骑兵的骁勇善战作风,不断对外扩张,是盘踞在中北亚地区的强悍政权,并屡次侵犯我华夏大地,这才有了康熙的三次亲征,以及后来的雍正乾隆的不断征讨。

不过康熙时期只是击退了准噶尔帝国的进犯,而雍正时期的多次大战也没有彻底战胜准噶尔,直到乾隆时期,彻底灭了准噶尔帝国,成就了乾隆的“十全武功”。

和通泊之战

在康熙驾崩之后,之前被康熙打得俯首称臣的准噶尔帝国,就开始伺机而动了,雍正初期主要以防御为主。

但经过一系列的内部权力斗争、实行新政改革等措施后,国力日渐昌盛,加上雍正五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去世,雍正认为一统蒙古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派出两路大军近十万人,征讨准噶尔帝国,西路军的统帅是岳飞的后人岳钟琪,主要以汉人为主;北路军的统帅是傅尔丹,主要以满清八旗精锐为主。

随后两路军与准噶尔打打停停地持续了一年多,没有获取良好的效果,雍正等满清贵族对以汉人为主的岳钟琪西路军非常不满,这时北路军的傅尔丹等人更是想建功立业,急于求战击败敌方。

雍正九年六月(1731年),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策零使出诡计,派人假意被清军抓获,传递噶尔丹策零并没有集结好部队,目前只有千余兵力的消息给傅尔丹。

有勇无谋的傅尔丹当即决定,利用这绝佳战机,立即出兵剿灭这小股准噶尔军队,当时傅尔丹手中的北路军一共有四万兵力,他从中挑选出最王牌的精锐一万余人,向前冒进。

结果钻入了噶尔丹策零的三万兵力包围圈,傅尔丹边站边退,一直到和通泊附近(今蒙古国科布多城以西,阿尔泰山脉之中),迎来了与噶尔丹策零的决战。

清军在面对三倍于己的兵力,以及由瑞典军官列纳特训练的准噶尔野战炮队伏击下,被打得落花流水、血流成河,最终傅尔丹拼死带着两千余名残兵败将杀出重围,其余精锐将领尽皆损失殆尽。

和通泊之战失败的原因

第一,傅尔丹的求功心切冒然进军,是这次失败的直接原因,如果他当时不轻信几个俘虏的谎言,没有率军进入噶尔丹策零的大军包围之中,也就不会出现惨败。

并且傅尔丹的战略措施一错再错,发现被对方包围后,并没有急于杀出重围返回北路军大营,而是试图与对方硬拼,并撤退到和通泊附近,错过了撤退的最佳时机。

第二,北路军没有及时救援,西路军没有牵制住准噶尔大军,是这次失败的间接原因,在傅尔丹被包围后,还有三万余人的北路军,竟然没有发兵救援,甚至还有不少临阵脱逃的。

而西路军更是在之前,被准噶尔大军耍得团团转,不断地被准噶尔大军骚扰,却始终没有与之展开真正行之有效的对抗。

第三,雍正对形势的误判,是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最开始雍正认为准噶尔帝国上一任可汗死后,准噶尔帝国肯定四分五裂,正是剿灭对方的好时候,没想到噶尔丹策零很快就稳定住局势。

同时,雍正在派出两路大军之后,竟然在中途将两路大军主帅召回京中面授方略,这也致使两路大军出现权力真空,没有主事之人,错失了很多机会。

第四,武器装备的落后,是这次失败的客观原因,当时清军手中有的只是鸟枪、明末火铳、威远炮、子母炮等早期热兵器。

而准噶尔大军,却有着欧洲大炮、土耳其式火绳枪等新式热兵器,无论是在射程、射速、精度上都完全碾压清军装备。

和通泊之战的影响

第一,和通泊之战的失利,让雍正苦心经营数年的,平定准噶尔帝国梦想彻底破灭,也让康熙时期的苦心经营付之东流,自此雍正一朝无力再平定准噶尔帝国,只能被动防守。

不过还好,雍正的运气不错,准噶尔大军此战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大意轻敌,最终被雍正的妹夫博尔济吉特·策棱击败,使得准噶尔帝国的进攻告一段落,没有继续挺进中原。

第二,和通泊之战的失利,是八旗兵自明朝万历二十一年与蒙古交战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直接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

双方之前的历次战争中,准噶尔都被清军击败,可以说准噶尔帝国之前对清帝国一直有着深深的畏惧,这次以后使准噶尔帝国重拾自信,不断的扩张起自己的领土范围。

第三,和通泊之战的失利,彻底打破了“亚洲第一雄师”—京都八旗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显示出八旗兵早不如刚入关时的战力,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变得徒有其名。

