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如来佛祖最强的徒弟是谁?

揭秘如来佛祖最强的徒弟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82 更新时间:2023/12/6 18:06:16

《西游记》原著第八回,有这样一段。

某日,如来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却突发奇想,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

佛门弟子们见领导发话了,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定,着迦叶布散。大众纷纷感谢献诗,大会在一片祥和声中有序地进行着。

也就在这盂兰盆会上,如来心血来潮,准备推动一个东土西渡的取经工程,并敲定了项目负责人观音。正是这个工程有条不紊地铺开,才有了《西游记》后续一系列的剧情,而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顽猴孙悟空,方才有逃得升天的机会。

但说如来突发奇想或心血来潮,分明也不太对。

借看原著第七回,如来奉诏镇压了妖猴,却也不急着走,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探了悟空一眼,并留下一言,“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好一个“自有人救他”,可见当时如来心中,恐怕早暗下张图之心。

小说里的盂兰盆会,无疑是如来借机拓展佛派势力的一个引子。

但这盂兰盆会,并非《西游记》作者一个凭空杜撰。中国古时其实早有流承。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盂兰盆会,又是何样一张面孔呢?

先看一个典故,出自佛经。

佛祖有一位得意门生,名叫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他母亲大概因为生前作恶太多,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犍连无意中闻得母亲消息,心中孝心大动,屡屡想施展神通救之,不遂所愿。目犍连无可奈何,郁结成疾,便恳求佛祖老师帮忙。

佛祖微微一笑,拍了拍目犍连的头,说出了原委。原来啊,这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是积恶造业,死后定要在地狱受苦,绝非用神通之蛮力,即能救人脱出苦报的。

但也并非完全无解。

佛祖顿了顿口,接着说道,除非呢,依仗大福德因缘之力量。也就是得有善因,方能消去恶果。目犍连把头磕得咚咚响,望老师明示。佛祖和蔼可鞠地摇摇手,徒弟啊,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这天,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他日福德到了,母亲自然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恍然大悟,依佛祖叮嘱,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了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佛祖见弟子虔心可嘉,抚掌大悦,特地讲了一部《盂兰盆经》,以记因由。

所以叫做“盂兰”,其实就是“解倒悬”的意思,也就是解救倒悬于恶道众鬼之意。“盆”,便是敬佛的盆器。也就是用敬佛的因缘,来救倒悬之苦果。

佛门讲究出家修行,了断尘缘,这和中华传统所讲的忠孝之道颇为相悖。

《西游记》的作者,就曾借书中人物傅奕之口,转述了当时社会流传的观点。“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

而目犍连所奉的孝行,无疑在“无君臣父子”之规矩的佛门实属罕见,当然,这是可以被传教者拿来大做章。因此,佛门传教中土之时,这个故事就被放大了,及至颇为信佛的梁武帝时,终于定下了规矩,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原来还仅是斋僧,后来演变成兴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这跟传统的孝道文化便无缝对接了。自此以后,朝野蔚成风气,成了一年一度的盛会。

盂兰盆会形成的初因是度鬼。随着中土朝代的更迭,文明在兵戈铁马中产生了碎片,民俗也随之相应变形,“鬼”元素却愈加鲜明起来。盛会及至代,便不是以盆供僧为先亡得度,而是以盆施鬼了。这就成了现在熟识通认的鬼节了(即中元节)。演变的传说也越来越多。

有一说就颇为流行了。

阎罗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半时(七月十五),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也有一说法,即鬼门仅十五一日开

此时中元节,就颇有百鬼夜行的味道,胆小者,便不在夜间行走了。

再回到《西游记》小说的情节。

有个问题却跳将出来。

为何作者独独安排如来佛祖在盂兰盆会上,踩着时点推进取经工程呢?

