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拓跋浚的父亲,是怎么被爷爷给活活吓死的

拓跋浚的父亲,是怎么被爷爷给活活吓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4/1/8 12:54:10

电视剧《锦绣未央》中,一个几乎从未现身的角色,却给予男一号拓跋浚以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这就是拓跋浚的父亲即太子拓跋晃

父亲拓跋晃死后,拓跋浚就不太喜欢去参与朝政纷争,只想远离朝廷恩怨,落得清静自在。

很显然,父亲的死给拓跋浚留下了面积很大的心理阴影,让他对江山皇位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那么,拓跋晃到底是怎么死的,以至让拓跋浚受伤如此之深?

拓跋晃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嫡长子,以一个标准的接班人形象出现在史书中。

北魏太武帝延和元年,公元432年正月初一,年仅五岁的拓跋晃,被父皇拓跋焘立为皇太子。史载,拓跋晃“明慧强识,闻则不忘。及长,好读经史,皆通大义。世祖甚奇之”,那聪明不是盖的,属于记忆力超群的人,什么事只要听过一耳朵就不会忘记。年纪稍大后,非常喜欢读经读史,整天只会打打杀杀的拓跋焘,对这个有以文章治天下潜质的儿子很是喜爱。

拓跋晃不仅文的行,武的也很在行。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九月,拓跋焘率四路大军去砍死对头柔然,在鹿浑谷(今属蒙古)一带与柔然可汗遭遇。随先头部队行动的拓跋晃建议趁柔然没有防备,立马发动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贼不意大军猝至,宜掩其不备,速进击之”。

有大臣反对,认为柔然军营上空沙尘飞扬,一定是人数众多,北魏先头部队太少,此时贸然进攻等于是肉包子打狗,要等四路大军集结再与之决战。

拓跋晃指出,“尘之盛者,由军士惊怖扰乱故也,何得营上而有此尘乎”,柔然军营上方的沙尘是敌军惊慌恐惧、奔跑骚动所致,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两种相反意见提交上去,打了一辈子仗的拓跋焘不太相信拓跋晃的判断,没敢放胆进攻,柔然可汗乘机逃跑。

拓跋焘后来抓到柔然俘虏才知道,当时柔然可汗见到北魏骑兵犹如惊弓之鸟,上下乱作一团,立马向北跑得比兔子还欢,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拓跋焘这才发现太子是文武双全之才,“自是军国大事,皆与太子谋之”。

拓跋晃是心善的太子,太武帝灭佛的时候,喜欢佛法的拓跋晃苦劝不已,拓跋焘就是不听。没办法,拓跋晃只有提前把风放出去,拖延灭佛诏书下发的时间,让和尚尼姑及早各自逃生。在监国期间还鼓励农民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让有耕牛的殷实之家帮助穷人家耕田犁地。

但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体恤民情的好太子,竟然没能等到荣登大宝的那一天。

拓跋晃嫉恶如仇,而父皇拓跋焘的宠臣太监宗爱,却是一个“性险暴,多不法”的人,“为政精察”的拓跋晃“恶之”。宗爱明白,太子就是当来的皇帝,拓跋晃一旦登基,必定先拿自己开刀。与其到时被动遭殃,不如现在主动出击。

很快,宗爱找到了突破口。拓跋晃平时对身边的人管教不严,有几个东宫大臣仗着太子的信任,“颇用事”,比较专权,又天天以打击宗爱为己任。

宗爱借此向拓跋焘奏上一本,说太子已经组建好接班班底,而您老人家身体还这么好,太子就敢这么胡来,他想干什么不是明摆着吗?

拓跋焘是个武夫,头脑比较简单,被宗爱一撺掇拱火,立马暴跳如雷,将太子东宫官员关的关、判的判、杀的杀。

就这样还不能平息拓跋焘的怒火,“帝怒甚”,拓跋晃的心理素质比较差,没见老爹发过这么大的火。没过几天,拓跋晃就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正平元年,即公元451年六月十五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以忧卒”。

拓跋晃忧虑而死之时,拓跋浚已经12岁,对父亲应该已经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如此优秀的拓跋晃,仍然挡不住政敌明枪暗箭的攻击,被父皇活活吓死,成为宫廷政治的牺牲品。无情最是帝家,此言不虚。

