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和姚广孝,谁才是明朝第一谋士?

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和姚广孝,谁才是明朝第一谋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47 更新时间:2024/1/20 12:26:3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姚广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朝的历史是由和尚创立的,却随即也是由和尚打破,朱棣一生中能改变他命运的,只有两个人,朱元璋、姚广孝。一个是他亲爹,一个是他谋士。这谋士却非同寻常,而是一个被称为天下第一谋士的姚广孝。

一个合格的谋士必须要符合两个原则,一个是看清局势,另一个是胸有韬略。很显然姚广孝在谋士毕业证书上,这两项技能肯定都是A。而朱元璋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因为判断力,如果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判断藩王会作乱,以他的手腕,朱棣必死无疑。但是他相信了血浓于水。老朱只相信亲人,其实是他最致命的弱点。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傅友德、冯胜都死了,只因为他们不姓朱。在朱元璋的逻辑里,全天下人皆不可信,但亲人除外。农民,这就是农民的观念,亏他做了几十年的皇帝,脑子里还是小农思想。他如果他多读几本书就知道,隋、唐、宋、元哪个不是同室操戈的?为了那至尊无上的宝座,亲情,算啥。况且还是叔侄关系。

一个悲催的王子

朱棣是否想造反,不知道,但是朱允炆是发现了他的这个叔叔很难对付,历史总是惊奇的相似,我们之前说过主父偃的”推恩令“,果不其然,朱允炆又想重演一次。纵然朱棣不想造反,但朱允炆已经在策划如何推倒这个叔叔了,却错估了实力。

汉武帝用主父偃的时候,他的实力是强过其他诸侯的。但朱允炆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的脑海里依然是,汉景帝时期七王之乱,依然被剿灭,但是谁是他的“周亚夫”?似乎他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失策啊。所以学了鬼谷子至少会具有权衡实力的能力嘛。衡量双方的实力之后,我们发现朱允炆的团队虽然人多,但是大多是儒生。而朱棣的团队大多是战将和谋士。如果说从文化上来讲,朱棣的团队肯定大多没毕业的,而朱允炆的团队全是清华北大,甚至剑桥牛津的。人多,在某个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战争不是吟诗作画,更不是拼学历比长相,而是血与火的较量。

有时候,一个人能否改变一个时代,是个问题,但一个牛人肯定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比如朱元璋、比如刘伯温,比如朱棣,比如姚广孝。

一个阴谋家的崛起

姚广孝就是这样的牛人,其实喜欢阴谋的朋友应该多了解这个人,典型十足的阴谋家。他的一生就是阴谋的一生。被称为黑衣宰相,隐藏在明帝国背后的黑手。

但是作为一个屌丝想逆袭,方法有很重要,但绝对不是吹牛,而是要刻苦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比如阴阳之术。吹牛是没用的,有多大本事,聪明人几句话就能问出来。比如简单的一句,你的模式和逻辑在哪里?

大阴谋家姚广孝就是能吃苦耐劳,能独立思考的人,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从他帮助朱棣夺取大明江山的事迹上来看,他的苦没白吃。

你不是汉武帝

朱允炆需要一个能参谋能打仗的人,但是能打的都被他爷爷杀光了。而他身边却是一群饱读诗书的人。儒家修身,提高品德没问题,但放在战争却是个大问题。你面对饿虎般的敌人,你要感化他们,结果只有被吃掉。但是他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他毅然决然“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并实行削藩之策。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此时的朱棣,时不我待,只能见招出招。此时的朱棣已经羽翼丰满,谋臣与将士的团队都具备。1399年六月,朱棣决定起兵,并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大明最终的赢家叫朱棣。

谁才是第一谋士

其实相比姚广孝,我更敬重刘伯温,但可惜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悲催的是遇上一位多疑的皇帝。被杀是命运使然,纵然他看清了局势,但命运已经不再眷顾他。我们上篇说过刘伯温判断错了朱元璋的阴阳,太过聪明,却不得不为聪明埋单的故事。纵然他最终请辞,但为时已晚,因为朱元璋已经准备好了囚笼,只有一种人让他放心——死人。

而当朱棣得了天下之后,姚广孝却学起来张良,选择半退隐,继续做一个和尚。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姚广孝造反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没用目的,错,绝对有目的。他和刘伯温的动机不同,刘伯温是本来不愿意,到深陷局中,进退维谷。而姚广孝却是因为看清了局势,他判断朱棣最终能成功,而他只是在帮朱棣扫清障碍而已,如果说原因嘛,或许是因为不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和尚吧。荣华富贵并不能打动他,在他看他人活着,应该做一件大事情。姚广孝深知只要他做一个和尚,他就能活下去。这才是阴阳高手。

从道德层面上,刘伯温算是第一,但从命运上,姚广孝才是。

谁成就了谁?

