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哪位将领被史家推崇为“唐代韩信”?李忠臣

大唐哪位将领被史家推崇为“唐代韩信”?李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778 更新时间:2024/1/11 10:27:35

被后世史家提及韩信比肩的忠臣如此,活该被斩!

大唐中后期藩镇割据仍然十分严重,作为出生在幽州蓟县的李忠臣来讲,掌控军队话语权的,从来就不只是皇帝老儿。李忠臣在《新唐书》中是明确被立为叛臣的人物,事实上,他的一生前后表现完全矛盾。

在担任节度使以前,他一直是个忠臣,但是到了一方诸侯后,他就成了叛臣。

李忠臣年少时从军,先后跟过薛楚玉,张守珪,安禄山等人。公元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为了当皇帝,安禄山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在他发兵二十万之时,他下令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吕知诲守平卢,高秀守大同,整个铁桶似的后方。平卢节度使吕知诲,是安禄山的心腹人员,安胖让他往哪去,他就往哪去。只是,他虽然忠于安禄山,他的部下却不忠于他。李忠臣(这会儿还叫董秦)等人,在某个合适的时间,杀了吕知诲,拥立刘正臣为节度使。他们在安胖的后院动手,立了不少战功。当然,功劳是大家的,但是李忠臣懂得怎么站队。在新的节度使与部下之间,李忠臣在观望。

刘正臣领兵平卢,攻打范阳,结果不但没能成功,反而被史思明打了个落花流水。当刘正臣回奔大本营时,王玄志这个安东副大都护就动手,请他喝了一杯鸩酒,自然,刘正臣归西。新的节度使要选谁?肯定不能是李忠臣,因为他并没有大权。他看中了王玄志,王玄志有“大志”,李忠臣等人就拥立他为新一任节度使。

看多了神仙打架的李忠臣,懂得为自己谋条后路。一任一任节度使的非正常死亡,让李忠臣深刻意识到战功及人心的重要。公元757年,李忠臣率三千步兵从雍奴乘竹筏过海,收复鲁城河间等地,后趁势收复平原,乐安,有此功在手的李忠臣,被防河招讨使李铣任命为德州刺史。他从叛军的队伍里,完美脱身,成为朝廷地方官。

后来,他率军收复河南不少州县,镇守濮州,韦城,杏园渡等等。

战局的事,从来都没有谁能真正掌握,史思明降而复叛,进攻汴州,李忠臣无力抵抗,他和好友许叔翼一起投降。面对李忠臣,史思明非常高兴,拍着他的后背说:“原来的我,好比只有左手,如今得到了你,右手就也有了。”可见器重。不过,当史思明率军围攻河阳时,以后后方非常安全时,他的右手——李忠臣率领五百人,夜袭他的营垒后回归官军。

李忠臣此举,无疑是给自己加了不少分。本来,他一降再降,想要在皇帝那里讨个官,那是相当难。不过,如果他是做为卧底前去,那就不一样了。于是李光弼上奏此事,唐肃宗即刻加封李忠臣为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陕西郡公,赐名李忠臣!从此,他和皇帝一个姓,而且他还是真正的忠臣哟!他担任陕西神策两军节度兵马使,从此一步登天,步入高层。

进入李唐王室核心圈子的李忠臣,依然没有忘了老本行。公元762年,淮西节度使王仲升被叛军抓获,李忠臣应朝廷所需,带着太常寺卿等一应官帽,前往蔡州镇守;后收复洛阳;公元763年,回纥留守京师的判官安恪,石帝庭叛乱;唐代宗被吐蕃围攻,李忠臣率军救驾……边疆有难,李忠臣总是第一个到达,不愧忠臣之名!

自然,身为忠臣,就该有忠臣的奖励,李忠臣被封为淮西观察使。

在李家天子眼里,李忠臣,永远是李家的心腹,哪里有销烟,哪里需要大唐兵马前往,那么这个主帅无疑是李忠臣,曾经叫做董秦的李忠臣。

不过,李忠臣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他的忠,只忠于形势。当初他身为小兵小将,自然没有太多的劣迹,但是,当他到达一定层面,上升为节度使后,本性就渐渐出来了。

公元767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造反,李忠臣等人前往平叛,进入华州境内,大肆掠夺,使得潼关到赤水,二百里内荒无人烟……李忠臣加封为检校工部尚书;

公元776年,汴宋留后李灵矅造反,李忠臣等前往征讨,战后李忠臣将所有军功归于自己,至于与自己争功的宋州刺史李僧惠,直接杀死……李忠臣被封为汴州刺史,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西平郡王;

李忠臣喜好女色,部将妻女,稍有姿色者,统统被他侮辱……

李忠臣的军队从无纪律可言,肆意施暴,抢夺百姓财产;

李忠臣的妹夫张惠光担任衙将,残暴专横,不但对百姓下手,就连军队,也是雁过拔毛,激起民愤,李忠臣提升他为节度副使,张惠光之子青出于蓝胜于蓝,甚至直接拿李忠臣手下大将开刀,李希烈虽是李忠臣族侄,也在欺凌之列,于是,李希烈造反,李忠臣只身逃往京师……

李忠臣治理无方,激起兵变,但是当他回到朝廷后,他仍然担当检校司空,平章事等职,参与朝会,一如往昔。

李忠臣不认得字,也不喜欢读书人,是个典型的丘八。偏偏他又倔强之极,总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不应只有清高的职位。于是,公元783年,泾原兵变一出,李忠臣就拥立朱泚为帝,意图另立全新皇朝。作为报酬,李忠臣被任命为司空,兼侍中。

唐德宗出逃奉天(陕西乾县),之后各地勤王大军出动,朱泚的小朝廷没保住,而李忠臣,也落得个斩首的下场。刘昫曾感叹他和韩信一样,身负不明冤屈,其实他哪里比得上韩信?