也难怪拓跋浚无意于皇宫宝座,只想佳人相伴,逍遥一生。

但既然生在帝王家,凡事就不再由你。拓跋浚的命运,也注定与皇位勾连缠绕。

标签: 父亲太子比较一个就是喜欢北魏心理

更多文章

  • 岳云跟杨再兴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宗,部将,人马,绍兴,父亲,因为,收复,率领

    岳云,岳飞的长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领,抗金小英雄。在二十三岁那年,他和他的父亲岳飞及张宪遭到宋高宗和秦桧的陷害而死,死后葬在了杭州的栖霞岭。岳云与巩氏生有两儿一女,长子是岳甫,女儿是岳大娘,次子是岳申。因为岳飞得到了昭雪,岳云的后代才得以生存了下来。因为金兵的侵略烧杀,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

  • 蒋介石的死亡与宋美龄的一个决定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手术,医师,肺部,宋美龄,医疗,小组,积水,蒋介石

    蒋介石最后岁月中的侍从副官翁元清楚记得,1972年在日月潭涵碧楼(日月潭宾馆),有天夜里,蒋介石上床就寝,日月潭夜里气温低,翁元好意为蒋介石盖上一张薄被单,以防着凉。谁知道第二天早上醒来,蒋介石全身汗湿,内衣全湿透了。显然他流的是盗汗或虚汗,说明蒋介石的身体情况已亮起红灯。蒋介石的真实死因究竟是怎样

  • 古代延年益寿10大秘诀:捶背可强身防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血液,促进,唾液,认为,增强,功能,循环,人体

    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以后,人们不再是追求温饱,而是慢慢的追求延年益寿的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延年益寿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五禽戏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

  • 历史上真有花木兰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记载,明代,将军,木兰,花木兰,古代,一统,亳州

    说起花木兰,人们便会想起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木兰的名字最早见于《木兰诗》,正史无记载,辞典无条目,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实有其人。一种认为古代文学作品描写真人真事有之,木兰

  • 中国历史上十大最具个性墓志铭,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墓志铭,墓碑,一个,这是,萧何,自己,韩信,先生

    择取中国历代名人中最具个性的墓志铭十则,或浪漫,或幽默,或哲理,以飨各位。那么,问题来了,你打算给自己写些什么作为墓志铭呢?No.1 韩信:十字一生“生*一知己,存亡两夫人。”这是韩信修墓祠旁的一副对联,寥寥十个字,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大经历。“生*一知己”,指的是萧何。当年韩信一直未得项羽重用,负

  • 李隆基为何不封杨玉环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得到,儿子,皇后,唐玄宗,一直,杨贵妃,没有,玉环

    《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既然唐玄宗这样迷恋杨玉环,为什么杨玉环一直没有成为皇后呢?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贵妃杨玉环: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

  • 古代货物是怎么运输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出现,时期,航运,已有,技术,活动,我国,人类

    并非当今社会才有的产物,物流快递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诞生了。古代货物是怎么运输的?又通常会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首先,舟、车、路。远古人类从事狩猎、采集活动,以及频繁的 迁徙活动,都是凭借人的体力。古代人们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随着火和石斧 的应用,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

  • 为何明朝官员戴乌纱,清朝官员插花翎,仍自称“乌纱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眼,明朝,官员,大臣,服饰,清朝,可以,皇帝

    在有关明清两朝的古装电视连续剧中,人们看到,明朝的官员和清朝的官员除了服装不同,而且戴的帽子也不相同。明朝官员头戴有两个翅子的乌纱帽,而清朝官员的红顶子的官帽上都要插上一束花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的装饰呢?其实,明清两朝虽然都是坐镇北京,手握乾坤,掌控天下,但是这两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身为不同

  • 张学良的个性让西安事变成为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学良,东北,自己,中东,蒋介石,西安事变,收回,苏联

    民国少帅张学良尽管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为时甚短(满打满算也就15年),但张学良愣是干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如东北易帜、收回中东路、中原大战挥师入关,此后的“西安事变”更是人所皆知。今年是“西安事变”八十周年。作为本次事件的主角,少帅张学良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不同凡响。古人云:“偶然一曲亦千秋”,张学

  • 曹操为何将三个女儿一起打包送给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自己,女儿,一个,现在,皇后,皇帝,三个,公主

    曹操乃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曾高调放话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表现出了极端自私自利的人生态度。但纵观曹操的一生,不管是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中,还是“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生活中,曹操大多数时间还是表现得极为豁达大度的,好像正应了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古语。当然,最能表现曹操襟怀大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