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作为刘备谋士 在刘备称帝路上帮助有多大

张良作为刘备谋士 在刘备称帝路上帮助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01 更新时间:2024/1/3 21:07:24

还不知道:张良刘邦称帝道路中,起到了多大作用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导语:其实要说张良是一名优秀的谋士,还不如说他是一名“帝师”更为准确一些。是张良一直在不经意间影响和指点着刘邦,让他在成功当上皇帝之前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的弯路,遇到问题和危机时可以帮他逐一化解。

从那句“运筹帷幄当中 ,决胜千里以外”的评价中就能看出张良在刘邦心里有着至为重要地位。而刘邦看待张良也是异常的尊重,仔细品读留侯世家就可以看得出来到刘邦和张良之间的关系不像是上下级,倒像是朋友。所以,其实并没有刘邦对不起张良的说法,反而是张良在刘邦心目中的位置太过于不平凡的原因,聪明如张良他才会选择在刘邦登上皇位后选择隐退!

一、张良的第一次“归隐”

第一次计划偷秦失败之后的张良不得不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下邳隐居的十年影响了张良的一生,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冲动为报国仇而散尽家财的“半大孩子”,十年后的张良变得更加沉稳和让人捉摸不透。

十年里有两件大事彻底的影响了张良,第一件是受黄石白叟传书太公兵书,那个老人家还送给张良一句话,第二件事情就是救了一个叫项伯的人,项伯和项羽的关系就不用再多说了。

二、张良的复出

陈涉起兵反秦,恰是张良复出之时。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一直追随刘邦,每次献计之前张良都不会直接奉给刘邦,而是把整件事情的利害关系向刘邦讲授透彻,让他自己来做决定,选出最合适的计划。

秦国沦亡后,项羽背弃了那个时候说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盟约,让刘邦在偏僻的巴蜀之地生活。张良凭着与项伯的友谊又把刘邦恩赐给他的黄金珍珠全部都献与项伯,让他给项羽说好话才把汉中地域也封给了刘邦。

要想成为名副实在的汉王紧紧地到这些还是不够,而后张良献上以退为进的计谋:接着又东游说项羽说田荣彭越作乱,他们才是你最大的仇敌,汉王当初攻打关中只不过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地盘:汉王渎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动。就这样在张良的三言两语中刘邦最后还是拥有了染指天下的基础。

项羽的壮大让刘邦开始感觉力不从心,这时郦食其说出了被张良认为是在当时是最愚昧的计谋:恢复以前六国的政策,由此来对抗项羽。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计划,如司马光所说:不能适宜的预先设计,事情的变化我们也不能事先预计,必须要伺机而动,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张良在听到这个计谋的时候没有给予反对,而是开始耐心的对刘邦解释分析利弊,这个计划中最大的不足就是重封六国后裔,这样一来不仅仅给自己添加了强大的敌人,还会让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手下们感到寒心。

这件计谋是不能实施的,也不怪当时的刘邦会大骂郦食其坏事!大汉开国后,有功之臣对于封赏的事情有心病,朝堂之下风起云涌各怀鬼胎,这类情况下的危机是不可小觑的,这时张良向刘邦建议:要先封平生所憎,所有大臣都知道的人,这样来磨灭功臣们的疑虑。 因此,司马光称赞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国家和安全,造福子孙后代!

三、鞠躬尽瘁后再次选择退出

汉六年大封有功之臣,张良辞去了三万户侯的优待,向刘邦说明了自己的心意:门第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平民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世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张良终身从不为己,他把满腔热血都献给了大汉,当觉察到复国无望以后,痛下决心的选择追随刘邦,这时候他转向了大义,选择了黎民众生;所以西汉王朝在建国、立国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都免不了张良的出谋划策!

