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霍光作为能够权倾朝野的权臣 霍光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

霍光作为能够权倾朝野的权臣 霍光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34 更新时间:2024/1/25 11:52:08

对权臣霍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霍光,西汉著名的政治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他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权臣。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皇帝。霍去病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汉昭帝的皇后是他的外孙女,汉宣帝的皇后是他的女儿,可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外戚。武帝去世前,因为巫蛊之祸,汉武帝决定立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作为储君,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而于此同时,送给霍光一幅《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暗示让其辅政。

汉武帝临终前,霍光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列辅政大臣之首,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御史大夫桑弘羊,一同接受武帝遗诏辅佐尚且年幼的汉昭帝。汉昭帝即位第二年,霍光被封为博陆侯。之后,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霍光最终击败了试图推翻自己的政敌,取得了汉昭帝的信任,从此独揽大权。

而霍光的权势达到巅峰之时,是在汉昭帝驾崩之后,他凭自己的意志,先拥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又在仅仅27天后,废掉了他,转而拥立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即后来的汉宣帝。而这难免会让人感到好奇,既然霍光权势之大已经达到了可以以自己的意志决定皇帝的废立的地步。那么,为什么他没有选择更进一步,夺取皇位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汉朝在武帝到宣帝的这一段时期里正处于鼎盛时期,人心是朝向刘家的汉朝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是有着统一的传统,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中国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象,而历朝历代的君主也都把国家统一作为自己治国的首要问题。而这一深入人心的印象真正开始建立起来,正是在刘邦所建立的汉朝时期。

在汉朝前,统一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常态,周王朝建立后大肆分封诸侯,使得各个诸侯在他们的领地里有着基本上不受约束的权力。随着社会发展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的地位不断下降,诸侯之间肆意攻伐,兼并战争旷日持久,持续了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实现了统一,但由于过于严苛的统治,在短短的15年里,二世而亡。天下又陷入豪强并起的战争时代。

汉高祖刘邦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逐渐崭露头角,率先攻入关中结束了秦朝的统治。之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的严苛律法,受到了关中百姓的拥护,之后在与西楚霸王项羽的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到了汉文帝与汉景帝,更是在统治期间让国民休养生息,百姓免受战乱的影响,国力逐渐强大。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击败了之前的"天之骄子",改变了汉朝只能被动地受到匈奴侵略的局面。

可以说,在汉朝建立后到霍光掌权前的这段时间里,汉朝真正使得整个国家的民众了解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它的强大对国民的重要性。所以霍光如果在这个汉朝的声望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进行夺权,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刘邦曾说过:"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而如果有人甚至还有在这之上的想法,试图夺权为帝,那么结果就会像后来篡权登基为帝的王莽一样,被全天下所反对。

第二,霍光作为汉武帝的托孤重臣,从情理上来说是没有办法夺位的。在古代,很多事情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孔子曾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人如果试图夺权成为一个君主,那么这个要求就会更加苛刻,因为这关乎到他建立的这个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是国民对政权的认可度。

这一要求使得中国古代很多的夺权者在真正夺得政权之前都必须通过某种手段使得自己的即位显得似乎是天命难违。如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让他把位置"让"给自己,而不是直接杀掉汉献帝,在禅位是还要不断地假意推脱;努尔哈赤在起兵反明建立后金时,甚至列出了对明朝的"七大恨"。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提供一个正当的理由,让自己看上去似乎师出有名。

而霍光,他是汉武帝亲自任命的托孤重臣,汉武帝将辅佐尚且年幼的汉昭帝托付给他,甚至送出《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以表示对他的信任与期望。可以说,他的定位就只能作为汉昭帝的"周公",而汉昭帝就是那个"成王"。这一定位,使霍光夺位在情理上彻底失去了支持,他只能是那个辅佐君王的臣子,哪怕拥有像周公一样的地位。而他若是有不臣之心,那他不但声誉会随之毁于一旦,而且之后他建立的政权也会因此缺乏其合法性。

第三,皇帝的能力与大臣的制约,也是霍光夺位的重要制约因素。霍光在汉昭帝即位之初,他的权势尚未达到独揽大权的地步。在前文中笔者已经提到了,和霍光同时接受武帝遗命的大臣还有三位,在汉昭帝继位的前几年,霍光一直是和另外几位辅政大臣一同联合执政。之后,霍光和辅政大臣中的另外两位: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有了矛盾,双方成为政敌,进行了试图致对方于死地的政治斗争。

