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故宫现藏家具背后鲜为人知的宫廷故事

揭秘故宫现藏家具背后鲜为人知的宫廷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247 更新时间:2024/3/9 10:57:13

紫檀缂丝宝座

清金漆三足凭几

黄花梨百宝嵌番人进宝图顶竖柜

不久前,位于故宫南大库的故宫家具馆正式面公众开放,曾经藏在深宫大库中的家具物终于走到了人们面前。故宫博物院现存明清家具6200多件,数量为世界之冠,其中又以清宫曾经使用家具为主。日前,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专家永吉,他从展厅里的展品说起,将宫藏家具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为什么

明代家具好用黄花梨

清代家具多为紫檀木

宋永吉介绍,故宫家具类藏品大部分都是硬木家具。“硬木家具其材质主要包括紫檀、黄花梨、铁梨木、鸡翅木等。当然,也包括以红酸枝为主的红木家具。”除了硬木家具外,故宫还藏有一部分漆木家具,漆木家具是指在木胎的外表上施加各种髹饰工艺制成的家具,这种类型的家具在中国的流传时间十分久远,“在马堆汉墓中就有出土。”

宋永吉告诉记者,硬木在中国家具中的使用要追溯到明朝中叶之后。郑和下西洋打开了海上的贸易通道,海外的木材陆陆续续来到了中原。“最开始,硬木是作为香料使用。比如,紫檀木可制成檀香,黄花梨又叫降香黄檀等。经过百年,这些木材逐渐风干,当时的匠人发现它们不仅木质细腻,还有奇异的木香,特别适合打造家具。于是,这些硬木就开始被用于大批量的家具制造。”

在硬木家具中,故宫的藏品又以紫檀木家具最多,所藏紫檀类家具多达2800多件。这与当时皇帝的偏好有关吗?宋永吉说,明代帝王喜欢黄花梨家具,而清代宫廷则主要使用紫檀木家具,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首先,在明代的时候,建筑物的窗户还没有玻璃材质,使用的都是窗户纸,所以室内光线较为昏暗,“家具使用颜色稍浅的黄花梨材质,容易让屋子里显得更加亮堂一些。”而清代到了康熙年之后,宫廷建筑开始使用平板玻璃作为营建材料,玻璃替代了过去的窗户纸,房屋室内光线更充足了,因而颜色深沉、颇具天子气势的紫檀家具成了皇宫家具的首选。

其次,古代皇帝讲究五行之说,“现在,在社稷坛我们还能看到当时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的五色土。其中,黄色土居中,代表着最高统治者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明代的皇帝喜欢选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黄色材质来制作家具。而清王朝起源于北方的白山黑水之间,玄色代表北方的黑土地,为表不忘本心,清皇室更喜欢用颜色较为暗沉的紫檀木制作家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造成了清中期以后紫檀材质成了皇宫家具的主流。“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是大兴土木的一段时期。紫禁城以外的圆明园、承德的热河行宫、紫禁城以内的外东路建筑都是这个时期兴建的。”宫廷建筑的兴建,造成与之配套的宫廷家具需求量激增,而明皇室崇尚的黄花梨材料在明晚期已近枯竭,这也是紫檀木材质在清宫家具中占据大半江山的一个主因。

为什么

富察皇后陪嫁百宝柜

没有放在婚房重华宫

在位于南大库的故宫家具馆中,有一件颇具传奇色彩的展品黄花梨百宝嵌番人进宝图顶竖柜。“这件家具有什么特别呢?主要是因为与其他宫藏家具相比,它的宫廷味儿没那么浓。在图案、纹饰上,没有宫廷家具用的云龙纹,反而充满了民间艺术的风韵。”

为什么说这件大柜风格上充满了民间意味呢?可以看到,柜面用各色叶蜡石、螺钿镶嵌出各种人物、异兽、山石、花木,上层是《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题材的历史故事画;下层则是牵着异兽从东南沿海前来进贡的藩属国使节,称“番人进宝图”;柜肚则是“婴戏图”。

这件因题材庞杂、风格民间而显得与众不同的家具,还有一段颇为传奇的“身世之谜”。“根据文献记载,在乾隆皇帝还在当皇子时,与富察皇后大婚,富察皇后的陪嫁里就有这么一件大柜。”按历史记载的说法,这件陪嫁大柜当时应该摆放在乾隆皇帝大婚后居住的重华宫,“富察皇后病逝后,乾隆悲痛欲绝,为怀故人,曾下令要求重华宫的摆设原封不动、保持原样。”然而,目前重华宫应该摆设这件家具的位置,却陈设着一件明显不够级别的楸木大柜,“这是十分不合常理的。”

