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简介:杨广东征高丽是如何导致隋朝覆亡的?

隋炀帝杨广简介:杨广东征高丽是如何导致隋朝覆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36 更新时间:2024/1/3 16:22:29

隋炀帝杨广东征高丽的原因是什么?杨广东征高丽的结局是什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炀帝杨广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杨广为什么会东征高丽?

东征高丽的战车还没有开上战场,隋帝国的后院就起火了。烽火首先在山东点燃。自从战争动员令下达,山东就成了主要的战备后勤基地。从大业六年开始,杨广就命当地百姓饲养战马,以供军用,同时征调大批民夫运送粮食前往辽东前线。由于运输量大,路途遥远,车辆和牛马大量损毁死亡。

与此同时,频繁的徭役挤占了耕种时令,导致山东、河北等地大量农田抛荒,粮食价格飙涨,一斗米卖到了数百钱,而各级官吏依然横征暴敛。加之黄河泛滥、洪涝成灾,致使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存底线被彻底突破。如何在暴政中生存下去?

濒临绝境的山东百姓每天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大业七年冬天,山东邹平人王薄终于在饥寒交迫中彻悟了一条真理——在暴政中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起来反抗这个暴政!于是,王薄率先在长白山(邹平县南)拉起了反旗。为了把自己彻悟的真理向广大父老乡亲传播,王薄自称“知世郎”,并精心创作了一首政治宣传歌曲——《无向辽东浪死歌》。

歌中唱道: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首通俗易懂、振奋人心的歌曲一经问世,立即成为当年齐鲁大地最火爆的流行曲目。四面八方的贫困百姓哼着这支让人热血澎湃的歌,像潮水一样涌向了长白山。

从此,王薄带领部众在齐郡(今山东济南市)、济北郡(今山东茌平县西南)一带纵横出没,攻击官军,劫掠府库,穿金戴银,吃香喝辣,日子过得无比滋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着这一切,山东各地豪杰无不怦然心动。于是,多股反叛势力在一夜之间遍地开花:“阿舅贼”(刘霸道)崛起于平原郡(今山东陵县),孙安祖聚众于高鸡泊(今河北故城县西),张金称聚众于河曲(今河北临西县),高士达揭竿于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他们啸聚山林,攻击城邑,让各地官府疲于应付,焦头烂额。

在大业七年大大小小的变民首领中,有一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后来却成了这拨人里声望最高、势力最强的义军领袖。他雄踞河北,自称“夏王”,直至唐朝建立后仍然割据一方,是武德初年李世民东征路上最强大的对手。这个人就是窦建德。

窦建德,河北漳南(今河北故城县东)人,与孙安祖同乡,自小勇武过人,在乡里有侠义之名。大业七年,朝廷招募东征士兵,窦建德因其骁勇之名被任命为二百人长,同乡的孙安祖也在征召之列。可孙安祖因家中遭遇洪灾,妻儿皆饿死,对官府恨之入骨,坚决不肯应征。当地县令大怒,将其逮捕并施以鞭刑。孙安祖愤而刺杀县令,逃亡至窦建德家中。

窦建德收留了他,对他说:“今主上不恤民力,欲征高丽,天下必将大乱。大丈夫若不死,当建功立业,岂能成为东躲西藏的逃犯?”随后,窦建德帮孙安祖召集了两百多个壮士,还协助他们到高鸡泊一带落草为寇。尽管窦建德明知道天下很快就将大乱,尽管窦建德明知道天下很快就将大乱,可他对自己在军队的前程仍抱有幻想,所以他才会一边支持孙安祖造反,一边又舍不得扔掉“二百人长”这块鸡肋。

最后,还是当地官府帮他下了这个决心。本来,窦建德窝藏孙安祖一事当地官府已有所察觉,加之张金称、高士达等盗匪凡到漳南洗劫,都自动避开窦建德家所在的那条街,所以官府认定,窦建德必然与盗匪暗中勾结。不久,官府就派兵抄了窦建德的家,并将他一家老小全部捕杀。在家破人亡的惨痛现实面前,窦建德的最后一丝幻想终于破灭。万念俱灰的他只好脱下隋朝军装,带着手下的两百人投奔了高士达。

