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悬案:周室典籍失踪之谜

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悬案:周室典籍失踪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4/1/30 7:13:00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周。这个朝代有这样一个人,周室典籍因其奔楚而下落不明,成了千古之谜。这个人,就是王子朝。

王子朝,姓姬名朝,周景王姬贵庶长子,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gài)之兄。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周王室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内战,王子朝占据王城洛阳数年,嫡次子王子匄避居泽邑;公元前516年秋冬之际,晋顷公出兵支持王子匄复位,王子朝战败后携带周朝典籍、礼器,在召、毛、伊、南宫四大家族追随下,出洛阳城,沿宛洛古道,抄近路直奔楚国都城寻求庇护。

但在他们到达南阳西鄂一带(现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鸭河工区一带)时,获悉楚国也在王室继位问题上发生争斗,只得滞留在那里。9年后,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刺杀。他随身携带的大批周典神秘失踪,中华文明自此形成断崖,给中国历史留下了诸多至今还没有解开的谜团。

5月10日12日,中国先秦史学会在河南南阳鸭河举行“王子朝奔楚暨南阳先秦文化学术研讨会”,王子朝奔楚造成的一系列千古之谜开始揭去神秘面纱。

王子朝到底葬在何处

河南省南阳市是个人文荟萃之地,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就出生和长眠于该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

距张衡墓北5公里,有个鸭河工区焦庄村晁庄自然村。在这个占地480亩,仅5000余人的小村落中,有一座清代古碑称之为“不见冢”的大墓。

通过展开一系列调查、研究、实地探测和碳十四鉴定,“王子朝奔楚暨南阳先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白振国团队初步认定“不见冢”即王子朝墓。

他们指出,经有关部门钻探初步查明“不见冢”是一处战国早期或春秋晚期的特大型墓葬,符合王子朝所处的时代;墓葬所处位置符合文献记载,召公虎及其族人在召南(今南阳市南召县)地区势力强盛,召氏之族拥戴王子朝,又紧邻楚国,王子朝流亡,自然首选召南;“不见冢”封土原为三层棱台形,顶层面积约两亩,高约15米,陵墓上建有庙宇,封土规格形制合乎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王侯级,与王子朝身份相符;冢名“不见”,暗藏玄机,指向王子朝。周王室的国家典籍和周鼎等国之重器,本来传承有序。王子朝载周王室典籍奔楚到西鄂后,既不能将其归楚,又不能归晋,也不能再还回周王室,无法正常传承,又不忍遗失散落,只得深藏地下。所以,尽管其墓冢十分高大,清晰可见,后人还是依其事迹将其冢名为“不见冢”。

周王朝典籍遗失在哪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有准确记载的文明却不足3000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使周以前的历史不知所踪。

从这个方面来看,王子朝奔楚造成了周王朝典籍的遗失,是社会的倒退。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大批典籍到达楚地,造成了“唯楚有才”和南阳人文荟萃的历史景观,郭沫若称赞的“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亦所罕见”的张衡即是其一,还有鬼谷子范蠡张仲景等均出自南阳。《左传》就评价“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打破了周王室文化垄断的局面,造就了大批思想家,继而学派峰起,百家争鸣。

根据历史资料,专家们分析认为“王子朝奔楚”并非仓皇出逃。其出走时携带大批象征周朝王权的典籍,包括黄帝以来尤其是夏商的文物、周代列王的诰命、诸侯各国信符奏章,以及各方的地理、人口、风俗、祭祀、特产等需报告的文书档案资料,意图复国。

但在王子朝到达召南之际,楚国在继位问题上发生动荡,使得王子朝只能滞留召南。公元前505年,他被周敬王派人刺杀。王子朝携带的这批典籍因此失踪。

那么,这批典籍去了哪里?由于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王子朝携带的这批典籍没有传承,必然遗失。遗失方式不外有三,一是秘藏,二是散落,三是损毁。鉴于这批典籍对当事人的重要意义,白振国认为,散落和损毁的典籍应是极少数,大部分或许都被秘藏。而秘藏的最大可能就是藏在“不见冢”。据村民回忆,在“不见冢”庙大殿中轴线右侧,原有一间小屋,坐北朝南,高约1.2米,门窗俨然,全用青石雕砌而成。在土木建筑的庙宇院落较中心位置建造一个石室,这在全国可能都绝无仅有。“我们知道宫殿建筑群中的石室,一般都用来存放国家典籍档案,至今‘石室成了国家图书馆的雅称。”白振国猜测,“不见冢”上庙宇中的石室可能秘藏了这批典籍。参与研讨会的专家们都寄望将来的考古发掘能够证实这个猜测。

《山海经》是不是王子朝命人编纂的

《山海经》《诗经》《易经》,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经。但与《诗经》《易经》不同,《山海经》既没成书年代,也没作者署名。

历代学者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是:《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末或战国早期;作者非一人而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掌握较全面的海内外文化信息。

但是,这个集体是谁呢?专家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洛阳周王室,一是西鄂王子朝。

白振国推断,周王室是正统王朝,没有理由不署名。相反,王子朝集体当时被认为是“乱臣贼子”,因此不敢署名。此外,王子朝集体中也具备这样的编篡人才。他们中既有王室成员、世袭贵族,还有供职于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官吏及学者,包括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还有“老子第一他第二”的计然。计然是当时的地理大家,多次周游列国。他们携带的周室典籍,也是信息量巨大的《山海经》得以成书所必需的文献基础。

