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阳公主是什么人?封建史上唯一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公主

平阳公主是什么人?封建史上唯一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77 更新时间:2024/2/6 14:39:35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平阳公主的文章。

隋唐英雄系列的演义小说塑造了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她们虽为女儿身,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笑傲沙场,不输男子分毫,像屠炉公主、新月娥、窦仙童、纪鸾英、樊梨花,薛金莲等人物,个性鲜明。但是,她们皆是小说虚构的,在正史上踪迹难寻。那么很多人都会产生怀疑,隋唐女将不存在吗?今天带大家走进真实存在的隋唐女将——平阳公主。

历史上有很多“平阳公主”,今天要介绍的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太宗李世民的胞姐。《旧唐书》《新唐书》皆无记载唐高祖三女平阳公主具体的出生年月,她的故事,从唐高祖李渊的起义开始。

隋大业年间,隋炀帝穷兵黩武,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民力滥用,哀鸿遍野,隋王朝倾颓已是大势。大业十三年(617年),出身关陇贵族的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是当地最高的军政长官,手握大权。当时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抗隋,作为隋王朝的“守臣”,李渊率兵征讨山贼,镇压农民起义。与此同时,作为王朝末年手握重兵的地方长官,李渊在征讨山贼,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不断招降纳叛,扩大自己的实力。同年,李渊治下刘武周发动兵变,隋炀帝知悉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这让李渊下定了反隋的决心。

此时的平阳公主与其丈夫柴绍定居大兴,也就是后来的长安城,接到来自父亲李渊派人送来的密信,信中说到李渊要召二人回去,助他起义。柴绍对平阳公主说:“你的父亲将要起兵扫平乱世,我打算前往太原去迎接他的义旗。同你一起离开不甚可行,留你独自一人走后我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平阳公主想了想,对丈夫说到:“你应该赶紧离开,我是一个妇人,遇到危险时容易躲藏起来,到那时自己会想到办法的。”柴绍跟平阳商议过后,立即前往太原帮助李渊。

平阳公主留在长安却没有坐以待毙,知道父亲要起兵,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她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变卖家产,招兵买马。毕竟家产是死的东西,在动荡的年代,有财产却没有足够的武装去保护,很容易被别人觊觎,遭遇祸端。而李渊起兵在即,有更多的兵力才能更好的打下江山。平阳公主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妇道人家,她甚至干了许多普通的将领不敢干的事——招募山中亡命之徒。

只招募山中的亡命之徒还不行,毕竟这些亡命之徒曾经只能在山上行动,几百人,难成大气候,更何况是要在危机四起的动荡时期占据一方土地,抵抗当时别的义兵呢?

于是平阳公主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反隋的义军。这是普通人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当时的平阳公主,其治下不过千人,原本反隋的义军就是“竞争者”,难以收治,更别说平阳公主那不过千人的“小蚂蚁”了,还想收归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军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平阳公主却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做到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好几支江湖上亦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当属胡贼何潘仁的军队,有几万人。当时的何潘仁在司竹园招募兵马,自称为总管,摸不清他到底是想拥兵自立,还是想投靠别的大起义军。当时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马三宝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让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甘愿归降平阳公主。

不过马三宝究竟是如何劝降的,其中平阳公主对马三宝的指点有多少,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何潘仁归降之后,马三宝又在平阳公主的派遣下,接连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利等义军,势力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基本上都是亡命之徒。前面也提到了,平阳公主一开始收编的几百人,是山里的亡命之徒,后来收编的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等人,在《旧唐书》上的称呼,不是“胡贼”就是“群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难以镇住他们,更何况平阳公主一介女流,在这些原本是盗贼的眼里就是容易欺负的对象,能让这些盗贼心服口服,可见其谋略。我们也知道,盗贼本是一群蔑视规矩的人,难以管理,就算先前有义军的“约束”,但来自原本不相统属的系统的他们,是很容易起冲突的。短短三个月时间,不断吸收新的血液,并且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并且能够取得如此出色的战绩,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的出类拔萃。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十分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因为“基底”是盗贼的特殊性,平阳公主三令五申,所过之处,不得抢夺百姓财物。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狼烟四起,兵荒马乱的年岁,这支由许多盗贼组成的义军,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亲切的称呼为“李娘子”,遂将她率领的这支军队称为“娘子军”。正是这样优良的军纪作风,娘子军威名远扬,当时很多生活不下去的人不远千里前来投奔平阳公主。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了七万人。七万人,或许你会觉得也不太多,但对比一下隋末的起义军,人数还是不少的。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由于隋炀帝大兴土木,怨声载道,长白山(不是东北的那个长白山,是现在的山东邹平)首义后,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隋朝大半版图,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更是达到了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大反隋主力,他们分别是: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以及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岗军。

大业十三年(617),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在攻破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粮仓——兴洛仓后,声威大振,后迫近东都城郊,攻破回洛仓,达到了鼎盛时期。鼎盛时期的瓦岗军,控制着中原的广大地区,拥兵数十万之众。这里的拥兵数十万之众到底有多少呢?小编查到的资料中,数目最高的就是“密乘胜陷偃师,于是修金墉城居之,有众三十余万。”里的“三十余万”,结合这句话前一段里的“炀帝遣王世充率劲卒五万击之”,小编大胆猜测李密的军队,在攻破回洛仓之时应是十万之中,后扩张了二十余万人,顶峰时期应是三十余万。

