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准确评价唐睿宗李旦?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让”字

如何准确评价唐睿宗李旦?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让”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421 更新时间:2024/1/3 6:52:45

说到李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唐玄宗开元四年六月癸亥(716年6月22日)上午,皓日当空,长安城外,百姓营营,一片祥和气象。太极宫百福殿内,却是一片压抑的气氛,太上皇李旦龙体欠安,已如燃油将近的枯灯,捱不了多长时间了。李旦55岁,在李唐皇族中,这个年龄不小了。他的爷爷李世民活了52岁,父亲李治活了56岁,哥哥李显活了55岁。他们都有遗传的心脑血管疾病,血压高,血脂高,50岁后,发病率高,而且是突发,不是心梗,便是脑梗。

皇帝李隆基和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义,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等人侍立在病榻前,满脸悲戚。李旦的目光从儿子们脸上一一扫过,满心欣慰。李唐王朝到了自己手里,已历五世(不算武周),但是每一世在继承人问题上,都杀的血雨腥风,没一个正常上位的。李渊手里,李世民和建成元吉兄弟相残。李世民手里,李承乾和李泰兄弟相残。李治手里,儿子们被武后诛戮殆尽。李显手里,太子李重俊发动玄武门之变被杀。唯独李旦手里,儿子们实现了兄友弟恭的美好画面。

李旦一生没做什么大事,如果给他一个准确评价的话,那就是一个“让”字。

唐高宗龙朔二年六月己未(662年6月22日),李旦出生,是李治第四个儿子,按照正常情况,他从一生下来这辈子命运也就注定了。他是亲王,能够拥有一大堆头衔,但是不能参预国事,每天读读书,练练字,听听歌,看看舞,结交一帮文人雅客,悠哉悠哉度过一生。命运是这么安排的,李旦也是这么规划的,他谦恭好学,草书隶书都写得非常好,尤其在文字训诂方面,造诣极深。

李治最早给他起名李旭轮 ,旭轮意即旭日东升。后来改名李轮,再后来改名李旦,其实一个意思,都是朝日初升。简言之,李治希望他永远都是初升的太阳,发出绚丽的光彩,而不能如日中天,光照万物。

但是人的命运啊,真的是变幻莫测。他的三个哥哥,死的死,废的废,尤其李显,都当皇帝了,还被赶下台。嗣圣元年(684年),母亲武后将毫无准备的李旦扶上皇帝宝座,改年号为“文明”。但是李旦觉得,母亲做事一点都不文明,她专横霸道,嗜杀成性,不择亲疏。对亲生儿女下毒手眼都不眨。凡是挡在她面前的绊脚石,或者她认为是绊脚石,都会被毫不犹豫的一脚踢开。李旦明白,自己唯一能够活下来的办法,就是争取不要成为武后的绊脚石。

所以李旦虽然当了皇帝,却是名副其实的傀儡,他退居深宫,终日读书练字,从不预闻国事。徐敬业和裴炎相继被杀,更加坚定了他当个傀儡的决心。徐敬业打的旗号是让武后还政李旦,裴炎同时上表,提出同样的建议,武后于是认为徐敬业和裴炎是一伙的,两家伙一文一武一内一外,想把武后干翻。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后下诏,表示要还政于李旦。李旦深知其中利害,数次上表,极力推辞,声称自己能力微薄,不能当此重任,请求母后继续临朝称制,帮自己打理国事。武后顺水推舟,一万个不情愿的接受了李旦请求,跟群臣说,我老了,六十多岁人了,不想过分操劳,可我儿子不行啊,非让我帮帮他,我能怎么办呢。

这是李旦第一次“让”。

天授元年(690年),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上表劝进,请求武后当皇帝。李旦赶紧也上表劝进,并求赐武姓。同年九月,武后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

这是李旦第二次“让”。

李旦虽然让出皇位,但还是太子,是未来的储君,当然也就成了武氏族人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有个名叫王庆之的游民,带了几百人给武则天上书,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亲自接见了他,问道,皇太子是我亲生儿子,你为啥要我废掉他?王庆之说,神不吃异端供奉的香火,人不给别人祖宗上坟烧纸。现在是大周天下,怎么能立个姓李的人当太子呢?