潜心研究《山海经》多年的文化学者周付祥表示:“《山海经》应该是由王子朝策划,计然为主编,众弟子参与编纂的。它应是形于宛(南阳古称),成于宛的。”他说《山海经》中有一段独特记载,可印证作者当时所处的地方。《中山经·中次十一经》记载48山,仅南阳就有20座左右,其中对丰山的描述有亲历之感。丰山就在当时的西鄂,王子朝和计然等人应多次到过丰山。

2534年前,从洛阳周王室到南阳西鄂,王子朝奔楚还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包括追随王子朝的老子是不是隐居南阳;泗水捞鼎的泗水是不是“不见冢”附近的泗水河……史学家们坚信,随着将来的考古发掘,所有谜底将会大白于天下。

标签: 中国之谜历史

更多文章

  • 拓跋浚的父亲,是怎么被爷爷给活活吓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父亲,太子,比较,一个,就是,喜欢,北魏,心理

    电视剧《锦绣未央》中,一个几乎从未现身的角色,却给予男一号拓跋浚以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就是拓跋浚的父亲即太子拓跋晃。父亲拓跋晃死后,拓跋浚就不太喜欢去参与朝政纷争,只想远离朝廷恩怨,落得清静自在。很显然,父亲的死给拓跋浚留下了面积很大的心理阴影,让他对江山皇位有一种本能的排斥。那么,拓跋

  • 岳云跟杨再兴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宗,部将,人马,绍兴,父亲,因为,收复,率领

    岳云,岳飞的长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领,抗金小英雄。在二十三岁那年,他和他的父亲岳飞及张宪遭到宋高宗和秦桧的陷害而死,死后葬在了杭州的栖霞岭。岳云与巩氏生有两儿一女,长子是岳甫,女儿是岳大娘,次子是岳申。因为岳飞得到了昭雪,岳云的后代才得以生存了下来。因为金兵的侵略烧杀,岳云从小与父母分离,颠

  • 蒋介石的死亡与宋美龄的一个决定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手术,医师,肺部,宋美龄,医疗,小组,积水,蒋介石

    蒋介石最后岁月中的侍从副官翁元清楚记得,1972年在日月潭涵碧楼(日月潭宾馆),有天夜里,蒋介石上床就寝,日月潭夜里气温低,翁元好意为蒋介石盖上一张薄被单,以防着凉。谁知道第二天早上醒来,蒋介石全身汗湿,内衣全湿透了。显然他流的是盗汗或虚汗,说明蒋介石的身体情况已亮起红灯。蒋介石的真实死因究竟是怎样

  • 古代延年益寿10大秘诀:捶背可强身防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血液,促进,唾液,认为,增强,功能,循环,人体

    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以后,人们不再是追求温饱,而是慢慢的追求延年益寿的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延年益寿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延年益寿的10个秘诀。五禽戏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

  • 历史上真有花木兰这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记载,明代,将军,木兰,花木兰,古代,一统,亳州

    说起花木兰,人们便会想起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木兰的名字最早见于《木兰诗》,正史无记载,辞典无条目,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实有其人。一种认为古代文学作品描写真人真事有之,木兰

  • 中国历史上十大最具个性墓志铭,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墓志铭,墓碑,一个,这是,萧何,自己,韩信,先生

    择取中国历代名人中最具个性的墓志铭十则,或浪漫,或幽默,或哲理,以飨各位。那么,问题来了,你打算给自己写些什么作为墓志铭呢?No.1 韩信:十字一生“生*一知己,存亡两夫人。”这是韩信修墓祠旁的一副对联,寥寥十个字,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大经历。“生*一知己”,指的是萧何。当年韩信一直未得项羽重用,负

  • 李隆基为何不封杨玉环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得到,儿子,皇后,唐玄宗,一直,杨贵妃,没有,玉环

    《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既然唐玄宗这样迷恋杨玉环,为什么杨玉环一直没有成为皇后呢?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贵妃杨玉环: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

  • 古代货物是怎么运输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出现,时期,航运,已有,技术,活动,我国,人类

    并非当今社会才有的产物,物流快递其实早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诞生了。古代货物是怎么运输的?又通常会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首先,舟、车、路。远古人类从事狩猎、采集活动,以及频繁的 迁徙活动,都是凭借人的体力。古代人们大都是沿河而居的。随着火和石斧 的应用,适应捕鱼和渡河的需要,便创造出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

  • 为何明朝官员戴乌纱,清朝官员插花翎,仍自称“乌纱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眼,明朝,官员,大臣,服饰,清朝,可以,皇帝

    在有关明清两朝的古装电视连续剧中,人们看到,明朝的官员和清朝的官员除了服装不同,而且戴的帽子也不相同。明朝官员头戴有两个翅子的乌纱帽,而清朝官员的红顶子的官帽上都要插上一束花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然不同的的装饰呢?其实,明清两朝虽然都是坐镇北京,手握乾坤,掌控天下,但是这两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身为不同

  • 张学良的个性让西安事变成为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学良,东北,自己,中东,蒋介石,西安事变,收回,苏联

    民国少帅张学良尽管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为时甚短(满打满算也就15年),但张学良愣是干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如东北易帜、收回中东路、中原大战挥师入关,此后的“西安事变”更是人所皆知。今年是“西安事变”八十周年。作为本次事件的主角,少帅张学良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不同凡响。古人云:“偶然一曲亦千秋”,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