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俅很器重林冲的四个细节:高衙内不敢告诉高俅

高俅很器重林冲的四个细节:高衙内不敢告诉高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44 更新时间:2023/12/30 7:25:12

在《水浒传》中,如果要问林冲最大的仇人是谁?我想只要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高俅,因为高俅害的他家破人亡,高俅逼的他走上梁山。然而,如果我们细细地去读这几回书的话,就会发现,最初的时候高俅是很器重林冲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细节当中。

细节一:

林冲陆谦一块儿喝酒,他叹了一口气,陆谦道:“兄长故叹气?”林冲道:“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臣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陆谦道:“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看承得好,却受谁的气?”林冲便把前日高衙内的事告诉陆谦一遍。

从林冲的话和表现来看,林冲所说的“小人”并非指高俅,而是指高衙内。而陆谦的话则直接说明了,在禁军的教头当中,林冲是最受高俅器重的一个。

细节二:

(高衙内在陆谦楼上调戏林冲娘子,被林冲赶过去,吓得半死,越窗而逃),书中说:“高衙内自从那日在陆侯家楼上吃了那一惊,跳墙脱走,不敢对太尉说知,因此在府中卧病。”

高俅极为爱宠他这个“兄弟义子”高衙内,并且对他一喜欢“淫垢人家妻女”的恶行也是持纵容态度的。而这一次高衙内为何不敢告诉高俅呢?因为他吃不准高俅的态度,毕竟林冲是高俅最器重的禁军教头。

细节三:

高衙内借府中老都管之口把他“害林冲老婆”的病证告诉了高俅,高俅道:“如此因为他浑家,怎地害他?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

高俅的话当中,一个“惜”字说明他是很爱惜、珍惜林冲这个人的。他之所以害林冲,是因为林冲与他最疼爱的“孩儿”产生了矛盾。在林冲和高衙内之间,高俅虽然爱惜林冲这个武才,但他更看重的还是他的“孩儿”高衙内。如若与林冲发生矛盾的是其他禁军教头,我想高俅的态度绝不会这样。

细节四:

林冲买了把好刀,喝彩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叫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

林冲作为一个小小的禁军教头,与全国军事统帅高太尉的地位相比,可谓相差千里。然而他竟敢“几番”高太尉“借看”那把“不肯叫人看”的宝刀,这足以说明林冲和高太尉的关系很不错,高太尉很器重他。同时,他还想“慢慢和他比试”,这是禁军教头这样一个低级军官面对高俅这样一个“司令”级的人物所不敢想象的,这也从侧面说明林冲自认为他在高俅眼中的地位不一般。

以上四个细节足以说明,曾经很有“本事”的林冲是深受大上司高俅器重的一个人物。而正是由于高俅的器重,造成了林冲的悲剧。

标签: 高俅林冲高衙内

更多文章

  • 大唐哪位将领被史家推崇为“唐代韩信”?李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忠臣,唐朝

    被后世史家提及韩信比肩的忠臣如此,活该被斩!大唐中后期藩镇割据仍然十分严重,作为出生在幽州蓟县的李忠臣来讲,掌控军队话语权的,从来就不只是皇帝老儿。李忠臣在《新唐书》中是明确被立为叛臣的人物,事实上,他的一生前后表现完全矛盾。在担任节度使以前,他一直是个忠臣,但是到了一方诸侯后,他就成了叛臣。李忠臣

  • 太祖弹雀: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转怒为喜变罚为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祖,赵匡胤,轶事,

    “太祖弹雀”,则见于宋代司马光所着《涑水纪闻》,讲的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一日,宋太祖在后花园弹雀(以弹弓击雀),几位大臣不满于此,故意称有急事求见。太祖一听他们奏请之事,乃寻常小事而并非“紧要”,遂由扫兴而生愠怒,诘问为何谎称急事?一位大臣回禀道:“我认为平常事也比弹雀要紧急些。”太祖

  • 甄洛:贯穿曹魏政权由盛转衰的神秘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甄洛,甄姬,曹丕,

    三国表面上是男人在明争暗斗,但女人的影子也不时闪现,虽然在正史中或闪烁其词,只是一句两句带过,有的甚至没有一个字,只是存在于人们的传说中,但所起的作用或许是许多谋士或将领包括千军万马都无法代替的。在迷雾中的三国史中,我们依然能够分析出这些男人背后的女人在男人时代中的传奇表现,不得不令我们现代人叹服,

  • 刘备的人格魅力有多大?刘备手下为何很少出现叛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刘备

    刘备手下无叛将,这是刘备的过人之处。终刘备之世,只有一个孟达投敌叛变,但孟达也是出于无奈,临跑之前还写了一封信给刘备,颇多疚辞,最后又倒戈了。还有一个黄权,不过情况特殊。那是火烧连营之后,黄权归途被陆逊切断,他又不愿投降东吴,只好去投了魏国。这个成绩相对于魏吴两国是相当了不起的。当然,有人可能会吐槽

  • 清代三朝元老张廷玉: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重用的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名臣,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

  • 明孝宗朱佑樘:历史上唯一一位不娶妃子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皇帝,朱佑樘

    朱佑樘,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1488年,年满18岁的朱佑樘接班即位,是为明孝宗。孝宗皇帝病逝于1505年,享年36岁,在位时间18年。固然不算多长,却也不是很短吧。孝宗皇帝一生勤政丶宽容丶遵礼大臣丶体恤民生,当时就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和赞誉。长久以来,明孝宗都被看作明代最符合儒家伦理的模范皇帝

  • 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是什么?为何被称为唐明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皇帝,李隆基

    对古代皇帝的称法有以谥号称,有以庙号称,亦有以年号称。唐代以前多以谥号,如汉高祖、汉武帝、唐高祖、唐玄宗等。高、武、玄等都是谥号。宋以后多以庙号,如宋太祖、明太祖、元太祖、清太祖……“太”都是庙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都称“太祖高皇帝”,但唐以前就是*高祖,宋以后就是*太祖。这就是区别。明清以降,一般一

  • 大宋灭亡史:揭开南宋历史之宋末帝恭帝的传奇身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皇帝,宋恭帝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诗》中的一句。其中暗喻了赵氏宋朝三百年基业的覆亡,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长天碧水”间吞没了宋室最后一线希望。不过在其前3年,蒙古大军就已经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作为当时的亡国之君,年仅六岁的宋恭帝沦为蒙古元朝的

  • 唐高祖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李渊太原起兵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高祖,李渊,唐朝,太原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

  • 明朝猛将蓝玉为何死得冤枉?不懂《周礼》太放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蓝玉,常遇春,徐达,朱元璋

    明朝的名将,除了常遇春、徐达之外,下一位能被称之为猛将的,应该就是蓝玉了吧。此人长得身高马大,让人打眼一看就是名武夫,实际上他也的确是武夫中的一把好手,在战场上以骁勇善战著称,甚至有些关二爷的风范,民间甚至把他称之为关二爷再世,他绝对算是明朝的大功臣,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勋,不计其数。蓝玉的成名之战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