他治军,如何?无方,比土匪还要狠;他治民如何?怨声载道;他忠诚度如何?虽然被赐名忠臣,却只是投机罢了!

标签: 李忠臣唐朝

更多文章

  • 太祖弹雀: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转怒为喜变罚为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祖,赵匡胤,轶事,

    “太祖弹雀”,则见于宋代司马光所着《涑水纪闻》,讲的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一日,宋太祖在后花园弹雀(以弹弓击雀),几位大臣不满于此,故意称有急事求见。太祖一听他们奏请之事,乃寻常小事而并非“紧要”,遂由扫兴而生愠怒,诘问为何谎称急事?一位大臣回禀道:“我认为平常事也比弹雀要紧急些。”太祖

  • 甄洛:贯穿曹魏政权由盛转衰的神秘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甄洛,甄姬,曹丕,

    三国表面上是男人在明争暗斗,但女人的影子也不时闪现,虽然在正史中或闪烁其词,只是一句两句带过,有的甚至没有一个字,只是存在于人们的传说中,但所起的作用或许是许多谋士或将领包括千军万马都无法代替的。在迷雾中的三国史中,我们依然能够分析出这些男人背后的女人在男人时代中的传奇表现,不得不令我们现代人叹服,

  • 刘备的人格魅力有多大?刘备手下为何很少出现叛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刘备

    刘备手下无叛将,这是刘备的过人之处。终刘备之世,只有一个孟达投敌叛变,但孟达也是出于无奈,临跑之前还写了一封信给刘备,颇多疚辞,最后又倒戈了。还有一个黄权,不过情况特殊。那是火烧连营之后,黄权归途被陆逊切断,他又不愿投降东吴,只好去投了魏国。这个成绩相对于魏吴两国是相当了不起的。当然,有人可能会吐槽

  • 清代三朝元老张廷玉: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重用的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名臣,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

  • 明孝宗朱佑樘:历史上唯一一位不娶妃子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皇帝,朱佑樘

    朱佑樘,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1488年,年满18岁的朱佑樘接班即位,是为明孝宗。孝宗皇帝病逝于1505年,享年36岁,在位时间18年。固然不算多长,却也不是很短吧。孝宗皇帝一生勤政丶宽容丶遵礼大臣丶体恤民生,当时就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和赞誉。长久以来,明孝宗都被看作明代最符合儒家伦理的模范皇帝

  • 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是什么?为何被称为唐明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皇帝,李隆基

    对古代皇帝的称法有以谥号称,有以庙号称,亦有以年号称。唐代以前多以谥号,如汉高祖、汉武帝、唐高祖、唐玄宗等。高、武、玄等都是谥号。宋以后多以庙号,如宋太祖、明太祖、元太祖、清太祖……“太”都是庙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都称“太祖高皇帝”,但唐以前就是*高祖,宋以后就是*太祖。这就是区别。明清以降,一般一

  • 大宋灭亡史:揭开南宋历史之宋末帝恭帝的传奇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皇帝,宋恭帝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诗》中的一句。其中暗喻了赵氏宋朝三百年基业的覆亡,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长天碧水”间吞没了宋室最后一线希望。不过在其前3年,蒙古大军就已经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作为当时的亡国之君,年仅六岁的宋恭帝沦为蒙古元朝的

  • 唐高祖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李渊太原起兵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高祖,李渊,唐朝,太原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

  • 明朝猛将蓝玉为何死得冤枉?不懂《周礼》太放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蓝玉,常遇春,徐达,朱元璋

    明朝的名将,除了常遇春、徐达之外,下一位能被称之为猛将的,应该就是蓝玉了吧。此人长得身高马大,让人打眼一看就是名武夫,实际上他也的确是武夫中的一把好手,在战场上以骁勇善战著称,甚至有些关二爷的风范,民间甚至把他称之为关二爷再世,他绝对算是明朝的大功臣,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勋,不计其数。蓝玉的成名之战是在

  • 蒲松龄是医药科普作家 作品中把中药人格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作品,

    提起蒲松龄,人们会自然想到他所写的《聊斋志异》。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医药科普作家。公元1704年,山东淄川一带发生旱灾。蒲松龄目睹百姓贫病交加的悲惨情景,不顾年老多病,四方奔走,搜集了许多流传民间的中药方,写下了《药崇书》、《药性赋》、《草木传》等著名的医学科普作品。这些书中详细地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