比对故宫藏品档案,这件大柜确实是清宫旧藏的“故字号”。因此,不少故宫专家推断,这应该是当年富察皇后大婚时的那件嫁妆。至于为什么没有摆设在当年的“婚房”重华宫内,“有可能在乾隆登基后,富察皇后移居长春宫时,这件大柜就已经随之换了地方。之后几经辗转,尘封在了故宫的文物库房。”

为什么

清代皇帝复原复用

早已消失家具样式

“从古至今,许多家具类型都在历史中消失了。不过,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统治,但帝王以真龙天子自居。为表身份‘正统,清代的皇帝在许多方面都对汉文化表现出高度追崇,这种尚古的情结也体现在了当时的家具上。”家具馆的展厅里,一件小巧的清金漆三足凭几就颇有故事。这件凭几呈弧形,背面和正面都有金漆浮雕的龙纹,分成三格,刻画有象牙的苍龙教子图。宋永吉告诉记者,凭几这种造型十分独特的家具,是在趺坐时放在膝前,供皇帝凭靠用的。

宋永吉介绍,这种凭几大约出现在西周时期,只不过在周天子使用的时候,还是直梁的。最早的出土文物见于战国时期。“那时凭几只是用来给周天子支撑胳膊用的,后来样式发生了变化,变得带有弧度。随之发生改良的还有功能,不再只起到支撑作用,还可以斜倚、凭靠。”此后,凭几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京就曾出土过六朝时期的陶制凭几。”不过,一直改良、应用到了宋朝后期,凭几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到了清朝,清代的皇帝为了“发怀古之幽情”,也为了借周天子的“光”表自己的“正统身份”,于是又复原并复用了这种复古的家具样式凭几。“比如,在民国年间一部反映清代帝后起居、典章制度、清宫机构及宫殿园囿的书籍《清宫述闻》中曾记载,乾隆皇帝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要两次到文华殿给大臣讲经,讲经的过程中就会使用这种凭几。此外,在清康熙帝和乾隆帝的画像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家具。”宋永吉告诉记者,凭几在故宫的家具类藏品中有两件,在南大库家具馆展陈的这一件是康熙年间制作的传世精品。

为什么

雍乾两帝亲自参与

宫廷家具设计制作

在不久前公布的故宫今年的部分展陈计划中,南薰殿的开放也赫然在列。故宫家具馆的一期工程目前已面向公众开放,主要展陈的是康雍乾三朝的精品家具;二期工程则主要为仓储式展陈。而作为家具馆三期工程的南薰殿始建于明代,过去是陈列历代帝后御容画像的场所,今后将作为“明式家具馆”与南大库的“清代宫廷家具展览”一同构成明清宫廷家具展示的完整系列。

“这里要给大家解释一点,明式家具等同于明代家具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宋永吉介绍,明代家具强调的是年代,而明式家具则是一种风格。事实上,从明代开始,一直到康熙年间,宫廷家具一直都是明式风格。“这是由于康熙帝及其前代的清帝疲于应对王朝前期的战火,并没有过多的精力放在宫廷家具的样式改造上。之后的雍正帝和乾隆帝,对于宫廷家具则十分上心。作为经国大事器用,家具的设计、制作此时都要经皇帝本人亲自指导和监督。”尤其是雍正帝对家具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谓清式家具的开创者。雍正帝认为,明代的家具类型不分宫廷和民间,这一点跟皇家的“天子身份”不匹配。于是,他决定自己打造一种能够体现皇权的风格“内廷恭造之式”。这是一种什么样霸气的风格呢?从历史的记载中可见一斑:雍正四年九月,郎中海望在做漆桌时,雍正帝叮嘱“腿子下截放壮些”;雍正六年二月传旨做数张漆桌时,要求“其底板做重些”;雍正十年七月照做二张“黑洋漆画洋金花八足香几”时,要太监传旨:“其足要做粗些”。

“除了要派亲信之臣掌管家具制作外,有不少家具的款式甚至是皇帝亲自参与设计的。”比如,故宫的文物库房里就有一座看上去“矮人一截”的紫檀缂丝小宝座,非常与众不同。“据内务府档案载,雍正四年五月十二日,太监王安传旨,‘着做船上用的矮宝座一张,钦此。就是雍正帝亲自命人‘往矮里做的。宝座的造型、装饰与档案记载完全一致,应为内务府造办处所制。用途是,安置在出巡所用的船只上,由于外形较矮,所以重心比较低,遇到颠簸,晃动的幅度就会相对小许多。”