姚广孝是大阴谋家,但是却成就了朱棣,有人说这不科学,因为按照传统思维,姚广孝才是那种罪名昭著,臭名远扬的人,怎么能成功呢?其实很简单,在朱棣眼中只有两种人有用的人和没用的人。而在朱允炆的眼里也有两种人儒生和粗人。促进并不是树立道德模范,而是要相互作用。纵然姚广孝是一只饿虎,而朱棣却是驯兽者。换句话说,历史只认实力。

标签: 姚广孝明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开国功臣总没有好下场?历史上那些被“鸟尽弓藏”的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文种,蓝玉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历史上那些被“鸟尽弓藏”的名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古代皇权社会中皇帝和功臣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可以共患难,不可共享福,这也成了功高盖主的大臣不可避免的宿命诅咒。皇帝为什么要杀掉这些居功至伟的开国功臣呢?古代皇权社会中,皇帝一人独大,在千辛万苦

  • 王莽“篡汉”是民心所向?认知一个不一样的王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王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认知一个不一样的王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莽其人,很多人并不陌生。有的人说,王莽凭一人之力覆灭了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西汉王朝。有的人说,王莽是一个佞臣,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奸臣。在历史上,对于王莽的评价有很多,可以说王莽是一个受争议颇多的皇帝。那么,真实

  • 历史上六大悲剧人物!种下的因最终还是要自己承担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齐桓公,夫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六大悲剧人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帝王将相,他们为了争夺权力或者实现自己的欲望,经常机关算尽,手段用绝,可最后却落了一个横死的命运。甚至导致他们最终死亡的原因,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真可谓是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齐桓公:作法

  • 隋朝末代皇后,揭秘萧皇后的坎坷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皇后,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萧皇后,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萧皇后是历史上一位奇女子,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总是让那些君王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样的女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萧皇后一生共经历了5次婚姻,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小妾,两代突厥可汗的爱妃。如果李世民真的纳她为昭容,就是6

  • 霍光作为能够权倾朝野的权臣 霍光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霍光,汉朝

    对权臣霍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霍光,西汉著名的政治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他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权臣。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皇帝。霍去病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汉昭帝的皇后是他的外孙女,汉宣帝的皇后是他的女儿,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外戚。武帝去世前,因

  •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与韩世忠齐名的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玠,宋朝

    吴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南宋大败金军的将领屈指可数,岳飞、韩世忠不必多说。有一人也曾大败金军,杀得金兀术“身中流矢,仅以身免”,但却未能入列“中兴四将”,此人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玠(公元1093—1139年),字晋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北宋末年从军,

  • 雍正最宠爱的女人是谁?揭秘他与年妃之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要说皇帝最爱哪一个人?当然还是年氏!当时皇帝还是亲王的时候,这个女人就是他的侧福晋,而当时的熹贵妃只是一个低等的妾。雍正成功登上皇位之后,年氏直接就被封为贵妃,而后者当时只被封为妃位,就这样还是看在她的儿子的面子上,毕竟这时候的弘

  • 韩世忠有过几位夫人?三位夫人竟然都出自青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韩世忠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世忠有过几位夫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黄天荡之战,韩世忠以八千人马阻击十万金军,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韩夫人梁氏亲冒矢石擂战鼓,为宋军将士助威,留下“擂鼓战金山”的传奇。其实,除了一起并肩作战的梁氏,抗金名将韩世忠一生还迎娶过3位夫人,她们皆被封为“国夫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64岁才走向人生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虞世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虞世南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638年,虞世南在李唐逐渐走向盛唐气象的初期走完了八十一年的人生。虽然彼时还未迎来后世璀璨的大诗人们全面登台,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时也并不稀缺诗人。然而虞世南去世后,李世民为他写了追述诗后,却陷入了沉默,进而感叹说:“钟子期死

  • 李臣典:湘军第一猛将,攻克天京后为何突然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臣典,清朝

    你们知道李臣典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李臣典(1838—1864),字祥云,湖南邵阳人,湘军猛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在攻取天京中功列第一,锡封一等子爵,卒赠太子少保,谥忠壮。1862年3月,湘军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湘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