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说说永乐大帝朱棣为何抗父命而重用太监?

说说永乐大帝朱棣为何抗父命而重用太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82 更新时间:2024/1/1 22:09:21

朱棣的帝王形象,在有些人眼中,比起他老子朱元璋还更胜一筹,于是给他戴上了一顶永乐大帝的高帽。

查考史实,这位大帝北征蒙古,南灭越南,万国来朝,威风八面,武功确实不输老爹。而在阴险毒辣、多疑嗜杀、羞辱文人等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诸如对特务与宦官的态度。

朱元璋喜欢使用特务,朱棣更加喜欢。朱元璋后期废除了锦衣卫,而朱棣又恢复了,且扩充了这支队伍。

提及锦衣卫历史,很多人都清楚,它最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创立,原属皇家卫队,后扩展为国家特务部队。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朱元璋发现锦衣卫某些军官越权和滥权行为泛起,担心危及皇权,对太子朱标这个接班人产生不利,于是下令解散这支恶贯满盈的部队。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抢班夺权的朱棣即位次年就恢复了锦衣卫,并征调了他信任的许多军官做指挥使,扩大了锦衣卫权限。这些指挥使拥有各种秘密调查之权,可以拘捕和处罚一切向皇帝朱棣挑战之嫌犯。

永乐初年,死灰复燃的锦衣卫为杀威建文旧臣,树立永乐威权,立下汗马功劳。

但朱棣还嫌不够,为了加大对大明臣民的控制,锦衣卫之外,后又加上了东厂。

这就需要重用提拨另一类奴才:宦官。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不喜欢宦官,在位期间将宦官边缘化,防范太监干政,但他儿子明成祖朱棣却特别喜欢用太监。

明朝正是从朱棣起开始大量用宦官。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朱棣正式“开厂”,专由太监负责。所谓“东厂”,就是个特殊的调查机构,全称“东事缉厂”,意为专为皇帝缉拿钦犯,不受刑部等国家司法机关辖制。籍此,宦官权力与日剧增。

关于宦官,太祖朱元璋本来有祖制:“内臣不许读书识字”。成祖朱棣却一反其制,听凭太监们“学文化”,后来在内廷设内书堂,派大学士专门教小内侍们书写。这些小太监就这样茁壮成长,日后欺士盗名,以皇权名义,犯科作奸。所以,明朝中后期太监之祸日烈、积重难返,一直伴随至明亡,不能不说始作俑者即成祖朱棣。

为什么朱棣比他老爹还喜欢特务、而且重用老爹不屑的太监?

说明他的权力欲和霸道心不逊老爹,但政治能力不如老爹。据称废相之后的朱元璋,每天可以处理上千份文件,不知疲倦,而朱棣呢,没有秘书帮忙,根本做不成什么像样的报告,这就是他成立内阁的重要原因。

而太监呢,是“心有余力不足"的君主另一类帮手。

朱棣权力欲超强,战斗力也较强,但治国理政却相对逊色。所以,善假于物,用好奴才就是他的棋局重要一招。

朱棣认为,宦官作为皇帝的私人仆役,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绝对忠诚,可以皇帝做任何事。所以,他给宦官们的信任大于士大夫。永乐时期,朱棣心腹有许多宦官,其中还有几个是胡人,朱棣用之不缀。那些人给朱棣执行很多不同寻常的任务。不仅刺探各种不同人物的情报,而且被任命为特派员甚至全权大使,为皇帝寻宝,执行外交使命。

有人美化朱棣,说他搞特务政治,为治官员不害百姓,这是瞪眼说瞎话。

诚然,特务们确实揭露了某些贪污腐败分子、及其与皇帝权力斗争的对手。比如,朱棣利用锦衣卫暗中监视他的异母弟宁王朱权,甚至他还刺探他的长子朱高炽,即后来的洪熙帝。还有,利用特色也抓了些他认为的贪官广西布政司参议吴翔、山东布政司参政何潒等人。但他这样做,并非为苍生,而是为了巩固个人极权。历史上,凡是暴君,是不会将任何生命放在眼里,何况草民草民。

民间史料《洪洞大槐树移民志》显示,在靖难之役期间,朱棣大肆屠杀平民,杀的河北河南交接的某一地方,只剩两户幸存者了。在山东交战区临清县及其周边,还出现了一个方圆千里的无人区。此外很多地方,都有朱棣屠杀平民的记载。