高士达觉得自己的智谋和才略均不及窦建德,就把兵权交给了他,让他当了二当家。随后,窦建德屡屡击败前来征讨的官军,威望迅速提升。由于他善待士卒,因而人人皆愿为其效死,麾下部众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就这样,这个原本要到辽东去当炮灰的二百人长,摇身一变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草头王。

窦建德或许从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对于潜藏在自己身上的巨大能量,他一定也会感到震惊。而此时的窦建德更不敢想象的是——短短几年后,他就将拥兵割据,称霸一方,并与天下群雄一起逐鹿中原!窦建德的成长史告诉我们:虽然时势可以造英雄,但是要想成为英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扔掉手中的那块鸡肋。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正月初一,隋帝国的一百多万远征军在涿郡完成了集结,同时就位的运输和后勤人员数量是士兵的两倍。杨广将一百多万士兵分成左右各十二军,每军设大将、次将各一人;每军之中,骑兵分成四团,每团十队,每队一百人;步兵也分为四团,每团二十队,每队一百人;重装备部队和普通步卒也各有建制;所有步骑兵团每团各设偏将一人。远征军中,各团的头盔铠甲、帽穗马缨、旗帜旌幡的颜色各不相同,而前进、后退、行军、扎营都有统一的号令。

正月初三,杨广亲自率领这支空前庞大的远征军,从蓟城(涿郡郡治,今北京)正式开拔。第一军出发后,每日派遣一军,每两军相距四十里,依次出发,鱼贯前进。整整用了四十天,大军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绵延长达九百六十里。此外,杨广直属的十二禁军,朝廷的三台、五省、九寺的随驾官员,也紧跟在大军后面出发,队伍连绵达八十里,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杨广东征高丽的结局是什么?

杨广本以为,投入如此浩大的兵力,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地踏平高丽。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先是在三月,杨广亲率陆军进抵辽东城(今辽宁朝阳市),却长达数月久攻不克。同时,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水军渡海攻击,一开始进展顺利,甚至一度攻进了平壤,不料却在城中遭遇伏击,四万精锐尽丧,仅剩数千残兵逃脱。眼看陆、海两路接连失利,杨广不得不改变战略,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三十余万大军绕过辽东,直捣平壤。可是,当大军进抵平壤三十里处时,却又因为战线太长、粮草不继再次陷入困境。

同年七月,缺乏给养的宇文述被迫引兵西还,高丽军队迅速出城追击。当隋军撤至萨水(今清川江)时,高丽军队趁其渡河之际发起进攻,大破隋军。最后,宇文述狼狈逃回辽东,三十余万大军仅剩两千七百人,几近全军覆没,同时,丢失的武器、装备、辎重更是不可胜数。来护儿风闻陆军大败,也慌忙起锚,连夜率舰队撤回东莱(今山东莱州)。

第一次远征高丽,就这样以惨败告终。大业八年七月,神情恍惚的杨广默默登上龙辇,从涿郡程南返。一直到车驾返抵洛阳,杨广始终一言不发。曾经活力四射、阳光灿烂的杨广,如今仿佛变成了霜打的茄子。人们看见杨广脸上写满了困惑与哀伤,那是一个骄傲帝王遽然遭受重创后暴露出来的真实内心。也许,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挫折本是人生的题中之义,也是生命成长的必经过程。就像许多小孩子在学习木匠、铁匠这种手艺活的时候,如果手上弄出了血,他们的师傅就会说:“那是这门手艺进到你身体里面去了。”而今,生命中的第一次失败虽然深深刺痛了杨广,可这何尝不是某种有益的东西正在进入他的体内呢?也许,命运之神正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往这位骄狂自负的帝王身上注入一些必要的抗挫折能力,让他学会以一种成熟而理性的姿态面对人生,同时拯救这个危机四伏的庞大帝国。

然而,命运之神很快就发现他失望了,忠于杨广的臣民们也很快就失望了。短短半年后,杨广就在朝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资治通鉴》卷一八二)杨广的意思很明确,二征高丽,就算“拔山移海”也在所不惜!

