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蜀国灭亡后刘禅没有被杀的真正原因

揭秘蜀国灭亡后刘禅没有被杀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73 更新时间:2024/1/24 2:43:04

刘禅投降后被迁往洛阳,只有郎中令郤正和殿中督张通陪同他前往。到了洛阳后,郤正让刘禅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纠正,致使刘禅没有大的过错,最后得以善终。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据此认为,是郤正保护了刘禅,让司马昭即便是想杀刘禅也找不到理由呢?

先来看看郤正这个人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师人。他的祖父叫郤俭,是刘璋的父亲刘焉的前任益州刺史,被益州黄巾军马相所杀。因为天下大乱,郤正的父亲郤揖就留在了蜀郡。郤揖担任孟达的营都督,后来跟随孟达投降了魏国,担任中书令史。郤正原名叫郤纂,从小因为父亲死去,母亲改嫁,因而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郤正安于贫困,广泛地阅读古代典籍,成年后善于写文章,入宫担任秘书吏,后来调任令史,升为郎,官位升到郎中令。郤正在宫廷内任职以后,和宦官黄皓相邻共事,应酬往来,经历了三十年时间。黄皓的地位从卑微到显贵,把持朝政,玩弄权术,郤正既不被黄皓喜爱,也没有被他憎恨,因此官职的俸禄不超过六百石,但却避免了祸患。

景耀六年(263年),刘禅听从了谯周的计策,派遣使者到邓艾那里请求归降,请降的书信是由郤正执笔写成的。第二年正月,钟会在成都作乱,刘禅向东迁往洛阳,当时局势纷乱动荡,蜀国的大臣没有保护随从刘禅的,只有郤正和殿中督汝南人张通,舍弃了妻子儿女独身随行侍从。刘禅依赖着郤正辅佐引导得恰当,一举一动没有什么过错,这才感慨叹息,只怨恨了解郤正太晚了。因为刘禅投降,已经不再是皇帝,郤正还能继续忠心于旧主,所以还是受到了当时的舆论的赞扬。

这是《三国志》关于郤正和刘禅的记载。那么,刘禅真的是受到郤正的保护了吗?

再看看刘禅在洛阳的一件事

刘禅投降后,全家迁到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成为傀儡,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用的是蜀地的歌舞,蜀汉旧官员看到后都感伤而悲怆,只有刘禅如常,像没事人一样。司马昭对贾充说:“一个人无情无义,是不是像这个人一样就到了止境!即便是诸葛亮在,也不能长久成全他,何况能力差一些的姜维呢?”贾充说:“如果不是这样,殿下又怎么能这样轻易兼并他呢!”过了一些日子,司马昭又问刘禅:“是否很想念蜀地?”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出处。郤正听说后,要求见刘禅,然后对他说:“如果王(司马昭)以后再问,应该哭泣着回答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因此常常心内向着西方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然后闭上眼睛。”等到司马昭再一次问他,刘禅按照前面的话回答了,司马昭说:“这番话怎么听起来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吃惊地看着司马昭说:“就是您说的这样。”司马昭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郤正不是一个太监,不能整天的都在刘禅身边,他想见刘禅,必须要得到批准。既然这样,问题就来了,当郤正不在身边时,刘禅说出去的话不“宜适”怎么办?二是司马昭前后所说,对刘禅始终都是戏谑玩弄,并不是一种闲常对话,更不是一种真心的平等问候;三是司马昭知道哪些是刘禅的本来面目,哪些是刘禅受郤正影响后的言行举止。弄清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司马昭并没有害死刘禅的意思,其原因是他认为这个人没有危害,并且留着他还有用处。假如司马昭认为刘禅这个人对他是一种危害,郤正还能再见到刘禅吗?见不到刘禅,又怎能对他辅佐引导?

那么,司马昭为什么会认为刘禅没有危害呢?也是三点:一是无情无义;二是无能,连诸葛亮这样的大才之人也扶他不起;三是无智,演技拙劣到完全复制郤正的话语,让人一眼就能看穿。刘禅的用处又是什么呢?简单说有两点:一是留着他招抚蜀地的官员。刘禅刚投降时,东部的罗宪,西部的霍弋都还在据城自守,当听说司马昭对待刘禅还算可以,这才投降了魏国;二是给吴国做一个示范,让吴国的皇帝和官员效法蜀汉国放弃抵抗。

后来东吴皇帝孙皓也被抓,有这样一件逸闻趣事:司马炎派人把孙皓带来相见,孙皓上殿向他叩头。司马炎对孙皓说:“朕设了这个座位等待你已经很久了。”孙皓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等待陛下。”结果是司马炎也没有杀他。也就是说,司马氏杀不杀刘禅,是从政治需要出发,与一句话两句话无关。当然了,刘禅孙皓两人,如果有能力复国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说,郤正保护不了刘禅。只不过,在那种大厦已倾的局面之下,更多的是“树倒猢狲散”,郤正能够撇家舍业跟随刘禅来到洛阳,即便是愚忠,对刘禅个人也算是一份情谊吧!

