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要编故事把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诛灭九族?

朱元璋为何要编故事把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诛灭九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82 更新时间:2024/1/1 18:58:09

公元1380年即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胡党、废掉有着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大事件。设计了胡惟庸的朱元璋,本来是从“结党营私”下手,但杀了胡惟庸后,深感意犹未尽,于是挖空心思,给死去的胡惟庸又扣上了两顶里通外国大帽通倭通虏,说胡丞相勾结日本人和蒙古人,不仅是我朱元璋的敌人,而且还是民族罪人。

那么这两顶帽子扣得准不准,胡惟庸里通外国这两件事存在吗?

所谓通倭案,就是林贤案。

林贤是谁?明史没有这个人的列传,只说他是朱元璋任命的明州卫指挥史。明州,也就是今天的宁波,是明中国东海门户。拿今天话来说,林贤身份相当于中国东海舰队司令。

明朝对林贤案的官方描述,是一个很诡异的“谍战”故事

这位林指挥史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早在进京述职时,胡惟庸就吃定了他,准备将他发展为自己死党。如利用这个好大喜功的家伙为自己所用?有一次,胡惟庸给林贤设了个套,告诉他有一对日本商贡船要经过他的防地,让当做倭寇船打击,出动官船去火烧一气,然后,朝廷报告“抗倭大捷”。结果,一心想邀功求赏的林贤如是这般做了,不料胡惟庸背后捅刀子,向朱元璋揭发这起“火烧战船”的游戏,结果林贤遭到重罚。处罚的方式比较诡异撤了职,没有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而是发配日本。而更诡异的是,过了三年,胡惟庸派人去日本,暗自将林指挥召回,威胁加利诱,使林贤别无选择,成了胡党一员。胡惟庸与林贤共商大计,主要思路是借兵日本,里应外合,阴谋颠覆洪武政权。于是,林贤领命,回到日本开始准备。

随后,这起谍战剧除了胡惟庸和林贤外,出现第三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日本高僧如瑶藏主,这个人明为高僧,实际上是高级刺客。在巨大的物质利诱下,这个如瑶藏主与林贤一拍即合。杀手嘛,出个好价钱就干。两人筹划配合胡惟庸变天的一条毒计:带四百日本武士,扮成僧人模样朝贡大明,向朱元璋进献巨烛,也就是大蜡烛,里边藏着兵器暗器,伺机暗杀朱元璋。我们知道,日本武士搞暗杀可谓天下第一,他们一不怕死,二拥有对主人的绝对忠诚。如果这伙人真靠近朱元璋,洪武大帝还真凶多吉少。

但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没等胡惟庸和日本人动手,朱元璋先下手了。于是这场暗杀流产。

通倭案排在胡党案第九系列。列入朱元璋亲自牵头编写的“反面教材”《大诰三编》,但细心的人们发现,此案有很多可疑之处,我归纳为三大疑点:其一,当时日本并非明朝藩属国,何以成为接受明朝官员流放地?其二,明初日本内战不绝,自己国家尚未统一,有何实力去颠覆他国?其三,时间对不上号。明史记载,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事发,洪武十九年,“林贤狱成”,而日本史料记载,洪武十六年,如瑶藏主入贡大明。也就是说,这三件事,每个相隔三年,那三个人,谁也不挨谁。不能排除,朱元璋在定胡惟庸通倭奇罪时,发挥了丰富想象力,愣是把三个故事整合成了一个故事。

为了把胡惟庸里通外国的罪行做足,朱元璋不余余力地追查,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结果又取得了巨大收获。查处胡惟庸不仅“通倭”,而且还“通虏”,就是说,胡惟庸不仅勾结日本人,而且还串通北元蒙古人。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就在胡惟庸死后十年,朱元璋挖出了他勾结蒙古人证据。元朝旧臣封绩被捕下狱,据封绩招供,说胡丞相派自己带信给蒙古,请他们和胡党内应外合,胡党举事时,请北元出兵接应。而据后来历史学家吴晗考证:封绩是江苏人,从未到过北边,但朱元璋及其御用大臣偏偏要逼他供出胡惟庸通元的罪状,后来觉得有破绽,又将封绩改籍为河南人,把他的身份改为元遗臣。朱元璋不断即兴更改剧本,无非是想钩出更多故旧勋贵,把他们钉在汉奸耻辱柱上。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干呢?非要把胡惟庸和日本人蒙古人连在一起呢?