结语:刘邦最终没有对张良下手,或许顾及曾经的“兄弟之情”,更多的也证明了张良高深的生存智慧,过人的处世之道吧。

标签: 张良刘邦

更多文章

  • 黄月英是谁的妻子 她真的是诸葛亮的老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月英,诸葛亮

    黄月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女性人物,她是诸葛亮的妻子,也是蜀汉的一位重要谋士。关于她是谁的妻子的问题,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一直存在争议。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月英的生平。据历史记载,黄月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女性学者和政治家,她曾经担任过刘备的军师和丞相夫人。她的才华和智慧备受人们的赞誉,被誉为“卧龙凤

  • 历史上“相貌异常”的隋文帝到底长成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隋文帝,隋朝

    杨坚的相貌到底奇异在何处,以致他的死对头陈叔宝看到画像后如此惊惧呢?根据《隋书》的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杨坚的相貌有五“奇”:一、额头突出,并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二、下颌很长,而且很突出;三、目光犀利

  • 被毒死的皇帝:中国历史上二十位皇帝是被毒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皇帝

    自从秦赢政称帝后,中国便进入了封建帝制的历史时期,直到清末帝溥仪退位为止,在这段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共诞生了300多位皇帝,其间被毒死的皇帝共有二十位,大家一起来见识下吧:一、汉平帝刘衎汉平帝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shì)的孙子,中山孝王刘兴的儿子,西汉第十

  • 中国历史上主动禅让皇位的皇帝:竟然有七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皇帝,

    在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社会,一般来说,大多数皇帝们在位时间都是到自己即将驾崩时为止,他们临终前才会把皇权让出,给子嗣继承。然而万事总有例外,有些皇帝们并非如此,他们虽然身体康健,尚且在位,但却主动禅让皇位于子嗣。历史上像这样的皇帝并不多,小编总结出了以下七位,大家一起来见识下吧:一、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北魏

  • 明末叛臣洪承畴:为清朝占领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末,洪承畴,清朝,

    满清开国,说过范文程,不能不说洪承畴。两人都是汉人,也都功不可没。然而,我同情范文程,却不喜欢洪承畴。清史稿说:“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泉州)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他是崇祯皇帝极为宠信的明朝重臣。其一生所受朱家王朝恩泽,深之似海。这一点,他自己也从不讳避。洪承畴曾撰过一副对联,挂在自家中

  • 王浚是谁?西晋灭吴功臣王浚的大功为何被抹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晋灭吴,王浚,司马炎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著名的诗叫《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这首诗的思想和感情是怎样的,单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分明地看到它对西晋平吴第一功臣王浚的肯定,正是王浚率

  •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英宗,蒙古,也先,

    好男人明英宗铸成“土木堡惨案”大祸的明英宗朱祁镇,生活中却是个绝对好男人。他与皇后钱氏恩恩爱爱,事母孙太后极孝,生病的时候亲自照料。他和同父异母弟郕王朱祁钰,即后来的景泰帝,当时更是兄弟情深。明宣宗一生仅他与朱祁钰两个儿子,宣宗临终前,还曾特意把朱祁钰母子叫到病榻前,嘱托孙氏好好照料这对母子。朱祁镇

  • 解密:文天祥怎样拒绝元朝忽必烈劝降而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天祥,忽必烈,宋朝,

    元朝,北京(时称大都)的刑场在柴市口(今东城区交道口)。说起来,我知道柴市口,还是因为文天祥,这位写有《正气歌》的南宋状元宰相,正是在柴市口,实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最高理想。文天祥战败后,经过“零丁洋”而被押赴大都兵马司狱中。元世祖忽必烈看重这个人才,让被俘的亡国之君恭帝出面当说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早热衷于摆谱的帝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纣王,帝王,历史,

    摆谱,不光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历史悠久的。古往今来,摆谱的大有人在。这似乎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风俗”。“摆谱”风俗的延续与发展,使得其本身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可以说,摆谱文化,源远流长。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一些帝王权贵、名臣将相在摆谱的领域里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他们以各自独到的笔墨书

  • 汉代轶事:刘邦曾将儒生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儒生,治国,

    刘邦,尤其是早年的刘邦,不喜欢儒生是很出名的。有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拜访刘邦,刘邦却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跟儒生谈话,经常破口大骂。这段评价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是在读书人郦食其想去拜访刘邦的时候,刘邦的门人对他说的。此时,刘邦想攻打昌邑却未能取胜,只能兵临陈留,在高阳郊外扎营,并竖旗招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