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全怪朱元璋吗?

李善长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全怪朱元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66 更新时间:2024/2/9 12:32:3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善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朱元璋这个人在称帝之后,嗜血之心大起,所以才有了后来不断的杀功臣。人们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对,李善长的死就不完全是朱元璋的问题,这和他自身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谈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李善长的个人资料。李善长祖籍徽州,是朱元璋的淮西老乡。《明史·李善长传》记载,其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透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李善长读书不多,算不上大儒高人,顶多是个善谋实事的聪明人。至正十四年春夏间,朱元璋带兵攻打滁州,李善长穿上儒士的服装,在道路旁与朱元璋相见,并正式加入朱元璋集团。那时,朱元璋身边还没有多少高人辅佐,李善长将自己装扮成大儒策士,足见此人很会钻空子,知道当时的朱元璋需要什么。

李善长在文韬武略方面没法跟刘伯温比,但在初见朱元璋那一回,却表现得极有远见,极有谋略。说到这里,小芋君非常的有感慨,人的一生中只要有一件关键的事情做得好,那么将会改变一生的命运。李善长在加入朱元璋集团后,向朱元璋献计献策。声称欲图大业,应效法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更加重要的是,在讲完了这些大方面的计策后,就开始狂拍朱元璋马屁,说朱元璋的祖籍离刘邦龙兴之地不远,朱元璋身上有龙气。听到这一番话,加之又是淮西老乡,朱元璋觉得甚为难得,于是点头称”善“,命他为掌书记,从此,李善长成了为朱元璋操办后勤实事的大管家。

历朝历代,最终能爬上”居功至伟“高位的大管家,除了搞后勤保障的能耐要一流,还得有一项”优良品质“,跟老板打天下的时候要足够的忠心耿耿。李善长亦是如此。朱元璋在滁州刚起步的时候,郭子兴曾想将李善长调入元帅府做自己的助手,李善长向朱元璋哭诉,朱元璋无奈表示”主帅之命,弗可违也!“但李善长最终还是坚辞弗就,充分表现了对朱元璋的忠心。

又是老乡,又有实干,又忠心,加入的时机又早又好,李善长在朱元璋手底下”为参谋,预机画,主馈响“,职位是越升越高,到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时,他先被拜为右相国,后又升改为左相国。朱元璋称帝前后,其朝中大管家的角色更是突出,各种律法、官制、礼仪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制定颁布的。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李善长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特赐铁券,他可以免死两次,他儿子可以免死一次。

拿下这一系列封赏后,李善长的权势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但与兢兢业业的真萧何不同,李善长并不是名副其实的贤臣,智臣。相反,小芋君认为李善长为人实质上是典型的善耍心机、好搞权斗的官场老油条。这一点明代史学家朱国桢也给出了评价,说他”有心计而无远识“,这一句评价可以说是点中了李善长的要害。如此评价李善长究竟有何原因?他具体表现在哪里呢?纵观李善长的发家史可以看出,他十分热衷于拉帮结派,打压排挤非淮西臣僚,乡土、宗族观念极重。可以说,淮西勋贵集团就是在他极力聚拢下形成的。

这期间的钻营和权斗,涉及两个人的很有名。定远人胡惟庸在和州投奔朱元璋时,初为宁国知县,因为给李善长送了三百两黄金,后者便把他引入淮西势力圈子,先是尽力提拔,后又推荐当自己的接班人。在打压排挤异己上,说李善长和胡惟庸狼狈为奸,那是一点不夸张,早期的御史台中丞,有望当丞相的杨宪是他两人联手陷害死的,中后期的刘伯温更是遭到了他两人的全力打击,以致于刘伯温最后硬是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胡惟庸的手里。

其实李善长的很多做派早就让朱元璋不满了,可是朱元璋并没有杀他,反而在洪武四年正月,李善长久病未愈的时候,朱元璋抓住机会让他退休。此外,还给予了大量的赏赐,可见朱元璋是想要李善长善终的。可是李善长舍不得权势,总是在幕后操弄朝堂事宜,但即使如此朱元璋也一直在容忍他。直到后来,李善长的弟弟卷入了胡惟庸案,但朱元璋依然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从轻处罚李弟。可面对这种情况,李善长不但没有感谢朱元璋,还打起了冷战。这下朱元璋是真生气了。