标签: 真正揭秘原因蜀国刘禅

更多文章

  • 孙悟空的金箍棒里暗藏着惊天密码:吴承恩老先生的一种思想寄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悟空,吴承恩,金箍棒,密码,先生

    ​本篇从原著资料里面,八卦一下暗藏在金箍棒的神奇密码。先看七十五回,对此物有描述,“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这段描述里,我们大概得知金箍棒

  • 揭秘秦始皇建阿房宫的真实缘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揭秘,真实,阿房宫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记载不少,而其中又属秦始皇吞并六国的故事最为精彩。然而就是秦始皇嬴政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却极少有涉及其后宫的历史记载。纵观历朝历代的皇帝,他们的后宫佳丽就算没有成为流芳百世的佳话,也至少有一两个嫔妃能够被历史记载,然而我们在历史的典籍中却几乎读不到有关于秦始

  • 揭秘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何独惧水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齐天大圣,孙悟空

    ​《西游记》原著里有一个颇为离诡的惯象。即取经路上,孙悟空每每遭遇水里的妖怪,总叫师弟们先行,自己却畏畏缩缩,不太肯下水。似乎不太符合猴王闯将的风格。究其缘由,悟空如是解释,“水里勾当,老孙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还要捻诀,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变化做什么鱼虾蟹鳖之类,我才去得

  • 揭秘如来佛祖最强的徒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徒弟,如来佛祖

    ​《西游记》原著第八回,有这样一段。某日,如来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却突发奇想,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

  • 揭秘姜子牙为何曾经会投靠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纣王,姜子牙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姜子牙因仙业考核不合格,属末位淘汰之列,被请下山门。初次下山之时,元始天尊送给他一句“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这句没头没尾的话,粗粗想来有些莫名其妙,甚至说故弄玄虚。怎么代劳封神?具体封什么神?封神工具是什

  • 揭秘乾隆帝为何要一意孤行拒谏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乾隆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国宝级书画珍品《乾隆南巡图》(局部)(图源网络)乾隆为何一意孤行拒谏南巡自乾隆十六年(1751)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在33年间前后六次南巡。对乾隆帝的南巡,朝廷内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些献媚者大唱赞歌,一些敢言者则谏阻南巡,为此激起了一次次不小的风波。乾隆十五年(1

  • 揭秘杀戮心太重的吕后 最后是被苍狗吓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揭秘

    吕后一生悲苦,年轻的时候丈夫刘邦因为要打江山,疏于与其交集,可谓是聚少离多,自己还曾作为项羽的政治人质过着无尊严的凄惨生活。及至刘邦事业有起色,却又和舞姿了得的美艳新宠戚夫人卿卿我我,吕后竟被冷落,加上吕后身披利益集团守护的重任,疑心甚至于杀戮之心也越来越重,可以说双手沾满鲜血的吕后,很大概率上是惊

  • 朱元璋为何要编故事把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诛灭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

    ​公元1380年即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胡党、废掉有着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大事件。设计了胡惟庸的朱元璋,本来是从“结党营私”下手,但杀了胡惟庸后,深感意犹未尽,于是挖空心思,给死去的胡惟庸又扣上了两顶里通外国大帽通倭通虏,说胡丞相勾结日本人和蒙古人,不仅是

  • 揭秘雍正皇帝难道死于刺客刺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雍正,揭秘

    ​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夜,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九州晏清突然去世。时年58岁。雍正驾崩是一次突然事件。因为八月二十一日他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人。据野史记载,雍正是被人刺杀身亡的。据说刺客当场砍下雍正的头颅。是谁和雍正有如此深仇大恨,将其身首异处呢?该刺客叫吕四娘,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女刺客。她

  • 揭秘长孙无忌与太宗时期太子废立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孙无忌,揭秘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为了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命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画像按照功勋大小依次排列,长孙无忌身居二十四功臣之首。就在此时,大唐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