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历史上的名将们:谁堪称是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

三国历史上的名将们:谁堪称是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01 更新时间:2024/1/14 4:09:21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这是在老百姓心中三国英雄的座次。陈寿《三国志》将赵云与关,张,马,黄共列为一传,是为《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三国演义》把赵云加工夸张为五虎上将,说他智勇双全,德才兼备,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赵云的战绩比较少,尤其是缺乏统率大军、独镇一方的表现,人们对历史上赵云为将的真实能力产生了质疑。加上演义描写和民间流传里赵云的声誉和威名太盛,导致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坚定的贬赵派,对历史上的赵云嗤之以鼻。

虽然《三国志》里关于赵云的战绩记载很少,但蜀书与魏书、吴书不同,本身就缺少原始的历史资料;加上陈寿着《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整部蜀书都相当简略,对关、张、马、黄、赵的战绩记载都很少,因此不能凭此而否定赵云。陈寿将这五个人同列一传,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至于陈寿最终的评价,显然是对赵云的高度赞誉而非贬低。因此,赵云在历史上的能力虽然不能与演义中那样相提并论,但肯定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出色将领,绝非象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平庸。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生年不详。最初(年代无法确定)赵云为本郡所举,率本郡人马投靠公孙瓒,公孙瓒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愿归顺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能够拯救大难的人。百姓遭受的痛苦,就像是被倒吊起来一样。我们冀州的百姓,只是向往仁政,并不是轻视袁绍而亲附将军。”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随刘备到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许是命中注定,赵云在邺城又碰到了当时被曹操杀败投靠袁绍的刘备,于是帮刘备秘密募集数百人皆称刘备曲部兵马。赵云似乎找到了他所追求的仁君,从此跟随刘备走上了振兴汉室的功业。

赵云投效刘备后参与过的,有史料记载的大小战役:博望坡之战,生擒夏侯兰;当阳之役,从5000虎豹骑中保护并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但是刘备两个女儿被俘;赤壁之战后,赵云随刘备夺取桂阳、长沙等四郡;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前,命赵云兼任留营司马,并且因为赵云为人严肃稳重,特任赵云掌管内事。孙权知道刘备入蜀就大遣船只迎接孙夫人。孙夫人也没打算空手回去,准备带着后主回娘家。但被赵云张飞所发觉,立即进行拦截将后主夺回。赵云再救了一回阿斗,使其免了沦为人质的厄运。

西川之战,诸葛亮率领赵云,张飞分路进攻西川,至江州,破巴郡等,赵云自外水至泸州,分定资中、嘉眉等地,最后在成都会师,合围成都;汉中之战,曹操自长安出斜谷,至汉中,赵云破其军于汉水(成语:偃旗息鼓,即出自赵云身上)。汉中之战打败曹操后终于确立了三足鼎立之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刘备成了一方之霸主,但蜀汉大将关羽由于一时疏忽丢了荆州三郡以身殉国。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因为愤恨孙权袭击杀害了关羽,准备进攻孙权,赵云劝刘备说:“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先灭掉魏,则孙权自然归服。如今曹操虽然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曹丕窃夺了汉朝的皇位。我们应当顺应民心,尽早夺取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利于征讨凶顽叛逆,函谷关以东的义士,一定会自带军粮,驱策战马迎接陛下的正义之师。我们不应置曹操而不顾,先和孙权开战。两国战端一开,不可能很快结束,这不是上策。”但刘备不听,随即东征,留赵云督江州。次年刘备大败秭归,赵云乃进军至永安以保卫先主,吴军退却。

夷陵之战后赵云追随半生的仁君刘备病逝在白帝城,后主继位。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赵云与邓芝往拒曹真。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逝,其长子赵统继承爵位,做到虎贲中郎,督率统领军队。赵云的次子赵广,任牙门将,跟随姜维在沓中,战死疆场。

?赵云加入刘备集团后,直到病逝,基本上没有提及他有失败的经历。值得一提的是,赵云忠、义、仁、谦,在人品上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他“劝刘备将成都田宅归还百姓”、“力谏刘备伐吴”,都是战略层面上的眼光,是具备政治智慧的人物,在见识上比一般谋士还要强,这对于一名武将而言实属难能可贵。因此,三国时代的赵云,虽然表面风光不及众人,称其为当时的常胜将军应该是恰当的。

这就是历史中真实的赵云,我们往往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而忽略了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赵云虽然在三国演义中的戏份不是很多,但是这却磨灭不了他常胜将军的称号。历史已经过去,许多东西还需要我们深度挖掘才可以考证。