不过经过此战,也让清廷见识到了准噶尔帝国的枪炮威力,自此清军也开始着手研发装备各类枪炮、训练八旗兵,这也为乾隆时期,灭掉准噶尔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可以说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和通泊之战的惨败,不过京都八旗兵在当时,虽然战力有所下降,但斗志十足,大多数宁可战死也决不投降,这种精神也算难能可贵,但也导致了北京八旗家家戴孝的惨状。

标签: 古代清朝

更多文章

  • 香妃的出身是怎样的?她身上的异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香妃,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香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清高宗乾隆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其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大有建树,闲暇之余,还能弹琴赋诗,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这样一位才情四溢的九五之尊,又活到了89岁的高龄,他的感情生活毕然更加丰富。咱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乾隆帝正史、野史中都被人

  • 李隆基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 李隆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隆基,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隆基让位,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封建制度当中,的位置都是嫡长子继承的,而这个睿宗的长子叫做李成器,此皇子天生聪明,多才多艺,可以说集众多光环于一身,论才华和身份,李隆基可以说,这辈子基本都和皇位无缘。那么李旦为什么会传位给老三李隆基,而不是他的长子李成器呢?这我

  • 朱由校为什么要传位给弟弟朱由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由校,明朝

    天启皇帝朱由检和崇祯皇帝朱由校是明朝的最后两位皇帝,他们是两兄弟,朱由检之所以将皇位最终传给了他的弟弟朱由校,确实是因为他没有儿子。不过天启皇帝朱由死的时候才22岁,正值青春年少。他的后妃当中历史上有记载的就有9位,也曾经有过儿子,但都早夭,无奈之下只得将皇位传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校了。表

  • 西晋名臣张华是怎么从一个放牛娃到当朝大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华,西晋

    一般来说的,大家都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比喻没有进取心的人。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句话的原作者却凭借此句一飞冲天。那么这位原作者究竟是何许人也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01 一飞冲天张华的祖上非常显赫,据说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张良。不过经过数代的繁衍,其身上的高贵成分已经可以

  • 历史上的汉元帝真的昏庸无能?只是被奸臣所蒙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元帝,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元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什么是“昏庸无能”?被奸臣石显蒙蔽一生,敢于揭发石显的忠臣都被他下令处死。从这一点上来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石显害死萧望之的时候,已经漏出了马脚。纵使是智力中等的普通人,也能看出石显奸邪的一面。汉元帝却看不出,石显磕头谢罪,说

  • 杨维桢听到朱元璋要招揽自己时,为何要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杨维桢,元朝

    杨维桢听到朱元璋要招揽自己时,为何要逃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放眼望去,朝堂上武将居多,而文官寥寥。毕竟,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靠的是文臣。于是,朱元璋下令各地举荐贤才,此时,有人举

  • 经历过八王之乱并被四废四立后,羊献容遇到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羊献容,魏晋

    你知道羊献容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羊献容被立为皇后后毫无尊严,经历八王之乱,被四废四立,期间多次被奸人陷害,最后能保全一条性命实属不易!更不要说谈感情问题了,况且司马衷一个傻子,毫无感情可言!羊献容就硬生生地将如花少女熬成了少妇,不过好在,她生命中的男人正在悄悄到来!四

  • 长孙无忌能成为凌烟阁第一功臣,靠的是长孙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长孙无忌,唐朝

    你真的了解长孙无忌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凌烟阁是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为了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所建立的。当时已经有数位功臣辞世,还活着的也都年老了。排在第一位的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他自幼与李世民交好,长大后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两者的关系旁人不能与其

  • 张贵人独得盛宠,为什么要杀了宠爱她的晋孝武帝司马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贵人,东晋

    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个嗜酒如命的人,他的皇后王法慧也嗜好饮酒,但因为性格骄傲善妒,令司马曜深感忧虑,于是他便另觅新欢,在后宫的清暑殿上与美人喝酒作乐,这位美人便是张氏。张氏的生卒年与出身都不详,只知道她是十四岁那年入的宫,大约比司马曜小个四五岁。张氏正值妙龄,美貌过人,因为她也擅长饮酒,千杯不醉,在很多

  • 汉桓帝的皇后窦妙,她的报复心有多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窦妙,东汉

    你知道窦妙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猛女在延熹二年(165)二月被废,众人都以为邓氏垮台后,后宫中最得宠的郭贵人会成为皇后,不想桓帝喜新厌旧,很快也疏远了郭贵人,这是,刚刚入宫的窦妙受到了桓帝的注意,她被立为贵人。窦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出身名门之家,窦融是窦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