武则天听了很高兴,给他写了张纸条,你拿着这张纸条,啥时候都能来找我,门卫是不会拦你的。王庆之很高兴,没事干就来找武则天,还真把自己当根葱。时间一长,武则天烦了,让副宰相李昭德教训教他,让他明白自己是吃啥长大的。李昭德马上拉出去把王庆之打死了。回去跟武则天说,武旦是你儿子,武承嗣是你侄儿,以后你还指望武旦给你上坟烧纸呢,从来没听说侄儿给姑姑上坟烧纸的。武则天听了,觉得李昭德说的好有道理。

但是说归说,武则天还是想立武氏为后,正月十五祭天,武则天首献,本来应该太子李(武)旦亚献,但是武则天却没让李旦出面,而是让魏王武承嗣亚献,梁王武三思终献。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便是武则天准备抛弃李旦,另立武承嗣。

很快,武则天一个宠婢韦团儿勾引李旦,被李旦严词拒绝,韦团儿恼羞成怒,诬告李旦的刘妃和窦妃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不由分说,把二妃召入皇宫,活活打死,挖坑埋了,谁都不知道埋哪儿了。李旦明知两个妃子失踪,却假装啥事都没发生,照常问候武则天起居,神情自若。没过几天,有人告发韦团儿引诱李旦,武则天就把韦团儿杀了。

其实从常理推测,韦团儿之事匪夷所思。李旦虽为太子,实与囚徒无异,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生怕惹火烧身,韦团儿深得武则天宠信,自是心机深沉八面玲珑之人,她脑袋让驴踢了上赶着勾引李旦?因此她勾引李旦只能是武则天安排的,告发刘窦二妃也是武则天安排的,武则天就是想看看李旦对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想法。如果武则天打死李旦两个媳妇,李旦就对武则天颇有微词,或者表现出怨恨不满之情,说明这个儿子不能留,得杀。但是李旦不仅没有异常情绪,反而更加孝顺,武则天就抓不住李旦把柄,遂迁怒于韦团儿无能,把韦团儿杀死灭口了。

紧接着又有两个人因为没有得到武则天同意私下拜见了李旦,被腰斩于西市。从此李旦彻底与朝臣隔绝。随后就有人诬告李旦谋反,武则天让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大家都知道,没有他审不了的案子,前不久狄仁杰就被来俊臣抓进大牢,差点弄死。幸亏狄仁杰机灵,假装认罪,抽空派人向武则天申诉,方才捡了一条命。因此武则天让来俊臣审李旦的案子,就是想把李旦弄死。

来俊臣把李旦身边人抓来一问,一个个忍受不了酷刑,争前恐后纷纷招供,李旦的确想谋反,眼看李旦这条命就要玩完,乐工安金藏跟来俊臣说,太子没有谋反之心,如果你不信,我愿剖心自明。说完拿刀剖开肚腹,五脏六腑流了一地。武则天闻讯,派人把安金藏抬到宫中,让医生用桑皮线缝住肚皮,又上了止血药,安金藏第二天方才醒来。武则天亲自慰问,叹息说,我儿有了冤屈不能亲自跟我说,还得让你一个乐工用这种极端手段告诉我,这是我的错误。于是让来俊臣就此打住,李旦方才捡了一条命。

武承嗣和武三思还不死心,多次跟武则天说,自古以来哪有让异姓人当储君的道理,赶紧从我俩中间挑一个吧,都等好久了。武则天摇摆不定,随后在狄仁杰和一帮朝臣劝说下,还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推波助澜,契丹首领孙万荣在外策应,多方合力,武则天一看二武的确不得民心,人心思唐,方才断了立二武为太子的念头。

此时李旦的处境就很尴尬了。如果二武不能取代李旦为太子,那么李旦便是日后武则天的皇位继承人。可是武则天并不想把皇位传给李旦,如果这个难题不解决,李旦很可能会在某一天好端端暴病身亡,那么二武还是有被立太子的机会。所以狄仁杰等人想了个折中办法,便是立被废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李显在一开始就被废掉了,十四年时间一直在房州住,没有自己的势力,而且是戴罪之身,召回来对武则天只有感激,没有怨恨。不像李旦辞了皇帝就一直当太子,身份敏感。所以立李显为太子取代李旦,也是武则天能够接受的。

大周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李显被偷偷接回洛阳。九月,李旦向武则天请求,辞去太子之位,让给李显。武则天同意了。

这是李旦第三次“让”。

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之变推翻武则天,当时李旦正掌握着南衙禁军,也在行动中立了大功。李显论功行赏,想立李旦为皇太弟,意思自己死后由李旦即位,不传给儿子。犹如后来赵匡胤立赵光义为皇太弟一样。但是李旦坚决推辞,李显就坡下驴,也就不再坚持。