可喜欢玩弄权势的李善长最终更加变本加厉,私自调动军队,严重的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最终在李善长77岁高龄的时候将他全家处斩。所以,李善长的死也有自己很大的原因。

标签: 李善长明朝

更多文章

  • 纯懿皇贵妃:生下一位皇子荒诞至极,还安稳活到95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纯懿皇贵妃,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纯懿皇贵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尤其是皇帝的女子来说,背景还有子嗣才是更重要的,这关系着你之后的生活是否过得好。而这次凡哥要和大家介绍的这个人,她是雍正的妃子, 生下一位皇子荒诞至极,却安稳活到95岁。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她的名字叫做耿氏

  • 汉文帝的仁治是怎么实施的?为什么后世帝王无法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汉文帝

    汉文帝的仁治是怎么实施的?为什么后世帝王无法超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纵观历史,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乃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盛世,《史记》作者司马迁曾用动情的笔墨记叙“文景之治”时的生活场景,“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 崇祯为什么不逃跑去南方?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崇祯,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如果逃到南方,肯定比南明的那些皇帝有作为,他为何不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当王朝覆灭的时候,很多末代皇帝都会选择逃跑。但是,有些皇帝却不愿意逃跑,要和他的王朝一起覆灭。比如崇祯皇帝,当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来的时候,他在隆隆的炮火声中,逼迫他的嫔妃

  •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是怎么来的?萧何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萧何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是怎么来的?萧何做了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出自宋朝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意思为韩信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

  • 马尔泰若曦的原型是谁?唯一留下全名的官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尔泰若曦,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她是马尔泰若曦的原型,身份卑微,却是唯一留下全名的官女子。我相信大家现在经常会看到很多关于清朝的电视剧,比如像甄嬛传。而且在这些影视剧中都出现了很多嫔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位,这一位就是马尔泰若曦,在这部影视剧中,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悲剧性的女主,自己为了拯救心

  • 吴三桂叛乱为什么不渡江北上?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三桂,明朝

    对吴三桂叛乱初期节节胜利,为何不渡江北上?原来他心存幻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673年11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在叛乱初期,由于清朝方面准备不足,而吴三桂蓄谋已久,因此叛军节节胜利,兵不血刃占领贵州,接着又占领的湖南、四川等地,

  • 她是清朝第一位皇后,却29岁红颜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孟古哲哲,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孟古哲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哲哲皇后,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皇太极的妻子,但其实他的母亲也叫做哲哲,孟古哲哲才是清朝的第一个皇后。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皇后就是努尔哈赤的妃子,其实在他身边比较有名的女子就是他的大妃阿巴亥,她曾经为皇太极生育了三

  • 大臣本想嘉靖皇帝他架空,却被其绝地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靖皇帝,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嘉靖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是历史上君主专制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从朱元璋开始,朱姓统治者们实行的就是皇权专制化,他们将朝中大权完全抓在自己的手里。但皇权专制确实一柄“双刃剑”,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可以专制皇权,那一定可以大展拳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但如果昏

  • 托孤大臣为什么是霍光?汉宣帝对霍光是什么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霍光

    托孤大臣为什么是霍光?汉宣帝对霍光是什么态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临终之前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位为托孤大臣,共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拜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为托孤大臣首位。新君年幼,托孤大臣更要谨慎选择,那么汉武帝为何选择的是霍光,为何如此信任霍光呢?霍光同父异

  • 嘉靖皇帝心计有多厉害?大臣本想将他架空,却被其绝地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嘉靖,明朝

    嘉靖皇帝的手腕不亚于朱元璋,大臣本想将他架空,却被其绝地翻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是历史上君主专制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从朱元璋开始,朱姓统治者们实行的就是皇权专制化,他们将朝中大权完全抓在自己的手里。但皇权专制确实一柄“双刃剑”,雄才大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