标签: 故宫故事揭秘宫廷

更多文章

  • 傅善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毁在太平天国东王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平天国,中国,历史,状元

    古代中国自从隋朝开科取士,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宣布停止科举选拔,产生了很多的万人敬仰的进士、状元。很有趣,这些迷人的硕果,几乎成为男人们追求的宝贝。对于女人们,肯定变成“旁观者”了,很可怜,她们跟这些绚丽的主题毫无关系,只能站在旁边默默地流口水了吧。(下图:东王与“

  • 揭秘中国哪个朝代的文明程度比西欧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揭秘,西欧,中国,文明,朝代

    ​公元七世纪,东西世界相向而行,与东方大国唐并存的西方帝国,名唤法兰克,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原型”均含在其中。但当时法兰克帝国的文明程度,总体在唐之下。比较两个国家文明度,首先当较之以文明第一项政治文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下的中国政治,采取开明的封建文官制度,已经达

  • 揭秘混江龙李俊真的跑到泰国自立为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揭秘,泰国

    众所周知,《水浒全传》中的梁山大业,最后因为宋江的一念之差而烟消云散,108条英雄好汉死的死,散的散,以悲剧收场。但凡事总有例外,水浒结尾的时候留下了三位英雄的另一条线索,给水浒读者带来了希望和慰藉。这三个人就是李俊、童威、童猛。原文写道:【且说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不负前约,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

  • 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之间是否有过交易?有暗中交易的现实可能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成梁,努尔哈赤

    一直有人怀疑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不简单。客观地讲,抛开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之间旧日可能存在的交情,他们之间也有暗中交易的现实可能性。李成梁第二次出任总兵官,建州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努尔哈赤的势力悄然壮大。在万历三十六年三月礼部的一份文件中说到:“更闻奴儿哈赤与弟速儿哈赤皆多智习兵,信赏必罚,妄

  • 揭秘到底是谁谋害了大都督周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揭秘,周瑜

    有句名言,历史是由人来书写的,这话没错,但在关键时刻,改写历史的往往是少数人,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个别英雄人物扭转了历史的走向。毫无疑问,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它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而决定这次战争结局的众多人物中,周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受戏剧小说等影响,周瑜一

  • 哪吒闹海或藏真相: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玉皇大帝,哪吒,真相,昊天上帝

    ​在之前《封神演义》解读中,我们大抵知道封神榜存在某种微妙关系,作为名单的拟定人,各仙界高层必须在人选形成一种势力平衡。譬如元始天尊,心里即便再不愿意,也需将自己部分门人,纳入到阵亡名单里(需战死之人,才能上封神榜)。而在这种大前提下,作为封神榜的发起人昊天上帝,就不得不做出表态。他也必须出让部分利

  • 揭秘明成祖朱棣创建内阁的真实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真实,内阁,朱棣,揭秘

    ​公元1402年,对大明王朝来说,是个极其特殊的年份,因为政权合法性的纷争,出现了年号上的混乱。朱允炆之建文政权称这一年为“建文四年”,而造反的朱棣政治集团后来居上,否认建文政权合法性,称这一年为“洪武三十五”,次年改年号为永乐,借以表示永乐大帝朱棣才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究竟暗藏着什么神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神秘,孙悟空,真相,白骨精

    ​《西游记》第二十一回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里最著名的故事之一。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第一个被打死的草根妖怪,而且打一次还不过瘾,足足被打了三次,最后因悟空行凶被唐僧逐出师门。剧情中,我们不免为悟空抱屈,也为唐僧肉眼不识妖精冤枉悟空而气愤,但是事实的真相,真的是我们想象的这样吗?里面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呢

  • 曹操真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建安元年,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都,从此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从此将全部朝政握在手心,无所顾忌了。根据史书记载,此时的曹操远不像后期那样飞扬跋扈,恰恰相反,他处处小心谨慎,对献帝恪守君臣之礼,不敢僭越半步。这是因为,当时距离董卓败亡,为时不远,天下人尤其是那些关东诸侯

  • 奸臣严嵩之子严世蕃:西游记中红孩儿的历史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红孩儿,奸臣,历史,严嵩,西游记

    红孩儿身上的谜团,我们一个个将其揭开。本篇,来谈谈红孩儿手中的权力操持。不禁有人要发问了,一个小屁孩有啥权力?还真有。且看红孩儿的地盘,原著里唤做六百里钻头号山。这个势力辐射范围,其实颇为广大。做个参照,如火焰山号称方圆八百里,老君嫡系金、银角大王坐拥的平顶山,此山径过也有六百里远近。可见,六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