这是李旦第四次“让”。

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在韦后和安乐以及武三思父子的逼迫下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武三思父子,却被韦后安乐反杀。安乐公主和宗楚客等人便向李显告密,李旦才是李重俊的幕后主使。李显遂让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彻查此事,萧至忠哭着跟李显说,想当年相王(指李旦,被李显封为安国相王)身为皇太子,他向则天皇后多次请求,方把太子之位让给陛下,陛下方才有了今天。此事海内皆知,您怎么能怀疑他呢。李显一听,方才作罢。右补阙浚仪吴兢也上疏说,“尺布斗粟之讥(指汉文帝杀死弟弟淮南王),不可不慎;《青蝇》之诗(青蝇就是进献谗言的小人),良可畏也!”

韦后和安乐毒死李显,立李重茂为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玄武门之变,扶李旦上位。由于李隆基有拥立之功,因此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李隆基排行老三,人称三郎,本来没有资格,但是大哥李成器也发挥乃父“好让”风格,坚决不当太子,让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后来投桃报李,谥李成器为“让皇帝”,意思自己这个皇帝是大哥让给他的。

很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势同水火,姑侄二人各自发展了一帮嫡系,眼看就要来一场火并。此时李旦的处境跟当年李渊极其相似,但是李旦作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避免了重蹈李渊覆辙的悲惨命运。

武德九年六月,彗星在天上多次出现,李建成派人向李渊密报,太白经天,秦王当有天下。李渊于是召李世民入宫,想把李世民当场拿下,李世民急中生智,诬陷李建成淫乱后宫,于第二天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建成元吉,逼李渊退位。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七月下旬,同样彗星出现在西方,同样太平公主派人跟李旦说,"彗所以除旧布新,皇太子当为天子。"本来是挑拨离间的一句话,没想到李旦脑回路与众不同,闻言竟然大喜道:"传德避灾,吾志决矣!"于是顺水推舟,要把皇位传给李隆基。这下完全打乱了太平公主部署,他们本希望借李旦之手除掉李隆基,没想到李旦不是李渊。太平公主一下懵逼了,赶紧劝说李旦打消这个念头,陛下春秋正盛(年纪不大),不能这么早让出皇位。

但是李旦说,当年我哥李显在位,天上也出现了彗星,我也劝他赶紧把皇位让给太子,结果他不听,吓得我好几天吃不下饭。现在这事轮到我头上,我怎么能劝别人可行,自己做却不行呢。李隆基听说这事,也以为李旦在试探他,毕竟不合常理啊。赶紧骑马飞奔入宫,跪倒在地,叩头如捣蒜,我当太子已经是非分之想了,您却要把皇位让给我,为什么啊?我愿把太子之位让给大哥。李旦说,你当皇帝,就是为我消灾解忧,你还有啥可怀疑的?李隆基还要推辞,李旦说,你如果真能做个孝子,何必等到我死了以后再继位呢?言下之意,孝子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

八月初一,李隆基当了皇帝,李旦成为太上皇,这是李旦第五“让”。

开元初年(713年)六月三十,太平公主图谋发动兵变,并且想借宫人之手毒死李隆基,形势岌岌可危。七月初三,李隆基先下手为强,杀掉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跑到终南山一个寺院中,三天后出来自首。李旦闻讯大惊,赶紧跑到李隆基面前求情,希望留她一条命。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妹妹,死了就没了。李隆基不为所动,李旦失望而归,太平公主被赐死,儿子们屠戮殆尽。

其实从事后看来,李隆基之所以能够干翻太平公主,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李旦当机立断把皇位让给了他。因为当皇帝和当太子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当了皇帝,名正言顺,许多人都愿意拼上身家性命跟他干,发动兵变就是镇反平乱,号召力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可是如果当太子,发动兵变便是造反作乱,跟着干的人根本没几个。李隆基动手之前也有顾虑,惊动了太上皇咋办。手下说你都是皇帝了,普天之下就数你大,你还怕惊动谁?

