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在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揭秘:在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7 更新时间:2024/1/14 18:01:52

西施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汉的野史《越绝书》。西施在灭吴后追随越国的谋士范蠡隐居于五湖烟水之中,陶然忘世。据说后来范蠡还成为了富商,西施自然也成了老板娘。这是大团圆的结局。但古人似乎更欣赏“美的毁灭”这一模式。早在《墨子》一书中,便记载了西施被沉江的命运。

《墨子•亲士》篇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西施之所以被沉江,是因为她的美。为什么因为美而沉江呢?墨子没有说。或许是因为被嫉妒,或许是因为被侮辱,但世间美好事物的命运,或许大抵如此。至于西施是如何沉江的,《吴越春秋》则给了更为详细的记录:“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

也就是说,西施是被越国人放入盛酒的皮囊中沉入江底的,约等于蛮俗中的“浸猪笼”。至于越人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功臣,《吴越春秋》也没有明说。当然,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是一个“鸟尽弓藏”的狠角色。他既然能命令功臣文种自裁,对一个弱女子又有什么下不了手的呢?

当然,也有可能沉西施的只是越国人民,越国人民害怕越国重蹈“红颜祸水”的覆辙,于是狠下心来,玉石俱焚。西施的结局,都说明了古人对“红颜祸水”的恐惧。其实对美的恐惧,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非凡和优秀的恐惧。西施除了貌美,其锐身赴难的高贵人格,为国捐“贞”的英雄精神,以及无所畏惧的仁者之勇,或许也是世人无法容纳的一个原因吧。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中,貂蝉是唯一一位无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貂蝉最后的露面只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败亡之前,貂蝉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此后便如“貂蝉已随清风去”一般,再无下落。

但民间却有不少传说,继续那一套“红颜祸水”的演义。比如昆曲《关公月下斩貂婵》中,吕布在白门楼被斩后,妻子貂蝉被张飞转送给关羽,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被玷污过的女子,并害怕祸水降临到身上,于是夜里传唤貂蝉入帐,拔剑斩貂蝉于灯下。应该说,关羽在历史上的伟大形象,完全被这个故事“黑”了。

作为边陲藩镇的安禄山、史思明,在做大做强之后,唐王朝赍盗以粮的蛮族雇佣兵便成了叛乱的主要力量。总之,安史之乱不是杨贵妃造成的,甚至不是玄宗造成的,而是募兵制的不完善造成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在逃至马嵬驿时,禁军主管陈玄礼及其手下士兵哗变,以杨氏兄妹误国为名,要求玄宗诛杀杨国忠并赐死杨贵妃。

一代美人,最终在众意的压迫下香消玉殒。历史学者黄永年认为,导演了马嵬兵变的幕后主使乃是宦官高力士。高力士因与杨国忠历来不合,故借此机会除去杨国忠,顺便杀死杨贵妃,而禁军主管陈玄礼只是高力士拉拢和控制的势力。

也就是说,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呼声,仅仅是政治倾轧中的噪音,不具备多少民意基础。相反,在生死之际,杨贵妃为君王摆脱困局而慷慨赴死,反而体现了顾全大局的胸襟。

四大美人的美,不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高洁品质,与历史上的男性楷模并无二致。不管是西施的以身许国,昭君的琵琶出塞,貂蝉的报恩诛贼,杨贵妃的顾全大局,她们身上都体现了并非男性专有的勇敢、慷慨、无私和高洁。

标签: 古代四大美女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一个大脚一个竟有狐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四大美女

    古人曾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我国古代四位倾城女子,她们容貌极致的美,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有关美的遐想。然而,身为凡间女子,难道她们个个都是完美的化身?在她们身上,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缺憾吗?这四大美女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你又知道多少?据史书上记载,一向有着“沉鱼”之誉的西施,天生长着一双大脚

  • 五代第一名将李存孝:因听信谗言而走上死亡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五代十国,名将,李存孝