标签: 隋炀帝杨广

更多文章

  • 朱棣活剐3000宫女是真的吗 真相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宫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棣和三千宫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靖难之疫”后,永乐帝朱棣活剐3000宫女,后世人皆以此谓朱棣多疑、残暴。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朱棣杀人特别是杀宫女,肯定是有的;说他像他老爸朱元璋一样杀人如麻,甚至活剐3000宫女,那倒未必。这事还要从“靖难之疫”说起。大明王

  • 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他为明朝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见深,明朝

    对朱见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原名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

  • 废柴将军李景隆,建文帝的爱将为何会成为朱棣的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景隆,明朝

    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的祖父李贞的妻子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李家和朱家的关系一直不错,后来朱佛女去世之后,李贞便带着李文忠前来投奔朱元璋,念及旧情的朱元璋便收留了他。后来朱元璋起兵反元李文忠南征北战,多有建树,被封爵曹国公。1384年李

  • 李自成花了十六年攻进北京 李自成为何42天后就退出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自成,北京城

    对李自成退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李自成在崇祯二年起义,崇祯十七年攻克北京,从起义到打入北京城,李自成花了16年的时间,不过仅仅42天后便狼狈地退出了北京城。如果将皇帝算是一个职业,李自成显然就是一个“临时工”,历史上

  • 向宠受到诸葛亮和刘备的推崇,为什么不出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向宠,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向宠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说到三国时期的蜀国,很多人应该都知道的这个时期蜀国也算得上是比较难受了,因为真的是人气少了点,因为他们好像真的是却少了人才了,但是其实有很多我们都是不知道的,就比如诸葛亮和刘备一起推荐的一个叫“向宠”的人,那么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

  • 周勃作为刘邦的托孤大臣 周勃为何将刘邦的嫡孙斩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汉朝

    你真的了解刘邦托孤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周勃作为刘邦的托孤大臣,竟然将刘邦的嫡孙斩尽杀绝。刘邦在弥留之际还泪眼汪汪的说:“安刘者勃也”,这脸打的啪啪的。要说周勃,也绝对是个奇人。周勃也是沛郡丰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小老弟。周勃早年也是个底层

  • 明朝陶成道的名字为何会被刻在月球上?他有哪些超前的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陶成道,明朝

    说到陶成道,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上世纪二十年的,“现代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四十年后,苏联与美国先后开始载人航天,其中在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第一句话是:“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于整

  • 三国后期最残暴的皇帝孙皓,他有什么样的癖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皓,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后期最残暴的皇帝孙皓,他有什么样的癖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吴灭亡后,晋侍中庾峻等人对坊间传言很是好奇,于是,问孙皓的侍中李仁:“闻吴主披人面,刖(yuè)人足,有诸乎?”孙皓喜欢喝酒,每天晚上都会“宴请”群臣,而且必须得喝醉。孙皓这是

  • 与刘邦讲和后,项羽缓过来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没有机会翻盘,当时刘邦与项羽约定以“鸿沟”为边界,两方将和。于是项羽撤兵,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撕毁约定再次进攻项羽,虽然在固陵之战中刘邦再次被项羽击败,只能坚守壁垒不敢应战。但是随着韩信、彭越、刘贾等人派兵前来救援,刘邦军势力

  • 军事奇才邓艾是什么下场?为何死得那么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艾,三国

    军事奇才邓艾是什么下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邓艾,字士载,曹魏灭蜀的第一功臣,他的偷渡阴平可以和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相媲美。公元263年,邓艾请示晋公司马昭后,开辟第二战场,穿过七百里原始深林,进入蜀汉腹地,陷江油、占绵竹,一路高歌猛进到了成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