试想,是日地狱之门开启,百鬼出行。若佛祖借盛会之时,伺机强行做法,将会发生何事?或乱了三界磁场。这便有了后来唐太宗入冥还阳、水陆大会上百鬼听法、唐僧西行满纸苦难日记。而这一切的安排,无非是让取经工程推动的更加合理并富含金量而已。

再想来取经这一路,诸神就曾多有告诫,“你师徒们(取经人)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受难。”

百灵何故下界?猛然,有种细思恐极的感觉。

标签: 揭秘徒弟如来佛祖

更多文章

  • 揭秘姜子牙为何曾经会投靠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纣王,姜子牙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姜子牙因仙业考核不合格,属末位淘汰之列,被请下山门。初次下山之时,元始天尊送给他一句“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这句没头没尾的话,粗粗想来有些莫名其妙,甚至说故弄玄虚。怎么代劳封神?具体封什么神?封神工具是什

  • 揭秘乾隆帝为何要一意孤行拒谏南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乾隆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国宝级书画珍品《乾隆南巡图》(局部)(图源网络)乾隆为何一意孤行拒谏南巡自乾隆十六年(1751)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在33年间前后六次南巡。对乾隆帝的南巡,朝廷内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些献媚者大唱赞歌,一些敢言者则谏阻南巡,为此激起了一次次不小的风波。乾隆十五年(1

  • 揭秘杀戮心太重的吕后 最后是被苍狗吓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揭秘

    吕后一生悲苦,年轻的时候丈夫刘邦因为要打江山,疏于与其交集,可谓是聚少离多,自己还曾作为项羽的政治人质过着无尊严的凄惨生活。及至刘邦事业有起色,却又和舞姿了得的美艳新宠戚夫人卿卿我我,吕后竟被冷落,加上吕后身披利益集团守护的重任,疑心甚至于杀戮之心也越来越重,可以说双手沾满鲜血的吕后,很大概率上是惊

  • 朱元璋为何要编故事把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诛灭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

    ​公元1380年即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胡党、废掉有着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大事件。设计了胡惟庸的朱元璋,本来是从“结党营私”下手,但杀了胡惟庸后,深感意犹未尽,于是挖空心思,给死去的胡惟庸又扣上了两顶里通外国大帽通倭通虏,说胡丞相勾结日本人和蒙古人,不仅是

  • 揭秘雍正皇帝难道死于刺客刺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雍正,揭秘

    ​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夜,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九州晏清突然去世。时年58岁。雍正驾崩是一次突然事件。因为八月二十一日他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人。据野史记载,雍正是被人刺杀身亡的。据说刺客当场砍下雍正的头颅。是谁和雍正有如此深仇大恨,将其身首异处呢?该刺客叫吕四娘,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女刺客。她

  • 揭秘长孙无忌与太宗时期太子废立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孙无忌,揭秘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为了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命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画像按照功勋大小依次排列,长孙无忌身居二十四功臣之首。就在此时,大唐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大儿

  • 说说永乐大帝朱棣为何抗父命而重用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说说,朱棣,太监,永乐大帝

    ​朱棣的帝王形象,在有些人眼中,比起他老子朱元璋还更胜一筹,于是给他戴上了一顶永乐大帝的高帽。查考史实,这位大帝北征蒙古,南灭越南,万国来朝,威风八面,武功确实不输老爹。而在阴险毒辣、多疑嗜杀、羞辱文人等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诸如对特务与宦官的态度。朱元璋喜欢使用特

  • 盘点雍正帝暴亡原因的七大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盘点

    ​之所以说雍正皇帝是暴亡,那是因为他的死太突然了。他死于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深夜,地点是圆明园的九州晏清。时年58岁。据史料记载,八月十八日他在圆明园与大臣议事,八月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八月二十一日他感觉有些不舒服(“上不豫”),但依旧正常接见大臣,并不像是要死的

  • 揭秘刘邦驾崩四日之后吕后为何都不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刘邦,揭秘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因为怀疑手下大臣与宠妾有染而暴跳如雷的英布,想杀此大臣泄愤,却被其先逃脱到了长安,怀疑自己造反信息已经泄露的英布,无奈只好正式宣布反刘邦。为了江山社稷,刘邦也只能御驾亲征,却在讨伐英布的时候不幸被流矢所伤,回途中便生起了重病。回到长安后,病得五颜六色的刘邦不想见人,

  • 揭秘小旋风柴进手中的免死金牌暗藏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秘密,免死金牌

    《水浒传》一书中梁山好汉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一百零八人来自五湖四海,正所谓“人无同面”,但要论起上山前身份最高贵的一个,读者肯定会首推和宋江齐名的小旋风柴进。《水浒传》中曾借店主人之口描述柴进的出身:【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