标签: 三国名将赵云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嬴稷是怎么死的?秦昭襄王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昭襄王,嬴稷,秦朝,春秋战国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秦国的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不能攻克。于是派遣王龁代替王陵,仍不能攻克,于是围攻邯郸,赵国震恐,向各国乞求援助。楚国派大将黄歇营救赵国,魏国派大将晋鄙营救赵国。秦昭襄王嬴稷派遣使臣对魏安厘王魏圉说:“敢有参战的人,我会把兵力移过来一起打。”魏圉害怕了,命令晋鄙将兵力屯积在邺

  • 秦昭襄王嬴稷是怎样的皇帝?秦昭襄王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昭襄王,嬴稷,春秋战国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 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着名的、决定

  • 揭秘:在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汉的野史《越绝书》。西施在灭吴后追随越国的谋士范蠡隐居于五湖烟水之中,陶然忘世。据说后来范蠡还成为了富商,西施自然也成了老板娘。这是大团圆的结局。但古人似乎更欣赏“美的毁灭”这一模式。早在《墨子》一书中,便记载了西施被沉江的命运。《墨子•亲士》篇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西施之所以

  • 揭秘: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一个大脚一个竟有狐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四大美女

    古人曾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我国古代四位倾城女子,她们容貌极致的美,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有关美的遐想。然而,身为凡间女子,难道她们个个都是完美的化身?在她们身上,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缺憾吗?这四大美女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你又知道多少?据史书上记载,一向有着“沉鱼”之誉的西施,天生长着一双大脚

  • 五代第一名将李存孝:因听信谗言而走上死亡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五代十国,名将,李存孝

    李存孝,母亲原本给他取名叫安敬思。正巧晋王李克用在北方扩大地盘,偶然间遇到了他,看他勇敢又有武艺,爹妈都在不久前去世了,便将他留在帐下,收为义子,给他取名为李存孝。李存孝常常跟随在晋王左右,凭借一身武艺,风头无人能出其右。李克用是唐末至五代初期的大军阀,他一手打下了后唐建国的基业,他的名字被载入了史

  • 揭秘:为何说是慈禧太后促进了中国电力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清朝,中国

    颐和园乐寿堂正中,悬挂着一盏五彩缤纷的玻璃吊灯,而慈禧太后可以说是北京使用电灯的第一人。有电之前,皇宫的室内照明多用蜡烛,间或使用油灯。清代晚期,国外的蜡烛进入中国,被称为“洋蜡”,和本土的自产蜡烛混用。当时清宫不同等级的嫔妃享用“洋蜡”有固定的数量和规格。让电灯照亮颐和园这件事开始于光绪十六年(1

  • 揭秘:一代枭雄桓温为什么会被两位千古名相嫌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朝,权臣,桓温

    桓温是东晋权臣,全盛时期手握数十万雄兵,掌控半数以上国土。桓温一生功绩,始于平定成汉,把蜀地重新纳入晋帝国版图;生涯顶峰在三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桓温权倾朝野,也野心勃勃。他不甘在一人之下,一直阴谋篡位。然终桓温之世,不能取晋朝而代之,在野心未遂的情况下,闭上死亡的眼睛。桓温终不能登基称帝,

  • 东晋史上北伐名将桓温:却为何会被人怀疑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朝,名将,桓温

    桓温,东晋名将,数次北伐让他名流后世。桓温的身世显赫,不但可以凭着真本事灭成汉,三次北伐中原,他还是皇帝的女婿。这样骄人的地位足以东晋朝的每一个人艳羡不已。如果说桓温像其他驸马和当时的士族一样,弄个官职,铁饭碗,吃穿不愁,落上一肚子好下水,但不会有什么作为。桓温的本事是自己打出来的。桓温最后一手遮天

  • 隋朝名将史万岁是怎么死的?最后为何暴尸朝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史万岁

    隋朝的统治时间虽然很短,但却也是名将辈出!诸如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等人,但若论冲锋陷阵、破阵杀敌的第一猛将,非史万岁莫属!史万岁不仅善于骑射,武艺过人,他还喜读兵书,精通占候,为隋朝的统一和政权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最终被隋文帝在朝堂之上当场处死!史万岁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 雍正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雍正死亡之谜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皇帝,清朝

    雍正,大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也是大清最富争议的皇帝。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康熙晚年留下的烂摊子之下,锐意改革,使大清的经济得以空前前进。然而他执政时候,屡兴文字狱的骂名也不绝于口。而他本人最富争议的是,继位之谜和死亡之谜。今天我们来盘点下,雍正的死亡之谜。在位13年的雍正,年仅58岁就带着他毕生的荣耀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