开元四年六月癸亥(716年6月22日)中午,浮云遮日,李旦看着满堂儿孙,想到自己一生的忍让和坎坷,悲欣交集,盍然而逝。

纵观李旦一生,其实不过“舍得”二字。这两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孟子说,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有太多东西不能割舍,权力,金钱,爱情,名声,还有各种执念,但是舍不得,便了不得。武大郎不舍潘金莲,招来杀身大祸;林黛玉不舍贾宝玉,最终香消玉殒。有舍才有得,有得便须舍,舍中有得,得中有舍,如何取舍,真的需要大智慧,以及超越诸凡的耐性。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就不禁感慨: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好让”二字,可谓字字泣血。

标签: 李旦唐朝

更多文章

  • 东吴大将陆逊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陆逊.东吴

    在三国后期阶段的时候,吴国和蜀国之间的联盟断开了,孙权在曹操的支持下面,开始带着军队攻打蜀国,想要拿回来之前被蜀国占领的荆州。那个时候蜀国还有很大的势力,关羽还在那里守着,想要拿下荆州并不是特别的容易,东吴那里也有陆逊,他当时想要直接去战场,去把关羽给打败,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孙权派吕蒙和陆逊一起去攻

  • 苏洵的个人成就有哪些?儿子的降生改变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洵,北宋

    说到苏洵,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苏洵,北宋文学家,擅文论,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门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里占得三席,冠绝古今,成千秋佳话。当然,在三苏之中,大多数人最熟悉的大概是苏轼,北宋文坛领袖,扛起宋词半壁江山,开豪放词派,留下名作无数。其弟苏

  • 贺铸的仕途之路如何?他的词作有着怎样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贺铸,北宋

    说到贺铸,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贺铸,北宋词人,又称方回,此人最大的特点便是“丑”,陆游曾说他:“状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宋史》的记载则是:“身高七尺,面色铁青,眉目耸拔,其貌不扬。”其实不难发现,单就描述而言,似乎谈不上丑,也只是面貌粗狂似武

  • 欧阳修的一生有多惨?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欧阳修,北宋

    说到欧阳修,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什么叫不枉此生?或者说,什么是最好的人生状态?我想,大概就是哪怕生活平凡到毫无新意,甚至充满着苦难和不堪,你依然可以过得风生水起。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再看古之文

  • 张辽的晋阳侯和关羽的汉寿亭侯哪个职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三国

    东汉末年,关羽暂时投于曹操营下,张辽与关羽为好友,曹操便派张辽以关羽私交好友的身份去询问关羽的去留之心。关羽表明只会跟随刘备,对此,张辽在担忧关羽安危的同时,依然坚持履行臣子的责任,而且,张辽还为关羽担保“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在此基础上,关羽斩杀颜良,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才选择离开曹操,也即做到

  • 刘备最不该放走的大将,投靠曹魏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田豫,三国

    东汉末年,汉室昏聩无能,造成了混战的局面。而有三个人趁势而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为何三国中能人异士众多,智慧超绝的也不在少数,可为何却只有三个人分得了天下,没有战国七雄相争的猛烈呢。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真正能握住权柄的人都是那些伯乐,善于识别各种有才之士然后化为己用。而蜀汉的集团的刘备就因一

  • 曹丕继位之后 曹丕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兄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丕,曹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继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最终把世子的位置传给了曹丕,而不是曹植。成为新的统治着的曹丕,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曹植,这个曾经曹操想传位的人是他,而不是曹丕。可想而知,两人的交恶也是有缘由的,为了这个位置,曹丕在登位之后,理应是不会留下曹植的性命,当初曹操要

  • 邵氏初为明宪宗的贵妃,她后来又是怎么成为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孝惠皇后,明宪宗

    孝惠皇后(15世纪?-1522年)邵氏,明宪宗朱见深贵妃,明世宗朱厚熜的祖母,杭州昌化人。父为邵林。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太后。十一月逝世,世宗本来想在第二年二月迁葬茂陵,大学士杨廷和等说道:“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动神灵。”不从,还是葬入茂陵。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别祀奉慈殿。嘉靖七年

  • 靖康之变后,赵构到底是怎么守住半壁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构,南宋

    靖康之变后,金兵虽然攻破汴梁,但已经属于强弩之末,无法继续扩大战果,更没能够占据获得的新地盘,只能扶持傀儡政权作为缓冲。毕竟金人消灭大辽,而后又攻灭北宋都城,所有的战争潜力都达到了临界点,若是继续打下去恐怕就会陷入无边无际的战争泥潭。北宋都城虽然被攻破,但各路勤王宋军仍在,新征服的地,最主要的是辽地

  •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最后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清朝

    此战中的随军精锐,京都八旗兵几近被团灭,清军18名将领中的14名将领阵亡,彻底打破京都八旗兵“破万不可敌”的神话,是清军19世纪以前最大、最耻辱的一次败仗。此次战役,是清帝国与准噶尔帝国战争中的,一次规模不大不小的战役,清军参战人数一万人左右,准噶尔大军参战人数三万余人,清军战损比达到了百分之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