    李存孝,母亲原本给他取名叫安敬思。正巧晋王李克用在北方扩大地盘,偶然间遇到了他,看他勇敢又有武艺,爹妈都在不久前去世了,便将他留在帐下,收为义子,给他取名为李存孝。李存孝常常跟随在晋王左右,凭借一身武艺,风头无人能出其右。李克用是唐末至五代初期的大军阀,他一手打下了后唐建国的基业,他的名字被载入了史

  • 揭秘:为何说是慈禧太后促进了中国电力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清朝,中国

    颐和园乐寿堂正中,悬挂着一盏五彩缤纷的玻璃吊灯,而慈禧太后可以说是北京使用电灯的第一人。有电之前,皇宫的室内照明多用蜡烛,间或使用油灯。清代晚期,国外的蜡烛进入中国,被称为“洋蜡”,和本土的自产蜡烛混用。当时清宫不同等级的嫔妃享用“洋蜡”有固定的数量和规格。让电灯照亮颐和园这件事开始于光绪十六年(1

  • 揭秘:一代枭雄桓温为什么会被两位千古名相嫌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朝,权臣,桓温

    桓温是东晋权臣,全盛时期手握数十万雄兵,掌控半数以上国土。桓温一生功绩,始于平定成汉,把蜀地重新纳入晋帝国版图;生涯顶峰在三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桓温权倾朝野,也野心勃勃。他不甘在一人之下,一直阴谋篡位。然终桓温之世,不能取晋朝而代之,在野心未遂的情况下,闭上死亡的眼睛。桓温终不能登基称帝,

  • 东晋史上北伐名将桓温:却为何会被人怀疑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朝,名将,桓温

    桓温,东晋名将,数次北伐让他名流后世。桓温的身世显赫,不但可以凭着真本事灭成汉,三次北伐中原,他还是皇帝的女婿。这样骄人的地位足以东晋朝的每一个人艳羡不已。如果说桓温像其他驸马和当时的士族一样,弄个官职,铁饭碗,吃穿不愁,落上一肚子好下水,但不会有什么作为。桓温的本事是自己打出来的。桓温最后一手遮天

  • 隋朝名将史万岁是怎么死的?最后为何暴尸朝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史万岁

    隋朝的统治时间虽然很短,但却也是名将辈出!诸如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等人,但若论冲锋陷阵、破阵杀敌的第一猛将,非史万岁莫属!史万岁不仅善于骑射,武艺过人,他还喜读兵书,精通占候,为隋朝的统一和政权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最终被隋文帝在朝堂之上当场处死!史万岁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 雍正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雍正死亡之谜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皇帝,清朝

    雍正,大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也是大清最富争议的皇帝。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康熙晚年留下的烂摊子之下,锐意改革,使大清的经济得以空前前进。然而他执政时候,屡兴文字狱的骂名也不绝于口。而他本人最富争议的是,继位之谜和死亡之谜。今天我们来盘点下,雍正的死亡之谜。在位13年的雍正,年仅58岁就带着他毕生的荣耀和野

  • 项羽的外号是什么?项羽的外号究竟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的外号叫什么?项羽是秦朝末年的一代霸主,堪称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更是一位志向远大的人物,少年时代就预言秦始皇是可以被取而代之的,后来项羽率兵造反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的预言,因为项羽是楚国的贵族,后来自己的封地在西楚一带,并且霸气外露,所以项羽外号为西楚霸王。下面详细的解释一下项羽外号

  • 项羽是哪朝代的人?西楚霸王项羽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西楚霸王,秦朝

    项羽是出生于秦朝的一位历史人物。史载: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从小就不同

  • 三国演义:揭开一代雄主“忠义”刘备的奸雄称帝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之中“尊刘贬曹”的思想更是处处可见,有读者还称为“封建正统思想”。而这也并非作者初衷。早在宋代“尊刘贬曹”的思想已是有关三国文艺作品的主基调。罗贯中只是顺应广大民众的意愿,继承了这种倾向。而罗贯中的“尊刘”也并非刘备姓刘(刘表、刘璋、汉桓帝、汉灵帝都姓刘,却是作者鞭挞的对象),而是刘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