然而,在这场斗争中,霍光能够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到了汉昭帝的信任,当上官桀等人趁霍光休假的时候上书诬陷霍光有不臣之心,打算里应外和准备一举擒杀霍光时。年仅十四岁的汉昭帝识破了其阴谋,不但不予理睬还安抚霍光,并下令追查上书之人的来历,并表示如有人上书毁谤霍光必追究到底。之后,上官桀等人试图谋反,废黜汉昭帝,被霍光灭族。可见,汉昭帝并不是一个傀儡皇帝,他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他可以看穿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自然也能够判断霍光是否有谋反之心。而霍光自然也会掂量一下,自己如果试图夺位,会不会像上官桀他们一样,被提前看穿。

所以,综合来看,霍光在昭宣之际虽然有着权倾朝野的权势,但由于民心向汉、以及他作为托孤重臣的身份,和政敌的制约以及昭帝与宣帝本身作为皇帝的素质也不弱等多重因素,使得霍光在那个时代选择夺位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而霍光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自然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标签: 霍光汉朝

更多文章

  •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与韩世忠齐名的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玠,宋朝

    吴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南宋大败金军的将领屈指可数,岳飞、韩世忠不必多说。有一人也曾大败金军,杀得金兀术“身中流矢,仅以身免”,但却未能入列“中兴四将”,此人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玠(公元1093—1139年),字晋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北宋末年从军,

  • 雍正最宠爱的女人是谁?揭秘他与年妃之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要说皇帝最爱哪一个人?当然还是年氏!当时皇帝还是亲王的时候,这个女人就是他的侧福晋,而当时的熹贵妃只是一个低等的妾。雍正成功登上皇位之后,年氏直接就被封为贵妃,而后者当时只被封为妃位,就这样还是看在她的儿子的面子上,毕竟这时候的弘

  • 韩世忠有过几位夫人?三位夫人竟然都出自青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韩世忠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世忠有过几位夫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黄天荡之战,韩世忠以八千人马阻击十万金军,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韩夫人梁氏亲冒矢石擂战鼓,为宋军将士助威,留下“擂鼓战金山”的传奇。其实,除了一起并肩作战的梁氏,抗金名将韩世忠一生还迎娶过3位夫人,她们皆被封为“国夫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64岁才走向人生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虞世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虞世南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638年,虞世南在李唐逐渐走向盛唐气象的初期走完了八十一年的人生。虽然彼时还未迎来后世璀璨的大诗人们全面登台,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时也并不稀缺诗人。然而虞世南去世后,李世民为他写了追述诗后,却陷入了沉默,进而感叹说:“钟子期死

  • 李臣典:湘军第一猛将,攻克天京后为何突然暴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臣典,清朝

    你们知道李臣典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李臣典(1838—1864),字祥云,湖南邵阳人,湘军猛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在攻取天京中功列第一,锡封一等子爵,卒赠太子少保,谥忠壮。1862年3月,湘军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湘军的

  • 宋徽宗赵佶:最悲催的亡国皇帝,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徽宗赵佶,宋朝

    宋徽宗赵佶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宋史》的记载中,宋徽宗共有31子,其中有25位活到了成年,宋徽宗还有34女,宋徽宗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的女子,除了自身强大的生育能力之外,与其有很多的妃嫔很很大的关系。根据《开封府状》统计,在靖康之难的时候,徽宗有封号的妃

  • 李世民为何将虞世南比作知己?虞世南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虞世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虞世南是个怎么样的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虞世南64岁之前的人生被纷乱的时代撕碎,而他的人生巅峰却才刚刚开始。公元638年,虞世南在李唐逐渐走向盛唐气象的初期走完了八十一年的人生。虽然彼时还未迎来后世璀璨的大诗人们全面登台,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时也并不稀缺诗人。然而

  • 历史上的曹丕是个文武全才,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不置可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曹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曹丕从战场中历练,文学才能高雅,如何最终获得曹操重托。公元前220年,一生强势无比的曹操走到了生命的最后尽头。按照《三国演义》罗贯中的感性笔法,将曹操选择曹丕作为大业继承人的心曲表达了出来:“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止有江东孙权

  • 晋阳起兵的真相是什么?李渊真的是被逼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李渊,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晋阳起兵的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隋朝末年,因隋炀帝征伐高丽,开凿大运河,这些大动作都是吞金兽,所以很快,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最后导致天下大乱。一开始烽烟四起之时,全国的义军队伍多如牛毛,但形成规模,具有相当实力的,主要有以下三支起义军队伍,他们分别是河南的

  • 明初大臣韩宜可是个怎样的人?敢打脸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宜可,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韩宜可。御史这个官职,从秦朝开始就是监察性质,此后历朝历代都沿而用之,只是细节处进行改造。御史的监察职能不只针对官员,同时也针对皇帝,但皇帝贵为九五至尊,是你一介小官想说就能说的吗?往往御史们并不敢放开了指责皇帝的不是,只能拐着弯提醒,皇帝不改他们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