杀官员,杀百姓,杀奴仆。夺得皇位的朱棣,将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对于建文忠臣的妻女,朱棣竟把她们送进妓院、军营,让人轮奸。被摧残至死后,朱棣仍不放过,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在活剐三千宫女事件中,行刑时朱棣亲临刑场监刑,经常还亲自操刀,残杀宫女。一位河北籍宫女受刑时斥骂朱棣:“你年老阳衰,我们宫人与宦者相悦,又有何罪!”意思是说,你自己不中用,我们和太监好,有什么罪!朱棣更加恼怒,作图遍示内宫,极尽羞辱。

可见嗜杀成性的朱棣,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乱臣贼子的压力,身体不行的压力,没文化被读书人看不起的压力,统统在登基后显露无遗。他要用疯狂的权力欲和征服欲摆脱这些压力,他掌控一切,不能让人有一丝质疑和冒犯。

虽然坐上皇位,看似天下之主,可天下人不一定认同。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朱棣一边令人修史,一边大开杀戒,将那些不顺从自己的士大夫,一个个的押赴刑场,用最残忍手段一个个处死。朱棣一生无改嗜杀气度,其所作所为令身边奴仆胆战心惊,据说一位在身边伏侍他二十年的老太监,看过主子无数次惨酷杀人。但后来朱棣杀人杀到变态地步,也不免令其胆寒,从而因恐作病。

重用宦官的朱棣,主要目的就是强化监控。即便士人口服,也未必心服。所以必须加强监查力度。于是永乐帝时期,宦官对皇帝的安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用好这些身边特务,既可以随时掌握士人动态,又可及时打压,瓦解他们的士气。可以说,这是永乐打造的明朝专制主义的一种最可鄙形式。

残暴不逊老爹的朱棣,在疑心方面更不逊老爹,朱棣可以说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多疑之君,加不加之一都可以。他所始终信任的人基本没有。

我们举个例子。

礼部侍郎胡濙号称朱棣所信任的人之一。但从他们君臣之间相处之道,我们或许能够看出多疑的朱棣帝王心术。

胡濙本来是建文二年中的进士,被授予兵部给事中之职,应该算是建文帝的旧臣。但在朱棣当皇上以后,他不仅没受牵连,还很快就被提拔为“户科都给事中”。很多人推测,很可能胡濙在当“兵部给事中”的时候,就已经投靠了朱棣,经常给朱棣通风报信,算是朱棣的心腹了。

胡濙有多受朱棣信任,从两个事可以看出来。

一是他曾经受命监督皇太子朱高炽。朱高炽长的很胖,腿脚还不好,朱棣本就不喜欢他,再加上次子朱高煦经常在一旁煽风点火讲皇太子的坏话,朱棣就产生了怀疑。有一次朱棣对胡濙说:“人言东宫多失德”,让胡濙暗中调查。幸好皇太子尾巴夹的紧,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感动了胡濙,他认为并无此事,“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胡濙受命寻找建文帝。朱棣让他以寻访仙人张三丰为名,走遍天下州郡,秘密查找建文帝的下落。这既是一项最隐秘的工作,也是一项苦差事,胡濙常常化装成百姓,秘密打听消息,一去就是14年。后来回来歇了三年,又被派出去找了4年。一直到了永乐21年,一天晚上,朱棣已经就寝,胡濙找上门来,二人深谈至半夜,胡濙“漏下四鼓乃出”。二人的谈话内容虽然秘不可知,但据《明史·胡濙传》记载,“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估计是胡濙带来了建文帝的确切消息,朱棣终于放心了。

寻找建文帝、监督皇太子这样隐秘的事都交给胡濙,可见他是朱棣最信任的人之一,这一点恐怕连胡濙自己都是这样认为的。但事实是这样吗?

还是让史实说话吧。史料记载,一次胡濙回京向朱棣汇报寻找建文帝的情况,把所见所闻向皇帝详细汇报。汇报完之后,胡濙准备起身告辞,朱棣突然问他:都汇报完了?胡濙说:是啊?朱棣接着问道:你还曾经请一个土司写过一封信吧?

闻听此言,胡濙大惊失色,他惊的倒不是他曾与土司来往,而是朱棣是如何知道此事的。他常年奔波在外,去的都是穷乡僻壤,做的事又非常隐秘,很多时候连个仆人也不能带,知道的人凤毛麟角。可是朱棣竟对自己的行踪了如指掌,可见胡濙在出巡暗访的同时,朱棣还派了人监视、跟踪胡濙,只不过胡濙被蒙在鼓里罢了。朱棣这句话其实是在警告胡濙,你的行动我一清二楚,给我放老实点。

朱棣这句话让胡濙惊出一身冷汗,又让他心里凉了半截。他含辛茹苦二十余年,甚至连母亲病故也没能回家,竟然还得不到皇帝的完全信任,能不心凉吗?但是,坐在皇帝的宝座上的朱棣,权力欲达到了变态程度,会绝对信任哪一个臣子呢?

