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和朱允炆相比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朱棣和朱允炆相比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23 更新时间:2024/2/13 22:54:53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传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朱元璋早在称吴王时就立下嫡长子朱标为世子;称帝后,又立为皇太子。朱元璋不惜“广选勋德老成及新进贤者,兼领东宫官”,这些人包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以便太子将来能够成为一贤德爱民的仁君。谁知天有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太子朱标不幸病逝。朱元璋以“以白发人送黑发人”,其悲伤不问可知。

但是大明帝国继承人之位毕竟不能久虚。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下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朱元璋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

那么他为什么要把皇帝传给自己的孙子呢。

一,中国宗法制度传长不传贤。

按照中国的宗法制度,朱元璋的皇帝应该传给皇长子朱标,但朱标已经死了。那么皇位的延续只能在其他嫡幼子之间传承。但是皇次子秦王、三子晋王也都先后去世。那么应该轮到朱标的嫡长子。偏偏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更早于父亲先亡。结果就轮到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后来的建文帝)身上。

自周到明,2000多年因为皇位继承争斗而引发的悲剧屡见不鲜,如果不执行嫡长子继承会引发宫廷血案,甚至皇朝都可能完蛋。朱元璋汉人出身,推翻了元朝异族统治,所以就恢复了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明确把皇太子朱标当成未来继承人进行培养,但是朱标及其他嫡子的英年早逝,那么朱元璋继续贯彻嫡长子制度,就把皇位继续在朱标这一支上传承。

二,朱标在朝中非常有影响力。

朱标在二十多岁时就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行政经验丰富,再加为人温厚仁慈,在父亲面前,对群臣、宗亲极力维护,所以朝中人望极高。也就是,朱标虽然死了但威望依旧在。朱元璋看到群臣对朱标的尊重,明白以后江山在朱标后代传承,会得到群臣的拥护。虽然朱允炆并没有他父亲朱标那样的治国经验,但年青可以培养。

因此,为了清除朱允炆登基后的不安定因素,朱标死后仅一年,朱元璋就大兴大狱,诛戮当时军中第一名将,曾领兵大破北元的蓝玉。本来,这个人是留给朱标用的,但朱标死了,他害怕朱允炆驾驭不了。

三,朱允炆在朱元璋身边长大。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这样持续了两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允炆对父亲的孝心深深打动着朱元璋,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这让以孝治的朱元璋感觉朱允炆儒子可传也,故立嫡长子的次孙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允炆的母亲升为皇后。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能干的儿子朱棣呢?

一,已经分封藩王。

朱元璋的分封制度,除了皇帝嫡子们即为皇储外,朱元璋的其余儿子皆封为亲王,官服一品,而且“世袭罔替”,保证其孙子永享荣华宝贵。而他最能打仗的儿子朱棣已经封为燕王,镇守边关。朱元璋认为这些藩王们只享受只是礼仪比皇帝少,其他物质条件一概不少,这些儿子还会抢这个日夜操劳苦逼的皇帝之位吗。所以他在心里面感觉已经对得起儿子们,所以他反复告诫这些藩王位“各守祖宗成法,勿失亲亲之义”。

二,朱棣非马皇后所生。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死后,由嫡幼子继承。朱元璋的皇长子、次子、三子都已经死,应该按照顺序到皇四子朱棣继承。但朱棣根本非嫡幼子,也就非朱元璋的马皇后所生。故朱元璋从心里就根本就没有把朱棣立为继承人。如果,把朱棣立为继承人,会打会嫡长子继承制度。朱棣的亲生母亲一直都是个谜,他在靖难成功后抹去一切对自己不利的记载,专门记载自己是马皇后所生,故以嫡幼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三,朱棣少在朱元璋身边。

朱棣出生时,朱元璋正在前线打仗,对于这个儿子到来,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到了朱棣7周岁,朱元璋才给起的名字。到17岁时就让他去外地当藩王,在朱元璋的身边日子屈指可数。朱棣在边关偶有战功才引起朱元璋的注意。平时,很少想到这个儿。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任何好事也不会想到朱棣,自然皇位的继承也轮不到朱棣。

