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山上反对招安的头领有多少?招安真的违背了梁山利益?

梁山上反对招安的头领有多少?招安真的违背了梁山利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17 更新时间:2024/1/9 10:31:0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梁山上真正反对招安的头领共有多少?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招安是古典名著《水浒传》最具争议的话题,也是主角宋江最招人黑的地方。有些人更是认为诏安违背了梁山的利益,遭到多数头领的反对。那么梁山上真正反对招安的头领共有多少呢?

梁山一百零八位头领对诏安的态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支持诏安。除了宋江外,在上山前拥有不错生活的头领基本都支持诏安。很多来自朝廷的降将更是因为宋江许诺诏安才上山入伙的。

第二种是不抵触诏安,也就是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根据小说的描写,大部分梁山头领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招安的问题,基本听宋江的。这些头领虽然不会积极推动或主张诏安,但也不反对诏安。

第三种是支持诏安但认为诏安应满足梁山的条件,代表人物是吴用。吴用和宋江都是诏安的主要推动者,但吴用认为朝廷必须有诚意并满足梁山的条件,梁山才能接受诏安,即所谓的“才有些气度”。

正因如此,吴用坚决反对朝廷的第一次诏安,刘唐穆弘史进李俊、阮氏三雄、张横张顺对诏安的态度也与吴用类似。反对第一次诏安与反对诏安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本鬼认为两者不能混同。

第四种是公开反对诏安本身。在整部《水浒传》小说中,公开反对诏安的梁山头领只有三位: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虽然这三个头领都位列天罡星,但在一百零八头领中是极少数。

综合来讲,梁山上真正反对诏安的头领只有三个,主张应该有条件地接受招安的头领也不过十几名。大部分梁山头领都是支持宋江诏安的,起码不会反对,否则宋江这个老大早就被头领们推翻了。

标签: 武松宋朝

更多文章

  • 刘邦称帝后,是如何对待落魄时羞辱自己的嫂子一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汉朝

    穷时刘邦曾遭嫂子羞辱,刘邦称帝后,嫂子一家的结局如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历史中,刘邦可以算得上是一位传奇帝王。他眼光独到,招揽到了如萧何、韩信、张良等人才。此外,他胆大能干,颇具战略眼光,懂得笼络民心。更指挥军队以弱胜强,一举击败西楚霸王,最终奠定胜局

  • 荀攸为什么被曹操称为“谋主”?他为曹魏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荀攸,曹魏

    对荀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

  • 马皇后如果活着,靖难之役还会发生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皇后,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靖难之役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福倒”的来源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就与马皇后有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为标记准备杀人,马皇后为消除灾难,让全城的百姓都贴上了“福”字,可有一户人家因为不识字,将“福”字贴倒了,于是朱元璋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幸亏马皇后机

  • 刘裕想一统天下,却在止步于关中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裕,南北朝

    气吞万里如虎,意欲一统天下的刘裕,为何最后却在关中止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416年初,后秦文桓帝姚兴病逝,随即后秦便陷入了诸子争立的局面之中,经过了一番龙争虎斗,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姚泓登基即位,是为后秦末帝。因姚泓能力平庸,后秦诸多大臣对其不满,后秦政局

  • 雍正一朝为何流传这样一句话:“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年羹尧

    雍正一朝流传这样一句话:“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这的确是当时一种真实的写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年羹尧(1679-1726),字亮工,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他少年得志,年仅二十一岁就高中进士。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也就是说五十岁

  • 武松为何砍卢俊义三刀掉头就走?他在暗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松,宋朝

    对武松为何砍卢俊义三刀掉头就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能打的或许不是武松,但最会打最敢打的一定是武松,这位梁山平头哥不是在与人拼命,就是走在与人拼命的路上,急眼了连老虎都不放过。武松搏命,从无平手,不死不休,管杀管埋(烧)。但是有一场战斗,

  • 七十岁才敢造反,司马懿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懿,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先有黄巾起义,后有诸侯争霸,天下倾覆,化为吴蜀魏三国鼎立,历百年之久,才得以三家归晋,天下最终一统于司马氏!根据史书记载,公元249年,已经七十一岁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军权,为司马氏日后的纂位铺平了道路

  • 多次赐杀重耳的勃鞮,为何在重耳称帝后还敢去求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勃鞮,春秋

    勃鞮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他多次受国君之命去刺杀流亡的国君公子,但数次均未成功,待流亡公子回国登上国君宝座后,他居然还敢去求见国君,哪来的智慧和勇气。这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晋国故事。据《东周列国志》晋国公子重耳由于国内”骊姬之乱”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协助

  • 慈禧西逃时为什么没有带上御林军?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慈禧西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大家都听说过,皇帝要出一次宫,那便是伤国伤民的主要表现,先要用许多 的御林军开道,随后又是婢女宦官前呼后拥,一路上老百姓都要下拜施礼。可是慈禧西逃的时候,可就顾不上这么多了,毕竟那时候八国联军早已攻进北京,慈禧必须是撒腿就跑

  • 陈平,靠学习实现了阶层的跨越,成为挽救刘氏皇室的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平,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谋士陈平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由于欺兄盗嫂的传言,以及经常提出诸如行贿之类的计谋,文学作品中的陈平或多或少被人往“小人”的方向描绘。但历史上的陈平获得的评价其实是极高的,看看这些关键字:“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定宗庙,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