你凉任你凉,老子就是谁都不信,誓死驾驭一切这就是爱用宦官的永乐大帝本质。

标签: 说说朱棣太监永乐大帝

更多文章

  • 盘点雍正帝暴亡原因的七大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盘点

    ​之所以说雍正皇帝是暴亡,那是因为他的死太突然了。他死于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夜,地点是圆明园的九州晏清。时年58岁。据史料记载,八月十八日他在圆明园与大臣议事,八月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八月二十一日他感觉有些不舒服(“上不豫”),但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

  • 揭秘刘邦驾崩四日之后吕后为何都不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刘邦,揭秘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因为怀疑手下大臣与宠妾有染而暴跳如雷的英布,想杀此大臣泄愤,却被其先逃脱到了长安,怀疑自己造反信息已经泄露的英布,无奈只好正式宣布反刘邦。为了江山社稷,刘邦也只能御驾亲征,却在讨伐英布的时候不幸被流矢所伤,回途中便生起了重病。回到长安后,病得五颜六色的刘邦不想见人,

  • 揭秘小旋风柴进手中的免死金牌暗藏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秘密,免死金牌

    《水浒传》一书中梁山好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一百零八人来自五湖四海,正所谓“人无同面”,但要论起上山前身份最高贵的一个,读者肯定会首推和宋江齐名的小旋风柴进。《水浒传》中曾借店主人之口描述柴进的出身:【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

  • 玄武门事变的真正幕后推手竟然是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真正,事变,长孙无忌

    ​李渊称帝时,整个天下群雄纷争。北方边境有李轨、薛举、梁师都、刘武周等。黄河流域有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海公、徐圆朗等。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陈稜。江南一带有沈法兴、林士弘、萧铣。面对千疮百孔的江山,唯一的方法就是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各个击破。李渊和皇后窦氏生有四子,三子玄霸早夭,李建成是长子

  • 魏征的谏官形象是李世民的刻意塑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作为太子洗马的魏征向李建成提出建立战功的意见。他认为,李世民久居疆场,战功显赫,而且培植了一批私人势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危急太子的地位。刘黑闼一群乌合之众,如果您主动请缨,必定手到擒来,借此立功,而且还能广接山东豪杰。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主动

  • 揭秘奇策善谋的司马懿离奇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揭秘,司马懿

    魏嘉平三年(251年)六月,一代权谋大师、曾拒神鬼莫测诸葛亮于魏境之外的司马懿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司马懿一生为了欺骗政治对手,曾数次装病,成功化险为夷。但这一次,他是真的恶病缠身,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总是反复做一个噩梦,有两个恶鬼缠住他不放,本来病情严重,加上受此惊吓,病情更加严重,终于在两个月后,

  • 康党这三招能否令大清国迅速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清

    ​公元1898年(中国戊戌年)9月20日,这是个非常历史时刻。日本“宪法之父”伊藤博文卸任内阁总理大臣,受清国维新大臣邀请,以私人身份访问大清国,受到光绪皇帝的隆重接见。此时维新阵营对伊藤的来访充满了期待,尤其是领军人物康有为,已经把日本视为大清维新的榜样和盟友。他豪情满怀地

  • 揭秘李世民通过哪些手段洗白杀兄夺位的恶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揭秘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明主,他在位期间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治世。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贤君,得位手段却不“正当”。大家都知道,在窦皇后生的四个儿子中,李世民排行老二,太子李建成也并非软弱无能之辈。在正常情况下,李世民不可能当皇帝。他的帝位,是通过政变获得的。

  • 说说李靖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凭什么信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说说,李靖

    在整个武德年间,李靖既不属于秦王李世民集团,也不属于太子李建成集团。李世民虽然在危急关头为李靖说过话,但李靖却并没有进入李世民集团的核心。在秦王的文学馆中,没有李靖。玄武门之变,李靖也没有参与谋划,更没有参加行动。太子集团也没有主动拉拢过李靖。李靖是个真正忠于唐朝的人。整个武德年间,李靖都在为平定各

  • 揭秘故宫现藏家具背后鲜为人知的宫廷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故宫,故事,揭秘,宫廷

    紫檀缂丝宝座清金漆三足凭几黄花梨百宝嵌番人进宝图顶竖柜不久前,位于故宫南大库的故宫家具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曾经藏在深宫大库中的家具文物终于走到了人们面前。故宫博物院现存明清家具6200多件,数量为世界之冠,其中又以清宫曾经使用家具为主。日前,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专家宋永吉,他从展厅里的展品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