深度挖掘这段历史可知,所谓里通外国,实乃一石二鸟之计。胡惟庸被告发谋发时,据称他的宅院里旌旗招展。而区区一宅之地,能有多少兵力?可能朱元璋觉得这样定个兵变也不好意思,所以要给他增加些外国势力。

再加明朝初期,国家安全尚未保障,主要外来威胁就是北边北元和东南日本,号称“北虏南倭”,谁与这两个国家勾结就是大汉奸、民族罪人。于是,朱元璋就适时地利用了民族主义情绪,又当了一把民族英雄,特意给胡惟庸加上了“四百日本精兵”,还预备若干蒙古铁骑,从而将本国奸相和敌国贼寇一勺烩,取得了尊攘夷的伟大胜利。

标签: 朱元璋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

更多文章

  • 揭秘雍正皇帝难道死于刺客刺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雍正,揭秘

    ​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夜,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九州晏清突然去世。时年58岁。雍正驾崩是一次突然事件。因为八月二十一日他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人。据野史记载,雍正是被人刺杀身亡的。据说刺客当场砍下雍正的头颅。是谁和雍正有如此深仇大恨,将其身首异处呢?该刺客叫吕四娘,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女刺客。她

  • 揭秘长孙无忌与太宗时期太子废立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孙无忌,揭秘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为了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命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画像按照功勋大小依次排列,长孙无忌身居二十四功臣之首。就在此时,大唐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大儿

  • 说说永乐大帝朱棣为何抗父命而重用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说说,朱棣,太监,永乐大帝

    ​朱棣的帝王形象,在有些人眼中,比起他老子朱元璋还更胜一筹,于是给他戴上了一顶永乐大帝的高帽。查考史实,这位大帝北征蒙古,南灭越南,万国来朝,威风八面,武功确实不输老爹。而在阴险毒辣、多疑嗜杀、羞辱文人等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诸如对特务与宦官的态度。朱元璋喜欢使用特

  • 盘点雍正帝暴亡原因的七大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盘点

    ​之所以说雍正皇帝是暴亡,那是因为他的死太突然了。他死于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夜,地点是圆明园的九州晏清。时年58岁。据史料记载,八月十八日他在圆明园与大臣议事,八月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八月二十一日他感觉有些不舒服(“上不豫”),但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

  • 揭秘刘邦驾崩四日之后吕后为何都不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刘邦,揭秘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因为怀疑手下大臣与宠妾有染而暴跳如雷的英布,想杀此大臣泄愤,却被其先逃脱到了长安,怀疑自己造反信息已经泄露的英布,无奈只好正式宣布反刘邦。为了江山社稷,刘邦也只能御驾亲征,却在讨伐英布的时候不幸被流矢所伤,回途中便生起了重病。回到长安后,病得五颜六色的刘邦不想见人,

  • 揭秘小旋风柴进手中的免死金牌暗藏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秘密,免死金牌

    《水浒传》一书中梁山好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一百零八人来自五湖四海,正所谓“人无同面”,但要论起上山前身份最高贵的一个,读者肯定会首推和宋江齐名的小旋风柴进。《水浒传》中曾借店主人之口描述柴进的出身:【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

  • 玄武门事变的真正幕后推手竟然是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真正,事变,长孙无忌

    ​李渊称帝时,整个天下群雄纷争。北方边境有李轨、薛举、梁师都、刘武周等。黄河流域有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海公、徐圆朗等。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陈稜。江南一带有沈法兴、林士弘、萧铣。面对千疮百孔的江山,唯一的方法就是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各个击破。李渊和皇后窦氏生有四子,三子玄霸早夭,李建成是长子

  • 魏征的谏官形象是李世民的刻意塑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作为太子洗马的魏征向李建成提出建立战功的意见。他认为,李世民久居疆场,战功显赫,而且培植了一批私人势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危急太子的地位。刘黑闼一群乌合之众,如果您主动请缨,必定手到擒来,借此立功,而且还能广接山东豪杰。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主动

  • 揭秘奇策善谋的司马懿离奇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揭秘,司马懿

    魏嘉平三年(251年)六月,一代权谋大师、曾拒神鬼莫测诸葛亮于魏境之外的司马懿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司马懿一生为了欺骗政治对手,曾数次装病,成功化险为夷。但这一次,他是真的恶病缠身,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总是反复做一个噩梦,有两个恶鬼缠住他不放,本来病情严重,加上受此惊吓,病情更加严重,终于在两个月后,

  • 康党这三招能否令大清国迅速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清

    ​公元1898年(中国戊戌年)9月20日,这是个非常历史时刻。日本“宪法之父”伊藤博文卸任内阁总理大臣,受清国维新大臣邀请,以私人身份访问大清国,受到光绪皇帝的隆重接见。此时维新阵营对伊藤的来访充满了期待,尤其是领军人物康有为,已经把日本视为大清维新的榜样和盟友。他豪情满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