以上就是朱元璋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皇孙朱允炆而不传给自己儿子朱棣的原因,在朱元璋看来完美的分封制度,他相信他的儿子们也会遵守他制定宗法制度,谁曾想在他死后4年就发生的靖难之役,自己的儿子打自己的孙子,骨肉相残,不知地下的朱元璋会有什么感想。

标签: 朱元璋朱允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看到有白起他为何很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在看到白起时,他为何勃然大怒?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其实呢,赵匡胤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在公元963年,赵匡胤先是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们的实际权力,接下来赵匡胤还需要在思想上、在精神文化上对武将进行洗脑,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光荣,这样才能真正长远

  • 耶律倍为何会被称为人皇王?述律平又为何不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耶律倍,宋朝

    你真的了解耶律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耶律阿保机是契丹人最尊崇的领袖、辽国政权的开国皇帝。在他的带领下,契丹从原本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发展成为一个在统一政权领导下的北方霸主。耶律阿保机的事业虽然非常成功,但他的后宫却并不像历史上许多帝王那样,拥有三千佳丽。耶律阿保机一生只有

  • 唐玄宗深宠武惠妃和杨贵嫔 唐玄宗为何没有立两人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惠妃,杨贵妃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惠妃和杨贵妃,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唐玄宗李隆基一生中共有三位皇后,分别为结发妻子王皇后、贞顺皇后武氏(即武惠妃)和元献皇后杨氏(杨贵嫔)。不过,只有王皇后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正式册立的皇后。而武惠妃和杨贵嫔的皇后名头是死后才被追赠的。这里的杨贵嫔并不是那位“回眸一笑

  • 徐州能失而复得刘备是怎么做到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本来只是个挂名的豫州刺史,天上突然掉了块馅饼下来,让他又惊又喜。但他也知道徐州情况复杂:外有曹操、袁术窥伺,内有麋竺、陈登掣肘;此外,下邳相笮融为了避曹操锋芒南奔,攻杀广陵相赵昱和彭城相薛礼;琅琊国和郡治所在的东海郡,也都被泰山贼臧

  • 李渊造反敢立刻称帝 朱元璋造反为何要广积粮,缓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李渊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渊和李世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清代诗人赵翼对于江山更替的生动描述,对于哪些引领风骚的帝王来说,每个人也是有不同的历程的,就像题目问的,为什么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三点

  • 贵胄之后的诸葛恪,为何会被全家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恪,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到被人高估的历史人物,也许很多朋友首先会想到纸上谈兵的赵括。其实,比赵括更配得上这一形象的大有人在,比如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在这位兄弟担任大将军期间,东吴对外作战惨败、损兵折将,对内朝纲混乱、怨声载道,沦为众矢之的,最终被举家诛杀

  • 让司马家丢掉江山的人是谁?与司马懿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桓范,三国

    对曹魏大臣桓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司马懿,大家都会觉得他老谋深算,把曹操一家三代都熬死了,最终还在曹爽手中夺取了大权,成功地为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了基础。可是晋朝的灭亡,却与司马懿的一个小小的失误挂钩,也导致了司马家丢掉了江上,此人到底是谁呢?他又与

  • 大权在握的赵高,杀掉胡亥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高,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朝末年,赵高大权在握,为什么还要杀掉傀儡皇帝胡亥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不过,对于秦朝来说,最终的存在时间却不过十几年。对于秦朝的灭亡,赵高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

  • 探索陆机令人唏嘘的一生,还未光复门楣就被全族覆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机,西晋

    说到陆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陆机,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书并善,文才绝世,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开“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其实生在一个满是机遇的时代,太康年间,西晋初立,

  • 董鄂妃是顺治抢来的吗 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董鄂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顺治和董鄂妃,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朝历史中,除了雍正暴毙之谜以及顺治出家之谜以外,人们最想知道的,可能就要属董鄂妃出身之谜了。清朝野史资料和如今的许多影视作品,都曾描写过顺治所钟情的董鄂妃是从弟弟博果尔手中抢来的,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下面编者就与您探讨一番。因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