那么同期的窦建德军队呢?窦建德军刚刚起义的时候军队在高鸡泊一带活动,人数也就一万多人。大业十三年正月,窦建德在河间、乐寿两县的交界处举行典礼,自立为王。在此之前,窦建德捉到隋朝官吏以礼相待的事让隋朝的郡县长官逐渐投诚于他,他手下的部队有十万余人。

平阳公主所拥有的七万部队,是窦建德军队的半数有多,是瓦岗军顶峰时期的四分之一,而平阳公主的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时,也不过三万之众。果然,女儿都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啊。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看到三女儿为他在关中打下的一大片地盘,他十分高兴,立即派遣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前往华阴县,到南山脚下迎接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的部队在渭河北岸会师,共同攻打长安。平阳公主的丈夫柴绍当时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自带领一支军队,并且各自有各自的幕府(指挥部)。巧的是,平阳公主的部队继承了当初起义时来自老百姓的称谓——“娘子军”,围攻长安城时,平阳公主于柴绍同攻一处,夫妻齐心,共破长安。

打下长安城后,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与此同时,对各位将领论功行赏,对于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特封为“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又再次为大唐的江山征战。李渊当时虽据守长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掌握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关中地区是一个战略位置相对较佳的粮仓,也是通向河西走廊的要道。从历史上来看,占据关中势力面对关东各地有天然的兵马和贸易优势,能有获得足够的粮食和兵力支持。完全控制关中地区,对李渊来讲,势在必得。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就是李渊先要对付的两大集团,于是他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来扫荡这些势力。

在父兄扫荡薛李两股势力的同时,平阳公主也没闲着,她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的苇泽关,也就是后来的娘子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娘子关是出入山西的咽喉,而山西是保卫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天然屏障,可以说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李唐必定腹背受敌。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守住李唐的命脉。

标签: 平阳公主唐朝

更多文章

  • 明朝衰落跟朱祁镇有什么关系?能力远不如弟弟朱祁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祁镇,明朝

    明朝衰落跟朱祁镇有什么关系,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毫无疑问是明代宗朱祁钰更适合当皇帝,至少对于当时的明朝而言,朱祁钰远比朱祁镇更适合。明朝走向下坡路便是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的,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捯饬出来一个“仁宣之治”,被史家们称

  •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是什么身世?扑朔迷离的东宫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是什么身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朝皇帝的婚姻,最奇特的要数皇太极了,这位清朝的创立者虽然只有十五名后妃,但却五花八门,既有出自一门的姑侄三人,又有改嫁自己的两名寡妇。此外,皇太极竟然还将自己的两位妃嫔送给了别人,第一位是侧妃叶赫那拉氏,第二位便是

  • 道光皇帝到底有多抠门?省钱吃饭只吃素,裤子破了也不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道光皇帝,清朝

    道光皇帝到底有多抠门,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道光皇帝,即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虽然在位期间努力整顿吏治,整理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他终究不是当皇帝的料,清朝依旧日渐衰弱,和西方差距也越来越大。但是

  • 赵普:北宋开国功臣之首,活了七十岁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普,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介绍的历史人物,正是北宋开国功臣之首,也就是北宋第一开国功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普。赵普虽然姓赵,而且从小就跟赵家兄弟赵匡胤、赵光义认识,交情也很深,但跟赵家兄弟赵匡胤、赵光义没有血缘关系,年纪比赵匡胤稍大几岁。当赵家兄弟决定追随郭威并辅助郭威建立后周,赵普义无反顾地担任赵家

  • 范文程是什么人?清代第一权臣,大清的恩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文程,清朝

    范文程是什么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怕权臣当道威胁皇权,不惜废除了宰相。还是清王朝的皇帝更聪明,他们把哪怕是最有权的大臣都变成了奴才。奴才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里,就像被皇帝牵着的一只风筝,让你浮你便飞升九重天,让你沉你就得入十

  • 李定国在血战磨盘山是什么贡献?击杀八旗20多位高级将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定国,明朝

    血战磨盘山,李定国抗清最后一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659年,是清朝顺治十六年。清军入关十六年来,南征北讨,已先后荡平了李自成、张献忠、弘光、隆武、绍武等多个政权。即使在战场连连取胜,清朝也还没能一统天下,明朝的残余力量势力虽然越来越弱小,却也还在坚持抵抗。这一年同时

  • 魏蜀吴三家末代君主中 为何三人的待遇完全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君主

    还不知道:魏蜀吴末代君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奂、刘禅、孙皓分别是魏蜀吴三家的末代君主。蜀亡之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魏亡之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吴亡之后,孙皓仅被封为归命侯。从三者的爵位上讲,曹奂最高,刘禅其次,孙皓最低。这种待遇上的不同,到底有什么讲

  • 北宋“包青天”包拯生平简介 历史上包拯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包拯

    1062年7月3日(农历1062年5月24日),北宋“包青天”包拯逝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包拯(包青天)是突然得病死的。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

  • 林丹汗八大福晋之首是谁?竟改嫁给皇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娜木钟,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林丹汗八大福晋之首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称帝建元,改元崇德,建立大清国。随后,皇太极并封五宫,分别是清宁宫皇后、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和永福宫庄妃。在位五宫后妃中,有两位竟然是原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的遗孀,却被

  • 德因泽是什么人?她是怎么帮皇太极扳倒两任大妃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德因泽,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德因泽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清朝的奠基人,在那个创业年代,努尔哈赤凭借祖、父所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家,驰骋于辽东各个战场之上,率领建州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创造了满文,一个崭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